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管理
搜索文档
央行:拓展丰富中央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搜狐财经· 2025-10-24 19:16
宏观审慎管理与金融风险防范 - 健全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1] - 从宏观、逆周期和防传染视角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 [1] - 不断拓展宏观审慎管理覆盖范围并拓展丰富中央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 [1] 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 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1] - 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支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工作 [1] - 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和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工作 [1] 金融纪律与体系建设 - 严肃财经纪律、市场纪律和监管规则以防范道德风险 [1] - 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1] - 加快推进金融立法 [1]
央行:拓展丰富中央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 维护股债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凤凰网· 2025-10-24 19:12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健全覆盖全面 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从宏观、逆周期和防传染的视角,强化系统性金 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不断拓展宏观审慎管理覆盖范围。拓展丰富中央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 功能,维护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支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地 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工作,严肃财经纪律、市场纪律和监管规则,防范道德风 险。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金融立法。 ...
中信证券:银行基本面稳定 绝对收益有望延续
智通财经网· 2025-10-20 08:19
文章核心观点 - 银行化险有望步入新阶段,宏观审慎管理扩围与稳金融工具箱扩容有望夯实银行资产负债表并助力净资产重估预期兑现 [1][2] - 银行板块近期表现亮眼,预计三季度业绩企稳,四季度性价比显著提升,资金布局将推动板块表现 [1][4] - 美国区域银行风险事件引发市场担忧,揭示了其在风险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预计将推动监管升级 [3] 政策与监管展望 - 下一步将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丰富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箱,并逐步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 [2] - 预计银行财富管理、资管子公司等非传统业务链条的监管将进一步加深加细 [2] - 商业银行需在资产负债配置、信贷投放上优化结构,提升内控水平,并加强业务穿透管理 [2] - 美国区域银行风险事件后,预计其信用风险管理监管有望升级 [3] 银行业绩与经营展望 - 预计银行三季度报告将延续企稳格局,息差走势积极,不良生成稳定,投资收益环比或有回落,但业绩同比增速保持稳定 [1][4] - 地产、城投等重点领域化险从外源向银行内源深化,有望进一步夯实银行资产负债表 [2] 市场表现与投资策略 - 上周A股银行板块表现强劲,中信银行股指数上涨4.99%,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2.22%,42家银行全部录得正涨幅且跑赢大盘,其中4家涨幅超10% [4] - 上周H股银行板块大部分个股跑赢大盘,恒生H股金融业指数上涨2.13%,同期恒生指数下跌3.97%,13/15家银行录得正涨幅 [4] - 银行股兼具相对和绝对收益,因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回落,且中期分红持续扩容至17家并陆续落地 [1][4] - 银行板块贝塔表现底部恢复,个股选择转向阿尔法策略更具空间,建议关注细分子行业中ROE高且稳定性强、估值空间乐观的公司 [1] 美国区域银行风险事件 - 当地时间10月16日,KBW地区银行指数收跌6.3%,创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KBW银行指数下跌3.64%,美国74家大银行市值单日蒸发超1000亿美元 [3] - 事件导火索为齐昂银行因两笔工商业贷款存在虚假陈述计提6000万美元拨备,以及阿莱恩斯西部银行提起涉及约1亿美元的贷款欺诈诉讼,两家银行股价分别收跌超13%和10% [3] - 事件揭示了美国部分区域性银行在尽职调查、贷后管理及对非存款机构授信风险识别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3] - 市场担忧该事件与First Brands和Tricolor的接连倒闭形成连锁反应 [3]
中信证券:银行基本面稳定 绝对收益延续
证券时报网· 2025-10-20 08:10
宏观政策与银行化险 - 宏观审慎管理扩围与稳金融工具扩容将推动银行化险步入新阶段 [1] - 相关政策有望助力银行资产负债表进一步夯实与净资产重估预期加速兑现 [1] 银行业绩展望 - 银行三季报预计延续企稳格局,业绩同比增速保持稳定 [1] - 银行息差走势积极,不良生成稳定 [1] - 银行投资收益环比或有回落 [1] 银行板块投资价值 - 银行股兼具相对和绝对收益,因上周投资者风险偏好回落 [1] - 预计四季度开始绝对收益资金布局明年,银行板块性价比显著提升 [1]
统一监管!央行发布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征求意见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2:41
核心政策框架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征求意见稿》以统一监管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 支持境内银行开展相关业务 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 [1] 额度管理机制 - 首次统一各类试点监管 对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实施差异化计算:中资银行上限=一级资本净额×0.06×1 外资银行可选一级资本净额或人民币存款余额较高值×0.06×1 [1] - 设置逆周期调节机制 风险管理因子初始值为0.06 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初始值为1 央行可适时调整参数 [1] - 净融出余额达上限80%时触发预警 确保业务规模可控 [1] 业务范围与期限规范 - 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涵盖境内银行与境外机构(不含清算行)间形成实质债权债务的人民币资金融通业务 不包括投资境外债务工具 [2] - 明确业务期限不超过一年 与境内同业业务期限要求衔接 [2] 机构准入与分级监管 - 仅允许中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及外国银行境内分行参与 需由总行或分行归口管理并定期报送信息 [2] - 央行总行直接监管27家系统重要性银行 副省级以上分支机构属地管理其余银行 [2] - 农村金融机构(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因涉外业务量小且风控能力弱 被禁止开展此项业务 [2] 合规与报告要求 - 所有开展业务银行需按月向RCPMIS系统报送信息 业务材料留存5年备查 并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 [2] 意见征询时间 -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27日 [3]
跨境同业融资业务纳入统一框架
金融时报· 2025-09-15 09:1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央行起草《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以支持境内银行开展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并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 [1] -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积极成效 2024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64万亿元 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离岸市场对人民币流动性需求明显增强 [2] - 政策旨在提高跨境同业融资透明度和规则性 通过稳定政策预期激发银行展业积极性 为离岸市场提供稳定流动性 [2] 业务范围与创新 - 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涵盖境内银行与境外金融机构间账户融资、债券回购等人民币资金融入融出业务 融出方向是在岸向离岸提供流动性的重要渠道 [1] - 新政策改变以往按业务品种分别制定规则的模式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存在实质债权债务关系的各类业务纳入统一框架管理 实现业务全覆盖 [4] - 政策允许境内银行在净融出上限内自主开展各类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 减少因规则模糊产生的展业顾虑 提升银行业务发展空间和积极性 [4] 风险管理框架 - 政策将境内银行净融出余额上限与其一级资本净额挂钩 境内外资银行还可选择与上年人民币存款余额挂钩 体现"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业务"原则 [5][6] - 对跨境资金流动引入逆周期调节机制 通过参数调整实现宏观审慎管理 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定有序向境外提供人民币流动性 [6] - 针对境内外资银行资本普遍不高的情况作出合理化安排 提升外资银行业务发展空间 发挥其国际结算业务优势 [6] 政策优化意义 - 将融出方向业务纳入统一框架管理 解决原有"正面清单式"管理导致的规则不清晰、管理不透明和覆盖不全面等问题 [3] - 形成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保持稳定的预期 更好支持人民币同业融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3] - 平衡业务创新与规范管理 兼顾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4][5]
央行修订一级交易商考评办法,新增“债市波动时期稳市表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11:04
央行一级交易商考评办法修订 - 央行宣布调整优化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考评办法 新办法将从2025年启用 2025年度一级交易商名单维持51家不变 [1] - 新考评指标简化为货币市场传导 债券市场做市 研究和创新业务 合规稳健经营四个维度 每个维度细分为1-2个子项 较2018年七个维度大幅精简 [6] - 考评期内行为不当的一级交易商将被暂停参与公开市场操作 情节严重的将在第二年被取消资格 [1] 一级交易商构成与职能 - 2025年度51家一级交易商包括全部6家国有大行和12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 2家政策性银行和1家开发性金融机构 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和外资行 以及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和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1] - 一级交易商作为央行直接交易对手方 承担货币政策传导职能 可直接获取央行流动性支持并向央行报告市场情况 [4] - 金融机构获得该资格代表央行认可和市场信誉 有利于提升公开市场影响力及流动性管理科学化 [3] 货币市场传导新要求 - 新指标考察机构融出的量 价 覆盖面 并新增资金紧张时期的表现 引导发挥资金融通大动脉作用 [2][6] - 强调市场波动时期的稳市表现 是对原有指标的继承和发展 [2] 债券市场做市新导向 - 新指标重点考察机构报价 成交情况及债市波动时期稳市表现 呼应建立健全做市商与一级交易商联动机制要求 [2] - 有利于增强国债收益率曲线基准性 理顺利率由短及长的传导机制 [2] 考核机制优化特点 - 明确对各类型机构分类实施考核 改变过去统一排名导致银行占优的局面 有利于提升交易商多元化和发挥不同类型机构作用 [7] - 新增合规要求子项 包括是否出现违法违规交易 操作事故 流动性安全问题等 [6] - 2025年度名单不变设置过渡期 便于机构适应调整 [7] 历史制度演变 - 1996年央行首次组建一级交易商 1998年建立一级交易商制度 2004年扩展机构类别至证券公司并建立年度考评机制 [5] - 2018年为适应市场发展将考评体系调整为七个维度 本次修订是时隔7年后再次调整 [5][6]
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新规征求意见,离岸市场流动性有“新保障”
第一财经· 2025-09-12 20:56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央行起草《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以支持境内银行开展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并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 [1] - 新规旨在为离岸市场提供稳定人民币流动性 满足境外主体持续提升的人民币使用需求 2024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64万亿元 [2] - 政策出台重要动因包括提升跨境同业融资政策透明度与规则性 稳定政策预期以激发境内银行展业积极性 [2] - 新规兼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平衡发展和安全关系 对跨境资金双向流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 [2] 业务管理框架优化 - 将融出方向账户融资和债券回购等业务纳入统一框架管理 解决以往"正面清单式"管理导致的规则不清晰、管理不透明问题 [3] - 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将境内银行与境外机构间存在实质债权债务关系的各类人民币资金融入融出业务纳入统一框架 [4] - 建立全覆盖业务管理体系 内容覆盖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各类业务 既满足业务创新需求又实现规范管理 [4] - 引入逆周期调节机制 统一净融出上限管理 通过参数调整实现宏观审慎管理逆周期调节作用 [6] 银行展业机制设计 - 境内银行可在净融出上限内自主开展业务 大幅减少因规则模糊产生的展业顾虑 [4] - 净融出余额上限与银行一级资本净额挂钩 境内外资银行还可选择与上年人民币存款余额挂钩 [5] - 展业银行需为依法设立且具备国际结算业务能力的机构 要求业务由总行归口管理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 [4] - 央行设定的初始参数充分考虑银行开展业务实际情况 为未来预留较为充分的发展空间 [6] 市场影响与意义 -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顺应市场需求开展业务 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1] - 有助于形成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保持稳定的预期 促进离岸市场供求平衡 [3][4] - 引导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遵循"有多大资本做多大业务"原则 [1][5] - 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和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2]
央行征求意见:农村金融机构不得开展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 存量业务自然到期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20:26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征求意见稿 旨在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境外机构开展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 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27日 [1] 业务范围界定 - 覆盖境内银行与境外机构(不含清算行)之间存在实质债权债务关系的各类人民币资金融入和融出业务 不包括投资或买入同业存单、债券等债务工具业务 [1] 业务期限规定 - 明确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期限不超过一年 与境内同业业务期限要求相衔接 [2] 逆周期调节机制 - 境内中资银行净融出余额上限计算公式:一级资本净额×风险管理因子(初始值0.06)×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初始值1) [2] - 境内外资银行净融出余额上限可选择与一级资本净额(运营资本)或人民币各项存款上年末余额相挂钩 取孰高值后乘以风险管理因子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2] - 中国人民银行保留适时调整相关参数的权限 调整可针对部分或全部银行进行 [2] 银行资质与管理要求 - 展业银行需具备较强国际结算业务能力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 由总行或外国银行境内分行归口管理 [2] -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27家境內主要银行进行宏观审慎管理 副省级以上分支机构按属地原则管理其他银行 [2] 适用机构范围 - 适用对象包括中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境内分行 [3] -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不得开展此类业务 存量业务自然到期 [3]
央行:境内中资银行、 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开展相关业务应由银行总行统一管理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7:29
政策框架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旨在支持境内银行与境外机构开展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 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 [1][2] - 人民币跨境同业融资业务定义为境内银行与境外机构之间以人民币资金融通为核心的融入和融出业务 包括账户融资、债券回购及其他实质债权债务关系的资金融通业务 但不包括投资同业存单或债券等债务工具业务 [2] - 业务期限规定最长期限不超过一年 [3] 参与机构范围 - 境内银行包括中资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及外国银行境内分行 需具备国际结算业务能力 [3] - 境外机构涵盖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境外商业银行(不含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 以及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中长期机构投资者 [3] -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不得开展此类业务 存量业务自然到期 [6] 风险管理要求 - 境内银行需由总行统一管理业务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全部业务纳入管理范围 [1][3] - 净融出人民币资金余额不得超过上限 上限计算公式为:中资银行使用一级资本净额×0.06×1(初始参数) 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银行取一级资本净额或人民币存款上年末余额的孰高值×0.06×1 外国银行分行取运营资本或人民币存款上年末余额的孰高值×0.06×1 [4] - 设立内部预警机制 当净融出余额达上限80%时需预警 超限需暂停新业务直至余额回归上限 [3][5] 监管分工 -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27家主要银行进行宏观审慎管理 副省级以上分支机构按属地原则管理其他银行 [1][5] - 银行需每月初5个工作日内通过RCPMIS系统报送业务发生情况及余额变动信息 27家银行向总行报送 其他银行向属地分支机构报送 业务材料留存5年 [5] - 央行可调整风险管理因子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初始值0.06和1) 参数调整可针对部分或全部银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