Workflow
农业新质生产力
icon
搜索文档
小身板农机,闯出大市场(神州看点)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产业园发展与定位 - 达州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位于达州市达川区,致力于推进智能农机研发制造和农机社会化服务 [3][4] - 截至2023年底,达州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 [4] - 产业园已签约落地企业12家,建成生产线18条,下线产品34款,涵盖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及零部件生产等领域 [6] 智能农机技术创新 - 无人水旱旋耕机高度不到1米,体积不到传统机型的1/3,适配梯田、坡地等碎片化耕地,支持遥控操作和无人化作业 [2][5] - 产品采用模块化电池设计,可实现电池在无人旋耕机、无人植保机、无人联合收割机之间的“一电三用” [5] - 研发团队历时3年多攻克紧凑轻量化设计、共享电池生态系统等难题,并成功研发智能纠偏系统,使农机能在泥泞崎岖条件下按预设线路稳定作业 [5][6] 产品性能与市场应用 - 无人水旱旋耕机最大远程遥控距离为300米,适用于旱地和水田,能在坡地实现360度原地转向 [5] - 相关产品已在我国内蒙古、云南、贵州等省份应用,并出口至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6] - 研发工作得到四川省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和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项目支持,联合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研发中心 [6]
中经评论:科技为笔,绘就“三农”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10-05 13:20
农业科技发展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 [1] -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1] - 攻克一批底盘技术并育成一批重大品种 [1] - 湖北襄阳超8000台农机具安装北斗智能驾驶系统 [1]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64万公里 [1] - 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 [1] - 2199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1] - 田间地头架起电商直播间,乡村治理引入智慧系统 [1] 农民收入与人才队伍 -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56:1降至2024年的2.34:1 [2] - 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900多万人次 [2] -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乡村发展活力涌动 [2] 政策方向与未来重点 - 城乡融合发展被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 - 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3]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向高效、智能、绿色转型 [3] - 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富裕 [3]
传达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久久为功做好对口援疆各项工作 市委常委会会议举行
解放日报· 2025-10-01 09:57
宗教工作与中华文化融合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 - 结合上海实际,强化系统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化中华文化浸润,提高宗教法治化水平,深化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地方实践[1] 对口援疆与乡村振兴 -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久久为功做好对口援疆各项工作,强化精准帮扶,深化教育、医疗等组团式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乡村振兴[2] - 围绕提升造血功能,帮助新疆当地发展优势产业,激发内生动力,为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贡献,深入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加强交流交往交融[2] - 依靠科技创新强农兴农,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冷链、标准、品牌建设,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2] - 尊重农村实际,保护乡村肌理,优化服务配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 节假日安全与城市运行保障 - 坚持在岗在职在责,拧紧责任链条,强化值班值守,统筹做好国庆中秋期间安全防范和运行保障各项工作,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强化重点区域、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管理[3] -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做好学习教育后半篇文章,坚决纠治四风,确保风清气正,营造良好节日氛围,更好惠民生、促消费、增活力[3]
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新华日报· 2025-09-30 14:53
建设和美乡村的战略定位 - 建设和美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农村的具体实践[2] - 宿城区地处长三角北翼、淮海经济区核心,是宿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18.3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万元[2] - 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分别为5.2%和7.1%,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 产业发展与融合 - 落实党管"三农"工作机制,2024年全区农林水预算支出数3.74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24%,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支持比例达9.03%[5] - 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谋划"一核一廊一带四组团"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造牛角欢乐田园度假区、朱海休闲运动小镇等文旅消费集聚区[5] - 去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89.7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98亿元,分别增长33.2%和31.1%[5] - 巩固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4年全区140个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村均达92.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村居全部清零[6] - 44个省新认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提前达标、村均达58.6万元[6]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加快打造"五通十有"和美乡村,实现"15分钟生活圈"镇区全覆盖[8] - 编制《农村自建住房建设指南》《施工质量安全指导意见》等管理导则,区级提供不同户型20余套图册供农户选择[8] - 完成户厕改造3496户,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已排查出黑臭水体整治率达100%[12] 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 - 坚持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以塑造"五美两宜"为抓手统筹推动和美乡村建设[11] - 编制《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全区和美乡村建设,已创成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1个[11] - 特色化推动"两片一带"建设,北片区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中片区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南片区打造富民强村示范带[11] 乡村治理与民生保障 - 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拓宽增收渠道[9] - 建立健全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主动发现机制,加强对7.63万已脱贫人口动态监测[9] - 建立省市区93个部门与全区62个经济薄弱村、重点帮促村结对帮促机制,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093.82万元,实施各类帮促项目127个[9] - 持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镇村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工作站)和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10] 未来发展规划 - 推进数字思维的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融入和美乡村建设[18] - 推进种源创新突破及本土化规模应用,增强种源宿城的创新策源地功能[20] - 创新"土特产"富民路径,加快宿城食品产业园建设步伐,提升食品加工、预制菜等产业链精深加工能力[21] - 拓展"美丽经济"富民路径,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共享农场、电商直播等新模式[21]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9 16:00
活动概况 - 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于9月28日在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举行 [1] - 活动主题为“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 [1] - 活动全方位展现全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的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面貌新变化、农民生活新图景 [1] 典型村镇建设与运营 - 主会场铁岗社区作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新乡村建设运营模式,打造屋顶咖啡等新业态,开拓村集体增收新路径 [1] - 肇庆市高标准抓好典型镇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颜有料”的农文旅精品力作 [2] - 通过规划先行、美学引领、创意驱动、文化赋能,将“沉睡资源”和“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2]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肇庆市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801.45亿元,稳居全省第三 [1] - 已培育出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南药6个年综合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1] - 发展柑橘、罗氏沼虾、肉桂、杏花鸡、肉鸽、肇实、竹产业、大米等八个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价值跃升 [1] 促消费举措与平台建设 - 肇庆、汕头、韶关、湛江四地发布“庆丰收·促消费”金秋消费季大礼包,以真金白银优惠让利市民,为活跃假日经济、提振消费市场注入动力 [1] - “肇庆大地—肇庆市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平台”正式上线,以数字化手段整合农业资源,集中展示“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的农业产业成效 [2]
藏粮于技,大江南北奏响丰收“科技曲”
科技日报· 2025-09-28 17:47
金秋时节,大江南北遍野金黄,处处洋溢着丰收欢歌。从西北盐碱地改良示范区的由"荒"转"丰",到长 江三角洲新技术为水稻生产"撑腰";从华北平原人工智能(AI)株间除草机器人的应用,到祁连山南麓 食用菌供不应求……科技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农业生产每一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我国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粮食有望再获丰收。藏粮于地、藏粮于 技,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为端牢中国饭碗注入了最坚实的底气,也描绘出了一幅动人的乡 村振兴图景。 科技点金,盐碱地成"新希望田" 如今,科技进步正为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增动力、添活力。 眼下,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南湖镇麻莲井村的盐碱地改良示范区,迎来由"荒"转"丰"的时刻。马铃薯种 植基地里,两台大型采收机平稳推进,饱满结实的马铃薯破土而出。 种植大户高万会满脸喜悦:"你们看这薯块,个头大、形态匀称,品相非常好。更可喜的是,内在品质 也过硬呢。" 地处河西走廊的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长期饱受盐碱化侵蚀之苦。 "我们采用有机硅新材料加有机肥方式,改良土壤。"大安市一盐碱地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董要东说,今 年,水稻长势非 ...
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明年开展 新科技助力精准普查
央广网· 2025-09-27 15:38
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谢元森)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记者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于明年正式开 展,普查将全面摸清新时代我国"三农"家底,客观反映"三农"领域新情况。同时,卫星遥感、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装备也将广泛运用,助力普查 精准高效开展。 在江西瑞金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现场,记者了解到,我国将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国务院已于今年6月印发了《关于开 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正式启动了普查准备工作。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农村经济研究处处长孟晓娴介绍,距离上一次农业普查已近十年,这十年 来我国在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改善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农业普查也紧跟"三农"领域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孟晓娴表示,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与前三次相比,在内容上、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在内容上,除了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之外,还对多元化食物供给、 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开展调查。在方法上,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普查工作质效,减 轻基层工作负担。 在江西省瑞金市黄柏乡鲍坊村遥感测量点,无人 ...
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在塔什干设海外展 助农产品及农业技术“走出去”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3:00
展览展示安排 - 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 将于10月25日至29日在杨凌示范区举办 展览展示采用线下线上融合、馆内馆外结合、国内国外联动方式 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优秀成果展示[1] - 室内展设置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展、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展、特色现代农业展等六个展馆展区 包含农耕文化及好物美食两个农文商旅融合体验区和一个种子交易大市场[1] - 田间展围绕现代种业、耕地保护、农业节水、智慧农业等六大板块 在杨凌示范区设置11个集中展示点和12个示范推广点 开展全产业链田间推广展示[2] - 云上展加大AI、VR、AR等数字化技术应用 提供线上全景观展、对接撮合和展示交易平台[2] - 海外展设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依托上合组织农业基地设施举办展览展示、投资贸易及宣传活动三大板块[2] 会议活动内容 - 会议论坛板块安排10项重点活动 包括开幕式、2025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2025国际苹果产业科技创新大会等 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全产业链资源合作[3] - 成果发布板块举办4项活动 包括全国百千项农业科技成果发布、农高会"四新"发布活动及两份年度报告发布[3] - 投资贸易板块开展7项活动 重点举办推介签约系列活动、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招商对接活动和未来农业产业发展大会[3] - 赛事评奖板块举办4项活动 包括第五届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好苹果2025大赛总决赛和农业机器人应用赛[3] 国际合作推进 - 农高会期间同期举办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 促进上合组织国家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1] - 海外展推动特色农产品、农业技术及农机装备走出去 持续扩大杨凌农高会海外展品牌影响力[2]
刘宁到延津县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9-25 18:37
延津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全力构建小麦全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在鲁花(延津)谷物食品有限公司,刘宁察看展厅、挂面 生产线,了解食品产业发展、粮油精深加工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河南考察时要求我们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 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刘宁说,延津小麦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要依托原料优势和品牌效应,引育更多龙头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扩规模、延链 条、创品牌,充分挖掘小麦精深加工的增值潜力,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把农业建设成为现代化大产业。 9月24日,省委书记刘宁到新乡市延津县,调研产业发展、秋粮生产、乡村治理等工作。 走进石婆固镇南秦庄村,错落有致的房屋规划有序,特色瓜果大棚蔚为壮观,一幅乡村美如画的场景映入眼帘。刘宁察看产业大棚、村容村貌,仔细询问产 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情况。他强调,要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更好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持续完善乡村产业体系、产品销售体 系,让优质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要强化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夯实村级党组织建设,建强基层治理力量,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 建设宜居宜业和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坚实支撑
郑州日报· 2025-09-25 08:45
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核心为动员全省力量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1] - 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河南时的指示精神 [1] - 要求把握精神实质,走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农业强省之路 [1] 农业强省建设基本要求 - 明确农业强省建设的基本要求为粮食生产能力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乡村产业竞争能力强、农民收入水平高、农村现代化水平高的"四强两高" [2] 粮食安全与产能提升 - 强调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2] - 要求强化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2] - 提出完善粮食生产流通支持政策 [2] 耕地保护与农田建设 - 要求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2] - 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实现耕地质量和地力持续稳步提升 [2] 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 - 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建强周口国家农高区、中原农谷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2] - 要求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 - 强调促进数智技术与农业发展融合 [2]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 - 要求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2] - 提出完善乡村产业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系 [2] -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和农业优质化品牌化提升 [2] 乡村建设与治理 - 提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2] - 要求提高乡村治理效能,着力培育文明乡风 [2] - 强调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 [2] 城乡融合与农民增收 - 要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 - 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2] - 强调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共同富裕 [2] 组织保障与当前工作重点 - 要求加强党的领导,扣紧责任链条,夯实人才支撑 [3] - 强调"三秋"生产关乎全年粮食收成,需从气象预警、田间抢收、麦播备耕、秋粮收储等方面发力 [3] - 提出开展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以系统性举措打赢"三秋"生产攻坚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