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持续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卢森堡交易所张芳:人民币国际化、可持续金融和数字化助推跨境合作资本流动和创新
新浪财经· 2025-05-20 10:41
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 - 大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投资中国新机遇——开放创新的深圳市场",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中国资产和A股市场投资价值 [1] 跨境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 - 卢森堡交易所是欧洲投资者投资中国的门户,也是中国公司获得欧洲资金的渠道 [1] - 卢森堡交易所是亚洲之外的人民币离岸债券上市地,2024年有125只人民币债券上市,总计15000个新上市产品 [1] - 2011年欧洲首只人民币典型债在卢森堡上市,非中国发行方发行 [1] - 2023年4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卢森堡发行首只大中华区外熊猫债,吸引20多个国际投资者,其中50%为新投资者,30%为海外投资者 [2] 可持续金融 - 跨境合作推动市场创新,卢森堡证交所与深交所等机构签署多项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促进欧洲与大中华区资本流动 [2] 数字化金融科技 - 卢森堡证交所在数字债券发行领域领先,2020年1月发行欧洲首只数字债(DRG债券) [2] - 2023年8月卢森堡发行首只亚洲发行方通过欧洲数字金融市场机构发行的数字债(AIB),已开始交易 [2]
卢森堡交易所张芳:中欧共建绿色金融桥梁,1.2万亿欧元绿色债券助力可持续投资
新浪财经· 2025-05-20 10:23
专题:专题|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5月19日至20日,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主题为"新质生产力:投资中国新机遇 ——开放创新的深圳市场",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讨论、公司路演等多种形式,展现中国资产和A股市 场投资价值。卢森堡交易所国际一级市场亚太区域负责人张芳出席会议并发表精彩讲话。 关于欧洲怎样实现可持续产品的总体规划,张芳表示,卢森堡交易所是全球债务证券方面最大的交易所 之一,在可持续金融方面属于领先地位。现在有46000只证券产品,一共80万亿欧元,有90%的产品属 于固收类型的产品。它们来自98个国家的1700个机构,有74种货币,这就是卢森堡交易所上市的证券产 品的国际性所在。 卢森堡交易所是可持续金融的发源地。全球公认的第一个绿色债券EIB欧洲投资银行和气候的债券, 2007年就在卢森堡交易所上市了。在这之后,世界银行在2008年也发行了第一个绿色债券,选择了卢森 堡交易所作为上市地点。 这对中国的ESG市场可以提供一些启发,中国发行商在卢森堡交易所上市的第一个绿色债券是在2016 年,当时由中国银行发行,这也是中国内地在欧洲发行的第一个绿色债券。 ...
2025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国际研讨会召开
国际金融报· 2025-05-19 12:36
近日,第十三届(2025)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国际研讨会在沪举办。本次会议以"数字时代的 可持续金融: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可持续投融资的融合"为主题,共同探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前沿问 题与发展机遇,旨在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上,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发布"SIIFC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指数"。他 表示,要建立以人民币为载体,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实体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性国际金融中心城 市指数,相关指标既要符合国家及国际标准,同时还要体现定位,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表示,随着金融市场对可 持续投融资的关注度日益上升,建立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是大势所趋。优秀的企业或金融机构需要先 行先为:要做"先行者",提前布局可持续战略;要做"赋能者",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 能力;要做"塑造者",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规则制定。 马文杰就该指数的制定标准进行阐释。他表示,一级指标围绕金融体系建设、金融改革开放、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金融人才与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进行设计。 在绿色金融国际化 ...
2025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在沪举办 嘉宾热议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23:36
社会责任投资发展 - 构建可持续金融体系是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可持续金融是传统金融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升华和进阶 [3] - 上海是打造中国可持续金融体系的重要平台,在提升创新发展力、带动引导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 截至2024年末,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7% [3] 金融机构实践与创新 - 新技术支持下的直接融资可有效分散风险,相较于间接融资的风险主要系于企业主体 [4] - 银行业需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创新性金融产品 [4] - 2025年1月至4月,上交所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1194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59亿元,乡村振兴债券116亿元,供应链ABS 379亿元,小额贷款债权ABS 575亿元 [4] 资本市场产品与服务 - 上交所积极发展以债券ETF、红利低波ETF为代表的低风险、稳收益产品 [4] - 截至2025年4月底,债券ETF产品规模2149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43% [5] - 成功推出1年至3年国债ETF和4只做市基准公司债ETF产品 [5] 乡村可持续发展金融 - 乡村是社会责任投资大有可为的蓝海,构建适应中国乡村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是关键环节 [5] - 乡村是特殊的有限竞争市场,市场失灵现象需通过社会公益资本、善心资本与商业资本合作的"混合融资"形式解决 [5]
2025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金融的社会价值如何体现?
观察者网· 2025-05-15 22:50
可持续金融体系建设 - 构建可持续金融体系是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在金融发展目标定位、服务领域拓展、体系健全等10个方面[2] - 金融五篇大文章是打造中国可持续金融体系的重要抓手,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部位、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2]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提升中国可持续金融的创新发展力、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上海金融实践成果 - 2024年末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3] - 2024年末上海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7%,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提升信披质量[3] - 2025年1-4月上交所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1194亿元,其中供应链ABS发行379亿元[6] - 截至2025年4月底债券ETF产品规模2149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43%[6] 技术创新与融资模式 - 蚂蚁集团探索RWA(真实世界资产通证化)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光伏等新能源资产透明性,降低融资门槛[4] - 该模式可激活产业融资需求,推动银行向交易银行转型,形成多方共赢格局[4] 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策略 - 浦发银行提出把握三对关系:社会责任与内在发展驱动、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关系[5] - 泰国开泰银行构建绿色金融+技术+治理服务体系,助力高碳排行业转型,特别关注小微企业绿色转型[5] 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 - 乡村是特殊有限竞争市场,需社会公益资本、善心资本与商业资本形成混合融资形式[7] -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读懂乡村振兴与乡村金融》,系统解读乡村金融内涵与路径[7] 产品与研究成果发布 - 浦发银行发布客户服务品牌"浦享荟"[8] - 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共生长——中国尽责管理观察报告》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8]
中欧金融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就优化市场准入等具体诉求进行了充分沟通
快讯· 2025-05-14 19:09
2025年5月13日至14日,中欧金融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 能与欧盟委员会金融稳定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联盟总司长约翰·贝里根共同主持会议。 此次会议围绕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欧各自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稳定形势、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养老基 金与租赁公司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可持续金融、跨境数据流动与跨境支付体系建设等新兴 领域合作进行了建设性的讨论。 ...
中欧金融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 围绕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快讯· 2025-05-14 19:03
中欧金融工作组第二次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围绕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欧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形势、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养老基金与租赁公司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1] - 双方就可持续金融、跨境数据流动与跨境支付体系建设等新兴领域合作进行建设性讨论 [1] - 同期举行中欧金融机构圆桌会,聚焦金融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创新等前沿领域 [1] 中欧金融合作具体议题 传统金融领域 - 银行业与保险业监管成为双方重点讨论方向 [1] - 养老基金与租赁公司发展被列为专项议题 [1] 新兴金融领域 - 可持续金融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1] - 跨境数据流动与支付体系建设被纳入合作框架 [1] 金融机构参与情况 - 中欧金融管理部门听取金融机构关于市场准入优化与业务创新的具体诉求 [1] - 双方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以推动金融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1]
国内首个气候准则征求稿面世 中央财经刘轶芳:将重塑企业价值逻辑
经济观察网· 2025-05-01 10:28
2025年4月30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 意见稿)》(下称《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财会〔2025〕17号)。 这是中国首个聚焦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具体准则,其发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从"被动参 与"转向"规则引领",也为企业绿色转型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认为,《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意义远超单一政策范 畴,有望重塑企业价值逻辑与市场生态。 她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对市场而言,这能推动可持续金融生态加速成型,也能推动气候相关信息的标准 化发展,降低投资者评估"可持续发展溢价"的成本。随着气候相关披露数据积累,ESG评级、ESG投资 将快速发展,引导百万亿级资金向真正可持续的领域聚集,形成"披露、评级、投资"的正向循环。在目 前的国际发展趋势下,中国将不断提升自己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共六章47条,规范了企业如何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其 他利益相关方提供重要的气候相关信息,便于其作出经济决策、资源配置或者其他决策。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要在 ...
绿色金融周报(第183期)|央行:19项绿色金融标准正在研制;中债估值中心试发布绿金主题债券表征曲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6:46
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 - 央行已发布6项绿色金融标准,另有19项新标准正在研制,支持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规范发展 [4] - 央行牵头完成钢铁、煤电、建材、农业四大高碳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制定,试点地区累计发放转型贷款425亿元 [4] - 中国联合欧盟、新加坡发布《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M-CGT),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编制本地可持续金融目录提供参考 [4] 绿色债券市场发展 - 中债金融估值中心试发布绿色金融主题债券表征曲线,涵盖绿色信用债、绿色产业债、绿色商业银行债三大细分领域 [5] - 绿色主题债明确排除城投债及特殊条款债券,确保数据精准反映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成效 [5] - 农发行发行首单国家储备林建设主题绿色债券40亿元,发行利率1.4761%,认购倍率达2.87倍 [9] 地方绿色金融政策与实践 - 深圳市公示2025年环境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名单,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 [6] - 深圳纳入强制披露的金融机构数量持续增长,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覆盖面的增长将加速地区金融机构碳中和进程 [6] 碳市场动态 -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最高价80.60元/吨,最低价75.70元/吨,收盘价较上一周五下跌5.75% [7] -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614,145吨,总成交额125,442,199.00元 [7] - 截至2025年4月2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40,927,169吨,累计成交额43,927,966,475.48元 [7] 绿色金融创新实践 - 中诚信托设立"2025年中诚信托光萱单一资金信托",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分布式光伏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8] - 光萤新能源业务覆盖十余省市,签约业务量突破40亿元,通过"农户屋顶+央企投资"创新模式整合千家经销商资源 [8] - 农发行国家储备林主题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的贷款投放,预计显著提升区域生态屏障功能 [9]
85页|2024年全球可持续金融与低碳发展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4-29 03:38
可持续金融全球发展 - 全球可持续债券市场呈现三阶段发展模式:2016-2019年初始阶段年发行额低于3000亿美元,2020-2021年快速扩张阶段年发行额突破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5%),2022年至今调整阶段2024年上半年发行额4558亿美元(同比下降2%)[13] - 绿色债券始终是市场主要推动力,2021年发行额达4888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超100%),社会债券在2020年疫情期间发行量实现十倍增长[13] - 欧洲长期占据全球可持续债券市场50%份额,亚太地区(尤其中国)2022-2023年超越美洲成为第二大发行区域,2023年全球前十大发行人中有7家中国公司占发行总额86.8%[15][68] 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 - 中国绿色贷款2018-2023年年均增速26.62%,2022-2023年境内外绿色债券新增发行规模分别为0.98万亿和1.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60.66%和10.20%)[15] - 2023年中国发行53只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总规模406亿元人民币保持全球领先,但信息披露体系仍存在强制指标有限、上市公司披露比例低等问题[15] - 截至2024年5月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发布率达39.8%(沪深300公司达95%),金融业(91.3%)、公用事业(64.4%)和能源业(58.7%)发布率居行业前三[21] 金融机构低碳转型 - 全球54家最大银行中48家设立净零排放目标(23家停止煤炭资产支持),2017-2022年对石油天然气等五大碳密集行业贷款规模下降24%,关联碳排放下降超40%[16] - 欧洲银行碳减排成效最显著(贷款关联碳排放下降幅度最大),亚太地区银行相关贷款规模和碳排放却显著增长[16] - 中国ESG资管产品以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为主,2018-2024年ESG产品数量占比稳定在35%-40%,存续规模占比从2018年14%攀升至2022年27%后回落[22] 企业减排进程 - 全球432家碳密集行业企业68%设立净零目标,欧洲和南美企业承诺率超80%,75%企业目标涵盖范围1和2排放,60%通过碳信用等市场化方式实现碳中和[17] - 2014-2023年企业平均碳排放减少50%、排放强度降30%、能耗降45%、能耗强度降40%,欧洲企业表现最优(十年排放量降68%)[18] - 中国企业减排呈现行业分化:消费品行业排放量降16%/强度降29%,但能源电力等行业排放量仍增长(排放强度显著下降)[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