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
搜索文档
社会化服务全链条覆盖!清远首个西牛麻竹笋产业服务中心在英德成立
南方农村报· 2025-08-10 10:36
产业服务中心成立 - 清远首个西牛麻竹笋产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及媒体+清远西牛麻竹笋融合发展工作室在英德揭牌成立,为产业提供全链条专业化服务支撑 [1][2][3][4][6] - 服务中心采用"政府引导+协会推动"双轮驱动模式,有效统筹整合各方资源,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 [9][10] - 服务中心采用"1+10+N"运作模式(1个县级服务中心、10个产业核心镇服务站、N个产业服务联络点)进行实体运营 [23][24] 服务中心功能与服务 - 服务中心聚焦综合管理、种植技术、产品研发、生产资料、人力资源、市场营销、金融创新及法律咨询等八大核心服务 [25][26] - 组建专家团队提供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29] - 为种植主体提供优质笋苗、高效肥料、除草设备等生产资料 [30] - 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提供信贷支持、保险咨询等普惠金融服务 [31] 产业发展背景与政策支持 - 服务中心成立是紧扣省委、省政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12] - 《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发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培育壮大清远麻竹笋等20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13][14] - 《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聚焦林下经济,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竹笋竹虫类等林下产品采集业 [15][16][17]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底清远西牛麻竹笋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965亿元,成为清远首批突破百亿产值的农业产业 [57] - 2025年上半年清远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10053万亩,总产量4332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3245亿元,增长298% [58][59]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西牛麻竹笋为客语、海底捞、蒙自源等知名餐饮企业长期供应益生菌发酵笋、酸笋、清水笋等笋制品 [61][62] - 粤港澳大湾区33家知名餐饮品牌联合研发出"清远西牛麻竹笋一桌菜" [66][67] - 2025年上半年清远企业出口笋及笋制品约2400吨,货值约1亿元人民币 [70][71] - 西牛麻竹笋笋干产品长期占据日本市场95%以上的份额 [69]
青州仰天山“点绿成金”:千亩林下参园绘就“两山”新画卷
齐鲁晚报· 2025-08-08 12:33
生态种植模式创新 - 潍坊青州仰天山建成规模逾千亩的生态人参种植基地,实现人参从移栽到自然繁殖的完整生命周期[1] - 采用林下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推动"林""参"深度融合,成为精准开发林下空间资源的典范[1] - 人参种植成功的关键在于仰天山独特的"森林小气候":夏季最高温28度、郁闭度0.8、pH值5-6的微酸性腐殖质土壤[5] 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 - 人参种植从原料销售延伸至保健品、药品、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6] - 通过食品厂、实验室、化妆品研发中心等多渠道释放人参价值,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6] - 林下经济模式形成种植、养殖、采集与森林旅游相结合的复合产业体系[6] 区域经济发展示范 - 仰天山人参基地的成功带动更多林下经济项目在青州市落地,形成产业集群效应[7] - 林下经济成为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黄金纽带,投入轻巧且回报较快[6] - 该模式是深化林权改革、推动绿色增长的有效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6][7]
林下经济拓宽致富路
经济日报· 2025-08-08 06:48
核心观点 - 赤城县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以赤松茸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2] 产业发展模式 - 三道川乡采用"赤松茸+有机椴木黑木耳"复合种植模式 实现林菌间作高效利用林地资源 [1] - 已完成300亩赤松茸和3000棵椴木黑木耳种植任务 依托河北大学专家团队技术支持 [1] - 与菌种企业签订回购协议 赤松茸保底收购价每斤4元至4.5元 亩均收益约1万元 [1] 产业规模与成效 - 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4793万元 从业人员3.3万人 [2] - 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2500亩 林下采摘利用林地30万亩 森林旅游覆盖36万亩 [2] - 2023年计划新增林下经济基地2000亩 持续拓展空间利用边界 [2] 品牌建设与渠道拓展 - 计划为黑木耳申请有机产品认证 打造本地特色品牌 [1] - 借助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提升产品附加值 [1] - 培育示范基地 在中药材种植 养殖 采摘和旅游等多领域发力 [2]
盐碱地里养海鲜 柳树林下养金蝉 因地制宜、科学种养助增收
央视网· 2025-08-06 11:28
新疆于田县海鲜河鲜陆养模式 - 新疆于田县通过创新"海鲜河鲜陆养"模式,在盐碱地成功养殖海鲜河鲜,使内陆百姓能够食用当地产出的水产品 [1] - 养殖基地位于于田县十万亩盐碱地治理项目核心区,是和田地区最大的水产养殖生产基地 [3] - 基地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塔里木大学等技术合作,年产四大家鱼800多吨、南美白对虾15吨、中华绒螯蟹10吨 [3] 山东安丘金蝉养殖产业 - 山东安丘市金蝉集中上市,当地农家乐每天消费成千上万只金蝉,大部分来自人工养殖 [4] - 金蝉养殖激活林下经济,养殖基地利用柳树林土壤培育金蝉,金蝉在夜间破土而出并沿树干爬行 [6] - 金蝉采收后以每只1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餐馆或外地买家,形成完整产业链 [8] - 安丘市推广芦笋金蝉立体种养模式,利用1500多亩芦笋种植地实现"一地双收" [8]
【安康】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
陕西日报· 2025-08-06 08:33
生态保护体系 - 安康市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生态管护体系,数千名护林员守护森林资源,兴隆村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2] - 通过秦岭中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2024年上半年完成营造林94万亩[2] - 护林员巡护有效降低火灾风险,兴隆村8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同时促进林下养蜂等产业发展[2] 林下经济模式 - 安康市利用163万亩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缘游"立体经营模式,涵盖林药、林蜂、林菌等产业[4] - 安康益增隆农业公司采用"林地入股+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80多户林地种植虎杖、淫羊藿等420余亩,2023年销售额达300万元[3][4] - 林下中药材种植利用森林遮阴优势提升品质,农户务工日薪达100-150元,带动100余户增收[3][4] 森林康养与碳汇开发 -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98%,开发5公里林间步道及康养体验点,吸引游客消费"空气"与"健康"[5] - 宁陕县通过碳通量监测塔等设备量化生态价值,预估碳储量200余万吨,碳汇潜力显著[5] - 2024年安康策划40项森林康养活动,发布4条生态旅游线路,并成立绿碳资源开发公司推动碳汇交易[6]
广东印发林下经济三年行动方案,2027年总产值将达8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6:59
政策方案概述 - 广东省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1] - 方案重点部署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林下采集加工业、森林景观利用等八项重点任务[1] - 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林下经济经营利用林地面积达350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以上[1] 产业发展目标 - 目标建设省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基地40个、林下经济(含森林康养)基地300个以上[1] - 目标培育林下经济类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5家以上、省林业龙头企业50家以上[1] - 目标基本形成全省地域特色明显的林下经济复合经营模式[1] 具体发展路径 - 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推广林粮、林药、林菌、林菜等复合种植模式及林畜、林禽、林蜂等发展模式[2] - 培育发展野生菌类、竹笋竹虫类等林下产品采集业 开发利用森林旅游特色线路和品牌地[2] - 培育"粤林山珍"、"粤林康养"等"粤林+"特色品牌 打造林下经济特色县和产业集群[2] 支撑保障措施 - 强调加强科技支撑服务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聚焦"卡脖子"问题开展技术攻坚[2] - 积极培育林下经济乡土专家 加强技术培训以提供人才保障[2] 产业基础与前景 - 近年来广东林下经济发展面积已超3241万亩 产值突破527亿元[2] - 下一步将高质量建设林下经济产业引领县区 加快打造千亿元级林下经济产业[3]
湖北竹溪:好生态激活林下“凉经济”
经济观察报· 2025-08-04 17:13
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 - 湖北省竹溪县持续加强森林资源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 林相季相改造 森林质量提升 退化林修复 中幼林抚育[1] - 森林覆盖率达82.6% 植被覆盖率达87.3%[2]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汇湾镇秦坪村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在林下修建游步小道 开展草坪整理 河边建小木屋等生态旅游建设 将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打造露营基地 水上游船 特色民宿 美食体验等农文旅项目[2] - 鄂坪乡慈孝沟村依托鄂坪水库下游汇湾河畔山水森林资源 保留河边原有的沙滩 柳树林 草地等原生态自然景观 引资修建停车场 防晒棚 添置游船 打造"竹溪小三亚"[2] - 新洲镇楠泥湾村利用占地约10亩的200余株珍贵野生楠木古树群 引资修建游步道 办民宿 农家乐 购置观光游艇 开设空中滑索与漂流项目 建设养生度假村 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 开发水上游艇观光 亲水体验 林中赏景纳凉 垂钓探险等旅游路线[2] - 水坪镇大石门村依托古八景和丰富森林资源 建设集自然生态 娱乐休闲 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林下纳凉游乐园区"仙暇小镇" 自去年9月底建成开园后累计接待游客22.6万人次 实现收入300余万元[2] 文旅活动与景区建设 - 充分利用优质森林资源积极举办茶旅文化季 最美赏花季 音乐美食避暑季等文旅体活动[3] - 已建成八卦山 营盘山 龙王垭 夯土小镇 黄花沟 岱王沟 偏头山 十八里长峡等一批林下避暑休闲体验景区[3] - 今年1月-6月全县接待游客1074.86万人次 综合收入达55.71亿元[3]
东方黄花梨林下经济面积突破万亩
海南日报· 2025-07-30 09:26
文章核心观点 - 东方市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形成“林上采集加工+林下复合经营”的立体发展模式,并建立一站式服务和产权交易机制以支持产业发展 [1] 林下经济发展规模与模式 - 东方市黄花梨林下经济面积达11569.7亩,已形成“林上采集加工+林下复合经营”立体发展模式 [1] - 东方林下经济目前已实施5.06万亩,涵盖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四大类型 [1] - 具体模式包括“黄花梨+南药”,例如在500亩林下种植益智、铁皮石斛等南药 [1] 产业生态与服务创新 - 形成“养殖+有机肥+林木生长”的生态闭环 [1] - 东方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与林业服务中心共建“流转+办证+金融”一站式服务闭环 [1] - 东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首创“一树一证一码”交易模式,为每棵黄花梨颁发“身份证”以解决确权与流通难题 [1]
内蒙古锡林郭勒 沙漠腹地绽放生态繁花
金融时报· 2025-07-22 10:41
政策支持与金融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联合林草局出台《金融支持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实施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将绿色信贷投向生态修复领域,与国华园林绿化等企业建立长期信贷合作 [2]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盟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余额20.43亿元,其中生态保护修复领域贷款5.85亿元 [2] - 指导农商银行创新"防风治沙贷""休牧贷"等产品,例如为正镶白旗冠星合作社投放980万元"防风治沙贷"完成治沙项目 [6] 企业案例与资金落地 - 内蒙古国华园林绿化公司获1200万元贷款支持,通过动产质押和优惠利率建成万亩基地,培育治沙苗木1000多万株 [2] - 内蒙古银龙农业发展公司获400万元低息支农再贷款,林下赤芍种植规模扩至5000余亩,带动农户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 [4] - 农业银行通过"农银智链"APP为森洽生物科技投放610万元"政采e贷",用于平茬修复林地 [6] 农牧区转型与产业联动 - 邮储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以信用村评定为抓手,为24个苏木、127个嘎查提供授信,惠及2.76万户农牧户实现舍饲圈养 [3] - 多伦县推广林下芍药种植,80余万亩可用林地资源获道地药材认证,形成"防沙治沙+产业增收"循环 [4] - 苏尼特左旗农牧民通过信贷支持建设棚圈,缩短牛羊出栏周期,推动畜牧业绿色变革 [3] 金融工具与规模效应 - 辖内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支持荒漠化治理特色企业,截至2025年一季度生态农林牧业贷款余额4.8亿元,年内新增934.17万元 [4] - 农商银行运用信用评定和专项产品快速放款,如冠星合作社980万元贷款实现"人工种草+封沙育草"项目 [6] - 线上平台与线下产品协同,如"农银智链"APP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提升资金投放效率 [6]
老林区有“新看头”
人民网· 2025-07-10 10:11
公司经营模式 - 抚州市利财食用菌有限公司采用"公司+林场+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经济[4] - 公司已发展4200亩林下经济种植面积[4] - 基地为周边2000余户农户提供就业岗位 户均增收超6000元[9]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新研发粉色脆耳菌类产品 与传统黑色木耳形成差异化[2] - 基地种植樟芝 岗梅 黄精 茯苓等多种中药材[6] - 采用树装喷灌设备为菌类和中草药提供水分[6][9] 区域产业布局 - 广昌县林地面积1842万亩 森林覆盖率7183%[2] - 塘坊镇发展林下乌鸡养殖 利用单轨小火车喂食[10] - 旴江镇推行"入股+分红"模式 农户以山地入股可获23%分红 期限15年[10] 行业发展现状 - 江西省实施"林下经济三千亿工程" 构建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10] - 全省培育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53家 省级371家[11] - 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6800亿元 居全国第一方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