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资金
icon
搜索文档
COP30开启“贝伦时间”:气候谈判从制定规则转向兑现承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19:57
COP30大会背景与核心任务 - COP30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贝伦市举行 恰逢《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 是全球气候谈判从“谈判规则”转向“交付成果”的关键节点 [1] - 核心任务包括各国提交更具雄心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 兑现资金承诺 以及启动全球碳市场 这些将决定1.5℃温控目标的存续 [1][2] - COP30是首场全面运行《巴黎协定》政策周期(包括NDC、适应计划和透明度报告)的大会 标志着国际气候制度进入新阶段 [2] 关键议程与交付课题 - 各缔约方需要递交2035年NDC 为将于COP33完成的第二次全球盘点奠定基础 [2] - 气候资金的实质性落地是重点 COP29确立的新集体量化气候资金目标(NCQG)如何启动 连接巴库与贝伦的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路线图需从蓝图变为施工图 [2] - 启动复杂的全球碳市场机制 其规则设计的公平与透明将决定其能否成为低成本、高效率促进减排的引擎 [3] 中国在COP30的角色与行动 - 中国在COP30开幕首日举办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 体现深化“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推进绿色低碳现代化的决心 [1]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中方将采取有力措施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落实新一轮NDC [1] - 中国已在COP30前夕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2035年NDC [7] - 中国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强调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推动国际合作 以中国理念和实践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6] - 中国在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技术领域已实现出口 这些成果让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更具底气与话语权 [7] 国际社会观点与挑战 - 1.5度机构首席执行官埃斯皮诺萨指出当前最大挑战是实施层面滞后 气候融资远未满足发展中国家需求 国际金融机构亟需深度改革 [3] - 埃斯皮诺萨明确COP30三大优先事项为坚定维护多边主义、让气候进程更贴近日常生活、聚焦公正转型 资金问题是贯穿大会的关键议题 [4] - COP30候任主席杜拉戈强调COP30有三个优先事项——加强多边主义和气候机制 将气候机制与人们实际生活和实体经济联系起来 加快落实《巴黎协定》 [5] - 单边主义暗流及美国可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的变数 为谈判增添了不确定性 [6]
COP30开幕,中国力争主导
日经中文网· 2025-11-07 16:00
COP30峰会主要参与方立场 - 美国总统特朗普缺席COP30峰会且未派遣高级官员仅考虑由驻巴西大使馆负责人参会[2][4] -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作为政治局常委出席峰会彰显对会议的重视程度[2][5] - 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预计出席但欧洲内部政治局势不稳定影响环境对策积极性[5] 各国气候政策与减排目标 - 特朗普就职首日签署总统令指示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于2026年1月正式退出[5] - 中国宣布到203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峰值时削减7%至10%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5] - 日本制定目标到2035年度使温室气体排放量相较于2013年度减少60%到2040年度减少73%[6] - 欧盟确定新目标到204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90%允许部分减排量通过购买海外碳信用额度抵消[5] 峰会核心议题与全球排放现状 - COP30议题包括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支持目标为2035年前每年出资3000亿美元争取全球政府和民间合计每年出资1.3万亿美元[6] - 联合国报告显示到2035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2019年减少17%但执行秘书称下降速度仍不够快[6] - 2024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1.5摄氏度目标[7] - 应对自然灾害合作成为焦点酷暑洪水和大规模森林火灾频发亚马逊河流域干旱影响农业和原住民生活[7]
气候影响加速、资金却没跟上,联合国报告这样说
第一财经· 2025-11-06 20:21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气候适应资金存在巨大缺口,发展中国家到2035年每年所需资金远超当前水平,实现2035年筹集1.3万亿美元的目标可能成为关键转折点 [1][7] 资金需求与缺口 - 预测到2035年,发展中国家每年适应气候变化所需资金为3100亿至3650亿美元(未计通胀)[2] - 若延续过去十年通胀趋势至2035年,实际资金需求将攀升至4400亿至5200亿美元/年 [3] - 2023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公共适应资金仅为260亿美元,较2022年的280亿美元下降,资金缺口高达2840亿至3390亿美元,相当于当前资金流的12至14倍 [2] - 37个提供完整数据的发展中国家,其气候资金需求总额高达3396亿美元,但2021-2022年年平均实际仅获得约60亿美元 [3] 当前进展与目标挑战 - “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提出的到2025年将国际公共适应资金翻倍至约400亿美元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2] - COP29达成的气候资金新目标要求发达国家在2035年前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至少3000亿美元,并鼓励各方努力使规模增长至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 [3] - 3000亿美元目标同时涵盖减缓和适应领域,意味着适应行动实际分得的资金将更少 [3] 融资路线与工具 - “从巴库到贝伦路线图”提出到2035年筹集1.3万亿美元资金的目标,但需审慎操作避免加剧发展中国家脆弱性 [7] - 赠款、优惠融资及不引起债务的金融工具对于防止债务累积至关重要 [7] - 2024年适应基金等机构对新项目的支持额度增至近9.2亿美元,较2019-2023年间4.94亿美元的五年移动平均值增长86%,但未来发展仍存变数 [7] 国家政策与行动 - 全球192个国家中约有172个国家已制定至少一项国家适应政策、战略或计划,但其中36国的政策文件已过时或至少十年未更新 [8] - 各国共报告了1600多项已实施的适应行动,主要涉及生物多样性、农业、水资源和基础设施领域,但仅有少数国家报告了实际成果和影响数据 [8]
COP30倒计时:中国已提交NDC 欧盟等缔约方仍未交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22:30
全球气候治理进展与挑战 - 截至2025年9月30日,仅有64个缔约方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报告,占缔约方总数178个的约36%,其覆盖排放量仅占2019年全球总排放量的30% [1][3] - 美国再度退出《巴黎协定》,欧盟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报告处于“难产”状态,关键经济体的行动对多边框架构成冲击 [1][3] - 各国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的减排量距离《巴黎协定》的1.5°C目标仍存在约250亿吨的缺口 [6] 中国气候行动与贡献 - 中国于11月3日正式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报告,展现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决心 [2] - 中国贡献全球超60%的可再生能源增量,光伏发电建设成效显著 [8] 气候资金需求与缺口 - 37个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发布2030年前气候资金需求总计约3.4万亿美元,而49个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已获资金总计608.4亿美元,缺口巨大 [12] -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测算,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需要近7万亿美元资金以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但发达国家在2016-2022年间累计动员资金不足6000亿美元,且赠款仅占5% [12] - COP29设定的资金目标包括发达国家每年提供至少3000亿美元,以及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 [12] 私营部门与金融市场角色 - 美国州政府及企业积极利用绿色债券推动低碳转型,例如加州基础设施银行已签约绿色市政贷款总额达1.92亿美元,发行绿色和社会责任债券总额达55亿美元 [5] - 加州社区选择融资局通过发行总额10亿美元、30年期绿色债券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低利率融资 [5] - 当前气候融资面临“资金过剩、项目短缺”的结构性瓶颈,绿色债券市场存在市场需求旺盛但资金配置效率低的问题 [6][7] 公私合作与融资机制创新 - 阻碍私营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气候项目的核心问题包括项目风险回报缺乏明确标准、缺乏统一政策框架以及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 [15][16] - 气候融资领域公共资金与私人资本各占约50%,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标准化工具,导致资金利用效率有待提升 [16] - 亚洲开发银行采用“Finance++”模式,承诺2019至2030期间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旨在通过撬动社会资本发挥杠杆效应 [17] - 公私合作是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政府提供政策保障和基础设施,私营部门负责投资建设与运营,以平衡风险与收益 [18]
COP30六大看点:“行动”号角吹响,全球气候治理迎终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17:51
COP30大会背景与核心任务转变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将于11月在巴西亚马逊雨林地区贝伦市举行,这是首次在“地球之肺”举办气候大会 [1] - 随着COP29敲定气候资金与碳市场框架,COP30的核心任务将从“谈判规则”转向“交付成果”,重点检验各国能否提交更具雄心的气候行动计划、兑现资金承诺并启动全球碳市场 [1][3] - 大会承载着将气候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特殊使命,其进展将决定1.5℃温控目标的存续 [1][2] 国家自主贡献(NDC)提交进展与挑战 - 2025年是《巴黎协定》要求各国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 3.0)的“交卷年”,但目前仅有62个国家提交,约占缔约方总数的32%,约133个国家尚未更新提交 [5] - 已提交的NDC总体雄心不足,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现有NDC仅能实现2035年1.5℃目标所需减排量的不到6%,全球存在明显减排缺口 [5] - 美国已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其撤约程序尚未完成,之前提交的NDC在撤约正式生效后才会失效;欧盟计划在2025年9月前提交涵盖2035年目标的NDC 3.0,预计将在COP30前提交 [6] 全球碳市场机制构建与挑战 - COP29就《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机制(6.4条)下的碳信用创建标准达成共识,为全球碳市场奠定基础,但全面启动仍存障碍 [7] - 核心挑战包括环境完整性与信任危机,需确保碳信用代表真实、额外、永久的减排量,并建立统一的监测、报告与核查标准 [7] - 巴西提出通过建立连接现有碳定价系统的自愿联盟来协调全球碳市场,旨在整合分散体系形成流动性高、交易成本低的全球市场 [8] 气候资金缺口与创新融资机制 - COP29设定发达国家每年提供至少3000亿美元的公共资金目标,但发展中国家明确每年需要1.3万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支持,当前承诺仅满足约30%的需求 [9] - 全球清洁能源领域到2030年每年需投入4.5万亿美元,2050年需约5万亿美元才能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仅靠1.3万亿美元气候资金无法满足需求 [9] - 发达国家气候资金兑现记录较差,2016–2022年7年间经合组织统计动员资金总额5793亿美元,年均仅827亿美元,直到2022年才达到承诺额 [11] - 需推动创新融资机制,如多边开发银行改革(亚投行设定到2025年50%融资用于气候目标)、巴西“热带雨林永存基金”债券模式及绿色债券等风险缓释工具 [12] 自然与气候协同治理 - COP30在亚马逊雨林举办将“自然与生物多样性”提升至核心议程,强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13] - 大会突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呼吁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转移和损失与损害补偿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13] - 推动气候问题与生物多样性议程结合,在《巴黎协定》第6条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形成统一政策工具和融资机制 [13] 中国在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与贡献 - 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14] -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绿色转型,扩大南南气候合作资金,向发展中国家输出高性价比清洁技术,支持全球加快绿色转型 [14] - 中国的NDC 3.0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样本,证明大规模低碳转型可兼顾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和公平转型 [14]
塞内加尔可再生能源占比达29.1%,位居非洲前列
商务部网站· 2025-10-23 13:52
(原标题:塞内加尔可再生能源占比达29.1%,位居非洲前列) 《太阳报》10月21日报道,塞内加尔能源、石油和矿业部秘书长谢赫·尼亚内周二表示,政府计划 基于可靠数据和严谨分析制定能源领域决策。 在国家可再生能源调查验证研讨会上发言时,尼亚内强调,此举旨在打造一个"高效且具有韧性"的 能源行业,并指出"可靠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必须成为"明智决策的支柱"。他高兴地表示:"凭借清晰 的愿景,我们如今已成为非洲领先国家之一,到2024年装机容量将达到1903.8兆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占 比达29.1%。"据他介绍,这项调查是该国首次开展此类研究,通过企业和家庭两个方面,详细展示了 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整体情况。 国家可再生能源局(ANER)局长迪乌马·科博尔却警告,企业使用的绿色能源比例偏低,仅占 6.7%,而化石能源占比高达93.3%。他还注意到,农村地区比城市地区更常使用可再生能源。 对于国家统计与人口局局长阿卜杜·迪乌夫而言,调查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家庭用电情况、装 机容量以及太阳能技术推广面临的障碍。他表示:"这些数据不仅将指导本年度的工作,还将为该行业 的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表凯瑟琳·方对 ...
气候变化加剧健康危机,如何为应对气变“找钱”?
南方都市报· 2025-07-27 12:37
气候变化对全球健康的影响 - 2030-2050年间气候变化预计每年导致25万人死亡,主要死因包括冰川融化、饥饿、疾病、空气污染和致命热浪 [1] - 世界卫生组织将气候变化重新定义为全球卫生紧急突发事件,强调其威胁已超越环境问题范畴 [1] - 尼泊尔等国家因气温上升和降雨模式变化,登革热等虫媒疾病向高纬度地区扩散 [2] - 极端天气事件(洪水/热浪/泥石流)直接造成死亡并破坏基础医疗系统 [2] 健康领域的具体数据研究 - 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2010-2019年热浪暴露使死亡率上升0.3-1.7%,温度每升高1℃可能导致死亡率最高增加7% [2] - 职业热浪暴露导致生育率下降,孕妇暴露会引发低体重儿和早产现象 [2] - 2023年全球卫生保护缺口超过5000亿美元,且缺口持续扩大 [2] - 太平洋岛国60%医院距离海岸线不足500米,面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威胁 [3] 气候融资现状与挑战 - COP29协议草案承诺2035年前发达国家每年提供3000亿美元气候资金,远低于发展中国家1.3万亿美元需求 [3] - OECD预测2025年官方发展援助将减少9%-17%,相当于百亿美元级资金缩减 [4] - 亚洲开发银行启动37亿美元投资项目,支持中亚西亚九国气候项目 [4][5] - 多边发展银行建议混合融资模式,整合民营资本、保险资金和借贷资金 [4][5] 解决方案与跨部门协作 - 保险行业可通过早期参与绿色基建项目提供风险建议,提升投资回报率吸引私人资本 [5] - 需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在隐私保护前提下)支持健康影响研究 [5] - 呼吁构建气候韧性卫生体系,要求政府/机构采取紧急行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