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哈根达斯冰淇淋
icon
搜索文档
180亿,刘强东买走了
投资界· 2025-07-31 16:21
京东收购CECONOMY - 京东宣布以22亿欧元(约180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最大消费电子集团CECONOMY,创下中国电商出海欧洲新纪录 [1][3] - CECONOMY旗下拥有MediaMarkt和Saturn两大品牌,在德国市场份额超30%,欧洲12国运营超1000家门店 [4][5] - 2025年一季度CECONOMY销售额52亿欧元(同比降1.6%),但线上销售额增长7.4%至13亿欧元 [5] 京东国际化战略 - 京东计划2026年正式运营欧洲基建,国际业务团队超2000人,采用"本地电商+本地团队+本地供应链"模式 [10] - 通过收购快速获取CECONOMY线下渠道网络,补足线下短板,门店可转化为电商前置仓以解决跨境物流痛点 [11] - 京东国际化路径为"自建+收购+合作",区别于阿里轻资产平台化扩张和拼多多低价策略 [11][13] 消费电子行业格局 - MediaMarkt/Saturn通过开放式陈列和低价策略颠覆传统电器店,2000年成为欧洲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 [4][5] - CECONOMY因亚马逊等电商冲击面临挑战,数字化尝试未能完全恢复市场份额优势 [6] - 京东将保留CECONOMY管理团队,推动其向全渠道平台转型,并注入无人仓技术降低欧洲人工成本 [7][11] 中国电商出海竞争 - 拼多多Temu面临增长瓶颈拟收购物流公司,SHEIN转型电商平台并与Temu争夺供应商 [12] - 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Lazada、AliExpress、Trendyol为核心,在东南亚与TikTok Shop激烈竞争 [13] - 京东通过重资产基建+本土并购构建差异化壁垒,避免单纯价格战 [13] 消费并购市场趋势 - 2025年消费并购活跃案例包括PE围猎星巴克中国(7700家门店)、KKR收购大窑饮品、红杉11亿欧元收购Marshall [16][17][19] - 德弘资本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博裕资本收购SKP,跨国品牌中国业务成并购焦点 [19] - 消费行业抗周期属性吸引资本抄底,PE机构积极寻找兼并收购机会 [19][20]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创业邦· 2025-07-30 18:10
哈根达斯中国市场表现 - 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10] - 过去一年全国范围内关停81家门店,门店总数被DQ(1695家)和蜜雪冰城等品牌超越[6][7] - 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母公司冰淇淋业务50%收入,但2025年出售传闻反映经营压力[4][5] 品牌定位与历史策略 - 中国双球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14][16] - 巅峰时期中国门店占全球44%(400/900家),年均销售增速23%[15] - 早期通过商场LV/Gucci相邻选址、专属冰柜隔离平价产品维持高端形象[19][20] - 1997年推出冰淇淋月饼占营收28%,开创礼品场景商业化先例[19] 竞争环境变化 - 新式茶饮将价格带提升至30元,与哈根达斯目标客群重叠[29][33] - 喜茶等品牌抢占购物中心黄金位置,导致哈根达斯多地门店被迫迁至负一层[35] - 2022年后茶饮大众化(喜茶降至15-25元,奈雪推出9元产品)加剧价格压力[37][38] 战略调整与供应链挑战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餐饮/零售/电商渠道,重点拓展商超和美团盒马[35] - 冰淇淋线上渗透率仅20%,冷链需保持-18℃至-25℃,渠道成本比常温商品高5-8%[35][47] - 2024年推出9.9元咖啡引流,但核心冰淇淋产品降价空间有限[46][49] 行业对比与案例参考 - 星巴克2025年首次降价(平均降5元),瑞幸已在门店数和营收上反超[41][42] - Gelato以30-60元高价实现10%增速,2024年市场规模达120亿元[52] - 1996年星冰乐上市未满月即超越哈根达斯销量,显示替代品威胁历史重演[27]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36氪· 2025-07-30 17:11
核心观点 -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门店关闭、客流量下滑和市场份额被挤压 [4][5][7] - 新式茶饮品牌的崛起对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导致其高端定位受到冲击 [19][24][25] - 哈根达斯尝试通过渠道转型和产品降价应对困境,但受限于供应链特性难以实现规模扩张 [25][36][37] 市场表现 - 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7] - 过去五年冰淇淋业务收入从8.2亿美元下滑至7.2亿美元,北美市场销售额三年下滑近10亿瑞士法郎 [9] - 2023年在中国关停81家门店,而竞争对手DQ门店总数已达1695家 [5] 品牌定位与历史 - 中国市场双球冰淇淋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 [11][12] - 1990年代进入中国时定位高端,全球900家门店中有400家在中国,年均销售额增长率达23% [11] - 通过奢华门店设计、高端商场选址和专属冰柜维持品牌形象,曾被称为"买得起的奢侈品" [12][16][17] 竞争环境 - 新式茶饮将价格带降至15-25元区间,与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 [24][28] - 购物中心黄金位置被喜茶等品牌取代,多地门店被迫搬迁至负一层 [25] -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也被瑞幸超越,反映出高端定位在大众化趋势下的困境 [33][34] 转型尝试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餐饮、零售、电商渠道,重点发力商超和便利店 [25] - 推出9.9元咖啡引流,冰淇淋产品采取组合优惠促销 [36][39] - 尝试学习星巴克打造"第三空间",但效果有限 [21][25] 行业特性 - 冰淇淋供应链具有冷链成本高、保鲜期短、损耗率高等特点 [37] - 线上销售渗透率仅20%左右,渠道建设相对薄弱 [25] - 意大利Gelato以30-60元高价实现10%增速,显示超高端市场仍有机会 [41]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虎嗅· 2025-07-29 21:17
哈根达斯中国市场表现 - 2017年哈根达斯中国贡献母公司通用磨坊冰淇淋业务50%收入[1] - 2025年传闻出售中国门店但被母公司否认[2] - 2025财年三季度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 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6] - 过去一年全国关停81家门店[3] 市场竞争格局 - DQ中国门店总数达1695家持续扩张[4] - 蜜雪冰城以2元低价产品抢占市场[4] - 新式茶饮将产品定价提升至30元区间与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24] - 意大利Gelato品类2024年以10%增速突破120亿元市场规模 平均售价30-50元[48] 品牌定位与历史 - 中国双球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 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9][11] - 1990年代进入中国时定位"买得起的奢侈品" 全球900家门店中400家在中国[10][11] - 1997年推出月饼产品线 曾贡献中国市场28%营收[13] - 采用专属冰柜与高端商场选址策略维持品牌调性[14][15] 经营策略调整 - 2015年尝试转型"第三空间" 增加咖啡品类[21][23]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多渠道 重点发展商超和即时零售[29] - 2024年推出9.9元咖啡引流 但冰淇淋产品降价空间有限[42][46] - 供应链面临-18℃至-25℃冷链成本压力 损耗率高于普通饮品[43][44] 行业趋势影响 - 新式茶饮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季节适应性实现更高坪效[26] - 喜茶/奈雪等品牌在购物中心黄金位置取代哈根达斯[27][33] - 2022年后茶饮品牌集体降价至15-25元区间 与哈根达斯价格带重叠[32][35] - 星巴克2025年首次降价 反映"第三空间"模式与大众化趋势冲突[38][39]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远川研究所· 2025-07-29 21:15
核心观点 -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门店关闭、客流量下滑及被新式茶饮挤压生存空间 [3][4][5][6] - 公司高端定位策略与现制饮品大众化趋势相悖,导致其在价格战和渠道转型中陷入被动 [37][45][46] - 冰淇淋品类供应链成本高、规模化难度大,制约哈根达斯与奶茶品牌竞争的能力 [47][48][49]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业绩下滑**: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9] 过去五年冰淇淋业务收入从8.2亿美元降至7.2亿美元 [10] - **门店收缩**:2024年关停81家中国门店,部分门店被喜茶等茶饮品牌取代并迁至商场负一层 [5][34] 巅峰时期中国门店占全球44%(400/900家),贡献超50%利润 [13] - **价格对比**:中国双球冰淇淋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 [12][14] 品牌定位与历史策略 - **高端化路径**:通过奢侈品联名、商场黄金位置选址及专属冰柜维持形象,曾定位"买得起的奢侈品" [14][17][18][21] - **本地化创新**:1997年推出月饼礼盒占营收28%,并采用"第三空间"模式提升溢价 [17][19] 生产加工逐步本地化以降低成本 [19] - **营销策略**:创始人通过虚构丹麦语品牌名规避低价竞争,进入中国前调研发现"店内消费"偏好 [15][17] 新式茶饮冲击 - **品类替代**:茶饮定价上探至30元与哈根达斯重叠,且因数字化工具和季节适应性坪效更高 [29][31] 2022年后喜茶等降价至15-25元区间,加速大众化 [38] - **渠道挤压**:茶饮品牌占据购物中心黄金位置,哈根达斯在多地门店被喜茶取代 [34] 线上化率仅20%的冰淇淋难以匹配即时零售需求 [35] - **供应链劣势**:冰淇淋需-18℃至-25℃冷链,成本高且损耗率大,无法对标茶饮标准化扩张 [47][48][49] 行业对比与转型尝试 - **对手动态**:DQ中国门店达1695家快速扩张,蜜雪冰城以2元低价产品抢占市场 [6] Gelato凭借手工现制和高定价(30-60元/杯)实现10%增速 [53] - **战略调整**: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多渠道,发力商超和美团等即时零售 [35] 推出9.9元咖啡引流但冰淇淋降价空间有限 [46][50] - **星巴克教训**:星冰乐曾在美国超越哈根达斯销量,2025年星巴克首次降价反映"第三空间"模式与大众化背离 [28][43][44]
全球私募股权巨头频出手 资本竞逐中国消费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7-21 04:17
消费投资热度回升 - 消费投资重新成为热点 大型私募股权机构明显感受到行业热度提升 [1] - 国际巨头近期频繁出手 涉及汽水、咖啡、冰淇淋等细分领域中国业务收购 [1] - KKR收购大窑饮品股权 星巴克中国业务竞购 通用磨坊拟出售哈根达斯中国业务等事件引发资本关注 [1] KKR收购大窑饮品案例 - KKR通过特殊目的公司Dynamo亚洲控股间接收购远景国际85%股权 交易已获批准 [2] - 远景国际2024年成立 通过关联公司在中国经营饮料业务 碳酸饮料市场份额达5%-10% [2] - 大窑饮品实控人为王庆东 公司回应称经营团队稳定 全国化及年轻化战略不变 [2] 消费领域并购机会 - 本土餐饮品牌崛起(瑞幸、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导致外资品牌销售额下滑 创造PE投资机会 [3] - 星巴克中国竞购方包括高瓴、KKR、春华资本等PE机构及腾讯、华润等企业 交易或涉及多家投资者 [3] - 哈根达斯中国出售传闻处于早期谈判阶段 通用磨坊尚未确定出售比例 [3] 外资品牌在华挑战 -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数量从2024年初400多家缩减至370家 客流量两位数下滑 [4] - 通用磨坊通过扩大零售、电商渠道分销应对线下挑战 [4] - 春华资本曾成功投资百胜中国 凯雷集团参与麦当劳中国经营权收购 具备本土化经验 [4][5] 投资机构战略价值 - KKR收购大窑饮品、星巴克中国竞购等案例将成为全球机构布局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参考 [5] - 大型投资机构在团队和本土化运营方面具备优势 可帮助品牌整合资源、提升供应链效率、拓展下沉市场 [5]
一周关闭32家门店,永辉、沃尔玛、华润万家持续调整
36氪· 2025-07-15 07:44
7月第二周实体闭店情况概览 - 7月第二周共17个品牌关闭至少34家门店 [1] - 闭店涉及超市、餐饮、文娱、宠物服务、烘焙、服饰等多个行业 [2] 行业闭店分布 餐饮行业 - 上周19家餐饮门店关闭,包括14家烘焙门店、2家咖啡门店、1家茶饮门店、1家冰淇淋门店 [3] - 烘焙行业闭店情况: - 14家烘焙门店涉及面包新语和亦麦轩两个品牌 [3] - 成都11家面包新语门店集体歇业,公司称因加盟授权到期 [3] - 面包新语闭店未提前通知储值卡用户,消费者退款受阻 [3] - 面包新语法定代表人肖毅此前因借款合同纠纷被限制高消费 [3] - 其他餐饮闭店: - 南昌楠方面馆因商场调整及内部优化闭店 [5] - 大早晨咖啡和野咖啡2家咖啡门店关闭 [5] - 广西连锁茶饮品牌浅茶1家门店关闭 [5] - 哈根达斯1家冰淇淋门店关闭 [5] 超市行业 - 上周8家超市闭店,涉及悦活里、沃尔玛、永辉超市、华润万家等品牌 [5] - 永辉超市关店数量最多,在北京、杭州、绍兴等地多家门店因经营策略调整关闭 [6] - 华润万家深圳横岗店关闭,该店运营14年 [6] - 华润万家去年已开始大规模闭店,计划转向精品门店业态 [6] 服饰行业 - 上周3家服饰门店关闭,包括1家GUESS和2家ZARA门店 [6] - ZARA近年来在中国持续遇冷,多地门店陆续关闭,主要因业绩下滑 [6] 其他行业 - 2家文娱门店关闭:重庆黑胶唱片店ThreeH Records和杭州全女性酒吧Special Bar [6] - 1家影城关闭:武汉幸福蓝海国际影城 [6] - 1家宠物门店关闭:超级鸟局武商梦时代店,因经营不善 [6] - 超级鸟局全国约8家连锁店,近半数已停业 [7] 连锁烘焙行业分析 - 连锁烘焙品牌接连倒下,表面看是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实则是商业模型失效 [4] - 行业面临三大核心问题: 1) 保质期与新鲜度的矛盾,传统连锁系统以产定销导致高损耗 [4] 2) 系统反应能力迟滞,转向"以销定产"需巨大数字化改造成本 [4] 3) 单位成本更高,面临"做得多浪费、做得少缺货"的两难困境 [4] - 传统连锁为降低损耗可能使用添加剂,损害品牌健康形象 [4] - 连锁烘焙的"规模+效率"模式已过时,面临盒马、山姆等强势渠道竞争 [4]
贵价雪糕没人买?年轻人连哈根达斯都抛弃了
虎嗅· 2025-07-14 15:39
哈根达斯在华业务现状 - 通用磨坊考虑出售哈根达斯在华门店业务 估值或达数亿美元[1] - 2025财年第三季度哈根达斯在华净销售额1.38亿美元 同比下滑3.2%[3] - 门店数量从2019年557家缩减至263家 降幅达53%[4] 市场定位与品牌形象演变 - 1996年进入中国时定位"超高端冰淇淋" 单球售价25元相当于当时打工族2-3天饭钱[11][15] - 通过勃艮第红装修风格和"爱她就带她去哈根达斯"广告语建立小资形象[7][17] - 郭敬明《小时代》将其描述为"高品质生活方式"象征[17] 业绩下滑核心原因 - 中国消费者转向性价比 叠加优惠后单球价格降至18元仍难挽颓势[26] - 被曝光中美价差问题 同款产品中国售价40元而美国属平价商品[21] - 产品创新不足 坚持传统配方被年轻消费者认为"概念老气"[22][24]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蜜雪冰城等品牌以2元甜筒抢占大众市场[29] - 钟薛高曾推出66元"厄瓜多尔粉钻"冲击高端市场但最终破产[22][28] - 联合利华因冰淇淋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宣布剥离该业务[28] 转型尝试 - 2017年推出"微醺"冰淇淋 2021年改造门店形象并更新slogan[25] - 线上渠道通过多件折扣使100克单球价格降至门店价一半[26] - 部分促销活动中单品实际到手价低至10.57元[27] 行业趋势 - 雪糕生产成本通常低于10元 高价产品与基础需求脱节[29] - 消费者回归理性 高温天气下2元雪糕比100元产品更受欢迎[30] - 茅台冰淇淋等高端产品已出现大规模关店现象[28]
钟薛高破产清算、哈根达斯关店40%,是谁杀死了“雪糕刺客”?
36氪· 2025-07-13 10:33
雪糕行业现状 - 钟薛高天猫旗舰店仅剩三款口味在售,客服回应称"公司经营困难"[2] - 哈根达斯全国门店从400+家锐减至250家,关闭超150家门店[2][12] - 钟薛高创始人被曝卖红薯还债,公司司法诉讼高达90条[2][8] 品牌历史与市场表现 - 钟薛高2018年以66元"厄瓜多尔粉钻"雪糕一鸣惊人,创办16个月营收破亿,2021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10] - 哈根达斯2025财年在华销售额同比下降3.2%,客流量两位数下滑,母公司通用磨坊全年净利润降8%[12] - 茅台冰淇淋长期复购率低于20%,主动收缩业务并关闭门店[21] 消费者态度与市场变化 - 超六成消费者认为雪糕高定价是"溢价太高,营销成本堆起来的"[21] - "雪糕护卫"成为消费关键词,北京上海实施《冰品明码标价规定》[22] - 蜜雪冰城2元冰淇淋年销超10亿支,1元中街老冰棍受追捧[28] 品质与信任危机 - 钟薛高2021年因"特级红提实为散装红提"致歉,2022年"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事件引发12亿阅读量[16][17] - 职业打假人测算钟薛高18元轻牛乳雪糕原料成本仅1.32元[20] - 卡士酸奶出现霉斑问题,消费者质疑高端酸奶品质[28]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新茶饮以"饮品+冰品+社交空间"跨界冲击冰淇淋市场[21] - Gelato冰淇淋凭借新鲜健康和低糖低脂卖点,部分门店日销售额达八九万元[29] - 野人先生抖音话题播放量合计5.7亿次,成为新晋流量品牌[29] 餐饮行业连锁反应 - 盒马16.9元/片欧包被称"面包刺客",消费者认为口感与普通面包差异有限[26] - 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人均堂食单价同比下降10.2%,47.8%餐饮商户降低人均价位[28] - 郑州万达文华酒店外摆摊位37分钟营业额超3万元,价格亲民是关键[29]
雪糕刺客开始倒闭了?钟薛高网店仅三种口味在售,预计发货时间10天左右
搜狐财经· 2025-07-10 09:24
雪糕刺客市场现状 - 高价雪糕品牌(如钟薛高、哈根达斯)因定价策略引发消费者不满,市场形势恶化,部分品牌陷入倒闭边缘 [1][4] - 钟薛高曾凭借66元/支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单日售出20000多支,但2025年子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被执行总金额超8000万元 [4] - 钟薛高天猫旗舰店商品大幅缩减至3个口味,发货周期延长至10天,公司承认经营困难 [4] 品牌经营动态 - 钟薛高子公司钟茂(上海)食品科技2025年6月新增破产审查案件,注册资本1000万,由母公司全资持股 [4] - 哈根达斯为应对市场压力加入9.9元低价赛道,推出限时9.9元起指定咖啡活动(2025年6月26日-8月24日) [4][8] - 哈根达斯母公司通用磨坊考虑出售中国门店,潜在交易价格达数亿美元 [4] 价格策略调整 - 哈根达斯线上频繁打折,线下加大优惠券力度,经典单球冰淇淋实际成交价从30-40元显著下探 [4] - 钟薛高产品线收缩反映高价策略难持续,仅维持少量单品销售 [4] 消费者反馈 - 社交媒体话题雪糕刺客开始倒闭了引发热议,消费者对不明码标价的高价雪糕品牌抵触情绪明显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