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具身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智造青睐,这家机器人公司却遭创始人清仓
IPO日报· 2025-06-26 19:52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是一家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赋能多种工业场景中的智慧工厂,由王淮卿及天使投资人罗鸿在2016年6月创立 [3] - 公司创始团队均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包括王永锟(CEO)、李洪祥(CTO)和王金鹏(COO)等核心成员 [4][5] - 公司于2024年6月23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冲刺港股"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股权结构与融资历程 - 创始股东王淮卿、罗鸿等已清仓所持股份,不再为公司股东 [9] - 公司完成多轮融资,投后估值从2016年的2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1亿元,期间估值波动较大(如2023年C轮估值13.5亿元低于2021年Pre-C轮的21亿元) [8][9] - 当前主要股东包括小米智造(8.4%)、博华资本(7.26%)和梁溪投资(14.29%)等知名机构 [9] 业务与技术 - 公司提供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 [11] - 2025年推出首款轮式具身机器人DARWIN,配备多模态感知及VLA等先进AI算法 [11]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在3C行业位居第二、汽车行业位居第二、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1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和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1.3% [12]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28亿元、1亿元和4514.4万元,亏损规模持续收窄 [12] - 毛利率从2022年的12.9%提升至2024年的38.8%,两年增长近26个百分点 [12] 研发与市场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5552.5万元、5609.8万元和3661.1万元,2024年同比大降34.74% [13]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2年的57.7%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14.6% [13] - 已服务超过400家客户,关键客户留存率超60%,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知名企业 [12]
又一家机器人企业冲击港股上市!刚推出工业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6 16:32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定位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通过移动机器人集群技术推动工业柔性变革 [1] - 公司提出"1+N+S=∞"的解决方案哲学,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1)、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N)及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S),目标是为智能制造提供无限可能性 [1] - 2024年5月推出首款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整合超过23个自由度和精密超关节设计,若成功上市或成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2]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在高科技细分领域市场地位突出:3C行业第二、汽车行业第二、半导体行业第五 [3] - 公司是首批开发SLAM技术和工业场景VLA模型的企业之一,在定位、导航、控制及感知技术方面具有突破 [3] 核心技术 - RoboVerse系统是公司核心亮点,支持售前仿真、交付部署和运营管理全流程,可模拟超过2000台机器人的协同运作 [4] - 该系统使公司成为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世界模型及群体智能的企业 [4] 客户与商业化 - 已服务超过400家客户,关键客户留存率超60%,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知名企业 [6] - 2022-2024年机器人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和1932台,2024年前4个月出货量达650台 [6] - 客户主要分布在3C、汽车和半导体行业,以中国内地为主 [6] 国际化进展 - 2019年起布局全球化,2023年制定全面国际化战略,覆盖亚太、北美和欧洲市场 [7]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0.2%提升至2024年的24.1%,三年增长136.3% [7] 财务表现 - 收入快速增长:2022-2024年分别为9627.5万元、1.62亿元、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1.3% [9] - 毛利显著提升:同期分别为1238.2万元、5116.9万元、9715.8万元 [9] - 净亏损持续收窄:2022-2024年分别为-1.28亿元、-1亿元、-4514.4万元,净亏损率从-132.6%改善至-18.0% [9] - 2024年研发开支3661.1万元,销售及营销开支6459.5万元 [9] 研发与团队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5552.5万元、5609.8万元、3661.1万元 [11] - 创始人团队技术背景深厚:董事长兼CEO王永锟和CTO李洪祥均毕业于哈工大,主导公司技术研发和战略布局 [11] 融资与股权 - 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21亿元,小米智造持股8.4%为重要战略投资者 [12] - 主要股东包括斯坦德自动化(14.3%)、王永锟(12.8%)、小米智造(8.4%)等 [13] 上市计划 - 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加强核心技术平台、拓展销售网络、开发新生产线及补充营运资金 [15] - 公司认为工业智能机器人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其技术优势和行业专长将助力持续增长 [15]
斯坦德机器人港股IPO:去年减亏,无锡国资新晋第二大股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2:45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主要提供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和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2] - 公司产品均为轮式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具有更好的成本优势 [2] - 产品线包括标准型机器人、功能机器人和具身机器人 [3] 产品与技术 - 2017年推出首款标准型机器人,2018年在汽车领域实现大规模交付 [4] - 2020年推出新一代功能机器人,包括背负式、传输式、叉取式和牵引式机器人 [4] - 2025年5月推出首款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整合超过23个自由度 [4]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融合了移动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协作机器人的高精度操作能力 [2] 市场地位 - 按销量计算,2024年公司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3.2%) [5] - 2024年公司为全球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5] - 在3C行业和汽车行业出货量均位居第二,在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2.51亿元,逐年增长 [7] - 机器人解决方案贡献八成以上收入,但毛利率低于单体机器人销售 [7] - 2022-2024年机器人解决方案毛利率分别为10.2%、25.9%、35.4% [7] - 2022-2024年亏损逐年减少,分别为1.27亿元、1亿元、0.45亿元 [8] 运营数据 - 2024年机器人年销量约2000台,2025年前4月出货量650台 [8] - 销售及营销开支相对稳定,2022-2024年分别为5769.5万元、5735.8万元、6459.5万元 [7] 资本运作 - 2024年完成D轮融资,梁溪投资独家出资3亿元 [9] - 2023年C轮融资获得小米智造1.5亿元投资 [9] - IPO前股权结构:斯坦德自动化14.3%,梁溪投资14.29%,创始人王永锟12.8%,小米智造8.4% [9] - 2025年4月公司完成更名,由深圳迁至无锡 [9] 上市计划 - 2024年达到港交所18C章上市规则收益要求 [8] - 计划通过"18C章程"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1] - 募资用途包括研发、销售及服务网络扩展、品牌宣传、生产能力开发等 [2]
斯坦德机器人冲刺IPO,3年累计亏损2.73亿元,面临激烈的竞争
格隆汇· 2025-06-25 18:00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是一家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智慧工厂场景,并提供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1][4] - 公司成立于2016年,2025年5月完成股份改制,总部位于深圳,注册地在无锡 [3] - 创始团队均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核心管理层平均年龄34岁,创始人王永锟和李洪祥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公司30.9%投票权 [3] - 主要投资机构包括小米(持股8.4%)、博华资本等,2024年D轮投后估值达21亿元 [3][4] 业务模式 - 收入主要来自机器人解决方案(2024年占比91%)和单体机器人销售(9%) [6] - 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包括控制器、操作系统SROS及算法,具备单场景调度2000台机器人的能力 [4] - 2024年机器人销量达1932台,2025年前四个月出货650台 [11] 财务表现 - 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9630万元→2023年1.62亿元→2024年2.51亿元 [9] - 毛利率显著提升:从2022年12.9%升至2024年38.8% [9] - 三年累计亏损2.73亿元(2022年-1.28亿/2023年-1亿/2024年-4510万) [9] - 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57.63%降至2024年14.61% [9] - 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8335.8万元 [9] 行业地位 - 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0年58亿元增至2024年153亿元(CAGR27.2%),预计2029年达814亿元(CAGR39.8%) [14]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为全球第五大供应商,市场份额3.2% [17] - 行业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市占率48.4%,竞争激烈 [17] 运营特点 - 客户集中度提升: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26%升至2024年41.3% [11]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10.2%提升至2024年24.1% [11] - 应收账款高企:2024年达9340万元,占营收37.28%,周转天数163.2天 [12] - 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59.9%降至2024年25.8%,但仍处较高水平 [12] 行业趋势 - 关键组件成本下降:激光雷达价格从2020年超1.5万元降至目前1500-1万元 [14] - 主要应用领域为3C、汽车和半导体行业,客户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等 [11] - 供应链话语权较弱,面临竞争对手降价压力 [11][12]
斯坦德机器人IPO:研发费用及费用率皆大幅下滑 现实控人低价获巨额股份奖励 创始人1元/股转让90%股权
新浪证券· 2025-06-25 17:09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港股"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自称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按销量算)[1][3] - 公司2024年营收2.51亿元,近三年累计亏损2.73亿元 [1][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2.51亿元,2023年和2024年增速分别为68.44%、54.48% [4]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亿元、-0.45亿元,亏损有所收窄 [4] - 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88.6%提升至91%,机器人及其他收入占比从11.4%降至9% [4]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2年的2900万元增至2024年的9340万元,2024年增速61.93%超过营收增速 [12]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5552.5万元、5609.8万元、3661.1万元,2024年同比大降34.74% [5] - 研发费用率从57.7%降至14.6%,连续滑坡 [5] - 研发人员薪酬从4655.8万元降至2690.4万元,2024年降幅30.85% [5][6] - 公司解释研发投入下降原因为效率提升措施和前期研发成果优化 [6] 股权结构 - 创始人王淮卿将90%股份以1元/股价格转让给现控制人王永锟、李洪祥及股权激励平台 [2][9] - 2021年王永锟以92.5元/股认购271,590股,2025年追认为1元/股,节省约2500万元 [11] - 2022-2024年公司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分别为290.8万元、336.1万元、290.8万元 [11] 行业对比 - 竞争对手埃斯顿2024年营收超40亿元,研发费用4.42亿元,研发费用率11.03% [7] - 埃斯顿研发人员薪酬从2.35亿元增至3.48亿元,保持增长态势 [7] 运营情况 - 售后服务开支从625.3万元增至1570.8万元,2024年增速102%远超营收增速 [13] - 公司提供一年保修服务,保修拨备基于销量和历史维修经验测算 [13]
【IPO前哨】斯坦德机器人赴港:小米是重要股东,业绩增长亮眼
金融界· 2025-06-25 10:59
港股机器人概念股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多只机器人概念股表现优异,包括地平线机器人(09660 HK)、越疆(02432 HK)、港仔机器人(00370 HK)[1] - 近期多家机器人企业正在申请港股上市,包括卧安机器人、乐动机器人和斯坦德机器人[1] 斯坦德机器人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2] - 募集资金将用于加强核心技术平台、扩展销售网络、开发生产能力和一般营运资金[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智慧工厂场景[3] - 2025年推出首款轮式具身机器人DARWIN,具备多模态感知和VLA等先进AI算法[3] - 提供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技术平台、机器人产品系列和RoboVerse智能协同系统[3] 行业地位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3] - 在3C行业和汽车行业均位居全球第二,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3] - 是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世界模型及群体智能的公司[4] 技术优势 - 实现自主研发全栈技术,是中国首批开发工业机器人专有操作系统的企业之一[4] - 首批发布SLAM技术和工业场景VLA模型的企业[4] 客户与股东 - 已服务超过400家客户,主要客户留存率超过60%,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4] - 小米智造持有公司8.4%股份,其他投资方包括青橙资本、蔚来资本和中信建投[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和2.51亿元,复合增长率61.3%[6] - 同期毛利分别为1238.2万元、5116.9万元和9715.8万元,复合增长率180.1%[6] - 毛利率从12.9%提升至38.8%[6] - 2022-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1.28亿元、1.00亿元和4514.4万元,亏损持续收窄[7] - 2024年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达91.0%[7] - 2022-2024年海外收入复合增长率150%[7] - 截至2025年4月30日,现金及等价物为5565.8万元[8] 行业趋势 - 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复合增长率为26.8%,公司增速远超行业水平[6] - 机器人领域整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9]
18C特专科技公司斯坦德机器人递表,小米智造持股约8.4%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06:44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国际 [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智慧工厂场景 [1] - 公司是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先驱,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RoboVerse智能协同系统 [1] - 2024年5月推出首款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整合超过23个自由度及精密超关节设计 [1]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在高科技领域市场份额:3C行业第二、汽车行业第二、半导体行业第五 [1] 技术优势 - 公司是首批发布SLAM(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企业之一 [2] - 公司是首批开发适用于工业场景的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的企业之一 [2] - 公司在定位、导航、控制及感知与操作技术方面有顶尖突破 [2] - 机器人具备群体智能能力,得益于世界模型及多机器人协同技术 [2] 客户与商业化 - 机器人解决方案已商业化,客户主要在中国内地 [2] - 客户群集中在3C、汽车和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 [2] - 客户包括直接应用解决方案的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 [2]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益分别为9627.5万元、1.62亿元、2.51亿元 [3] - 2022-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1.28亿元、1亿元、4514.4万元 [3]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2.9%、31.6%、38.8% [3] 融资与股权 - 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21亿元人民币 [2] - 小米集团旗下小米智造持有8.4%股份 [2] - 其他投资方包括国科嘉和、置信投资、源明投资等机构 [2] 募资用途 - 加强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产品及RoboVerse系统开发 [3] - 建立国内外销售及服务网络,提升部署能力和品牌宣传 [3] - 开发生产能力及新生产线 [3] - 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3]
斯坦德机器人根据18C规则递表港交所
搜狐财经· 2025-06-24 22:19
公司上市进展 - 斯坦德机器人于6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 [1] - 公司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C章寻求上市,属于特专科技公司,2024年才达到相关收益要求 [1] - 拟将募资净额用于加强研发、扩展销售及服务网络、品牌宣传、开发新生产线等方面 [4] 行业地位与业务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一站式定制化解决方案 [1]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1] - 核心产品包括机器人技术平台、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 [1] 财务表现 - 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9627 5万元→2023年1 62亿元→2024年2 51亿元 [2][3] - 毛利显著提升:2022年1238 2万元→2023年5116 9万元→2024年9715 8万元 [2][3] - 净亏损逐年收窄:2022年-1 28亿元→2023年-1亿元→2024年-4514 4万元 [2][3] - 研发投入较高:2022年5552 5万元→2023年5609 8万元→2024年3661 1万元 [3] 运营与战略 - 公司处于业务扩展阶段,未来可能继续产生净亏损,因持续投入研发和市场扩张 [3] - 销售及营销开支稳定:2022年5769 5万元→2023年5735 8万元→2024年6459 5万元 [3] - 行政开支波动:2022年2100 5万元→2023年2546 6万元→2024年2357 5万元 [3]
斯坦德机器人冲刺港交所:或成「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营收复合年增长60%
IPO早知道· 2025-06-24 09:35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无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赋能智慧工厂 [3] - 公司已为超过400家客户提供服务,包括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知名企业,关键客户留存率超60% [6] - 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为21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小米、博华资本、国科嘉和、源码资本等机构 [10]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提供一站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核心机器人技术平台、多功能工业智能机器人产品系列及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 [4] - 2024年5月推出首款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整合超过23个自由度及精密超关节设计,配备创新全向底盘 [3] - 公司自主研发全栈技术,是中国首批开发工业机器人专有操作系统、SLAM技术及工业场景VLA模型的企业之一 [6] - 公司是中国首家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世界模型及群体智能的企业,具备在单一模拟场景中调度超过2,000台机器人的能力 [6]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销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5]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在3C行业位居第二、汽车行业位居第二、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5] - 2022年至2024年机器人销量分别为725台、1212台和1932台,2024年前4个月出货量为650台 [6]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和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1.3% [8] - 同期毛利分别为1238万元、5117万元和9716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0.1%,毛利率从12.9%提升至38.8% [9] - 海外收入复合年增长150%,2023年已制定全面的国际化战略,覆盖亚太、北美和欧洲市场 [8] 行业前景 - 2024年全球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53亿元,预计2029年增至81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9.8% [8]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4亿元增至2029年1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1.1% [8] - 行业增长由技术进步、高效物流需求及3C、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向智能制造转型驱动 [8] IPO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18C章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2]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扩展销售和服务网络、开发生产能力及一般企业用途 [11]
库卡机器人获AI大脑,来自李开复投资的公司
新浪财经· 2025-06-18 13:15
公司合作与战略布局 - 公司与库卡机器人达成合作,共同开发由工业大模型驱动的新一代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和机械臂,并在项目落地、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合作[1] - 此次合作是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布局,将促进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1] - 公司的ChatRobot大脑将运行在库卡的工业机器人本体上,进一步增益技术能力[1] - 公司采用"一模一体两翼"发展策略,以AInnoGC工业大模型为基础,布局工业软件与工业机器人两大领域[4] 技术与产品优势 - ChatRobot是公司基于AInnoGC工业大模型构建的工业具身智能"大脑",可与多家机器人本体厂商兼容[1][6] - 智能工业机器人具有易用性、智能化水平高、生产效率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将在制造业中发挥重要作用[6] - 智能工业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是互补关系,前者适用于柔性化生产和复杂作业场景[6][7]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AI赋能工业机器人已成为趋势,ABB、埃夫特等企业计划2025年加快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6] - 工业智能大模型+机器人可实现工业具身智能,改变传统机器人重复作业的模式[6] - 公司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第三,机器学习平台第四,AI工业质检解决方案第一,大模型应用第七[7] 财务与研发投入 - 公司尚未实现盈利,2021-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42亿元、1.38亿元、1.54亿元及1.17亿元[8][9] - 2023年研发开支为3.55亿元,同比减少21.1%,主要因研发效率提升和有效管控[9] - 公司持续大力投资研发,短期内可能对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9] 市场前景与目标 - 大模型加持的智能工业机器人仍处于应用早期阶段,市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10] - 公司将工业机器人作为AI大模型落地的重要途径,力争成为制造领域智能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10] 股价表现 - 截至6月18日午间收盘,公司股价报5.69港元,下跌4.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