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科技成果转化“智者”大模型发布新版本
杭州日报· 2025-07-01 11:03
科技成果转化大模型升级 - 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发布"智者"大模型2.0版本,提升数据容量、算法逻辑和匹配效率,支持全国范围成果转化 [1] - 该模型是继2024年3月国内首个成果转化领域大模型1.0发布后,杭州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关键举措 [1] 数据库覆盖范围扩展 - 企业数据库从杭州扩展至浙江省10万家企业,并加速向全国延伸,实现跨地域技术、需求与人才对接 [1] - 科技成果库规模突破80万项,企业需求预测达130万项,整合6万名专家、6000家科研机构、7.5亿篇论文及1.5亿项知识产权 [1] 智能研判能力突破 - 模型具备前瞻性需求预判功能,可依据企业发展规划和产业趋势推测潜在技术需求 [2] - 已成功撮合之江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等1100余个项目与近万家企业匹配,推动110余项科技成果在杭州落地 [2]
25项国家级硬核技术在广西“变现”
广西日报· 2025-06-30 09:47
中国科学院与广西科技合作 - 中国科学院与广西首次开展大规模科技合作,30多家院属单位参与,240项硬核技术亮相 [9] - 双方合作基础深厚,1999年首次签署协议,近年续签四轮战略协议,涵盖平台共建、技术攻关等领域 [9] - 合作成果显著:环江喀斯特站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泰东盟创新港成科技合作高地 [9] 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 活动促成25个项目合作意向,签约总金额8875万元,21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8] - 中国科学院展示65项科技成果,覆盖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五大领域 [10] - 广西9个设区市副市长带队参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踊跃参与对接 [10] 重点合作项目 - 康盈红莓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签约,开发木质纤维降解酶技术,利用广西2500万吨农作物秸秆 [14] - 广西纵览线缆集团与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合作5000万元项目,研发海洋线缆防污技术 [13] - 前期对接达成25项合作意向,意向投资超5亿元 [14] 广西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 实施"智果"行动,鼓励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产业化,技术合同交易额2024年超800亿 [15] -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近三年高校院所转化合同金额年均增长32% [15] - 出台专家服务项目,吸引百名院士专家服务广西产业,重点对接中国科学院资源 [16]
“北鲲青年科学家奖”申报系统七月中旬开放
央视网· 2025-06-28 08:13
奖项设立背景与目标 - "北鲲青年科学家奖"旨在培育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青年科学家,构建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 [3] - 奖项聚焦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3] 奖项运营与评选机制 - 采用"管理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分权运营架构 [3] - 面向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男性≤45周岁,女性≤48周岁) [3] - 每年评选一次,北鲲青年科学家奖总奖金1000万元(不超过5人,200万元/人),潜力奖总奖金200万元(不超过10人,20万元/人) [3] 申报流程与时间安排 - 2025年申报系统开放时间为7月15日12:00至9月30日12:00 [3] - 需提交单位基本信息、已获科研成果、未来科研规划等材料 [3] 行业专家观点 - 专家强调需搭建创新平台、健全体制机制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 [2] - 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机构学者分享了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2] 活动组织情况 - 发布会由中国科技会堂举办,汇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界代表 [2] - 主办方现场解读奖项设立目标、评审规则及奖励机制 [2]
国常会最新定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券商中国· 2025-06-27 23:00
科技强国建设 - 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有力有序推进科技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实,科技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3] - 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补短板、锻长板"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巩固和提升优势领域领先地位,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3]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4] - 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包括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发展科技保险 [4]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 以小切口推动政务服务理念转变、流程重塑、部门协同,便利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有力促进了营商环境改善和行政效能提升 [2][5] - 要加强常态化机制建设,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全面落实,结合群众和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优化拓展事项范围,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增加特色事项 [5] - 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持续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破除数据壁垒,推进"一网通办" [5] - 目前已取得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政府行政效能明显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基层一线负担明显降低 [6] 农村公路建设 - 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推动农村公路事业发展,对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 [2] - 要压实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安全等责任,保障资金投入,有效延长农村公路使用寿命 [2] 政务服务优化案例 - 山东省群众在门诊出示"医保码",即可办理预约挂号、现场签到、报告查询、门诊缴费等全流程事项 [6] - 海南省通过全省统一的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家长只需在线填报"一张表单",上传"一套材料",即可完成子女入学申请 [6] - 江苏省通过建立"线下线上多触点一窗受理、线上多渠道全程网上办理"的公租房申请新模式,申请公租房保障只需提供"一证、一表、一书" [6] - 商务部组织建设家电、汽车以旧换新中央和省级两级平台,实现家电以旧换新分级建设、央地联动,报废车换新一网核查、闭环管理 [6]
对话青科创联副秘书长薛建:产学研“双向奔赴”破解转化困局,推动具身智能落地转化
新浪证券· 2025-06-27 20:21
会议概况 - "具赋新能 智驱未来"青年科学家成果转化暨具身智能高质量发展研修会在上海智能工业中心开幕 [1] - 全球百余位青年科学家和130余位上市公司企业家参会,现场氛围热烈 [3] - 会议旨在通过"双向奔赴"机制弥合科学家与企业断层,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可复制路径 [3]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作为重塑人机交互的引擎,正为千行百业注入动能 [8] - 国际环境倒逼本土科创力量崛起,创业主力从工程师红利转向90后、95后青年科学家和顶尖高校创业者 [6][8] - 中国科创生态进化方向从"找投资人要BP"转向"聊场景要痛点" [3] 创新机制 - 设立"加速营"和"共创营",科学家与企业家互为师生同学,在导师引导下精准匹配供需 [6] - 组织场景化互访:科学家走进企业考察,企业家探访高校实验室,以互动促进落地 [6] - 中国科协凭借顶级科学家资源实现"聚线成面"的规模效应,直击成果转化机制僵化痛点 [6] 战略意义 - 青年科学家提供颠覆性技术,企业提供验证场景和资本,基金会打造协同平台,推动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全链条衔接 [8] - 模式激活内生动力、体系化赋能国家创新战略,呼应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四链融合"号召 [3][8] - 联合体定位为"要素融通"枢纽,推动产学研深度交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8] 参与机构 - 指导单位: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 [9]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科协育托工程促进会、青年科学家产学研创新联合体等5家机构 [9] - 承办单位涵盖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研究院(筹)、浙江大学上海校友会创业创投联盟等7家高校及科技组织 [9] - 战略合作媒体包括上海证券报、新浪财经、财联社、凤凰卫视 [9]
院所成果与地方需求实现同频共振
科技日报· 2025-06-27 09:14
中国科学院与广西科技合作 - 中国科学院遴选了65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并推动240项成果面向广西开放转化,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空天海洋与农业等领域 [2] - 院区合作成效显著,环江喀斯特站石漠化治理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泰东盟创新港"成为面向东盟科技合作的亮丽名片 [2] - 活动促成25项合作意向项目,签约金额近9000万元,涉及合成生物学、海洋医药、生物制造等领域 [4][5] 海洋医药领域合作 - 广西默士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达成合作,利用AI搜索引擎"小科"精准匹配海洋医药技术需求 [1][5] - 海洋医药领域技术需求与科研成果高效对接,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1][4] 生物制造与合成生物学 - 康盈红莓(防城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聚焦高效低成本纤维素酶制剂开发,利用广西甘蔗主产区资源 [2][3][5] - 南宁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基于AI大数据的生物合成平台构建及产业应用"项目,实现高价值化合物低成本制造 [4]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看好广西区位优势,认为酶制剂产品出口东南亚市场潜力大 [3]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广西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近3年年均增速达30%,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 [5] - 广西科技厅强化需求导向,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保障 [5] - 广西默士药业、康盈红莓等企业通过活动高效匹配中科院技术,合作前景广阔 [5]
同下“一盘棋” 创新高地加速长成 川渝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四川日报· 2025-06-27 08:25
能源技术突破 - 东方电气集团与重庆华能水电联合研发的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全尺寸交流集电系统完成验证试验 标志着我国变速抽蓄核心技术重大突破 [1] 区域协同创新 - 西部(重庆)科学城与绵阳科技城签署协议 共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链条创新生态 [1] - 川渝两地深化科技创新合作 推动成渝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 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 西部科学城布局1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速成形 [2] - 天府实验室首批4家实体化运行 第二批筹备中 重庆实验室建设提速 [2] - 川渝共建11家重点实验室挂牌 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市场化运行 [3]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重庆出台政策支持"先投后股"转化高校科技成果 四川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改革 [4] - 两地修订科技法规 通过赋权确权、试用付费等举措破除创新体制障碍 [4] - 联合布局257项科技合作项目 产出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等创新成果 [5] 科技企业培育 - 重庆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 目标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较2022年翻番 [7] - 四川推行创新型企业"三强计划"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800家 高新技术企业达2.7万家 [7] - 攀钢集团联合重庆大学组建钒钛创新联合体 突破海绵钛制备等关键技术 [7] 国际科技合作 - 成渝地区启动"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和科技合作"双千"计划 提升全球影响力 [7]
转化,促创新之果“生金”——探寻科技创新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密码③
内蒙古日报· 2025-06-26 13:23
科技成果转化突破 - 内蒙古工业大学与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千万元成果转化合同,实现学校历史性突破 [1] - 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团队与科拓生物公司达成2000万元"功能性乳酸菌菌株"转让合同,创内蒙古高校之最 [1] -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路战远团队通过"蒙科聚"平台完成300万元线上科技成果交易 [1] 科技体制改革成效 - 内蒙古工业大学通过赋权改革,2023年以来以技术转让/许可方式转化成果150余项,技术开发/服务/咨询转化500余项,总金额超2亿元 [5] - 内蒙古科技大学2024年转化27项成果,2025年Q1完成5项专利转化并启动首例科技成果作价入股项目 [5] - 内蒙古推出"1+7+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2025年发布惠企和高校院所2个政策包,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10%至11.67亿元 [6][14] 企业技术合作案例 - 内蒙古至宸材料科技公司投产10万吨/年高活性氢氧化钙脱硫剂生产线,技术源自内蒙古工业大学张永锋团队 [2] - 包头铝业在科技特派员协助下突破高附加值产品技术瓶颈 [7] - 内蒙古科比特航空科技公司应用"无人机遥感+AI"技术使松材线虫病普查效率提升8倍,成本降60% [10] 创新平台驱动发展 - "蒙科聚"平台促成包钢钢联1450万元引进上海逢石科技三项专利技术,创平台单笔最大线上交易纪录 [12][13] - 平台2025年Q1推动全区技术合同登记量同比增长114%至675项 [14] - 内蒙古科技厅出台专项措施优化平台认定流程,加速成果市场化 [15] 创新主体培育进展 - 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达200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92家,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12] - 科比特航空科技从落地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仅用3年,2025年Q1订单量增30%,销售额超1000万元 [12]
发展产教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经济日报· 2025-06-26 05:55
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高校与企业应定期展开深度交流与信息共享,加强沟通与互动,了解双方实际需 求,确保研究方向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提高科研成果实际转化率。构建长期合作平台,完善利益分配 机制,确保合作稳定与深入。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高校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计划,灵活调整专业内容与 课程设置,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联 合培养等方式加强人才教育与培养。积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保证人才队伍稳定与持续 性。 强化市场导向作用。高校应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明确自身定位,灵活调整科研方向和成 果转化策略,确保科研成果贴合市场需求。还要强化市场导向作用,及时捕捉市场动态,通过加强与企 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与实际应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近来,深圳、上海、重庆等地区积极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将教育优先、人才先行有效融入相 关政策,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方面持续作为。产教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教育 创新发展的一条关键路径。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与校企科研合作,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实现双 ...
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HICOOL大赛昌平赛区启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5 20:46
HICOOL 2025全球创业大赛昌平赛区启动 - HICOOL 2025全球创业大赛昌平赛区于6月25日启动 未来三天将有来自全球的250余个生物技术/健康服务赛道优质项目参与角逐 [1] - 参赛项目覆盖基因治疗 细胞工程 疫苗研发 血液制品 蛋白质合成 微生物技术 健康管理 数字医疗 康养服务及医美科技等前沿领域 [1] 昌平区产业发展格局与政策支持 - 昌平区构建了"能源谷""生命谷""高教园"的"两谷一园"创新发展格局 已连续两年承办HICOOL赛事 [3] - 昌平区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 布局构建生命科学创新走廊 出台"产业倍增行动计划"等政策 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命科学新高地 [3] - "生命谷"聚集了昌平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搭建了55个从研发到产业化全链条的共性技术平台 [3] - "生命谷"入驻了113家知名科学家创办企业和700余家生命健康领域创新主体 [3] 昌平区对HICOOL项目的扶持政策 - 落地昌平发展的HICOOL获奖项目将获得区级1:1配套奖励 [3] - 获奖项目主要负责人及团队核心成员将纳入"昌聚工程"人才保障 [3] - 昌平区特设"人才会客厅" 由十余产业部门联合组建"赛事服务专班" 为参赛项目提供"一对一"咨询对接服务 [4] - 赛事期间将组织参赛项目团队参观考察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及重点科研平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