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宏观审慎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提振消费优化支付 北京下半年金融工作划重点
北京商报· 2025-08-20 00:16
货币政策与信贷管理 - 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持续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在京落实落细 保持地区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1] - 增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力度 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和存款准备金管理 [1]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重点抓好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民营小微 稳定外贸等金融服务 做好首都金融"五篇大文章"统筹工作 [1] - 推进科创债券奖补等融资支持政策出台 持续完善科创债券储备项目库 研究制定北京市金融支持提振消费措施 [1] - 持续发挥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作用 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温度 [1] - 依托"外贸金融产品超市"引导金融机构提升对外贸企业服务质效 创新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专区" [1] - 持续推进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 切实加强应收账款合规管理及风险防控 [1] 金融风险管理 -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持续研判金融机构 影子银行 大型企业等风险 [2] - 进一步强化宏观审慎监测与分析 持续加强房地产宏观审慎管理 做好互联网金融监测预警工作 [2] - 落实常态化硬约束早期纠正要求 审慎防控增量风险 持续监测辖区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 [2] - 有序推进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化解和处置 [2] 金融改革与开放 -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推动人民币跨境融资货币功能培育 引导企业扩大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使用 [2] - 梳理"两区"建设成效经验 提前储备金融领域创新政策 [2] - 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等扩围增效 [2] - 不断提升开放条件下的外汇监管和防风险能力 [2] 金融服务优化 - 纵深推进法治央行建设 持续优化北京金融营商环境 [2] - 常态化提升支付环境 持续推广银行卡通信卡"两卡"融合产品 深入推进反诈治赌"资金链"精准治理 [2] - 稳步拓展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 优化现金服务和整治拒收现金 [2] - 进一步做精做细征信 反洗钱 国库 金融科技等各项工作 高质量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 [2]
“股牛”已至,未来如何演绎?
2025-08-18 09:00
行业与公司研究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聚焦中国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货币政策及中美贸易关系[1][2]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名称,但涉及央行、商业银行、美联储等金融机构[4][6][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资本市场走势 * 中国股市已进入"柳暗花明"的牛市阶段,受中美博弈和经济结构转型驱动[2] * 科技和红利赛道将持续受益,中美对抗背景下关注红利资产,合作背景下关注科技资产[1][2][10] * 预计未来股票市场将呈现持续的结构性慢牛行情[1][10] * 流动性趋松和无险收益大幅下行已具备驱动股票牛市积累机理[10] 债券市场分析 * 债券市场不具备熊市特征,前期积累较多收益,阶段调整属正常现象[3] * 利率处于较低位置,总体趋势仍是长期下行[3] * 需关注全国性消费券等大规模刺激内需政策出台或物价回升迹象[3]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 *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稳就业、保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4] * 货币政策方向趋松,同时防止资金空转,平衡金融实体经济与自身健康性[4] * 宏观审慎管理关注金融稳定,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5] * 将非银行机构纳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范围[5] 央行再贷款与信贷投向 * 央行再贷款支持方向包括普惠、绿色和科技,余额达3.8万亿元[6] * 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变化显著,养老产业贷款增速最高,其次是绿色、科技和普惠信贷[6] * 房地产信贷投放逐渐弱化[6] 中美贸易关系 * 24%对等关税暂停期限顺延90天,11月初APEC会议后两国元首可能会晤[11] * 基准情形下中美基础关税升级风险不大,大概率维持在30%左右[12] * 美国近期对铜征收50%关税,对半导体征收100%关税[15] * 金融领域潜在制裁风险主要集中在中概股[17] 美国政策与市场影响 * 美国财政部计划9月底前将TGA存款账户补至8,500亿美元,目前约5,150亿美元[19] * 银行准备金减少3,500亿美元将形成流动性虹吸作用,可能加剧海外市场波动[19] * 银行体系准备金占GDP比例需维持至少9%作为充裕临界线,目前约3.3万亿美元[20] 其他重要内容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现在对科技债的投放群体,包括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7] * 三家民营创投已在6月17日成功发展,表明对早期、小规模、长期硬科技投资理念逐渐贯彻[8] 金融稳定工具 * 银行提出多种评估工具和手段,包括股权质押融资、公募基金流动性管理及金融市场压力测试指数[9] * 央行设立银行间交易报告库,构建重要金融基础设施[9] 美联储政策调整 * 美联储预计将在2025年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会上宣布取消平均通胀目标制(AIT)[18] * SLR政策调整预计将在8月底生效[20]
货币政策新信号 | 海外因素会否影响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调控?
搜狐财经· 2025-08-07 08:09
货币政策自主性 - 我国货币政策有充分条件坚持"以我为主",下半年海外货币政策调整对自主性影响有限 [1][2][3] - 货币政策松紧取决于国内增长、就业和物价稳定情况,而非跨境资本流动或海外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 [3] - 若美联储降息,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扩大,但最终决策仍基于国内经济状况 [4] 海外货币政策动向 - 美联储下半年可能重启降息,但节奏和路径不明朗,受经济下行压力与通胀因素双重影响 [3] - 欧洲央行可能适时降息,日本央行大概率温和加息 [3] - 美欧货币政策宽松或推动国际资本回流中国,但国际资本流动波动性可能趋于缓和 [7] 汇率政策与支撑因素 - 人民币汇率主要受国内经济基本面牵动,与境内外利差关联性较低 [4] - 宏观政策发力稳增长是稳汇率的最大确定性因素,财政加力、货币宽松及房地产政策是关键支撑 [5][6] - 汇率保持双向浮动弹性,发挥"减震器"作用,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 [6] 跨境资金流动管理 - 我国已建立"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监管框架,有效控制套利引发的跨境资金流动 [4] - 需强化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平衡对外开放与防范外部冲击风险 [7] - 监管部门优化汇市调控工具箱,有能力防控汇率超调风险 [4][5]
2025年下半年债市展望:定价锚回归,及锋而试的顺风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9 21: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债券进入“低利率+利利差+高波动”状态,下半年债市或呈现定价锚回归、6 - 8月是顺风期两个特征 [4] - 外需预期有反复,债市主要定价内需;国内经济核心矛盾是需求收缩与预期转弱,经济内生动能不足 [4][138] - 2025年与2023 - 2024年货币政策侧重点有本质区别,下半年关注流动性相关因素及宽松交易与宏观审慎管理关系 [5][6] - 定价锚回归,存单下行条件在Q3出现概率大;6 - 8月是做多窗口,关注流动性利好和波段交易机会 [7] 各目录总结 1月至今债市走势分析及其宏观逻辑 - 2025Q1资金紧、银行负债压力大,债市回调;Q2关税预期反复、降准降息,收益率下行后震荡 [44] - 期限利差鲜有扩张,曲线平坦反映流动性和基本面悲观预期;信用利差压缩,机构转向杠杆策略 [18][23] - 久期策略表现欠佳,未取得稳健回报;大类资产回报显示经济悲观预期有所修正 [24][32] 内外需之变与债市的核心矛盾 - 特里芬难题核心是美元信用全球性和贸易逆差长期并存,美国面临双赤字压力 [51][61] - “海湖庄园协议”旨在重构全球贸易、削弱美元价值、降低债务规模和借贷成本 [66] - 美国居民消费转弱、企业库存增长、通胀预期高,美债需求不强但供给压力持续 [67][74] - 汇率因素不构成国内宽松制约,短期“抢出口”支撑外需,中期或回落,债市主要定价内需 [77][86] - 国内经济核心矛盾是需求收缩与预期转弱,新旧动能切换是基本面主旋律 [88][112] - 财政积极作用上升,货币财政配合进入新阶段,地方主要精力在化债,资产荒压力缓解但未消除 [116][135] 央行流动性:宽松交易VS宏观审慎管理 - 2023年货币政策重点是托举经济疫后修复,2024年是推动调控框架转型和疏通利率下行堵点 [141][148] - 2025年注重择机、内外兼顾,稳住资产价格,Q2以来货币政策更友好 [149][152] - 下半年关注降低负债成本演绎,包括存款搬家扰动衰减、定期存款重置、保险预定利率下调 [163][174] - 下半年或有10 - 20bps降息空间,触发因素关注基本面;或再度降准50bps,关注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 [180][184] - 央行买债恢复或渐近,8 - 9月买债力度可能可观;资金利率难下破政策利率 [188][189] - 关注宽松交易与宏观审慎管理关系,Q4左右关注宏观审慎是否重回主导,利率风险制度补位或成手段 [6] 定价锚回归,及锋而试的顺风期 - 定价锚回归,OMO和存单分别成为资金和10年国债隐性下限,存单下行条件Q3出现概率大 [7] - 6 - 8月是做多窗口,债市策略关注流动性利好和波段交易机会 [7] - 10Y国债YTM未来一季度运行区间1.5% - 1.7%,未来半年1.4% - 1.8% [7] - 下半年固收大类资产排序为转债>中短端信用下沉>利率拉久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