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证监会发布· 2025-05-20 16:53
新华社郑州5月2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南考察 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河南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和农业强省,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在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和省长王凯陪同下,先后到洛阳、郑州考察调 研。 习近平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要坚定信心, 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 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河南作为经济大省,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 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能力。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 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要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 坚,筑牢生态安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新华社· 2025-05-15 14:44
文化与社会治理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协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2] - "讲信修睦"、"扎根群众"、"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植基层治理,千年文脉成为社会和谐的源头活水 [2] 六尺巷工作法 - 安徽桐城市推广"六尺巷工作法",通过"说事会"协商解决发展大事和邻里小事,融入"六尺巷"精神,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7] - 水岭村通过"六尺巷"故事启发村民,成功修路并带动村集体收入增长,2024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4][6][7] - 安徽黄山、山东曲阜、浙江台州等地结合古训和儒家文化,创新基层治理方法,如"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和为贵"调解室、"和合街区"等 [7] 老杨树宣讲汇 - 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由老干部、老战士等组成,平均年龄73岁,通过宣讲历史、党的理论和城市变化,近5年开展宣讲超3000场,覆盖听众约100万人次 [8][9][12] - 宣讲汇通过直播扩大影响力,首场直播吸引120余名厦门离退休干部集体收看,并激发快递员递交入党申请书 [9][11] - "老杨树宣讲汇"成为精神符号,架起社会治理与基层实践的桥梁,传播主流价值和文化 [13] 社区文化活动 - 青海省西宁市文亭巷社区通过"歌之缘合唱团"等文艺团队促进10余个民族交往,增强社区归属感 [14][15][17] - 社区开展"兴趣小组"、"我们的节日"、"百家宴"等百余场活动,选树"文亭名人"、"石榴籽幸福家庭"等典型,打造民族团结和谐家园 [18] - 文化活动拉近群众距离,拓宽政策宣传覆盖面,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18]
健康管理需“小处方”,也要“大处方”(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3
社会治理与健康促进 - 社会治理的"大处方"能调动各方积极性,健全公共健康服务,营造健康宜居环境 [1] - 爱国卫生运动被赋予健康促进新内涵,转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突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1] - 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1] 健康管理与社会共建 -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四大基石,需社会共建共治 [2] - 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可少油少盐定量盛饭菜,社区建设需考虑运动健身需求 [2] - 公共场所禁烟条例需严格落实,12356心理援助热线持续纾解不良情绪 [2]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 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健康管理融入社会治理,构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大健康格局 [2] -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村)委会等创新工作方式,促进体重管理以减少慢病 [2] - 体重管理是应对超重肥胖引起疾病的关键,国家卫健委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 [2] 健康生活方式与科普 -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需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3] - 偏远地区健康素养水平待提升,健康科普任务艰巨 [3] - 体重管理、乡村建设、中医药专项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强调健康促进与医防融合 [3] 健康知识普及与教育 - 需强化健康教育、宣传、科普,以喜闻乐见方式推动健康知识普及 [3] - 引导公众科学管理体重,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就医习惯 [3] - 爱国卫生运动是惠民工程,需丰富活动形式以增强健康意识、改善人居环境 [3]
台湾上下诈骗横行谁之罪?(日月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28 06:46
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台湾15至18岁青少年中,有23%受访者过去一年曾遭遇各种形式的金融诈 骗,其中有18%因此蒙受财产损失,损失金额多的有数十万元(新台币,下同)。 事实正是如此。诈骗案件与日俱增,民众怨声载道,而民进党当局对此不是无能为力,就是无心作为。 一个容忍犯罪分子嚣张跋扈、逍遥法外的社会,又如何能指望它保护民众?这不仅是社会信任崩塌的象 征,更是民进党当局执政无能乃至失控的标志。(任成琦)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28日 第 04 版) 针对民瘼如斯,早在几年前,民进党当局成立"打诈"专门机构,狂砸13亿元推出"打击诈欺策略行动纲 领",但台湾诈骗问题如今却"越打越狂"。究其原因,是民进党当局虽然姿态做足,执行起来却雷声大 雨点小,甚至被爆出包庇诈骗犯的丑闻。 早前大陆曾在境外抓获一批台湾诈骗犯,民进党籍民意代表极力要求将人遣返。而当这批嫌犯乘机回台 一落地,竟在机场被直接"就地放生"。有台湾互联网借贷平台涉嫌诈骗超过25亿元、受害者逾5000人。 相关案移送法办时检方调查发现,民进党民意代表陈欧珀等一众绿营人士与主嫌关系匪浅,当局的"打 诈队"也因此被讽刺为"诈骗队"。 有岛内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