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手段惊人!造假对抗监管,这家上市公司终被摘牌
搜狐财经· 2025-10-24 22:33
退市过程与原因 - 公司于2025年7月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上市超过13年后正式告别A股市场[3] - 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到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退市过程相当迅速[11] - 停牌前股价从2023年6月历史最高点63.64元/股跌至2.74元/股,市值蒸发超过90%[3] 财务造假行为 - 2022年和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营业收入金额合计高达24.99亿元,占这两年披露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63.53%[5] - 2022年通过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虚增营业收入2.28亿元,通过虚构短信发送服务业务虚增营业收入7.79亿元[5][6] - 2023年通过网络广告费代充值业务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78.63%[6] - 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情况下提前确认营业收入,虚增2.08亿元[6] 对抗监管行为 - 福建证监局2024年4月1日启动现场检查时,公司披露的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无人办公[8] - 公司负责人签收执法文书后未按要求报送2021年至2023年财务报告等相关资料[9][10] -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及实际控制人以拒接电话、拒回短信等方式躲避、规避监管[10] - 至听证时仍未按要求提供2021年至2023年完整财务明细账在内的财务账证资料[10] 投资者索赔情况 - 逾3万投资者挽回损失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起诉索赔[3] -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投资者可参加索赔:2023年4月28日至2024年4月19日之间买入且在2024年4月22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者;2024年1月31日至2024年4月30日之间买入且在2024年5月6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者[13] - 根据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12]
造假链条曝光,“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诺辉健康退市在即
环球网· 2025-10-24 17:11
退市决定与时间线 - 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诺辉健康的上市地位,并于10月27日上午九时起正式终止 [1] - 公司成为港股18A板块开板以来,首家因未能履行复牌指引被强制退市的生物科技企业 [1] - 公司自2024年3月28日起停牌,股价定格在14.14港元/股,此后未能复牌 [4] - 港交所于2024年10月10日通知公司,因其未能在9月27日前履行复牌指引而决定取消其上市资格 [4] 财务造假详情 - 一份调查报告指称公司通过压货方式营造九成虚假销售收入,推算其2022年实际销售额为7695万元,与公布的7.65亿元相差9倍 [2] - 为虚增核心产品常卫清的检测量,销售团队采取获取公厕粪便样本后拆分至多个虚假账户的手段,伪造检测需求 [2] - 公司通过第三方平台构建资金闭环,以营销费用名义支出资金,再通过关联方以采购名义将资金回流至公司账户,从而虚增销售收入 [3] - 审计机构德勤对公司的销售数据提出重大疑问,拒绝在财报上签字,并坚持要求开展独立调查 [4] 公司运营与治理危机 - 公司核心产品常卫清的国家药监局注册证将于11月8日到期,核心业务面临停摆风险 [5] - 公司清盘聆讯定于今年11月14日在开曼大法院进行 [5] - 创始人之一朱叶青于2024年12月31日辞任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职务 [4] - 公司在2024年1月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宣称,2023年全年总收入达20.1亿元,较2022年增长164%,现金回款超14亿元,并首年实现税后盈利 [4] 市场影响与投资者状况 - 截至2025年9月24日,公司在册登记投资者已超4000人且数量仍在增长,投资者正联合律师推进维权方案 [5] - 公司于2021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 [2]
严重资不抵债!金通灵子公司成立仅6年,被申请破产清算,母公司也日子艰难:原老板刚获刑6年,债务逾期
新浪财经· 2025-10-23 15:42
责任编辑:高佳 严重资不抵债!老牌上市公司子公司成立仅6年,被申请破产清算,母公司也日子艰难:原老板刚获刑6年,债务逾期,营收大跌 每经记者|陈鹏丽 每经编辑|程鹏 魏文艺 10月22日晚间,创业板老牌上市公司金通灵(维权)(300091.SZ)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金通灵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密制造")收到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 公告显示,南通神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光公司")以精密制造未向其支付相关费用,且多次催促后仍未能支付为由,向南通中院申请对精密制造进行破产清算。 据金通灵披露的最新财务指标,截至2025年6月末,精密制造的净资产为-1.33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更有甚者,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账面应收精密制造各种款项合计1.56亿元,占公 子公司被债权方申请破产清算 公开资料显示,精密制造是由金通灵于2019年8月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主要从事精密制造加工业务。从成长历程看,该子公司成立6年来的业绩表现并不好。 图片来源:金通灵公告 公告显示,精密制造成立次年(2020年)的营收大幅增长;但到了2021年,该子公司因外部订单较少等原因,年度净利 ...
北交所上市公司连续四年财务造假!合计被罚3550万!
搜狐财经· 2025-10-23 14:45
一、四年累计虚增营收超6000万、累计虚增利润超3000万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期间,同辉信息及其下属子公司科影视讯、北京威尔文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后更名为同辉(北京)数智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合同、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利润,导致同 辉信息披露的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年度报告以及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的《向不特定合 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说明书》(以下简称《发行股票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同辉信息2018年、2019年、2020年、 2021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2,017.30万元、961.70万元、1,497.61万元、1,806.53万元,分别虚增利润1,046.43万元、814.86万 元、737.48万元、587.82万元。 二、公司及5名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3550万 针对同辉信息上述财务造假行为,北京证监局作出如下处罚决定: 1、对同辉佳视(北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900万元的罚款; 2、对时为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总经理戴福昊给予警告,并处以1150万元的罚款,其中:作为直接 ...
严重资不抵债!老牌上市公司子公司成立仅6年,被申请破产清算,母公司也日子艰难:原老板刚获刑6年,债务逾期,营收大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3 14:35
子公司破产清算事件 - 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金通灵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被债权人南通神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并获受理 原因在于子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相关加工服务费用 仅支付2万元后便拖欠剩余款项 [1][5][6] - 截至2025年6月末 该子公司净资产为-1.33亿元 已严重资不抵债 其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为1582.95万元 净利润为-783.76万元 历史业绩表现不佳 2021年、2023年及2024年净利润分别亏损2231.2万元、-6251.1万元和-2073.5万元 [1][2][5][7] 对母公司的财务影响 - 截至2025年9月30日 该子公司拖欠母公司各种款项合计1.56亿元 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2.93% 存在无法收回的重大风险 [1][7] - 该破产清算事件对公司的最终影响金额将依据清算结果确定 并将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8] 母公司自身经营与财务状况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7亿元 同比大幅下滑48.7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2亿元 亏损幅度同比扩大167.72% [9][10] - 截至2025年半年度报告期末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8亿元 较上年度末下降29.51%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4.84% [9] - 公司及部分控股子公司出现流动性紧张 截至2025年5月24日 债务逾期本金为1.97亿元 [10] 公司历史法律与监管处罚 - 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因犯欺诈发行证券罪 被一审判决处罚金800万元 时任董事长季伟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欺诈发行证券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另有五名相关责任人也受到刑事处罚 [13] - 2024年1月 公司收到江苏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揭露其在2017年至2022年间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15]
金通灵子公司“摊上事”:资不抵债被债权方申请破产清算 还欠母公司1.56亿元巨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23:49
10月22日晚间,创业板老牌上市公司金通灵(300091.SZ,股价2.94元,市值43.78亿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金通灵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精密制造")收到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南通中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 公告显示,南通神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光公司")以精密制造未向其支付相关费用,且多次催促后仍未能支付为由,向南通中院申请对精密制 造进行破产清算。 据金通灵披露的最新财务指标,截至2025年6月末,精密制造的净资产为-1.33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更有甚者,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账面应收精密 制造各种款项合计1.56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2.93%,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 子公司被债权方申请破产清算 公告显示,精密制造成立次年(2020年)的营收大幅增长;但到了2021年,该子公司因外部订单较少等原因,年度净利润亏损2231.2万元。2023年和2024 年,精密制造的净利润分别为-6251.1万元和-2073.5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精密制造是由金通灵于2019年8月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主要从事精密制造加工业务。从成长 ...
退市卓朗持续财务造假案宣判:股民获全赔,示范诉讼彰显维权效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20:45
投资快报记者黄敏 广州报道 资本市场财务造假零容忍,再添实例。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0月16日发布公告显示,备受关注的天 津卓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退市卓朗,证券代码:600225)证券虚假陈述示范案件已完成宣判及赔 偿执行,投资者宋某某、邱某某诉退市卓朗案【(2025)津01民初13号、(2025)津01民初31号】判决生 效后,退市卓朗已于当日将赔偿款项足额履行到位。从案件立案到赔偿款到账耗时不足7个月,示范诉 讼机制的高效性得到充分体现。 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的邓律师向投资快报记者表示,此次宣判,标志着退市卓朗长达五年的财务造 假行为正式迎来司法追责闭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2024年12月下发的行 政处罚决定书认定显示,2019年至2023年间,退市卓朗子公司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 朗发展)通过虚构核心业务的方式持续虚增收入和利润,形成系统性财务造假链条。 资本市场释放了对财务造假行为"重拳打击、一查到底"的强烈信号。 具体来看,造假行为主要集中于服务器及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在服务器业务中,卓朗发 展及其子公司通过虚假采购无真实来源的服务器, ...
同辉信息被实控人戴福昊玩坏了?北交所上市材料造假 董事会“搅局”小股民最受伤?
新浪证券· 2025-10-21 19:04
财务造假与监管处罚 - 公司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通过虚构业务合同、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与利润,四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2017.30万元、961.70万元、1497.61万元和1806.53万元,虚增利润1046.43万元、814.86万元、737.48万元和587.82万元 [1][5] - 监管对同辉信息及五名时任高管罚款3550万元,其中公司被处以900万元罚款,实控人戴福昊被处以1150万元罚款并禁入市场十年 [1] - 实控人戴福昊与时任副总经理崔振英组织策划财务造假,存在虚构业务合同、安排虚假回款等严重情节,被认定性质恶劣 [1][6] 上市后业绩变脸与经营状况 - 公司2021年北交所上市后业绩大幅下滑,2021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5.67亿元降至2.07亿元,净利润从2617.2万元转为连续亏损,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4650.22万元、-1.28亿元和-7194.41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仅3720.12万元,同比下降78.66%,净利润亏损1438.61万元 [3] - 2022年实控人戴福昊通过借款给离职员工方式占用公司资金,日均占用金额3826.84万元,日最高占用额4162.09万元,资金已于2022年12月29日全额归还 [7] 公司治理与控制权纠纷 - 2024年2月实控人戴福昊与崔振英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变更为戴福昊一人 [7] - 国资背景战投方南天数金原计划以2.14元/股认购公司增发30%股份,募资1.28亿元,并使控股股东变更为其子公司力声科力,后因公司被立案调查定增中止 [9][10][11] - 2025年9月南天数金要求公司偿还4195万元无息财务资助,称戴福昊持续干扰经营,若未按期偿付将提起诉讼 [8] - 戴福昊公开声明指责南天数金掌控董事会后运营背离主业、业绩下滑、内控缺失,并提出更换董事会人选 [11] 资金压力与风险 - 公司账面资金仅剩1909.80万元,需应对监管罚款900万元及南天数金追讨4195万元债务,资金压力显著 [8] - 公司称将全面梳理资金并与实控人沟通制定筹措方案,同时争取与南天数金协商延长付款期限 [12]
多家退市企业被追责,“退市不免责”成监管常态
证券时报· 2025-10-21 08:13
"退市不免责"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监管常态。 过去一周,有3家退市公司及其相关方收到监管举措,或被立案或接罚单,均是在上市期间涉嫌存在违法违规问题被监管部门持续追责。可见,即便脱掉 了"上市"外衣,在从严监管的市场生态下,涉事主体依旧要承担相应责任,不会因退市而免责。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当前,从严监管已经贯穿到企业上市、经营、退市的全周期,全过程监管、全链条追责对于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了有效 的震慑,也打破了部分市场主体"退市即免责"的想法。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投资者保护效力的显现,将全面提升资本市场违法成本,净化资本市场生 态,推动市场规范、稳健发展。 多家退市企业及相关方被追责 近日,退市一年有余的中国中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期")公告称,控股股东中期集团有限公司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根据告知书,因涉 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中期集团有限公司立案调查。截至今年6月底,中期集团持有中国中期6707.76万股,持股比例19.44%,为后者控股股 东。 而在去年,因中国中期2023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决定终止中国中期上 ...
多家退市企业被追责 “退市不免责”成监管常态
搜狐财经· 2025-10-21 06:15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退市不免责渐成常态 除了上述3家,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司在退市后被追责,涉及亿利洁能、退市龙宇、泰禾集团、东旭 光电等,其中,亿利洁能、东旭光电均被罚款上亿元。 若把时间拉长看,截至目前,证监会已对70余家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并移送33家退市公司 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针对"带病"退市公司及相关 责任方的全链条立体化追责体系,意在提升市场各方的合规意识,增强投资者信心,为资本市场高质量 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退市不免责"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监管常态。过去一周,有3家退市公司及其相关方收到监管举措,或 被立案或接罚单,均是在上市期间涉嫌存在违法违规问题被监管部门持续追责。可见,即便脱掉了"上 市"外衣,在从严监管的市场生态下,涉事主体依旧要承担相应责任,不会因退市而免责。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当前,从严监管已经贯穿到企业上市、经营、退市的全周期,全过程 监管、全链条追责对于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了有效的震慑,也打破了部分市场主体"退市即免责"的想 法。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投资者保护效力的显现,将全面提升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