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联通2025年国企开放日山东活动走进菏泽定陶
齐鲁晚报· 2025-07-16 15:58
公司活动与成果展示 - 中国联通在山东菏泽举办2025年国企开放日活动,展示数智化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1] - 山东联通在智慧农业、数字治理和消费帮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AI智能温室提升黄瓜产量30%,"数字马集"平台缩短纠纷调解时效从3天至2小时,消费帮扶活动累计金额超2000万元[1] - 数字乡村平台已服务全省6万个行政村,整合党建、治理和民生服务数据,实现"一屏统管"[4] 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 5G+AI赋能"智慧果园"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指导精准农业操作[4] - 潍坊峡山区有机生姜种植模型从800亩扩展至8000余亩,配合数字农民直播带动近千户姜农年增收超10万元[4] - 智慧农业示范园实现每亩地节省肥料1500元,节约用水60%,每个蔬菜大棚每季增产20%,管理效率提升至"1个管3棚"[6] - 智慧大棚培育的葡萄甜度达18度以上,亩产提升至3500公斤,农药使用量减少20%,优质果率突破90%[6] 创新模式与经济效益 - 黄粉虫数字化养殖基地采用"党建联建+资金整合"模式,总投资218万元帮扶资金[8] - 智能养殖棚养殖密度达传统模式3倍,首批12家养殖户户均年净利润超30万元,带动48名村民就业[8] - 二期工程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4亿元,将成为全国最大黄粉虫生产基地[8] 战略规划与未来展望 - 公司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帮扶、数字乡村建设和消费帮扶三大领域[2] - 通过数字党建强化组织引领、智能技术提升产业效益、普惠服务改善民生福祉,打造乡村振兴科技赋能新范式[10] - 随着黄粉虫二期项目和5G智慧农场启动,数字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10]
群鸟翔集绘就夏日多彩生态画卷 农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一路繁花”
央视网· 2025-07-16 15:55
东方白鹳保护与繁殖 -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东方白鹳繁殖种群密集度最高的繁殖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3] - 保护区采用铁架子人工巢并配备实时监测技术,自1993年实施人工招引工程后繁育数量持续增长,幼鸟70日龄时进行野外调查[5][9] - 东方白鹳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需人迹罕至、邻近水源的湿地,目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上世纪90年代全球数量不足3000只[7][9] 湿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 吉林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划分保育区与生态展示区,实现鸟类种群连续三年增长,并开发生态观鸟等低碳旅游项目反哺维护[9] - 江苏连云港海滨湿地实施生态恢复后,观测到半蹼鹬、反嘴鹬等鸟类频次显著增加,近万只候鸟形成"鸟浪",部分从过客转为常住[12][15] 农业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 新疆北屯15万亩向日葵种植采用节水滴灌技术,改良土壤结构并抑制沙化,葵花籽远销26国,成为绿洲农业生态屏障与经济支柱[16]
农发行四川苍溪县支行:金融活水润梨乡 振兴路上绘新篇
证券日报· 2025-07-16 15:31
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 农发行四川苍溪县支行"十四五"以来累计投放贷款19.27亿元支持县域发展 [1] - 成为推动地方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1] - 政策性金融惠及民生、助力发展 [1] 粮食安全保障 - 累计投放6500万元粮油收储贷款保障地方储备粮收储、轮换 [1] - 精准投放1.2亿元信贷支持1000亩土地复垦与8万亩耕地整治 [1] - 项目建成后耕地有效灌溉率提升近30%,农机作业效率提高40% [1] 特色产业发展 - 投入4.12亿元信贷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2] - 重点支持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等特色农产品跻身全省农业十大"川字号"特色产业 [2] - 创新推广"园区+庭院"种植模式形成规模效应 [2]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 向元坝等乡镇投放7亿元水利贷款支持供水保障工程 [3] - 构建互联互通的水利网络改善沿岸生态环境 [3] - 为特色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 生态环境保护 - 投入14亿元信贷支持4个乡镇河道清淤、8个省级传统村落修缮、5个乡镇荒山绿化 [4] - 改造后的传统村落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4] - 猕猴桃园套种花卉,雪梨林设研学步道实现产业与生态融合 [4] 未来发展规划 - 坚守主责主业持续支持"三农"领域 [4] - 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创新服务模式 [4] - 在粮食安全、产业振兴、城乡融合、生态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 [4]
花溪科技20250521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花西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环境**:2024年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农机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农民收益降低,购买机器欲望低迷,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厂家内卷,产品价格受冲击[1][5] - **公司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驱动增长,扩展产品矩阵;加速海外扩展,重点布局印度及俄语系国家;降本增效,加强精细化管理;坚持高端化产品战略,推动制造装备智能化和管理数字化,深化内部管理模式[2][7] - **应对困难举措**:营销创新,聚焦关键区域和客户,主抓大项目落地;开辟辅助产品营销新渠道,鸽台销量和营业收入大幅增长[6] - **未来业绩增长点**:改进老产品,提高大方块和小方块可靠性;进行产品创新迭代,推出效率翻倍小方块和研制中性高密度方块机;加快全球化进程,提高海外销量,与苏迪企业合作[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花西科技先后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北京证券交易所首家农机上市公司,历时三年研发的大型高密度六道绳方捆打捆机填补国内空白[3] - 花西科技产品高端化铸就国内独有的打捆机系列产品,形成较为齐备的大中小型打捆机产品矩阵;装备智能化升级涵盖高精尖设备,拥有智能化程度最高且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的生产线[4]
广东首创!“媒体+农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2:39
核心观点 - 广东推出首个省委农办与宣传部联合的"媒体+"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方案,系统性整合媒体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媒体+"赋能农业新路径 [2][3] - 方案提出通过"媒体+"打通七大领域(市场/文化/生活/产业/品牌/科技/智库),实现五大目标(促消费/外贸/文旅/农民增收/媒体转型),计划2027年前完成 [3][5] - 南方财经等主流媒体已开展实践案例:成立预制菜出海产业联盟推动年菜出口澳新、打造荔枝"东方爱情果"IP带动超万吨订单、建设农业AI实验室等 [6][7][12] 媒体+七大领域赋能体系 - **市场系统联动**:开展"南品北上、北品南下"开拓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市场,重点打造出口"粤军"拓展海外市场 [5][6] - **文化价值共创**:典型案例包括徐闻菠萝打造"菠萝的海"IP、中荔集团借助媒体将荔枝打入40多国市场 [7][9] - **产业深度融合**:预制菜产业成为重点,南方财经推动海外共享工厂落地,促进农业出海从产品向产业链升级 [6][12] - **品牌转化增效**:方案50次提及"品牌",要求媒体打造名栏目/新网红,如"小红书村"助仙品荔销量创新高 [7][9] - **科技协同创新**:建设"三农"文化数据平台,南方财经联合电信成立农业AI实验室开发智能应用 [5][12] 实施成效与机制创新 - 徐闻菠萝从滞销到全球畅销,湛江金鲳鱼/茂名荔枝通过"12221"营销体系扩大销售半径 [3][9] - 媒体破解农业信息孤岛:整合产销数据解决"盲目种被动卖"问题,文化赋值突破"优质难优价"困境 [10] - 主流媒体转型方向:从传播中心升级为服务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团队(内容策划/IP运营/数据分析) [11][13] - 产学研结合案例:南方财经与华农合办预制菜高级研修班,构建产业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12][13]
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大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央视网· 2025-07-16 11:17
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 核心观点 - 农业农村部将协同多部门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重点帮扶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1][2] 农村残疾人现状与帮扶措施 - 当前中国近80%持证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地区,农业农村部将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防止返贫致贫,并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产业和就业帮扶 [1] - 计划通过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等直接措施,以及东西部协作机制开发爱心岗位,优先提供技能培训、稳岗补贴等支持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 -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社会化服务、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残疾人家庭 [2] - 推动残疾人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并对扶残助残效果显著的主体加大金融支持,包括信贷直通车服务和金融机构信贷引导 [2] 就业渠道拓展与技能提升 - 引导乡村工匠培育残疾人技能技艺,推荐传统技艺残疾人成为培育对象 [2] - 吸引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到农村发展新产业,延伸产业链以创造更多残疾人就业岗位,并推广各地成功经验 [2]
全周期护航筑梦路 “一站式”赋能创业程
杭州日报· 2025-07-16 11:15
园区概况 - 浙江逸龙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建德市洋溪街道 以"全周期服务"为核心打造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创业孵化标杆 [1] - 园区为省级科技孵化器和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 通过系统性培育体系助力创业者从萌芽到腾飞 [1] - 目前园区已孵化企业300余家 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30余家 2024年总产值达6亿元 纳税900万元 [2] 全周期服务体系 - 初创阶段提供免租金工位和"1+N"导师帮扶机制 为企业减负引路 [1] - 成长期提供专业导师定期入企诊断 针对性解决供应链管理 品牌推广等痛点 使企业孵化周期缩短近40% [1] - 园区组织资源对接会 品牌沙龙等活动 成为企业突破瓶颈的助推器 [1] 成功案例 - 杭州一支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从零起步发展为60人团队 旗下两大原创服装品牌已崭露头角 形成杭州运营中心与建德仓储中心"双核驱动"格局 [1] - 园区帮助聋哑人李芳建立手作工作室 实现年销60万元的突破 [2] 人才培育 - 阶梯式培训体系覆盖基础技能到前沿趋势 年均500人次的电商实训打牢根基 [1] - 阿里系专家指导进阶课程破解运营难题 30余场国际论坛开拓视野 [1] - 每周三技能工作坊精准满足需求 保持团队竞争力 [1] -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每年输送百余名实习生 其中15人成为一支笔公司业务骨干 [2] 包容性发展 - 对残疾创业者实施"三免二减半"政策(前三年免租 后两年半价)和最高5万元启动资金支持 [2] - 开发适配岗位 定制培训 已帮助37名残疾人稳定就业 [2] 未来发展 - 园区将持续优化服务体系 助力更多创业者实现个人价值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2]
市政协召开“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会
杭州日报· 2025-07-16 11:03
大家认为,杭州历来重视推动人才入乡发展工作。大家建议,要进一步发挥"人才山乡荟"统筹牵引 功能,构建多元活力可持续的青年产业形态,健全青年专属服务与成长支持体系,打造产村融合青年友 好的场景环境,并就完善返乡青年陪跑制度、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建强乡村运营团队、创新农业机械推 广模式、助力青年入乡文化创业、提升"青年发展型"乡村人居环境、营造数字游民社区等提出针对性建 议,或分享乡村创业体会。 马卫光充分肯定课题组调研成果和大家的意见建议,为扎根乡村创业发展的青年人才点赞。他强 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 实省市委部署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青年入乡创新创业、出彩圆梦,为乡村振兴引入"人才活 水",更好绘就共富新图景。要聚焦制约青年入乡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激发主体动能和市场动能,加大 政策扶持、加强创业指导、强化宣传引导,为青年入乡发展搭建平台、暖心服务、创造机会,使入乡青 年更有地位、更有作为、更有实惠,持续讲好"青春与乡村"的故事。政协要发挥优势,强化引领聚共 识、深入调研献良策,为助力杭州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
一片番薯叶的“振兴密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技特派员赋能陶河产业振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7-16 10:31
一产筑基 - 汕尾市青穗农业农场的番薯叶种植基地近80亩,田垄分布整齐划一,滴灌设施均匀分布,长势喜人[5] - 农场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技术支撑,积极探索菜用甘薯苗培育的规模化路径[6][8] - 专家围绕番薯叶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科技服务指导[10] - 农场下半年将拓展70亩种植面积,年末总面积将达150亩,建成粤东地区重要的番薯叶标准化种植基地[12] - 届时亩均种苗供应能力将稳定在10万株左右[13] 二产破局 - 加工车间新研制深加工产品包括护国菜、番薯叶粉、番薯叶[16] - 团队优化了护国菜初加工工艺,深挖南宋"护国菜"传说,联合打造非遗预制菜[17][18] - 通过30余次配方改良,传统番薯叶汤羹实现"开水加热5分钟即食",碗装保质期可达6个月[19] - 同步研发的番薯叶粉保留大部分膳食纤维、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20] - 做成护国菜后身价翻了5倍[21] - "护国菜"预制菜、番薯叶粉、番薯叶汁等产品开发处于中试阶段,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2][23] 三产拓界 - 成立番薯叶美食文创工作坊,开发设计吉祥物IP、主题明信片等20余类文创衍生品[29] - 策划制作52个原创短视频累计播放量突30万,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7.5万次[31] - 21场助农直播带货带动当地番薯叶产品线上销售额占比从0提升至20%[32] - 艺术彩绘墙以番薯叶为主线,巧妙融合南宋崖山海战场景与岭南农耕元素[37][38] - 原创历史舞台剧《一叶护山河》再现"番薯叶汤羹救驾"的经典故事[39][43] 校企合作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汕尾市青穗农业农场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5] - 学校将推动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着重培养农业人才[48][49]
产学研合作赋能销售!仁化周田镇平甫柰李上市热卖
南方农村报· 2025-07-16 10:31
产学研合作赋能销售 - 第九届周田平甫柰李开园活动在韶关仁化县周田镇黄泥塘村启幕 旨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2][3][4] - 活动现场设置展示区和游戏互动区 吸引观众品尝并下单购买 人气主播通过直播间助力销售 [6][7][8] - 平甫柰李种植历史近40年 具有独特自然环境优势 主要品种为青布林 果实营养丰富 [9][10][11][12]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周田镇平甫柰李种植面积约3000亩 亩产量约1500斤 售价10-12元/斤 [14] - 种植农户从50户增至375户 新型经营主体13家 柰李产值占全村农业生产总值71.5% [15] - 参与柰李产业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666元 [16] 品牌建设与荣誉 - 平甫柰李获得"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17] - 平甫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柰李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18][19] 技术研发与品质提升 - 周田镇开展"一村一品"活动 引导村民发展柰李产业 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21][22][23] - 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合作 建立产学研基地 制定生产技术规程 采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24][25] - 开展柰李黑心问题研究 统一提高果品品质和质量标准 [26][27] 营销推广与渠道拓展 - 自2016年起连续举办九届柰李开园活动 通过宣传视频和文化展示提升品牌知名度 [30][31][32][33]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师生深入调研 研究如何利用学院资源帮助拓宽销售渠道 [34][35][36][37] - 周田电商小镇培养电商直播人才 通过线上直播拓宽销路 带领果农增收致富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