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虎乳灵芝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海南白沙 点绿成金生态富民
经济日报· 2025-10-17 15:12
产业定位与政策支持 - 白沙县将南药确定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南药生态产业链 [2] - 县政府实施《白沙黎族自治县黎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共18条,对黎医药保护与发展中的政府职责、管理体系、人才培养等作出具体规定 [2] - 县财政持续投入林下种植专项资金,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近3000万元 [2] - 印发《白沙黎族自治县2025—2028年胶园林下益智种植补贴方案》,按照“谁种植、谁受益”原则,给予益智种植主体每亩1500元补贴 [3] 种植规模与产量 - 青松乡益智种植面积达4.17万亩,干果年产量约1200吨,是目前国内种植益智最大的乡镇 [3] - 青松乡建成5700亩益智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形成约1万亩规模化种植带 [3] - 全县主要南药品种种植面积:益智12.5万亩、裸花紫珠6687亩、五指毛桃1326亩、灵芝1328亩、牛大力922亩 [3] - 林下食药用菌种植基地已扩展至1.3万亩,年产值超1.58亿元 [3] 产业链与加工能力 - 青松乡南药分拣中心内设两条生产线,每天可烘干益智、菌菇等农产品13吨,年可实现烘干农产品3000余吨 [5] - 通过农产品初加工,产品质量达到市场流通标准,农产品价值可提高10%至15%,附加值约900万元 [5] - 采取订单销售模式,产品销往广西玉林、安徽亳州等国内各大药材交易市场、药企,并出口至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5] - 建设高标准南药分拣中心以及集仓储、交易、展示于一体的标准化南药交易中心,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科研、科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5] 技术合作与模式创新 - 与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共建青松乡—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中药材供应区,通过“企业供苗+政府奖补+订单收购”的闭环模式发展产业 [2] - 依托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以来已开展7期集中培训和田间学校,累计培训535人次 [3] - 中国热科院专家团队攻克红托竹荪反季节种植技术,让原本只在雨季生长的菌菇在旱季也能破土而出 [6] 三产融合与富民成效 - 在县人民医院茶城院区内成立黎族医药体验区,自2023年开业至今累计诊治2500余人次 [6] - 通过“黎药+康养+旅游”开发南药药浴等疗法体验项目,吸引游客体验,助推旅游业发展 [6] - 青松乡有5个行政村上榜海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名单,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超100万元 [6] - 产业目前已为该乡村民提供临时用工6.02万人次,农户通过地租、务工每年增收约1128万元 [6] - 目前白沙全县益智鲜果价格已突破10元/斤(干果40元/斤),为近年来新高 [6]
海南白沙:点绿成金生态富民
经济日报· 2025-10-11 10:10
产业定位与政策支持 - 公司将南药确定为主导产业,并制定实施了《白沙黎族自治县黎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2] - 县财政持续投入林下种植专项资金,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近3000万元[2] - 公司印发补贴方案,按照“谁种植、谁受益”原则,给予益智种植主体每亩1500元补贴[3] 种植规模与产量 - 青松乡益智种植面积达4.17万亩,干果年产量约1200吨,是目前国内种植益智最大的乡镇[3] - 公司主要种植南药品种包括益智12.5万亩、裸花紫珠6687亩、五指毛桃1326亩、灵芝1328亩、牛大力922亩[3] - 林下食药用菌种植基地已扩展至1.3万亩,年产值超1.58亿元[3] 产业链建设与加工能力 - 南药分拣中心内设两条生产线,每天可烘干益智、菌菇等农产品13吨,年可实现烘干农产品3000余吨[4] - 通过农产品初加工,产品质量达到市场流通标准,农产品价值可提高10%至15%,附加值约900万元[4] - 公司采取订单销售模式,产品销往国内各大药材交易市场、药企,并出口至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4] 技术合作与品质提升 - 公司与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共建中药材供应区,通过“企业供苗+政府奖补+订单收购”闭环模式运营[2] - 公司依托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战略合作,2023年以来已开展7期集中培训和田间学校,累计培训535人次[3] - 北京同仁堂技术人员指导农户按标准种植,七坊镇烘干生产线精准调控温湿度,有效保留成分[4] 三产融合与富民成效 - 公司在县人民医院茶城院区内成立黎族医药体验区,自2023年开业至今累计诊治2500余人次[6] - 通过“黎药+康养+旅游”开发南药药浴等疗法体验项目,助推旅游业发展[6] - 白沙全县益智鲜果价格已突破10元/斤(干果40元/斤),为近年来新高,青松乡有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超100万元[6] - 产业目前已为乡村村民提供临时用工6.02万人次,农户通过地租、务工每年增收约1128万元[6]
海南白沙 点绿成金生态富民
经济日报· 2025-10-11 06:17
产业战略定位 - 将南药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坚守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相协调的发展路径[2] - 制定并实施《白沙黎族自治县黎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共18条,对政府职责、管理体系、人才培养等作出具体规定[3] - 按全产业链模式发展,建设高标准分拣中心及集仓储、交易、展示于一体的标准化南药交易中心[6] 种植规模与产能 - 主要南药品种种植面积:益智12.5万亩、裸花紫珠6687亩、五指毛桃1326亩、灵芝1328亩、牛大力922亩[4] - 青松乡益智种植面积达4.17万亩,干果年产量约1200吨,为国内种植益智最大的乡镇[4] - 林下食药用菌种植基地已扩展至1.3万亩,年产值超1.58亿元[4] - 青松乡建成5700亩益智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形成约1万亩规模化种植带[4] 政府支持与资金投入 - 县财政持续投入林下种植专项资金,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近3000万元[3] - 印发《白沙黎族自治县2025—2028年胶园林下益智种植补贴方案》,按照“谁种植、谁受益”原则给予种植主体每亩1500元补贴[4] - 2023年以来已开展7期集中培训和田间学校,累计培训535人次,安排农艺师驻村巡回指导[4] 产业链与加工能力 - 青松乡南药分拣中心内设两条生产线,每天可烘干益智、菌菇等农产品13吨,年可实现烘干农产品3000余吨[5] - 通过农产品初加工,产品质量达到市场流通标准,农产品价值可提高10%至15%,附加值约900万元[5] - 采取订单销售模式,销往广西玉林、安徽亳州等国内药材市场及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5] 企业合作与科技支撑 - 与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共建青松乡—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中药材供应区[3] - 通过“企业供苗+政府奖补+订单收购”的闭环模式运营[3] - 依托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战略合作协议,把技术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4] - 中国热科院专家团队攻克红托竹荪反季节种植技术[7] 三产融合与富民成效 - 在县人民医院茶城院区内成立黎族医药体验区,自2023年开业至今累计诊治2500余人次[7] - 通过“黎药+康养+旅游”开发南药药浴等疗法体验项目,助推旅游业发展[7] - 白沙全县益智鲜果价格已突破10元/斤(干果40元/斤),为近年来新高[7] - 青松乡有5个行政村上榜海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名单,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超100万元[7] - 目前已为该乡村民提供临时用工6.02万人次,农户通过地租、务工每年增收约1128万元[7]
远山的回响丨远山新绿 白沙雨林的“两山”答卷
央广网· 2025-08-30 20:18
文章核心观点 - 白沙县通过"橡胶林+"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的平衡 探索出可持续发展振兴之路 林下经济年产值突破5亿元 每年提供7万多人次就业岗位 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涌现多个年产值破百万元的村子[4] 橡胶产业转型 - 橡胶价格走低导致胶农收益锐减 部分胶农弃割离场 传统橡胶产业面临困境[4] - 采用"橡胶林+虎乳灵芝"种植模式 30亩试验地截至8月初已收入16万元 虎乳灵芝富含多糖和蛋白质 粗加工产品市场供不应求[5][6][8] - 虎乳灵芝种植依托海南野生资源结合现代生物技术 选育适宜本地环境的菌种 出菇率提高30%[6][8][25] 油茶产业发展 - 白沙县将油茶确立为新兴支柱产业 发展"油茶+"经济 安排3330万元专项资金发放种植补贴[19] - 推广"橡胶+油茶"混种模式 油茶生果每斤售价数元 10亩油茶林年收入达10万元[13][14][15] - 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 远超国家标准 产品通过电商和直播销售[15][29] 科技赋能与产业链升级 - 南药分拣中心每天烘干农产品达13吨 产品销往国内药材市场和泰国 马来西亚等国家[20][21] - 菌种实验室培育新品种适应橡胶林微环境 已在白沙推广1.4万多亩 能分解橡胶树落叶有害物质[25] - 智能温室实时监控温湿度 物联网设备自动灌溉 生产线采用分拣和烘干机械化操作[11][21][25] 就业与收入提升 - 虎乳灵芝加工按小时计酬 村民日切近千斤 月收入4300元 比割胶轻松且方便照顾家庭[11] - 去年发放农户务工费300多万元 今年预计翻倍 产业链各环节均标注农户收益点[11] - 培训班已办47期 培养1091名"土专家" 涵盖南药种植和加工技术 产量提高三成[24]
以“绿”生“金”,海南自贸港绿色账本“提现”了
海南日报· 2025-08-25 20:40
林下经济发展 -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南利村在橡胶林下套种柊叶5000亩 每户每年可增收约1万元 年总收入达800多万元[1] - 海南全省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相对集中林地达876.6万亩 上半年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160万亩 较去年增加30万亩 产值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5] - 白沙 琼中 儋州等市县规模化种植虎乳灵芝 以琼中握岱村为例 种植面积65亩 采收3.6万斤 产值约70万元[4] - 海南划分五个林下经济发展区:东部林禽和林特 南部景观利用 西部林菌和林草 北部林花和林禽 中部森林康养 明确区域发展重点[5] - 鼓励扩种椰子 沉香 油茶等乡土树种 并复合套种凤梨 人参果 南药等作物以短养长 提高林地生产率[5] 花卉产业增长 - 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建成12个文心兰种植基地 总面积500亩 占全国文心兰种植总量四分之一[2] - 全省形成"一叶五花"特色产业态势 包括金钱树 鲜切叶 阴生观叶以及三角梅 热带兰花等五大花类[2] - 借助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增量退费比例达30% 激发创新活力[3] - 全省花卉苗木全产业链种植面积约14.01万亩 上半年产值约25.8亿元[3] - 2024年底海南热带花卉交易(拍卖)市场开业 拓展对外销售渠道[3] 林业经济整体表现 - 上半年全省林业产值56.8亿元 同比增长18% 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0.7个百分点[1] - 林业部门计划全年完成造林43万亩 森林抚育510万亩 林下经济200万亩 稳步推进一产增长[7] - 重点打造木材精深加工 沉香全产业链 热带花卉深加工等特色园区 做大做强二产[7] - 依托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资源 发展森林旅游 康养 自然教育等特色产业 做精做优三产[7] 生态修复与绿化建设 - 上半年完成造林绿化20.3万亩 包括沿海防护林修复9874亩 新增红树林708亩 红树林人工修复992亩[6] - 完成森林抚育249.35万亩 推动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6] - 开展"绿美自贸港"三年行动 聚焦三绿并举和美化彩化 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6] 森林旅游与康养产业 - 上半年全省实现森林旅游2862.2万人次 收入22.41亿元 森林康养802.11万人次 收入7.8亿元[7] - 保亭神玉岛等依托山地湖泊 热带雨林等自然奇观发展生态旅游[7] - 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发展手工茶坊 农家乐等多重收入来源[7] - 上半年谋划林业产业招商项目42个 完成签约金额15.1亿元 超额完成年度目标[8] - 下半年继续推动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项目落地 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8]
上半年海南全省林业产值56.8亿元,同比增长18%
海南日报· 2025-08-25 09:23
林业产值增长 - 上半年全省林业产值56.8亿元,同比增长18%,拉动农林牧渔业增长0.7个百分点 [1] 林下经济发展 - 南利村橡胶林下扩种柊叶5000亩,每户年增收约1万元,黎母山镇柊叶年收入超800万元 [1] - 握岱村种植虎乳灵芝菌包19万余个,面积65亩,采收3.6万斤,产值约70万元 [5] - 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总面积160万亩,较去年增加30万亩,产值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6] - 全省可用于林下经济的集中林地达876.6万亩,划分为五大区域差异化发展 [5] 花卉产业扩张 - 全省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约14.01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约25.8亿元 [4] - 打安镇建成12个文心兰基地,总面积500亩,占全国文心兰种植总量四分之一 [2] - 现有花卉种质资源库5家,保存种质资源约1.6万份,省级花卉苗木龙头企业10家 [3] - 热带花卉交易市场将于2024年底开业,拓展对外销售渠道 [3] 生态修复与造林 - 全省完成造林绿化20.3万亩,其中沿海防护林修复9874亩,新增红树林708亩,红树林人工修复992亩 [7] - 完成森林抚育249.35万亩 [7] - 部署"绿美自贸港"三年行动,推动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 [7] 森林旅游与康养 - 上半年森林旅游2862.2万人次,收入22.41亿元;森林康养802.11万人次,收入7.8亿元 [8] - 毛纳村发展茶产业、农家乐等多业态增收,保亭神玉岛依托雨林资源吸引游客 [8] - 上半年谋划林业产业招商项目42个,签约金额15.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9]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借助自贸港税收政策,企业研发投入增量退费比例达30% [3] - 推行"政府统筹+企业主建+农户参与"机制,实现花卉规模化种植 [2] - 鼓励扩种椰子、沉香、油茶等乡土树种,复合套种凤梨、南药等作物以短养长 [6]
这个“蘑菇王国”已发现1000多种大“菌子”
新华社· 2025-05-22 10:50
海南热带雨林大型真菌研究进展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以来已发现50多个大型真菌新物种,累计记录大型真菌1000多种[1] - 曾念开团队已发现并正式发表110多个蘑菇新物种,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海南热带雨林[1] - 2022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列入63个大型真菌物种[8] 新物种发现与研究 - 新发现的褐鳞南方牛肝菌具有褐色鳞片和凸起网纹特征,淡褐新牛肝菌菌盖直径可达16厘米[3] - 2023年科研人员发表新物种火兴条孢牛肝菌,今年3月确认素贞灵芝为新物种[5][9] - 从采集到发表新物种可能耗时十几年,需经历标本采集、文献查询、论文撰写等复杂过程[4] 大型真菌生态与经济价值 - 大型真菌通过地下菌丝连接不同植物,促进物质能量交流,分解有机质维持生态平衡[6] - 虎乳灵芝富含多糖、蛋白质等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功能[6] - 海南分布的灵芝属真菌具有丰富药理活性,有望开发创新药物[6] 研究现状与未来方向 - 海南热带雨林仍有大量大型真菌资源尚未被发现、保护和利用[8] - 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需继续开展资源本底调查完善生物多样性数据[8] - 科学家需深入雨林进行野外考察,采集过程受天气和生长周期影响较大[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