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交易
搜索文档
绿电交易快速增长,绿色电力ETF(159625)上涨1.03%,成分股京运通涨停
新浪财经· 2025-07-14 10:35
指数表现 - 国证绿色电力指数强势上涨1.18% [1] - 成分股京运通涨停 立新能源上涨4.08% 上海电力上涨3.63% [1] - 绿色电力ETF(159625)上涨1.03% [1] 交易与规模 - 绿色电力ETF盘中换手1.86% 成交568.91万元 [3] - 近1周日均成交2794.72万元 [3] - 近半年规模增长1.01亿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3] - 近半年份额增长7320万份 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3] 收益表现 - 绿色电力ETF近6月净值上涨8.98% [3]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9.19% 最长连涨月数6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14.85% [3] 政策支持 - 国家能源局提出加快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 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3] - 2024年全国绿电交易总量234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37.9% [3] - 2025年1-5月绿电交易电量2209.4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9.2% [3] 估值水平 - 国证绿色电力指数最新市盈率18.84倍 处于近3年19.38%分位 [4]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6.91% [4] - 权重股包括长江电力(10.33%) 中国核电(9.70%) 三峡能源(9.63%) 国投电力(6.11%)等 [6] 成分股表现 - 申能股份上涨1.77% 华能国际上涨1.57% 中国核电上涨1.39% [6] - 中国广核上涨1.36% 国投电力上涨1.22% 川投能源上涨1.05% [6]
广东今年上半年绿电交易量同比增长超60%
中国新闻网· 2025-07-14 08:52
绿电交易增长 - 2025年1月至6月广东绿电交易电量达82.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0.2% [1] - 绿电价格降至6.7厘/千瓦时 反映成本优化趋势 [1] - 预计2025年广东全省绿电需求超120亿千瓦时 显示市场扩张潜力 [2] 新能源装机容量 - 截至2025年6月底广东省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超7850万千瓦 占全省总装机容量近33% [1] - 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251万千瓦 凸显区域资源优势 [1] - 77家新能源场站(合计额定容量约590万千瓦)参与现货市场结算 增强市场流动性 [1] 电力市场化改革 - 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 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2] - 企业可自主选择"报量报价"参与竞争或接受市场出清价格 提升定价效率 [2] - 截至2025年6月底广东参与交易经营主体数量达8.5万家 市场化交易电量约2945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68% [2] 绿证交易与国际合作 - 市场化交易电量增长推动绿证交易规模扩大 国际绿证供应合同落地东莞 [2] - 绿证业务覆盖4个国家 服务量达600万张 交易电量超60亿千瓦时 [2] - 绿证支撑出口产品价值超300亿元 体现跨境环境商品贸易潜力 [2] 行业需求分布 - 绿电消费用户集中于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十大行业 [2] - 前十大行业约占全省绿电交易电量的70% 反映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需求 [2]
明确了!国网、南网将实现跨电网常态化交易
快讯· 2025-07-12 00:02
跨电网经营区电力交易机制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1] - 方案明确2023年将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1] - 该机制将有力支撑夏季电力保供需求[1] - 政策将探索多年期绿色电力交易签约模式[1] 电力行业政策动向 - 政策首次提出跨经营区电力交易常态化运作[1] - 绿电交易成为机制创新的重点探索方向[1] - 政策实施时间节点与夏季用电高峰保供需求直接挂钩[1]
方案批复!国网南网获准建设全国性“网上电力商城”,跨经营区电力交易如何收取通道费、该收多少?专家详细解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23:33
电力市场改革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旨在打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市场分割,促进电力资源全国流动 [1] - 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资源配置范围从单一经营区扩展至全国主要区域 [1] - 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网上电力商城",实现两网经营主体基于统一规则跨区交易 [2] 绿电交易机制 - 绿电交易成为《方案》重点,解决西北地区绿电消纳不足与东部地区需求旺盛的供需错配问题 [3] - 绿电资源可在全国范围内交易和溯源,例如西北风光电力输送大湾区、云南水电输送长三角 [5] - 跨经营区绿电交易为外贸企业满足欧盟绿色认证要求提供支持 [3] 交易主体与流程 - 约4万家发电企业(国家电网3万家+南方电网1万家)可参与全国范围电力交易 [7] - 交易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国调中心、南方总调联合组织,通过平台实现购售电需求对接 [6] - 分布式能源发电企业未来可逐步参与跨区交易,购电侧初期由电网企业代理用户 [7] 输电通道与调度 - 当前主要使用"江城直流"和"闽粤直流"通道,年输送量分别为120亿千瓦时和40亿千瓦时 [8] - 2025年3月起已开展"广西云南送上海""西北华东东北送广东"等跨区交易 [8] - 迎峰度夏期间超20亿千瓦时电能通过闽粤联网工程输送至上海、浙江等地 [8] 输电定价机制 - 非闽粤交易暂按每小时2.56分/千瓦收取输电费,费用由两省用户各承担50% [10] - 闽粤直流采用单一容量电价制,跨区交易输电费用于冲抵容量电费 [10] - 未来将探索省间输电权交易试点 [10] 电网公司角色 - 需加强负荷管控、电网建设及调度能力,保障跨区交易安全稳定运行 [11] - 需完善计量装置和数据交互系统,提升市场化交易支持能力 [11] - 需强化专业人员培训,协助用户解决跨区交易问题 [11]
内蒙华电: 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拟转让其持有的北方多伦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所涉及的北方多伦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资产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0 00:23
评估报告核心内容 - 北方联合电力拟转让其持有的北方多伦新能源75.51%股权,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该股权 [1][2] - 评估基准日为2024年12月31日,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评估,最终选用收益法结果344,297.33万元作为评估结论 [2][4] - 被评估单位北方多伦新能源主营500MW风电项目,是国内首个全部应用4.5兆瓦大容量风机的陆上大型能源基地项目 [3][4] 公司基本情况 - 北方多伦新能源成立于2020年8月,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增至83,501.49万元,北方联合电力持股75.51%,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持股24.49% [3][6] - 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1,543.32万元增长至51,246.06万元,净利润从1,401.00万元增长至36,400.00万元 [3][4] - 公司拥有11宗土地使用权,面积79,712.98平方米,以及5项有效专利(3项实用新型、2项发明专利) [6][7] 风电项目详情 - 多伦风电项目装机容量500MW,混装109台4.5MW和2台4.8MW风机,2023年6月实现全容量投产 [4][8] - 项目2024年发电量159,147.03万千瓦时,利用小时数3,182.95小时,综合厂用电率4.21% [4] - 上网电价2024年为0.3191元/千瓦时(含税),执行电力直接交易价格 [4][9] 评估方法分析 - 收益法评估增值161,703.40万元,主要考虑风电项目良好的资源条件和持续盈利能力 [14][15] - 市场法评估结果为338,876.08万元,与收益法差异1.60%,主要因方法角度不同 [14][15] - 未采用资产基础法因难以反映企业整体获利能力,与本次评估目的不符 [10][11] 特别事项说明 - 公司8项房屋建筑物未办理产权证,但已出具产权声明 [17] - 中银金融资产投资的增资款已到位但工商变更尚未完成 [18] - 京津唐地区现货市场交易细则未发布,可能影响结算电价 [18]
垃圾焚烧发电更契合绿电直连新场景
中国能源网· 2025-07-07 22:01
政策推动绿电直连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通知明确有序推动绿电直连,探索创新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1] - 政策核心目的是通过市场机制激活新能源环境溢价,鼓励企业绿色用能[1] - 允许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直接向数据中心、工业园区等高耗能用户供电,形成"点对点"绿电直连模式[1]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现状 - 垃圾焚烧发电厂长期依赖"上网售电"模式,面临国补拖欠、垃圾处理费延迟支付导致的应收账款高企问题,企业现金流压力大[1] - 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达2577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394亿千瓦时[2] - 垃圾焚烧发电可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运行,机组规模20MW-50MW,兼具稳定基荷支撑与低调峰冲击特性[2] 绿电直连的行业价值 - 绿电"协议直供"释放的绿色溢价有效缓解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现金流压力[1] - 参与绿电交易成为盘活绿色资产、拓宽收益渠道的关键突破口,是行业环境价值获得市场认可的重要里程碑[1] - 垃圾焚烧设施临近负荷中心且稳定,是"隔墙售电"的理想电源,两年前行业协会已呼吁优先在垃圾焚烧行业推广[1] 政策支持与市场实践 - 2023年7月国家明确垃圾焚烧绿电的绿色价值变现凭证[2] - 2024年12月上海城投旗下6个垃圾焚烧厂完成7.9亿千瓦时绿电交易,成为上海首批生物质发电绿电交易项目[2] - 浦发集团下属公司完成5亿度绿电交易,科思创、万国数据等成为首批买家,验证了垃圾焚烧绿电直连的可行性[2] 行业前景 - 上海的成功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上海方案"[2] - 绿电直连为垃圾焚烧发电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强劲的市场动能[3]
今年广西绿电交易突破百亿千瓦时
广西日报· 2025-07-06 09:59
绿电交易增长 - 2025年广西绿电交易电量达100.0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03.53% [1] - 2022年绿电交易电量22亿千瓦时 2024年达90亿千瓦时 2025年仅半年突破百亿千瓦时 [1] - 累计开展绿电交易36批次 平均交易价格同比下降26.86% [1] - 绿电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需求驱动" 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1] 绿电消费应用 - 新能源车主可在南方电网广西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充电站使用绿电 [1] - 该公司2025年绿电成交电量达340万千瓦时 [1] 电网建设投资 -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2025年规划投资超145亿元 [2] - 续建新建110千伏及以上重点输变电工程315项 [2] - 重点建设广西田林潞城那帮1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220千伏送出线路 220千伏钦州海上风电送出工程 [2]
2025年4月全国绿证单独交易环比增长63.24%,泉果基金调研江苏新能
新浪财经· 2025-07-01 15:47
泉果基金调研江苏新能核心信息 - 泉果基金成立于2022年2月8日 管理资产规模170 90亿元 管理7个基金 6位基金经理 旗下最佳基金近一年收益18 34% [1] - 江苏新能一季度风力发电量8 77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17 19% 主要受江苏地区风况不佳影响 [1] - 公司分布式光伏项目平均自发自用比例超70% 余电上网部分未被限电 [1] 新能源发电运营数据 - 2024年公司参与绿电交易电量46万度 价格0 43元/kWh 2025年4月全国绿证交易量3201万个 均价2 31元/个 环比增长63 24% [1] - 江苏2025年电力市场年度交易显示:风电均价407 03元/兆瓦时 光伏407 59元/兆瓦时 火电413 15元/兆瓦时 核电409 66元/兆瓦时 [1] 项目政策与规划 - 陆上风电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36000小时 海上风电52000小时 补贴期限为并网后20年 主要设备折旧年限20年 [1] - 新项目开发将重点考虑造价、电价、当地消纳水平等因素 建设过程注重选址和设备选型的可靠性及经济性 [1]
广西年度绿电交易首破百亿千瓦时大关
中国新闻网· 2025-07-01 08:34
绿电交易增长与突破 - 广西绿电交易电量达100.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53%,首次突破百亿千瓦时大关 [1] - 自2022年启动绿电交易以来,广西绿电交易电量成倍数攀升 [1] - 今年以来开展绿电交易36批次,平均交易价格同比下降26.86% [1] 新能源市场机制优化 - 广西实现陆上集中式新能源全电量入市,打破新能源"保量保价"模式 [1] - 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价格 [1] - 绿电市场正逐步从"政策驱动"走向"需求驱动" [1] 电网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 -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今年规划投资超145亿元 [2] - 续建、新建110千伏及以上重点输变电工程315项 [2] - 加快建设广西田林潞城那帮1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220千伏送出线路、220千伏钦州海上风电送出工程等电源送出工程 [2] 绿电消费与市场发展 - 南方电网广西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成交绿电电量达到340万千瓦时 [2] - 用户可以用更低成本购买绿电,也能获得相应的绿电消费认证 [1] - 广西电力交易中心将深入研究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的系列规则,加强绿电市场及电能量市场的衔接 [2]
北京碳市场联动绿电交易,重点碳排放单位成为绿电消纳主力
新京报· 2025-06-25 11:09
碳市场运行成效 - 北京市2013年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 已构建碳交易政策法规体系 涵盖电力 水泥制造 石油化工 热力供应 公共交通等行业 涉及重点碳排放单位约900家 碳排放总量约4500万吨 [1] - 北京市碳市场平稳运行11个履约周期 碳排放配额线上成交均价从50元/吨上涨至2024年的111元/吨 [1] - 配额短缺单位通过购买配额完成减排任务 配额富余单位出售盈余配额获取收益 碳排放量较大行业企业降碳成效显著 [1] 绿电交易机制 - 企业每消纳1度绿电可获得碳市场6分钱补偿 抵销2分钱增量成本后实现净收益约4分钱 [2] - 2024年参与绿电交易单位达140余家 购买消纳量占市场化交易绿电份额近70% [2] 配额分配机制 - 北京市碳市场配额以免费发放为主 有偿发放为辅 2022年起尝试有偿竞价发放 增加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