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具身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优艾智合递表港交所 冲刺“移动操作机器人第一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27 18:18
公司上市与股票信息 - 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每股H股面值为人民币0.10元 [2] 业务定位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具身智能科技公司 专注于移动操作机器人领域 [4] - 业务覆盖半导体、能源化工、锂电、3C制造及公用事业等行业 提供"一脑多态"机器人解决方案 [4] - 产品已销往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30余个国家及地区 [4]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工业移动操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全球第一 [5] - 在中国半导体产业排名第一 在能源及化工产业排名第二 [5]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7789.6万元 2023年1.08亿元 2024年2.55亿元 2025年上半年1.27亿元 [5] - 2022年亏损2.35亿元 2023年亏损2.6亿元 2024年亏损2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1.4亿元 [5] - 毛利率持续改善:2022年11.2% 2023年26.1% 2024年35.2% 2025年上半年38.1% [6] - 研发开支占比显著下降:从2022年103.6%降至2024年24.5% [6]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全球最早探索具身智能技术并实现规模应用的机器人厂商之一 2017年即实现产品销售 [4] - 在半导体和能源化工领域率先实现规模销售 这两个领域具有要求严苛、技术壁垒高的特点 [4]
一眼支付、一机识诈、一网预警:硬核应用走进现实 政策“组合拳”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央视网· 2025-09-26 10:55
展会展示的新技术应用 - 融合生物特征识别和VR技术的元宇宙虹膜支付可实现通过手势挑选商品和眨眼结账 [3] - 5G+AI手机具备自动识别诈骗电话功能 可在通话过程中实时干预并弹出风险提示 通话后生成风险分析报告 [4] - 5G+AI工业具身智能平台展示机械狗巡检 AI视觉机械臂质检 以及按颜色分拣铸件的智能机器人 [5] - 地震预警系统利用通信网络和铁塔站址机房资源 地震烈度仪已进入通信机房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网 [6] 行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政策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按下加速键 [7] - 行业将加速丰富5G-A产品体系并推动高品质网络落地部署 同时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并前瞻布局培育6G应用产业生态 [9] - 行业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 区块链等领域科技创新以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9] - 行业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分类分级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并培育一批工业智能体 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11] - 行业持续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 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以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底座 [11] - 行业将拓展信息通信技术在智慧城市 数字乡村 智能交通 智慧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11]
“眨眨眼”就买单 AI接电话反诈 这些科技应用太顶了
央视新闻· 2025-09-26 07:28
AI防诈、虹膜支付、地震预警速报,这些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硬核"科技应用,昨天(25日)集体亮相正 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在应急展区,地震烈度仪进入了通信机房。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地震预警系统,通信网络 和全国的铁塔站址机房资源就是这个工程的重要一环。 戴上头显设备,记者瞬间"穿越"到元宇宙超市。挑商品靠手势,结账只要"眨眨眼"。这是融合生物特征 识别和VR技术的元宇宙虹膜支付。 中国铁塔平台创新中心IT项目经理曾峰:(地震)烈度仪通过在机房地面或者墙壁上挂载之后,它会 选择一个最优线路,把数据传输到中国地震局的台网服务器内,这样可以使得我们的地震数据以秒级响 应去向全国播报。 中国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李高翔:它的安全系数是远远高于传统的密码支付,像误识率这一项指标上 面,它那个虹膜支付误识率是远远低于人脸支付与指纹支付的,它可以达到百万分之一以下。 接到诈骗电话,手机能自动识别,这是因为手机内置了AI防诈大模型。记者看到,当工作人员模拟电 诈分子话术跟用户打电话时,这款手机会当场识别并在通话过程中及时干预、自动弹出风险提示。通话 结束后,手机还会生成一份风险分析报告。 中国电信产品经理龙 ...
全球首发AI+工业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工博焦点JAKA EVO,重构工业具身智能新范式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5 18:07
导语: 传统工业机器人创新已经成为2025年的热门话题,当智能化转型愈演愈烈,2025年工博会,节卡机器人 带着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登场,再次宣告其创新力。这套"智能大脑+操作中枢"的组合拳,或许能 直接打破传统机器人技术天花板:多模态感知能"看懂"场景,分层控制能"精准"执行,连人形机器人都能自 主协作组装,从任务派发到成品装配全程无需人工插手。它不止是填补传统机器人的产线适配鸿沟,更是 要把工业生产从"自动化"直接拽进"智能化"的新赛道。 制造业毫无疑问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要求不断提高的多重挑战。传 统工业机器人虽然在重复性任务中表现出色,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时,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它们缺 乏自主感知、理解任务和灵活决策的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工业智能化、柔性化生产的需求。例如在汽车零部件 装配中,传统机器人无法自主识别零件表面微小瑕疵,也无法根据装配阻力动态调整力度;在 3C产品分拣 中,面对不同尺寸、材质的零件,需人工反复调试程序,无法实现即见即分。 在当今工业领域,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对于机器人的智能化、自主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不少机器 人企 ...
直击工博会|国产机器人追求更灵活,海外厂商猛打“本土牌”
第一财经· 2025-09-25 14:54
工业自动化发展趋势 - 国内自动化已完成简单任务阶段 当前自动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简单任务已被完成[1] - 海外企业加速本土化推进 博世力士乐实现伺服驱动系统全流程本地化[7] 柔性产线技术突破 - 微亿智造发布工业具身智能柔性生产线 采用八台机械臂执行差异化任务[1] - 传统自动化产线存在刚性限制 固定产线需停机改造 投入人力和资金庞大[5] - 软件算法成为关键迭代方向 通过"快慢双端"架构实现当天部署上岗 调试周期从数周缩短至当天[5] 企业竞争策略 - 新兴企业凭借轻历史包袱实现快速技术转向 微亿智造在新技术投入上更具灵活性[6] - 传统巨头ABB 发那科 库卡等仍占据重要市场地位[6] 成本效益与商业化 - 工业机器人商业化首要标准是客户可计算ROI 不主张硬件堆料[5] - 博世力士乐通过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设备综合效率 降低综合运营成本[11] 行业应用拓展 - 汽车行业面临定制化小批量生产转型 需持续降本增效[11] - 半导体行业获得高精度定制解决方案 晶圆升降系统实现1-5nm精度和50nm/s低速匀速运动[11] - 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领域 傅利叶GR-3C配备55个自由度 采用轻量化强化铝合金外壳[12] 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 - 人形机器人GR-3C针对工业场景改进硬件 配备4个麦克风阵列实现全向收声[15] - 傅利叶开发FOCUS集控系统 支持多机器人协同作业和灵活扩展 通过单个终端实现全系统管控[15]
人形机器人之外的更优解: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跃迁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4 19:09
行业痛点与市场机遇 - 工业机器人行业面临部署成本高、柔性不足、智能缺失三重困境,渗透率远未跟上制造业需求 [3] - 203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预计仅900万台,机器人密度仅300台/万名员工,这意味着全球制造业仍将依赖约3.88亿名人工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97% [3] - 传统工业机器人部署需专业人员编程调试,耗时数月才能上岗,且产线切换适应性差 [3] 公司核心解决方案 - 公司提出“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新物种,旨在通过“感知-学习-决策-执行”核心能力与“端-边-云”架构,在传统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之间找到“中间最优值” [3][4] - 公司独创“快慢思考”双系统协同机制,快思考系统相当于机器人反射神经,负责即时反馈与学习人类经验,慢思考系统负责模型持续训练与迭代,实现长期自主能力 [6] - “快慢思考”系统将传统机器人数月部署周期压缩至数周,解决机器人“冷启动”难题,并实现持续智能进化 [6] 技术架构与实施 - 公司构建“端-边-云”三层技术架构:云端为系统大脑,负责模型预训练与数据处理;边缘侧为连接感知与执行的智能中枢,实时运行复杂工艺算法及AI模型;端侧为机器人本体及执行器,是快思考的物理载体 [9] - 边缘侧AI模型可在0.1秒内计算出PCB板抓取坐标,比传统机器人快数倍,满足工业场景实时性要求 [9] - 三层架构协同形成“云端练能力、边缘传指令、端侧做执行”闭环,使机器人能快速切换场景,满足批量部署经济性要求 [9][10] 市场应用与竞争优势 - 公司解决方案已规模化落地于3C电子、汽车制造、快消品、新能源及半导体等行业,在IDC《中国AI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份额,2024》报告中市场份额第一 [12] - 在新能源汽车压铸件检测与修整场景,实现近100%自动化检测与修整;在PCB板上下料场景,实现亚毫米级感知精度,一台设备可取代1-2名人工作业,一年内实现投资回报 [12] - 公司积累业内规模最大的真实工业场景精标数据库,数据量超15TB,包含10亿多条与实际工艺制程水平对齐的数据,为AI模型训练提供坚实基础 [13] - 公司行业首创的人机交互系统将数据采集与模型开发集成在实际产线,使最小样本需求数量减少90%,模型开发周期缩短80%,并支持热更新,大幅提升技术迭代与场景适配效率 [14]
探营2025工博会 | 机器人与能源数智方案抢先看
国际金融报· 2025-09-12 21:01
节卡机器人 - 公司将在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面向全球首发JAKA EVO工业具身智能平台 该平台已入围第25届工博会大奖候选名单[1][3] - JAKA EVO是业内首个一站式工业具身智能平台 攻克多项行业痛点 作为"下一代工业智能核心能力"技术底座 能赋能工业现场从任务开发到实机运行全流程提效[5] - 平台核心优势包括提供覆盖数据采集 增强 合成及模型训练 部署全环节的标准化工具链 支持简单场景零样本泛化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5] - 平台已在汽车 3C两大关键行业深度应用 汽车零部件装配环节可提升精密操作精度 降低不良率 3C产品质检与物流分拣场景能实现动态环境下自主识别与高效作业[5] - 公司构建多维度"具身智能特工队" 包括双臂JAKA K1 轮式人形JAKA K1W 具身平台JAKA Lumi 腿足人行JAKA K1L 分别适配不同工业场景[5] - 通过"智能中枢"JAKA OTA平台融合AIoT技术 可实现多机器人协同管理 远程运维及批量部署 实测降低60%停机时间与50%维护成本[6] - 工博会将展示汽车制造领域智能装配检测机器人实现99.7%良率的变速箱齿轮压装 轨道交通领域多模态巡检机器人将传统人工10000+项点检测压缩至60分钟[6] - 公司未来将依托上海科创资源持续推动JAKA EVO平台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7] 中广核数字科技 - 公司将参加工博会"智慧能源展" 携多款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亮相 包括我国首个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 非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SH_N 风机控制器"和睦长风"等和睦系列产品 Ue系列数字化成果[8] - "和睦系统"是我国首个自主核电站核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9] - 系统已应用于"华龙一号""VVER机组""高温气冷堆"等33台在运在建核电机组 实现二代至四代核电技术和堆型全覆盖 保障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80堆年 未发生任何安全偏差[9] - "和睦长风"是国内唯一同时取得海上 陆上大功率机组双应用的风机控制器产品 具备高性能 高可靠 智能化 易维护优势 已实现产业应用[10] - 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Ue云网"以统一架构 统一平台支撑集团"6+1"产业数字化转型 提供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10] - 公司正通过整合提升新质生产力要素 在核电控制系统优势赛道基础上开辟新一代核电DCS 汽轮机控制系统 新能源自动化等新领域[10] - 未来将深度融合"长三角"战略 与上海大型央企及各类企业形成产业联盟 打造多维竞争优势[10]
优必选减亏 靠消费级机器人“造血”
南方都市报· 2025-09-03 07: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1亿元 同比增长27.5% [2] - 期内亏损4.40亿元 同比减亏18.5% [2] - 研发投入2.18亿元 占收入比例35.1% [6] - 政府补助从去年同期3580万元大幅降至460万元 [6] 消费级机器人业务 - 收入达2.60亿元 同比增长48.9% [3] - 占总营收比重41.8% 首次成为第一大业务线 [3] - 增长主要来自智能猫砂盆、泳池机器人等新品迭代及电商渠道扩张 [3] 教育智能机器人业务 - 收入2.40亿元 同比增长48.8% [3] - 增长动力来自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标准化方案落地及机器人赛事生态扩张 [3] 工业场景机器人业务 - 物流智能机器人收入5616万元 同比减少5.7% [4] - 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收入6380万元 同比减少29.8% [4] - 业务收缩反映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困境 [4] 技术研发突破 - Walker S2实现3分钟内自主热插拔换电 支持7×24小时作业 [7] - 自研全球首个工业人形机器人智能体技术Co-Agent 采用群脑网络2.0架构 [7] - 已签订全球首份工业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小批量采购合同 [7] 商业化进展与规划 - 2025年内计划交付超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 [7] - 应用场景将拓展至半导体、航空、电子等领域 [7] - 平台化战略推进 Walker S系列作为技术平台支持模块化开发 [8] 成本控制措施 - 销售费用占比从47.9%降至36.0% [8] - 管理费用占比从44.1%降至29.8% [8] - 通过标准化平台路径解决高定制化成本难题 [8]
8月盘点:成都重要投融资事件及产业环境数据汇总
搜狐财经· 2025-09-02 16:55
核心观点 - 8月成都科技创新创业领域共发生27起投融资事件 覆盖电子信息 数字经济 大健康 绿色低碳等多个热点行业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相关项目占比26% 数字经济和大健康各占19% [1][2][3] - 融资轮次以早期为主 A轮阶段项目数量领先 区域分布高度集中于高新区(17起) 占整体融资事件的63% [2][3] - 单笔融资金额差异显著 最高达4.8039亿元人民币(海吉星) 最低为未披露 其中超亿元融资案例包括中科卓尔(数亿元B轮)和赜灵生物(近4亿元B+轮) [8][15][28] 行业分布与融资动态 电子信息产业 - 共7起融资事件 涵盖集成电路 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 代表性案例包括万应微电子(A轮 未披露金额) 浩泰智能(A轮 未披露) 大公博创(Pre-A轮 数千万人民币) [2][4][5][9] - 中科卓尔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资金用于半导体光刻用石英掩模基板国产化产线建设 [8] 数字经济产业 - 共5起融资 聚焦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仁新机器人获深创投数千万元A轮投资 用于工业具身智能技术研发 [11] - 中嵌科技完成B+轮融资(未披露金额) 推动工业自动化技术升级 [14] 大健康产业 - 共5起融资 创新药与医疗器械为主 赜灵生物完成近4亿元B+轮融资 资金用于推进创新药III期临床研究 [15] - 奥达生物获3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 专注于长效多肽药物研发 [18] 绿色低碳产业 - 共5起融资 覆盖新能源 新材料领域 新工绿氢获6000万元股权融资 聚焦高端电氢能源技术 [24] - 创座数智完成数千万元融资 用于智能充电系统部署 目前已进驻全国1000个小区 [25] 重点融资案例详情 大额融资事件 - 四川海吉星完成4.8039亿元A轮融资 投资方为成都益民集团 用于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 [28] - 赜灵生物B+轮融资近4亿元 由启明创投领投 资金用于肿瘤 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创新药研发 [15] - 中科卓尔获数亿元B轮融资 由中银国际投资领投 重点突破半导体光刻设备国产化 [8] 战略投资与收购 - 鱼泡直聘数千万元收购建筑劳务平台吉工家 强化蓝领市场布局 [32] - 复星医药投资星睿菁烜 布局核药业务赛道 [20] - 锅圈食汇战略投资熊喵智厨数千万元 推动中餐数字化技术应用 [26] 资本市场动态 - 天味食品计划发行H股赴港上市 推进国际化战略 [29][30] - 极米科技筹划香港IPO 拓展智能座舱等新应用领域 [31] - 四川省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体系规模超600亿元 已投资56个项目覆盖15个市州 [33]
汇川技术(300124):Q2维持较快增长 盈利能力稳健
新浪财经· 2025-08-29 08:43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收入205.09亿元,同比增长26.73%,归母净利润29.68亿元,同比增长40.15% [1] - 第二季度收入115.31亿元,同比增长18.99%,环比增长28.44%,归母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增长25.91%,环比增长24.40% [1] - 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6.71亿元,同比增长29.15%,第二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14.38亿元,同比增长12.59%,环比增长16.52%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6.46亿元超过预期14.34亿元,主要由于收入增长及核心业务毛利率提升 [1] 业务收入结构 - 上半年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约88亿元,同比增长17%,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90亿元,同比增长50% [2] - 智慧电梯业务收入约23亿元,同比下降1%,轨道交通业务收入约2.2亿元,同比持平 [2] - 海外收入约13.2亿元,同比增长39%,占总收入6.4%,海外毛利率35.22%,同比提升3.28个百分点 [3] 盈利能力分析 - 上半年整体毛利率30.23%,同比下降1.55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产品结构变化导致低毛利率业务占比提升 [2] - 通用自动化业务毛利率44.51%,同比提升0.7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业务毛利率17.45%,同比提升0.14个百分点 [2] - 第二季度期间费用率15.74%,环比下降2.10个百分点 [2] 现金流与业绩指引 - 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0.2亿元,同比增长65% [2] - 公司维持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0%-3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5%的指引 [2] 新能源汽车业务进展 - 新能源汽车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外客户拓展及产品矩阵丰富,国内新增定点30+个,海外新增定点5个 [3] - 电机控制器国内排名第二,电驱总成排名第四,定子排名第二,OBC排名第七 [3] 工控业务优势 - 伺服系统国内排名第一,低压变频器排名第一,小型PLC排名第四,中大型PLC排名第六 [3] - 工业机器人排名第四,SCARA机器人排名第一 [3] - 工控业务采取"借船出海"策略,新兴市场采用"行业线+区域线",发达市场聚焦头部跨国企业 [3] 新兴业务布局 - 公司加码具身机器人业务,布局低压高功率驱动器、无框力矩电机、模组及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零部件 [3] - 聚焦工业场景化解决方案,重点发展上肢部件,凭借技术和客户优势拓展人形机器人行业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55.35亿元、67.28亿元和81.28亿元 [4] - 对应EPS分别为2.05元、2.50元和3.02元 [4] - 给予2025年45倍PE估值,目标价92.41元,基于行业龙头地位及多极化业务增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