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搜索文档
外媒:中国正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使用
环球网· 2025-07-10 17:14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 - 中国今年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510吉瓦,同比增长57%,占全球在建装机容量的3/4 [1] - 中国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者,新增装机容量速度超过任何其他国家 [1] - 中国企业在风力涡轮机和光伏板制造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产量分别占全球60%和80% [3] 碳排放趋势 - 中国首次在经济迅速提升电力需求期间实现碳排放量下降,12个月内同比下降1.6% [2] -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碳排放量下降,主要得益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发电装机容量激增 [1] - 今年前4个月中国化石燃料发电量同比下降3.6%,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首次超过总发电量的1/4 [2] 国际比较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速远超其他国家,去年增量与欧盟总量相当 [2] - 中国人均排放量与日本相当,但远低于美国 [3] - 英国可再生能源占比46.3%,美国仅略高于20%,中国能源结构仍与西方经济体相似 [3] 未来展望 - 中国可能进一步转向可再生能源以提升能源安全,减少对进口能源依赖 [4] - 预计中国将重点发展低排放行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技术 [4]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中美应该增进交流与合作,尤需排除干扰和破坏
快讯· 2025-07-10 12:20
谢锋指出,青年是中美关系的见证者、受益者,也是未来所系、希望所在。回头看,中美关系史上的重 要节点都有青年的身影,最年轻的飞虎队员、"乒乓外交"参与者都不到20岁,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傅立民 大使作为首席翻译只有28岁。向前看,中美关系的未来归根结底要由两国青年来创造。很高兴越来越多 中美青年通过创客大赛、圆桌沙龙等形式,为应对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21世纪挑战群策群力。希望中 美新生代争当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生力军,以青春的力量为中美关系赋能,以青春的涌动为人民友好助 力,以青春的创造为人类未来担当。 谢锋表示,回答"这个世界会好吗"的时代之问,首先要答好"中美能否正确相处"的世纪之问。今年以 来,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总统两次通话,为中美关系把舵定向。中美都在追逐各自的梦想,两国人民都 期待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可以成为伙伴和朋友,应该增进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尤其需要排除各种干扰和 破坏。 7月10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在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
欧盟气候机构:今年6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第三热6月
快讯· 2025-07-09 10:07
9日,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最新数据确认,2025年6月是全球第三热的6月,平 均地表气温为16.46摄氏度,比1991年-2020年期间的6月平均值高0.47摄氏度。同时,2025年6月中旬和6 月下旬至7月初,欧洲大陆经历了两次显著的热浪。第一次热浪在6月17日至22日达到顶峰,影响了西欧 和南欧的大部分地区。第二次热浪发生在6月30日至7月2日之间,同一地区的气温更加极端。一些国家 的地表气温超过40摄氏度,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气温高达46摄氏度。两次热浪都与持续的高压系统"热穹 顶"有关,该系统将暖空气困在空气中,导致长时间的炎热、晴朗和干燥天气。(第一财经) ...
英国顶尖生态学家:中国“好得令人无法拒绝”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06:56
科研人才流动 - 英国顶尖生态学家杰森·查普曼决定全职加盟中国南京农业大学 [1] - 查普曼的选择凸显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 [1] - 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国际顶尖人才 [1] 科研技术优势 - 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昆虫雷达技术,能够高效追踪飞行昆虫 [1] - 中国在雷达昆虫学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拥有众多科研人员 [1] - 昆虫探测雷达技术具备高度灵敏的探测和追踪能力,分析软件复杂 [1] 科研资金与协作 - 中国的科研资金支持"远优于"英国,为查普曼提供充足资源 [2] - 南京农业大学承诺为查普曼团队提供一流的科研条件和平台 [2] - 中国科研团队协作高效,查普曼称机会"好得让人无法拒绝" [2] 科研成果与国际影响 - 查普曼发表过140余篇学术论文,促进中英科研机构合作 [2] - 中国科研人员在国际期刊上频繁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 - 中国科研人员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推动昆虫迁徙研究 [2] 研究应用领域 - 查普曼的研究将助力解决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智慧农业问题 [2] - 中国对农业研究的重视为昆虫雷达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1]
到2035年,三分之一的芯片生产可能面临铜供应中断
搜狐财经· 2025-07-08 21:59
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目前正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导致产量放缓。普华永道表示,到2035 年,为芯片行业提供水资源的17个国家中,大多数都将面临干旱的风险。 普华永道表示,如果材料创新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且受影响的国家没有开发更安全的水源,风险只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上一次全球芯片短缺是由于疫情引发的需求激增,同时又伴随着工厂停工,导致汽车行业陷入瘫痪,并 导致其他依赖芯片的行业的生产线停摆。 普华永道项目负责人格伦·伯姆在报告中援引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称:"这导致美国经济的GDP增长率下降 了整整一个百分点,德国下降了2.4%。" 普华永道表示,中国、澳大利亚、秘鲁、巴西、美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墨西哥、赞比亚和蒙古的铜矿 开采商也将受到影响,全球所有芯片制造地区都面临风险。 每个芯片电路中数十亿根细小的导线都由铜制成。即使正在研究其他替代品,目前也没有任何材料能与 铜的价格和性能相媲美。 路透社7月8日报道:咨询公司普华永道(PwC)周二在一份针对商业领袖的报告中表示,到2035年,全 球约32%的半导体产量可能面临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铜供应中断,比现在的水平增加四倍。 报告称:"到2050年,无论世界各 ...
铜供应危机拉响芯片业警报 普华永道:2035年32%半导体生产或因缺水中断
智通财经网· 2025-07-08 18:59
智通财经APP获悉,咨询公司普华永道(PwC)周二在一份面向企业领导者的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全 球约32%的半导体生产可能会因气候变化面临铜供应中断问题,这一比例是目前水平的四倍。 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智利,已经在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而这正导致其铜产量放缓。普华永道表示,到 2035年,为芯片行业供应铜的17个主要国家中,大部分都将面临干旱风险。 上一次全球芯片短缺,是由疫情引发的需求激增,同时工厂停工导致的。这一短缺严重冲击了汽车行 业,也使其他依赖芯片的行业生产线陷入停滞。 普华永道项目负责人格伦·伯姆在报告中引用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称:"芯片短缺导致美国经济的国内生产 总值(GDP)增长减少了整整一个百分点,德国则减少了2.4%。" 智利和秘鲁已经采取措施,通过提高采矿效率和建设海水淡化厂来保障供水。普华永道认为,这是值得 借鉴的做法,但对于那些无法利用大量海水资源的国家来说,这可能并非可行的解决方案。 普华永道估计,如今智利25%的铜产量面临供应中断风险,十年内这一比例将升至75%,到2050年,这 一比例将达到90%至100%。 铜被用于制造芯片电路中数十亿根细小的导线。尽管人们正在研究替代材料,但 ...
普华永道:气候变化加剧铜供应短缺,2035年全球1/3芯片产能面临中断风险
华尔街见闻· 2025-07-08 17:46
全球半导体行业正面临一场新的供应链危机威胁。由于干旱加剧导致关键原材料铜的供应正面临风险。 根据普华永道周二发布的报告,到2035年,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铜供应中断风险,将影响全球32%的半导 体产能,这一比例是当前水平的四倍。 报告指出,影响铜加工的干旱是造成供应风险的主要因素。智利作为全球最大铜生产国,已经在与影响 生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作斗争。 普华永道预测,到2050年,每个国家约有一半的铜供应都将面临风险,无论全球碳减排速度如何都无法 避免这一趋势。而风险等级将从2035年的32%进一步上升,到2050年将达到42%至58%之间。 智利和秘鲁已采取措施保障水源供应,包括提高采矿效率和建设海水淡化厂。普华永道认为这些做法值 得借鉴,但对于无法获得大型海水资源的国家来说,这可能并非可行的解决方案。 如果材料创新无法适应气候变化,且受影响国家无法开发更安全的水源供应,这一风险只会随时间推移 而加剧。普华永道预测,到2050年,无论全球减排速度如何,约有一半国家的铜供应都将面临风险。 无一芯片制造地区幸免!干旱成主要威胁 铜供应中断的风险或将波及全球所有主要芯片制造地区。普华永道报告显示,来自澳大利亚、秘鲁、巴 ...
研究:一些无花果树可吸收并“石封”大气中二氧化碳
新华社· 2025-07-08 16:27
碳封存机制 - 部分无花果树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以碳酸钙"石块"形式储存在周围土壤中实现碳封存 [1] - 这种机制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同时改善土壤质量并产生经济效益 [1] - 碳酸钙中的无机碳在土壤中寿命通常远长于有机碳成为更有效的二氧化碳封存方式 [1] 树木碳转化过程 -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构成树干、枝条、根和叶子 [1] - 某些树木会利用二氧化碳生成草酸钙晶体在腐烂时转化为碳酸钙 [1] - 该过程提高了土壤pH值并增加某些营养元素的可利用性 [1] 研究案例 - 研究团队分析了肯尼亚桑布鲁县生长的三种无花果树 [1] - 发现碳酸钙不仅在树干表面形成也在木材结构内部生成 [1] - 其中一种无花果树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的效率最高 [2] 后续研究方向 - 研究人员计划量化该树种水分需求和果实产量评估农业林业适用性 [2] - 将确定该树种在不同条件下的碳封存潜力 [2] - 已发现多种树木能形成碳酸钙但相信还有更多类似树种 [2]
李强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第二及第三阶段会议
证监会发布· 2025-07-08 09:25
金砖国家合作框架下的经济与产业机遇 - 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维护世贸组织基本原则 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中方成立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 [2] - 提升国际金融合作:支持新开发银行发展 欢迎全球南方国家投资中国金融市场 推动国际金融机构股权结构调整以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 [2] - 新兴领域合作:拓展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 5年内为南方国家举办200期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培训 打造"数字南方"品牌 [2]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发展 -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推动AI技术应用于千行百业 中国将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 - 数字能力建设:通过全球发展倡议框架加强发展中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和技能培训 [2] - 治理机制建立:会议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关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声明》 [3]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气候变化应对:坚持《巴黎协定》原则 深化清洁能源和碳市场合作 敦促发达国家履行资金技术承诺 [3] - 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实施 倡导系统治理模式 [3] - 卫生体系建设:加强金砖疫苗研发中心等平台作用 为全球南方提供公共卫生产品 [3]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多边主义践行:维护国际经贸秩序 凝聚全球南方国家力量应对世界经济复苏挑战 [2] - 实际成果落地:会议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气候资金框架宣言》等实质性文件 [3] - 中国参与承诺:持续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在气候、卫生等领域承担国际责任 [3]
“大金砖”合作里约启新程,中国务实引领“全球南方”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21:2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北京报道 金砖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地时间7月6日至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 行。本次会晤主题设定为"加强全球南方合作,促进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治理"。 "此次领导人会晤是新成员印度尼西亚和10个伙伴国加入金砖国家后举行的首次峰会,可以看作金砖发 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王友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此次会晤取得丰 硕成果,"大金砖合作"的规模效应和国际影响力有望加速显现。 据新华社报道,7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里约热内卢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第一阶段会 议,就"和平与安全、全球治理改革"议题发表讲话。李强强调,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第一方阵",应 当坚持独立自主,展现责任担当,在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方面拿出更大作为,努力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 革的先锋力量。要坚守道义,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推动以和平手段化解争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 探索治本之策。 李强在讲话中强调,金砖要聚焦发展,壮大经济增长动能。积极引领发展合作,挖掘新兴领域增长潜 力。他透露,今年中方将建立中国-金砖国家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还将设立金砖国家新工业"金鹭"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