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商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 | 互联网:站在新一轮扩张的起点
中金点睛· 2025-06-26 07:49
互联网行业投资周期 - 互联网行业进入新一轮投资周期,AI、出海、即时零售成为热点方向 [1] - 行业财务状态普遍修复,但需平衡短期与长期投入节奏 [1] - "古典互联网"打法过时,行业关注点从用户数转向核心利润 [3] 游戏行业 - 1Q25中国游戏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移动游戏增长20%至636亿元 [6] - "搜打撤"玩法带来增量,《三角洲行动》日活超1200万 [8] - 1Q25 PC端游戏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85%,与手游共同推动增长 [8] - 渠道与产品博弈加剧,内容重要性提升 [9] 广告行业 - 1Q25线上广告大盘同比增长15%,预计25年增速14.7% [10] - 游戏、电商投放趋缓,短剧等成为新投放增量 [10][12] - AI赋能广告效果显著,Meta广告转化率最高提升5% [15] AI应用发展 - AI视频应用市场规模有望从25年17亿美元增至28年79亿美元 [16] - Agent成为AI应用共识方向,国内外厂商加速布局 [17][22][23] - 腾讯尝试通用AI Agent和微信生态Agent双轨发展 [25] 电商行业 - 1Q25电商GMV同比增长13%,预计25年增长12% [26] - 竞争从低价转向差异化,即时零售成为新投入方向 [27][28] - 即时零售履约成本较高,预计难颠覆现有电商格局 [29] - AI赋能电商提升匹配精准度,优化货币化率 [31] 本地生活 - 外卖业务对电商主站产生交叉销售效果 [37] - 美团Keeta出海加速,布局中东和巴西市场 [39][40] - 巴西外卖市场规模2029年有望达280亿美元 [39] 云计算 - 1Q25互联网云收入369亿元,同比增长19% [44] - AI驱动算力需求增长,头部云厂商受益明显 [46] - 云计算行业飞轮效应有待观察 [47][48] OTA行业 - 2025年1-4月国内民航客运量同比增长4% [49] - 酒店ADR下滑高个位数,出境游受泰国影响低于预期 [49][50] - 入境游增长强劲,1-3月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40.2% [50] - 携程Trip.com海外用户增速维持60%左右 [54]
36氪出海·关注|美区续航、拉美快跑,TikTok电商布局再提速
36氪· 2025-06-20 18:55
TikTok禁令延期与市场动态 - TikTok禁令第三次延期至2025年9月17日,期间可正常运营且不受执法行动影响[2] - 美国政府声明将推动交易谈判以确保数据安全,公司回应感谢总统支持并继续与副总统办公室合作[2] - 美区用户超1.7亿,2024年电商GMV超90亿美元,团队进行组织调整以强化增长目标[2] 美区电商与广告生态 - 电商与广告为收入支柱,广告生态升级至GMV MAX投放模式,侧重算法与素材质量提升转化效率[3] - 美区电商受关税风波影响仍保持高增长预期,内部调整策略以应对挑战[2][3] 拉美市场拓展与挑战 - 海外月活用户突破10亿,CapCut单月下载量稳定在3300万次,电商新拓市场包括日本、欧洲多国及拉美[4] - 墨西哥大促期间全站GMV增长208%,订单量同比提升63%,但面临关税、物流短板及本地竞争(如美客多、Shopee)[4] 全球战略与风险 - 美国市场既是收入突破口也是政策风险源,需持续投入合规与人才调配以应对不确定性[5] - 拉美市场虽增速显著,但基础设施不足与竞争激烈制约长期发展[4][5] 其他商业活动与媒体服务 - 印尼医疗参访项目聚焦市场机遇,提供政府对接与本地化策略支持,早鸟优惠截止6月18日[6] - KrASIA英文媒体服务覆盖东南亚商业人群,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品牌建设[7] - 36氪出海社群超1.6万成员,提供跨境资讯与生态圈资源链接[8]
“天猫618”百万商家实现“出海”
新华财经· 2025-05-21 14:12
天猫618全球购物节 - 2025年天猫618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618",参与海外会场的商家数已近百万[1] - 美容护肤、运动鞋、婴童纸尿裤、奶粉等11个类目的跨境成交额同比翻倍[1] - 参与出海计划的品类扩容至家居建材、猫砂宠粮等中大件商品,突破传统轻小件限制[1] 淘宝天猫出海战略 - 商家保留货权和定价权,无需承担跨境物流/营销成本,实现"0退货、0退款、0运费险、0营销投入"[1] - 2024年7月推出"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后,出海成为核心增长战略[2] - 2025年加速全球化布局:在香港开设家具体验店PapaHome,推出哈萨克斯坦俄语版[2] 行业增长亮点 - 出海计划显著拉动跨境成交,预售阶段11个核心类目实现100%同比增长[1] - 平台承担全链路跨境物流,商家仅需发货至国内集运仓[1] - 家居建材等非传统跨境品类首次纳入全球销售体系[1]
淘宝加速出海 在哈萨克斯坦推出俄语版及包邮服务
快讯· 2025-05-15 11:09
淘宝国际化战略 - 淘宝首次面向非英语国家推出俄语版本 哈萨克斯坦消费者可直接使用俄语浏览商品 查看价格并以本地货币结算 [1] - 俄语版上线一周后 淘宝哈萨克斯坦站70%新用户首单来自俄语用户 新用户订单转化率增长47% [1] - 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同步推出"满99元包邮"及"本地退货"服务 提升本地化购物体验 [1] 跨境电商市场拓展 - 公司通过语言本地化策略突破中亚市场 俄语版本成为关键获客渠道 [1] - 数据显示语言适配直接推动转化率提升 47%的增幅验证本地化策略有效性 [1] - 包邮政策和退货便利性构成配套服务组合 99元包邮门槛针对中亚消费水平定制 [1]
京东国际新动作,自营零售业务「joybuy」在伦敦上线|独家
36氪· 2025-04-09 22:08
京东出海战略 - 京东于2024年中下旬开始探索英国市场,以"joybuy"品牌启动测试运营,采用自营模式,目前在伦敦进行小范围种子用户内测并开启大范围招商 [3] - 商品品类覆盖家电家具、零食百货、宠物用品、美妆护肤等,包含国内与海外品牌,为新用户提供专属优惠券,优惠力度较大,包括满10镑减5镑、包邮、当日达与次日达等权益 [3] - 公司完成新一轮组织调整,国际业务由京东集团副总裁、原京东零售家电家居事业群负责人担任一号位,家电家具事业群改由另一位副总裁负责 [3] joybuy平台发展历程 - joybuy最早于2015年上线,定位为跨境电商平台,类似阿里巴巴速卖通 [5] - 2021年11月24日平台宣布停止现有业务运营,从B2C平台转型为跨境B2B交易和服务平台,更名为"京东全球贸" [5] - 2024年重新以joybuy品牌在英国启动测试运营,标志着业务模式再次调整 [3][5] 京东欧洲业务布局 - 2022年公司以"ochama"品牌在欧洲开展业务,将中国创新的全渠道购物模式引入欧洲 [5] - ochama已在荷兰、波兰、法国等地组建自营仓库,面向欧洲24个国家提供全品类商品上门配送和自提服务 [5] - 2024年10月底启用占地2.7万平方米的波兰自动化仓,连同其他五个仓库共同辐射欧洲24国订单履约 [6] 物流与仓储能力 - 2020年京东国际部门成立,旨在输出国际物流和智能仓储能力,为海外企业提供商流、物流一站式服务 [6] - 2024年12月宣布构建海外仓配"2-3日达"时效圈,目前在全球拥有超100个海外仓、保税仓、直邮仓 [6] - 此前海外仓储物流能力主要服务B端客户,现在同步支持自营零售业务 [6] 市场背景与战略意义 - 2024年英国零售电商规模达1600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电商市场 [5] - 配送时效性是公司在英国开展零售业务的主要优势 [5] - 在国内电商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公司寻求海外电商增量 [6]
小红书的“美国梦”,对标TikTok,但成不了2.0
凤凰网财经· 2025-03-19 20:35
小红书的全球化战略 - 公司正式启动"电商出海领航计划",首期目标市场为美国、中国香港及澳门,直接对标TikTok [2] - 计划通过AI智能翻译工具、千帆系统(订单处理、商品管理等)及第三方物流合作简化跨境流程,商家仅需将商品寄送至指定转运仓 [4] - 当前支持港澳(4-7天送达)和美国(12-17天送达)市场,支付环节自动换算币种并以人民币结算 [4] 商家反应与运营挑战 - 首批受邀商家涵盖家纺、家居、鞋服箱包等日用品,但部分商家缺乏电商经验甚至未完成国内首单 [3] - 商家担忧售后、定价、物流时效等问题,对比TikTok全托管模式(0佣金、快速回款),小红书结算周期为发货后30+7天 [7] - 公司尚未明确具体规则,部分岗位招聘(如跨境物流产品经理)和香港办公区租赁显示筹备进行中 [15] 市场潜力与估值驱动 - 美国电商市场2024年销售额达1.2万亿美元,预计2029年用户数3.34亿、渗透率97.1%,复合年增长率8.22% [8] - 公司估值半年内从170亿美元回升至200亿美元(涨幅17%),老股东洽售股份推动资本预期 [10] - 1月美区DAU峰值带动全球79地区iPhone免费榜登顶,并在纽约时代广场投放广告 [11][12] 竞争环境与资源局限 - TikTok全球月活超10亿(美区1.7亿),2024年电商GMV目标500亿美元(美区占100亿),通过高额补贴(如50美元拉新奖励)抢占市场 [15][16][19] - 小红书2024年Q1营收10亿美元(同比+67%),净利润2亿美元(同比+400%),但广告收入为主,电商业务未成支柱 [20] - 监管风险加剧(如TikTok潜在出售压力),公司需应对政策不确定性和巨头竞争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