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化

搜索文档
三一重工冲刺港交所 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逾30%
智通财经· 2025-05-22 18:18
公司上市申请 - 三一重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1] 行业地位与业务范围 - 公司为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 按2020-2024年核心工程机械累计收入计算 [4] - 产品覆盖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全系列工程机械 应用于土方工程、公共建筑、采矿作业等场景 [4] - 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62.3% 产品销往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 [4] - 参与全球标志性项目如港珠澳大桥、伦敦奥运场馆、迪拜塔等建设 [4] 数智化与低碳化发展 - 2024年推出40余款新能源产品 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泵车等 [4] - 全球首推5G遥控挖掘机 并开发智能起重机、智能压路机等智能产品 [4] 生产基地与产能 - 国内制造基地分布于江苏、上海、湖南等地 海外基地覆盖德国、印度尼西亚、美国等 [6] - 2024年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设计产能分别为150000台、49000台、29400台 [6]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0839亿元、74019亿元、78383亿元 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5.9% [6][7]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4433亿元、4606亿元、6093亿元 2024年利润同比增长32.3% [6][7] - 2024年毛利率26.7% 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占比6.9% 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7]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5975亿元 同比增长32% [7]
工业转型焕新、消费场景上新……诸多利好积聚发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央视网· 2025-05-20 11:16
生产供给增长 -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为2024年以来月度增速较快水平[1]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其中信息和商务服务业增速快于整体服务业[1] 国内需求扩张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增长1.4个百分点[2] - 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大增18.2%,贡献率达64.5%[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4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10%,快于整体工业3.9个百分点[4] -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和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4%和21.3%[4] -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8.9%、61.8%、51.5%[4] 制造业转型升级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智能设备制造和电子元器件行业加速增长[6] - 服务器产量因大模型需求激增实现近两倍增长[6] - 可穿戴设备制造价格同比涨3%,飞机制造价格涨1.3%,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价格涨2.7%[9] 消费市场表现 - 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25.3%,化妆品类增7.2%,增速较3月提升14.7和6.1个百分点[9] - 以旧换新类消费品中家电、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信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38.8%、33.5%、26.9%、19.9%[10] - 1-4月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增速5.1%,高于城区0.7个百分点,占比达39.4%[10]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8%,传统超市和百货店零售额增速分别提升至5.2%和1.7%[10]
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趋势不可逆转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18 19:44
供应链管理 - 公司通过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全球化多元合作与数字化智能管理构建供应链韧性 [3] - 核心技术与产品坚持自主研发 建立全球化战略伙伴网络消除原材料独家依赖 [3] - 依托数字化系统实现供应链实时监控 突发事件可分钟级生成预警方案 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材料价格波动并调整库存 [3] - 针对5G建设等关键领域建立安全库存 供应链韧性需组织提升市场预判能力 通过数字化实现中长期预测与信息快速传递 [3] 5G-A应用 - 5G-A聚焦无缝万兆、千亿物联、确定性网络、通感算一体、空天地一体及泛在智能六大方向 [4] - 通感算一体技术使基站兼具亚米级感知能力 赋能低空经济 [4] - 确定性网络以4毫秒时延、5个9可靠性满足制造业生产线精准控制需求 推动柔性产线建设 [4] - 轻量化物联技术降低成本实现"应连尽连" 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融合高轨、低轨与地面基站覆盖多元场景 [4] - 中国全球最大规模5G网络为5G-A应用奠定基础 相关技术已在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领域落地标杆案例 [6] 6G研发 - 6G标准预计2029年冻结 2030年开始商用 [6] - 公司连续3年参与IMT2030 6G推进组测试 覆盖全技术领域 质量保持第一梯队 [6] - 率先进行原型机测试 探索具身智能、沉浸式通信及群智协同等多场景价值服务新范式 [6] - 立足5G大规模商用网络技术积累 推动6G全球合作创新 为全球统一技术标准及开放可信产业市场做出贡献 [6] 收入结构转型 - 公司收入结构从"721"(运营商70%、政企20%、消费者10%)向"532"转型 [7] - 转型与运营商5G投资阶段性下降、政企数字化与算力业务增长相关 [7] - 传统CT业务具"十年一代"投资周期特点 新业务如算力、能源等尚处规模拓展期 碎片化需求导致短期成本较高 [7] - 新业务规模扩大后将降低成 本 AI等增值能力可提升解决方案附加值 终端侧AI应用将挖掘消费业务潜力 [7]
向儒安:三化引领 质赢未来:探索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工程机械杂志· 2025-05-16 11:01
行业机遇与挑战 - 工程机械行业面临两大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叠加第三次能源革命的技术窗口期(AI、数智化、绿色化加速)[3] - 三大挑战:世界之变(逆全球化、关税战导致出口不确定性)、时代之变(超级乌卡时代的不确定性)、历史之变(中国经济转型、行业同质化竞争和内卷外溢)[4] - 传统"高毛利高风险"商业模式和"速度为王"逻辑已失效,需转向"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新三化战略[4] 全球化战略 - 公司以"不出海,就出局"为决心,构建覆盖122个国家/地区的市场渠道(400+海外子公司/代理商),海外人员本地化率达70%[6][7] - 建立"1+5+N"全球协同研发体系,针对本地需求正向开发产品,并在15个海外工厂(含美国、德国、印尼等)加速制造全球化[7] - 2024年海外业务贡献近50%营收和超50%利润,成为高质量发展"压舱石"[7] 数智化转型 - 以"灯塔工厂"为核心,完成46家传统工厂智能制造升级,3家工厂获达沃斯"灯塔工厂"认证(北京桩机、长沙18号、韶山叶片)[8] - 打造多场景智能解决方案(智慧矿山、港口、新能源物流等),推动工程机械成为移动智能终端[8] - 通过"挖掘机指数"等数据产品实现智能运营,入选工信部首批"数字领航"企业[9] 低碳化布局 - 产品电动化:2024年推出101款电动产品(增长70%),覆盖11类设备(挖掘机、搅拌车等),无人驾驶电动产品累计运行200万公里[10] - 新能源产业双轮驱动:风电(三一重能全球前十)、光伏(9个月打通全产业链)、氢能(全球最大单体制氢电解槽)、储能(1.9分钟疾速换电)[11] 高质量发展倡议 - 经营安全优先:规模服从效益、效益服从品牌、品牌服从价值观,强调现金流和成本控制[12] - 拒绝恶性竞争:不搞价格战、不唯市场占有率、不做风险订单,建立完备风控流程(100%平台合同审查)[15][16][17] - 质量升级为核心:对标国际高端标准,推动全行业质量协同体系,打造"中国质造"品牌[18][19]
朱明荣:传承饶斌精神 点燃中国汽车新引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3 09:24
中国汽车产业2024年成就 - 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100万辆创历史新高 [1] - 全年汽车出口量达641万辆巩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 [1] - 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47.6% 乘用车智能驾驶装配率超65% [1] 饶斌行业贡献 - 1956年主持建成中国首个汽车制造厂并下线第一辆解放牌卡车 [4] - 1958年研制成功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红旗牌高级轿车 [4] - 1966年制定《第二汽车制造厂建厂方针十四条》提出创中国式汽车工业发展道路 [6] - 改革开放后创建北京吉普车厂、上海大众等中外合资企业 [6] - 主持将291家企业和45万职工组成7个联营公司解决低产分散问题 [6] - 1955年创办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前身) [7] - 1972年创办二汽工人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前身) [7] - 1986年推动德国大众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办汽车专业 [7] - 主导建设至少6所中专和15家技工学校 [7] - 一汽建设期间培养80%技术工人(万名技术工人中建厂后培养超8000人) [7] 行业精神传承 - 一汽"八字精神"(学习、创新、抗争、自强)延续开拓者基因 [15] - 东风"马灯精神"与奇瑞"小草房精神"延续奋斗初心 [15] - 比亚迪零部件"认领包制"与二汽"老厂包建新厂"模式呼应 [15] - 蔚来在智能化变革中重现一汽二汽建设者韧性 [15] 行业发展方向 - 坚定走电动化、智能化、AI化、低碳化、全球化发展道路 [16] - 需突破供应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技术 [16] - 聚焦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核心技术实现从0到1创新 [16][17] - 通过组织变革构建灵活高效体系激发创新活力 [17] - 发挥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红利优势 [18] - 加强汽车文化建设提升产业软实力 [19]
今飞凯达(002863) - 002863今飞凯达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10 16:36
财务业绩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49 亿元,同比增长 11.12%;归母净利润 6699 万元;扣非后净利润 2272.78 万元,同比增长 6.88% [1]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15 亿元,同比增长 28.25%;扣非后净利润 1677.67 万元,同比增长 10.33% [2] - 2024 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为 1318.45 万元,占 2024 年度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 19.68% [2] - 2024 年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60.24%,原因是 2023 年摩轮厂区收储,资产处置收益增加 [14][15] 业务板块 铝合金轮毂业务 - 2024 年汽车铝合金轮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7.57 亿元,同比增长 15.07% [1] - 2024 年摩托车铝合金轮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5 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1] - 2024 年电动车铝合金轮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0.87 亿元,同比增长 9.51% [1] 型材板块业务 - 2024 年型材板块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02 亿元,同比增长 326.27%,产业覆盖低碳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等领域 [1] 海外布局 - 2018 年并购沃森制造(泰国)有限公司并投资建设生产线,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52763.16 万元,同比增长 17.37%;净利润 3375.71 万元,同比增长 11.32% [4][5] - 2024 年投资建设年产 200 万件铝合金轮毂新项目,预计 2025 年四季度建成;调整部分摩轮产能至泰国工厂,已获印度 BIS 认证 [5] 美国关税影响 - 部分铝合金汽车轮毂产品出口美国,其他产品基本不受影响;直接销往美国市场销售收入规模占比小,且采用 FOB 模式,关税由客户承担;泰国工厂出口产品同样采用 FOB 模式,关税由客户承担 [3] - 泰国、越南、印尼等地出口至美国货物暂停征收关税 90 天,对等关税调整至 10%,泰国生产基地保持低税率区位优势 [3] 控股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今飞控股增持计划总金额为 5000 万元 - 10000 万元,截至 2025 年 3 月 12 日增持时间过半,已累计增持 5498.19 万元 [6] 长期发展目标和策略 聚焦核心主业 - 深耕铝合金轮毂高端应用,开展铸造旋压成型技术和再生铝轮毂制造技术研发;铸造旋压铝合金轮毂机械性能提升 10%,减重 5 - 10%,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 3 - 5%;2024 年成功量产再生铝轮毂 [7] 发展铝合金型材板块 - 围绕双碳战略,践行“以铝代钢”理念,开展低碳铝合金材料研发及应用;开发一体化压铸用铝合金材料,与多家一线汽车品牌开展验证工作;培育低碳铝挤压型材产业,打开光伏组件产品市场 [7][8] 加强科技创新 - 以“产业大脑 + 未来工厂”为核心,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云南、宁夏生产基地智能化升级已取得初步成效 [8] 布局全球 - 推动全球化战略布局,以多元化市场结构和全球化客户队列应对挑战;2024 年在安徽六安、泰国罗勇等地投资建设智能化产线项目 [9] 项目进展 - 安徽六安“年产 120 万件汽车铝合金轮毂建设项目”预计 2025 年三季度进入生产调试阶段 [12][13] - 泰国罗勇“年产 200 万件新能源汽车轮毂建设项目”预计 2025 年四季度投产 [13] 产品竞争力与市场份额 摩托车市场 - 摩托车铝合金轮毂依托研发能力,高强度高压成型摩轮通过本田体系认证,与主流品牌建立稳定合作;开拓高利润率产品市场 [12] 电动车市场 - 与爱玛、雅迪、九号科技等优质客户深入合作,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9.51%;通过创新研发等提升市场份额 [12] 市值管理 - 通过做好主业、重视现金分红、深化投关管理、鼓励股东增持等措施推动市值和内在价值增长 [13] 其他 - 公司为零跑汽车提供轮毂配套服务,因客户保密要求不便透露具体信息 [13] - 公司主要业务订单充足,经营情况良好 [16] - 公司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流程质量回溯;销售团队多渠道收集客户需求,挖掘潜在客户;通过研发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16] - 随着汽车行业发展,公司面临更多市场机会,将聚焦主业,研发新技术满足市场需求 [17]
中国汽研: 临2025-027 中国汽研关于接待投资者调研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09 19:01
调研概况 - 公司于2025年5月9日在重庆举办投资者沟通交流会,接待包括中邮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等28家机构 [1]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周玉林、总经理刘安民等高管及事业部负责人 [1]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汽车检测行业正从传统法规检测向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新技术研发与测试转型,车企选择检测机构时注重资质能力、科研能力、属地化服务等综合因素 [2] - 公司作为国内最早获得法规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围绕"安全、绿色、体验"三大技术主线,构建了从开发到售后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保持技术优势 [3] - 第三方测评品牌在企业和消费者端形成良好影响力,助力开拓技术服务市场 [3] 环保排放与双碳业务 - 混合动力汽车和传统燃油车仍存在排放测试需求,欧七标准及中国新排放标准研究将带来新业务机会 [3][4] - 已推出中国汽车健康指数和双碳服务产品,涵盖碳排放核算、绿色低碳测评等领域,参与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 [4] 产能建设进展 - 华东总部基地基建收尾中,设备采购率90%(50%已安装调试),预计2025年底投运,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四大测试中心 [5] - 南方试验场完工率80%,预计2025年底试运营,正推进经营者集中审查 [6] 国际化与氢能布局 - 公司瞄准中国车企"新出海"模式,提供全球化质量技术服务 [5] - 氢能国检中心2024年投产,覆盖全产业链检测,子公司已研发氢减压器、氢喷射器等核心零部件,并拓展至氢发电、飞行汽车等新领域 [6][7] 属地化服务网络 - 除重庆本部外,已在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建立分支机构,强化属地化服务能力 [3]
三一重工业绩说明会彰显经营信心 多措并举提升盈利能力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09 12:40
公司战略与业绩 - 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经营原则,加快推进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转型,持续推动海外组织变革、研发管理变革,聚焦产品技术创新 [1] - 2024年全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同比均有明显上升 [1] - 公司旗下主要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等主导产品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1] - 国际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印度尼西亚二期"灯塔工厂"完成扩产 [1] - 2025年在东欧市场斩获大额订单,涵盖矿山机械、混凝土设备、起重机等全品类 [1]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能源革命叠加,工程机械行业将迎来长期技术上升周期 [1] - 数智化、低碳化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大势所趋,工程机械应用场景将越来越广阔 [1] - 2025年国内工程机械需求向好,基建投资、新型城镇化、矿山、水利工程等需求将进一步复苏 [2] - 海外基建、矿用市场将维持高景气度,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商采购积极性高 [2] 产品与技术 - 在数字孪生、工艺仿真等技术支持下,公司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1] - 各类新能源产品均取得市场领先地位,电动挖掘机、电动起重机已在东欧市场实现零排放作业 [1] - 计划建设光伏充电站,构建"设备+能源"绿色解决方案 [1] - 挖机产品连续多年蝉联国内销量冠军,起重机械全球市占率大幅上升 [2]
三一重工:季报点评:一季报业绩优异,看好公司在上行周期的利润弹性释放-20250503
天风证券· 2025-05-03 11: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机械设备/工程机械,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一重工2025年一季报业绩优异,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毛利率和净利率提升,期间费用率下降 [1] - 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市场份额提升,各主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地位稳固 [2] - 全球化提质加速,海外市场高速增长,海外主营业务毛利率稳步提升,主导产品海外出口量保持行业第一 [3] - 公司积极推进数智化转型和低碳化发展,印尼二期灯塔工厂扩产,新能源产品取得市场领先地位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1/113.4/139.8亿元,YOY分别为44.0%、31.7%、23.4%,对应PE估值分别为18.6/14.1/11.5X,维持“买入”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和估值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4,018.94|78,383.38|92,331.75|107,085.01|119,916.75| |增长率(%)| - 8.42|5.90|17.80|15.98|11.98| |EBITDA(百万元)|14,590.12|16,436.44|14,011.75|17,267.46|20,276.2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527.50|5,975.45|8,607.00|11,336.74|13,983.62| |增长率(%)|5.96|31.98|44.04|31.72|23.35| |EPS(元/股)|0.53|0.71|1.02|1.34|1.65| |市盈率(P/E)|35.36|26.79|18.60|14.12|11.45| |市净率(P/B)|2.35|2.22|2.07|1.90|1.73| |市销率(P/S)|2.16|2.04|1.73|1.50|1.34| |EV/EBITDA|5.85|6.09|7.82|5.65|4.31| [5] 基本数据 - A股总股本8,474.98百万股,流通A股股本8,464.22百万股,A股总市值160,092.34百万元,流通A股市值159,889.04百万元 [8] - 每股净资产8.83元,资产负债率50.63%,一年内最高/最低股价为20.76/14.85元 [8] 财务预测摘要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货币资金|18,071.83|20,383.18|30,456.60|42,653.45|53,630.74|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4,470.78|25,914.16|25,381.25|25,186.67|25,444.85| |预付账款|751.87|970.72|879.28|1,034.17|853.87| |存货|19,767.76|19,947.98|20,752.09|21,769.07|20,711.83| |流动资产合计|97,566.21|101,406.11|112,728.37|126,616.55|136,716.91| |非流动资产合计|53,569.01|50,639.76|48,369.46|46,796.75|44,909.83| |资产总计|151,202.32|152,145.08|161,097.82|173,413.30|181,626.74| |流动负债合计|52,237.38|61,148.40|66,666.56|71,956.81|71,700.83| |非流动负债合计|27,614.31|15,474.25|15,822.48|15,933.04|15,891.20| |负债合计|82,029.37|79,143.48|82,489.04|87,889.85|87,592.03| |股东权益合计|69,172.95|73,001.60|78,608.78|85,523.45|94,034.71| [12][13]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74,018.94|78,383.38|92,331.75|107,085.01|119,916.75| |营业成本|52,934.70|57,216.96|66,600.12|76,538.09|84,961.80| |营业税金及附加|423.71|431.16|455.53|554.61|639.69| |销售费用|6,218.28|5,464.21|5,909.23|6,425.10|6,955.17| |管理费用|2,650.90|2,996.45|3,323.94|3,747.98|4,317.00| |研发费用|5,864.60|5,380.62|5,724.57|6,210.93|6,715.34| |财务费用| - 462.90|201.78| - 167.87| - 220.88| - 368.49| |资产/信用减值损失| - 1,257.76| - 1,098.29| - 900.00| - 970.76| - 951.11|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1.15|109.56| - 16.50| - 34.01|20.05| |投资净收益| - 177.08|643.01|403.99|289.97|445.66| |营业利润|5,342.85|6,994.76|9,973.72|13,114.38|16,210.84| |营业外收入|98.55|120.03|149.98|148.55|129.27| |营业外支出|124.80|207.02|144.77|154.20|157.70| |利润总额|5,316.60|6,907.77|9,978.93|13,108.72|16,182.42| |所得税|710.44|815.23|1,177.68|1,547.05|1,909.79| |净利润|4,606.16|6,092.54|8,801.25|11,561.67|14,272.62| |少数股东损益|78.66|117.09|194.26|224.94|289.00|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527.50|5,975.45|8,607.00|11,336.74|13,983.62| [13]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净利润|4,606.16|6,092.54|8,607.00|11,336.74|13,983.62| |折旧摊销|2,901.11|3,259.08|3,205.90|3,280.90|3,355.90| |财务费用|87.50|629.87| - 167.87| - 220.88| - 368.49| |投资损失|177.08| - 643.37| - 403.99| - 289.97| - 445.66| |营运资金变动| - 9,375.96|3,673.72|4,290.87|3,269.18|111.20| |经营活动现金流|5,708.22|14,814.28|15,709.66|17,566.89|16,945.62| |资本支出|3,884.59|1,796.72|1,605.59|1,399.44|1,551.85| |长期投资|161.86|23.61| - 20.00|55.16|19.59| |投资活动现金流| - 2,693.82| - 1,157.85| - 1,767.37| - 1,121.01| - 901.77| |债权融资|1,698.73| - 8,228.63| - 674.79|397.98|694.80| |股权融资| - 1,926.53| - 425.22| - 3,194.07| - 4,647.01| - 5,761.36| |筹资活动现金流| - 7,529.79| - 10,279.15| - 3,868.86| - 4,249.03| - 5,066.56| |现金净增加额| - 4,515.40|3,377.28|10,073.43|12,196.85|10,977.29| [12][13]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8.42%|5.90%|17.80%|15.98%|11.98%|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增长率|12.55%|30.92%|42.59%|31.49%|23.61%| |成长能力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5.96%|31.98%|44.04%|31.72%|23.35%| |获利能力 - 毛利率|28.48%|27.00%|27.87%|28.53%|29.15%| |获利能力 - 净利率|6.12%|7.62%|9.32%|10.59%|11.66%| |获利能力 - ROE|6.65%|8.30%|11.11%|13.46%|15.11%| |获利能力 - ROIC|17.47%|17.36%|26.71%|42.17%|64.31%|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54.25%|52.02%|51.20%|50.68%|48.23%| |偿债能力 - 净负债率|16.51%|1.48%| - 12.51%| - 25.55%| - 34.57%|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1.79|1.59|1.69|1.76|1.91|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1.43|1.28|1.38|1.46|1.62|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2.96|3.11|3.60|4.24|4.74| |营运能力 - 存货周转率|3.75|3.95|4.54|5.04|5.65|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48|0.52|0.59|0.64|0.68|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0.53|0.71|1.02|1.34|1.65|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0.67|1.75|1.85|2.07|2.00|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8.03|8.49|9.14|9.94|10.92| |估值比率 - 市盈率|35.36|26.79|18.60|14.12|11.45| |估值比率 - 市净率|2.35|2.22|2.07|1.90|1.73| |估值比率 - EV/EBITDA|5.85|6.09|7.82|5.65|4.31| |估值比率 - EV/EBIT|7.28|7.57|10.14|6.98|5.16| [13]
三一重工(600031):一季报业绩优异 看好公司在上行周期的利润弹性释放
新浪财经· 2025-05-03 08:28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5年一季报业绩优异 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积极推进数智化转型与低碳化发展 盈利预测良好维持“买入”评级 [1][2][3][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11.77亿元 同比增长18.77% 归母净利润24.71亿元 同比增长56.4% 扣非归母净利润24.03亿元 同比增长78.54% [1]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26.84% 归母净利率11.67% 同比增加2.81pct 期间费用率12.64% 同比减少5.62pct [1] 核心竞争力 - 公司产品竞争力增强 市场份额提升 挖掘机械国内销量连续14年夺冠 混凝土机械连续14年为全球第一品牌 电动搅拌车国内市占率连续四年第一 2024年销售额首超燃油搅拌车 起重机械全球市占率大幅上升 旋挖钻机国内市场份额居首 [2] 全球化发展 - 公司采用“集团主导、本土经营、服务先行”海外经营策略 2024年全球主要市场高速增长 亚澳区域205.7亿元 同比增长15.47% 欧洲区域123.2亿元 同比增长1.86% 美洲区域102.8亿元 同比增长6.64% 非洲区域53.5亿元 同比增长44.02% [3] - 公司海外主营业务毛利率因销售规模增大、产品结构改善稳步提升 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海外出口量保持行业第一 [3] 转型发展 - 数智化方面 公司印尼二期灯塔工厂扩产 借助数字孪生、工艺仿真等系统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4] - 低碳化方面 公司新能源产品市场领先 2024年新能源产品收入40.25亿元 [5]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1/113.4/139.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44.0%、31.7%、23.4% 对应PE估值分别为18.6/14.1/11.5X 维持“买入”评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