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入乡

搜索文档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97期:改变中国命运的生态革命
观察者网· 2025-08-24 08:38
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 -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的国家 [3][5] - 实施跨世纪生态修复工程 聚焦"三大空间布局"和"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实现每一条河流湖泊都有专属守护者 [5] - 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构建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光伏产能占全球80% 汽车电池市场占70% 风力涡轮机产能占60% [7] 绿色产业转型成果 - 建成600℃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稳居世界首位 通过新质生产力驱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7] - 形成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绿色经济产业链和电动汽车产业链 [7] - 余村通过竹林碳汇和集体经营项目实现年分红316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达7.4万元 [13] 乡村生态经济模式 - 余村从矿山水泥厂转型发展生态旅游 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实现"旅游饭生态饭分红饭"多元化收入模式 [13][18] - 创新"全球合伙人"机制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已落地60多个合伙人项目 吸引1200多名年轻人在村生活 新村民数量超过原村民 [15][26] - 盘活闲置资源改造工业遗址 将垃圾房改造成网红小酒馆 水泥厂办公楼改造为青年图书馆和网红打卡地 [28][29] 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 通过"深蓝计划"将废弃矿坑改造为网红景点 单日咖啡出杯量达8818杯创吉尼斯纪录 高峰期单日游客量达数万人 [38] - 建立"两入股三收益"模式使村民获得租金薪金股金三重收入 实现资源资产与合伙人项目联动发展 [29] - 构建大余村片区发展模式 覆盖3乡镇24个村 村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82万元 通过缆车联通实现流量共享 [16][35] 青年入乡振兴机制 - 打造"数字游民社区"提供轻资产创业环境 配套5G全覆盖 天然气入户 充电桩等基础设施 实现"城里有的村里都有" [13][27] - 推行渐进式青年入乡路径 从云村民线上参与到数字游民短期驻留 最终成为落地发展的合伙人 [15] - 政府设立梦想基金提供金融支持 与银行及国有企业对接解决创业要素需求 [24]
浙江安吉如何奏响山水富民乐章?
新华社· 2025-08-11 16:02
白茶产业发展 - 安吉白茶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 从零星试种发展而来[1] - 黄杜村通过茶叶种植彻底改写村庄命运 从穷山村变为致富村[1] - 茶旅融合模式显著 游客在非采茶季仍大量涌入万亩茶园[1][2] 竹产业发展 - 安吉拥有百万亩翠竹资源 以竹子为载体探索生态价值实现路径[3] - 峰晖竹木制品公司产品涵盖近2000种品类 去年产值达1.3亿元[3] - 全县推广竹制品替代塑料 300多家村咖使用竹浆纸吸管 累计减少一次性塑料消耗500余万套[3] 区域经济发展 - 安吉地区生产总值近20年翻近三番[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倍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倍[3] -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9缩小至1.53[3] 青年返乡创业 - 2022年以来累计吸引青年入乡近4.3万人 每年新增常住人口约1万人[3] - 落地青创项目861个 涌现乡村咖啡 乡村音乐等新业态[4] - 青年返乡开设茶咖简餐 茶礼竹艺文创等复合型小店 年创收达十几万元[4] 旅游产业升级 - 2024年安吉村民旅游收入占直接收入比重超20%[4] - 打造长三角露营天堂 县域村咖聚集地等旅游新IP[4] - 青年入乡加速旅游人才集聚和业态更新 提升村民生活品质[4]
奏响山水富民乐章——“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安吉走访见闻
新华社· 2025-08-10 21:13
茶产业转型 - 安吉县黄杜村通过白茶种植实现从贫困村到富裕村的转变 安吉白茶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1] - 茶旅融合模式成功 茶饮空间结合观光体验 吸引游客消费白茶衍生饮品[1] - 安吉地区生产总值20年内增长近3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9缩小至1.53[1] 竹产业链发展 - 峰晖竹木制品公司开发近2000种竹制品 年产值达1.3亿元[2] - 全县推广竹制替代品 包括竹浆纸吸管和竹餐具 累计减少500万套一次性塑料用品[2] - 竹产业成为生态价值转化典范 覆盖酒店民宿等消费场景[2] 青年返乡创业 - 2022年以来安吉吸引4.3万青年返乡 年均新增常住人口约1万人[2] - 返乡青年开设复合业态店铺 如丁储潇的茶咖文创店年收入超10万元[2] - 861个青创项目落地 催生乡村咖啡 露营等新业态 形成长三角露营天堂等旅游IP[3] 县域经济升级 - 村民旅游收入占比超20% 青年创业带动业态更新与收入结构优化[3] - 政府计划强化创业支持 发展生命健康 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3] - 推动传统产业如生态旅居 绿色家居转型升级 吸引青年人才[3]
(活力中国调研行)绿水青山正青春 安吉青年入乡的“留”量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12:08
人才引进政策 - 安吉县创新推出人才共有产权房政策 房屋产权由县属国有企业与购房人才共同共有 企业承担房价30%并拥有30%产权 购房者承担70%房价并享受70%产权[1] - 以90平方米总价100万元房屋为例 首付30万元由国企垫付 15万元补贴冲抵月供 3-6年后可免息回购国企持有产权[1] - 累计推出共有产权房近4000套 已有600余名青年人才享受政策红利[1] 青年社区建设 - 建成青年人才社区"青来集"作为核心启动区 占地面积80亩 内含26栋建筑 集综合服务/企业办公/休闲配套功能于一体[3] - 形成"云村民-数字游民-全球合伙人"渐进式青年入乡模式 主要招引总部经济/数创公司/创业团队/数字游民等群体[3] - 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提供创意工位环境 依托周边山峦竹林自然资源打造"大自然工位"[3] 人才招募计划 - 推出"余村全球合伙人"招募计划 细分研学教育/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8个类型面向全球招募[4] - 2023年发放青年就业创业补贴超1000万元 将年底一次性发放改为逐月直达模式[5] - 通过组建基金及创业贷款解决青年创业融资难问题 强化资金要素保障[5] 社交生态构建 - 创建户外登山/飞盘/路亚等青年社团 举办潮流节/潮玩季等长效集聚活动[5] - 政府与市场在活动资源/场地/人员方面相互支持 加强社团与企业间品牌化建设[5] - 推动闲置空间改造 包括邮局/乡村图书馆/文创店/乡音小馆等新型业态落地[5] 人才引进成效 - 三年累计吸引超4万名青年入乡 "青年入乡首选地"成为县域发展新标识[6] - 政策目标为招引10万青年大学生 作为县域第一战略目标[1] - 青年人才与乡村联系紧密 新老村民隔阂消弭 城乡边界逐渐消失[5]
富阳重磅发布“青年入乡二十一条”新政
杭州日报· 2025-07-30 10:21
政策框架与目标 - 富阳区推出青年入乡发展二十一条政策 涵盖就业创业 人才培育 企业引才 高层次人才引育 平台搭建 入乡参与运营 安居保障七大方面 最高提供800万元购房补贴[3] - 政策旨在加快推进青年入乡发展 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人才高地 让青年人才在田园画卷中安居乐业[3] 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 - 富阳区启动14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建设 覆盖农业生产 文旅融合 乡村旅游 农村电商 农事研学等领域[4] - 对通过区市省验收的试点 按建设标准分档给予3万-8万元一次性奖励[7] 就业创业支持措施 - 提供生活补贴 就业补贴 创业补贴 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给予不超过50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并全额贴息[4] - 鼓励农产品电商销售 对销售产地初级农产品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年销售额3%补助 最高30万元 对年销售额达300万 500万 1000万以上的企业再分别给予3万 5万 10万元一次性奖励[8] 人才培育与认定 - 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 支持农民学校办学 对新认定省级 市级乡村工匠分别给予2万元 1万元奖励 对优秀农创客按省级 市级分别给予2万元 1万元奖励[4] - 在人才自主认定中优先推荐入乡青年人才[4] 企业引才激励政策 - 对企业新招引全日制硕士及以上人才且缴纳社保满1年的 按引进数量分段发放引才奖励 5名以下1万元/人 5名及以上1.5万元/人 10名及以上2万元/人 每家企业年度最高奖励150万元[5] - 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育才 通过高校研究生院富阳分院合作培养全日制硕士的给予5万元/人培养补贴[5] 农业主体与平台建设 - 对新认定国家 省 市级骨干农林业龙头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 20万元 10万元一次性奖励[7] - 对新认定数字农业工厂 未来农场按国家 省级分别给予10万元 5万元奖励 对新培育家庭农场等给予适当补助[7] 乡村资产运营支持 - 支持青年盘活闲置农房开展乡村经营 出台盘活奖补政策 对市场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资金奖补 优质项目额外奖补[8] - 设立强村公司健康发展专项资金 每年不超过500万元 用于人才奖补和村级创收激励[8] 人才安居保障 - 提供人才租房补贴 租房优惠保障 免费入住青荷驿站等政策[9] - 对杭州市认定A B C D类人才分别给予最高800万 200万 150万 100万元市级购房补贴 对B C D E类人才购买首套住房给予50万 30万 20万 20万元区级补贴 A-E类人才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