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搜索文档
我家门前有条河,一起来晒晒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56
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各地区各部门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 持之以恒护河治水 [3] - 生态环境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 水利部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推动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 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3] -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 [3] 西河治理案例 - 湖北省远安县嫘祖镇定林村农民杨洪旺20多年来拍摄4万多张西河照片 记录从污染到治理的过程 [4][5] - 西河2016年创新探索河长制 2017年吸纳民间河长 通过涉河问题整改和河道综合治理 水质从浑浊变为清澈 黄柏河东支跨界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Ⅱ类标准 达标率100% [4][5] - 杨洪旺8年来累计巡河126次 撰写巡河笔记93篇 反馈解决河库大小问题60多个 [5] 穿紫河治理案例 - 湖南省常德市从2004年开始系统整治穿紫河 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通过截污净化、加强保洁、建造人工生态湿地等措施 将臭水沟变为景观河 [7] - 穿紫河治理后带动常德河街发展 2017年正式开街 现有83个非遗项目入驻 成为省级非遗街区示范点 [7][8][9] - 非遗传承人潘能辉以穿紫河为灵感创作巨型木雕 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长25米、宽1.5米的作品 [8] 黄河玛曲段治理案例 - 甘肃省玛曲县阿万仓镇河长道琦丹珠负责23公里塘曲河段巡护 该河段是黄河一级支流 [11] - 玛曲县黄河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 有38条一级支流和300多条二、三级支流 是"黄河蓄水池"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11] - 当地120多名河长共同守护"黄河蓄水池" 通过治水、治岸、治山、治污联动 实现"水清河畅、鱼翔浅底" [13] 治理成效 - 西河从过去河面漂垃圾、岸边堆粪便变为绿意盎然、水质清澈 白鹭戏水、花开正盛 [5] - 穿紫河从排污河、臭水沟变为市民游客打卡的景观河 河里有鱼群欢游、野鸭凫水 浮岛四季花开 [7] - 玛曲草原黄河段生态改善 藏原羚、岩羊、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时有出没 黑鹳、黑颈鹤、斑头雁等鸟类增多 [13]
“零距离”见证民主决策(连线)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56
"原来绿水青山不仅是天赐的,还有赖于人大立法保护和政府投入""以前老觉得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离咱 们的日常生活有点距离,没想到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身边事'"…… 刚一出会议室,次仁加单就同身旁的桑加曲培聊起来。次仁加单来自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樟木镇,桑加曲 培则是米林市南伊珞巴民族乡南伊村的村民,"我俩都是来自基层的群众,一同被邀请旁听自治区人大 常委会会议。"因为家乡都处于高原林区,会上关于生态保护的议题让他俩感触颇深。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通过代表联络站、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 听取群众意见。"马伟茗说,此次开放会议旁听的创新举措,实现从"结果公开"到"过程参与",不断丰 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会后,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阿汝村村民普扎当面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负责人提出:"希望 旁听制度能持续下去,并扩大旁听范围,让更多公民有机会参与。"他很快得到回复:"不仅是邀请公民 旁听常委会会议,下一步还会常态化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旁听自治区人代会、专题询问等,进一步探索完 善公众参与机制,并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积极拓展民意征集渠道,让人大每一项 工作都更好地反 ...
“这里的绿水青山令人如痴如醉”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56
"当溪流轻吻山峦,智慧栖息林间。风穿过叶隙向人类低语:与地球共生共荣,方能筑就永续文明。双 峰环抱处,一为绿水青山,一为金山银山,蕴藏着超越黄金的智慧。"参观完浙江安吉余村,埃及环境 部研究员萨莉·阿博纳姆写下这样的诗句。来华多日的学习、见闻令她感慨不已:"这段旅程令人备受鼓 舞,让我明白可持续发展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凭借决心、智慧和不懈努力实现的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参访,学员们加深了对中国林业发展状况特别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了解。他们认 为,中国举办相关研修班、培训班为各国交流分享技术和经验搭建平台,为全球林业发展提供助力。 "中国政府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林业发展管理规划,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这是中国实 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罗门群岛林业部高级林业官约瑟夫·塔瓦塔表示,中国的湿地通过保护性开发实 现生态价值转化,传统村落通过合理改造更加现代化,既让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又让生态增绿、人民增 收。林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创新森林资源管理等中国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研修班结束之际,尼泊尔自然保护国家信托基金拉詹·保德尔表示:"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我们可 以从丰富的中国经验中受益。" 《 人民日 ...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启动执法检查 依法保障河湖长制全面实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00:19
河湖长制条例实施情况 - 《四川省河湖长制条例》于2022年3月1日正式施行 标志着河湖管理从"有章可循"迈向"有法可依" [1] -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近期将对全省贯彻实施《条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检查组将分三路赴六个市州检查 并委托其余15个市州同步开展 [1] - 执法检查重点包括五个方面:政府主体责任落实、河湖日常管理、协调联动机制、监督考核机制以及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执法检查目的与意义 - 执法检查是确保法规落地落实、问题整改和制度完善的重要方法 作为四川省人大常委会2025年重要监督事项 [2] -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通过执法检查进一步推动河湖长制落地落实 守护四川江河湖泊 [4] 条例实施成效 - 四川在全国首创开展河湖长制专项督查 连续3年进驻15个县(市、区) 推动破解"上热中温下冷"难题 [4] - 新修订的考核办法明确奖惩措施 连续2年约谈排名靠后的市(州) 对表现优异的市(州)累计落实激励资金5000万元 [4]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
海南日报· 2025-06-04 08:59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内在联系 -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3]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劳动资料是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劳动对象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智造等绿色化业态 [3] - 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通过绿色能源与智能技术协同实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绿色化成为科技重要特征 [3] 绿色生产力的理论创新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重大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注入新时代内涵,强调生态环境与生产力要素的密切关系 [5] - 绿色生产力将生产力绿色化与绿色化生产力统一,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 [5] - 新质生产力要求摆脱粗放型发展方式,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6] 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通过技术革新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实现保护与发展协同 [8] - 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生产力核心主题,需协调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9] - 代际公正原则要求新质生产力发展兼顾当代需求与后代生态权益,落实种际正义和代内正义 [9] 典型案例与技术应用 - 海南海底智算舱与数据中心链接启用,体现绿色科技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实践 [2] -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领域的发展均以绿色化为重要特征 [4]
浙江山区县观察:高质量发展何以“个性化”?
中国新闻网· 2025-06-01 16:23
生态经济转型 - 丽水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3%,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领跑浙江,生态优势显著[1] - 莲都区通过"艺术+产业"模式发展古堰画乡景区,特色产业总产出近17亿元,画师月收入最高达1.5万元[4] - 赤坑村香榧基地采用林下套种模式,预计年增村集体收入60万元,带动300多名村民返乡就业[5] 新兴产业布局 - 莲都区重点发展半导体、新能源、美丽健康等产业,2024年招引美丽健康项目13个,总投资126.42亿元[5] - 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赛道产业在莲都区实现"换道超车"式发展[5] 传统文化产业创新 - 龙泉市剑瓷产业拥有7500余家经营主体,从业人员超3万,形成"40后"至"00后"的年龄梯队[8] - "00后"创业者金宏杨融合古法与现代青瓷技艺,通过TikTok海外直播销售,单个青瓷杯售价达89美元[8] -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为全球首个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宝剑锻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6] 农业遗产价值提升 -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通过"五统一"产供销模式,稻鱼米单价从0.8元/斤跃升至10元以上[10] - 田鱼干单价达150元/斤,从业者年收入可达数十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增收[10] - 稻鱼米深加工产品销往120多个国家,2025年开发30多类200款文创产品[11][13] 区域经济成果 - 2024年丽水市GDP达2181亿元,同比增长6.6%,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居浙江省首位[14] - 古堰画乡、龙泉剑瓷、青田农遗三大特色产业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14]
生态环境文化周启动,多项活动见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30 11:25
活动概况 - 第十二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于5月30日上午启幕,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主线为"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北京",活动将持续至6月7日 [1] - 活动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9家单位联合举办,包含13项生态文化主题宣传和公益环保实践活动 [1] - 2014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一届,累计推出活动百余项,受众近千万,成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市民参与的重要平台 [3] 活动亮点 - 开幕式任命阿龙和邵天帅为新任生态环境公益大使,阿龙将利用媒体影响力带动市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邵天帅将通过昆曲艺术展现北京生态环境变化 [3][5] - 活动围绕"两山成果展示、生态文化传承、相约全民参与"三个方面,展示北京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果 [5] - 创新推出"实景拍摄+AI创作"互动模式,市民可拍摄美景并通过AI工具创作,参与我AI美丽北京话题互动,有机会赢取纪念品 [7] 特色活动 - 通过线上直播形式走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探访绿色生态魅力和发展成果,如密云水库的保水护水故事 [5] - 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将带领中小学生了解大运河的辉煌历史及其生态智慧 [5] - 6月5日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将在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举行,包括主题报告、圆桌对话和湿地公园漫步体验 [7]
美丽萧山铺展立体画卷
杭州日报· 2025-05-29 10:07
本周,萧山进入两会时间。会场内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的呼声,与满城绿 意交织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萧山区政府工作报 告提出,高质量实施美丽萧山行动,健全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正是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 念与"双碳"目标的生动践行。 美丽萧山是一个经济、产业、环境、资源等多种要素相融合的"有机生命体",也是牵涉广泛环环相 扣的系统工程。从污水零直排的"地下革命"到蓝天保卫战的"云端治理",从减污降碳的产业转型到现代 社区的共富实践,萧山区以系统思维打破生态治理的"单点困局",将美丽萧山建设视为有机整体,提升 形成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产空间绿色低碳、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的生态新格局,绘就生态发展的立体画 卷。 蜀山街道知章村 湘湖 瓜沥镇梅林村"低碳乡村"新模式 碧水映城 水韵萧然泽民生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初夏的湘湖,只此青绿最动人。近日,萧山水生态治理再传捷报——连 续八年斩获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今年也是萧山第二次夺得"大禹鼎"金鼎。 十一年治水路、八度"问鼎",萧山的水生态治理早已超 ...
海州“点绿成金”释放发展新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5-26 16:47
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 - 连云港市海州区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将废弃矿山、黑臭河道、煤灰滩涂转化为文旅热点,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1] - 刘志洲山体育公园投入2.2亿元进行生态修复,覆土60万立方米,栽植苗木8万余株,植被覆盖率超90%,从废弃采石场变为城市"天然氧吧" [2] - 盐河巷通过河道清淤、生态护坡等工程,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2024年游客量突破360万人次,营收达2.7亿元,夜间经济占比70% [4] - 月牙岛湿地公园从粉煤灰滩涂修复为251种鸟类栖息地,吸引日均千余名游客,周边民宿、餐饮年均增长率达30% [5][6] 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 - 刘志洲山体育公园举办全国风筝精英赛、全民健身嘉年华等10余场品牌活动,成为赛事经济标杆 [3] - 盐河巷依托千年盐运河文化形成"河岸赏景、古巷就餐、河内游船"的夜间文旅闭环,带动逾千人就业 [4] - 月牙岛湿地公园通过观鸟平台、生态步道等设施,吸引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周边农家乐旺季日均营业额突破万元 [6] 文化赋能与品牌建设 - 刘志洲山体育公园挖掘宋金战场遗址、汉代石刻等文化元素融入设计,获评全省盘活存量资产典型案例,凤屏湖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名录 [2] - 盐河巷结合非遗展演、3D水幕电影等打造"十佳夜市"品牌,形成文旅消费新地标 [4] - 月牙岛湿地公园以珍稀鸟类观测为特色,成为生态旅游示范项目 [5][6]
赵一德在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上强调以更强责任担当治水兴水治林兴林 不断推动美丽陕西建设迈出新步伐
陕西日报· 2025-05-24 08:25
生态文明建设与河湖林长制工作部署 - 全省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美丽陕西建设[1] - 会议表彰先进并通报情况,咸阳市、延安市、商洛市、渭南市等地区代表交流治水治林经验[1] 河湖林长制工作成效与目标 - 全省通过强化河湖长制林长制,筑牢秦岭、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三大屏障",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新成效[2] - 下一步将突出河湖长制林长制实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四水四定"原则(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2] 水资源与生态治理具体措施 - 深化河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及水灾害防治,打造人水和谐河湖[2] - 实施扩绿兴绿护绿行动,聚焦"三北"工程攻坚战、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及林业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生态版图从浅绿向深绿升级[2] 责任落实与协同治理机制 - 压实各级河湖长林长责任,加强秦岭生态监管,推进黄河"几字弯"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问题整改闭环[2] - 统筹抗旱防汛与森林草原防灭火,防范旱涝急转风险,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 参会范围与执行层级 - 省级领导、省直部门、中央驻陕单位及市县区主要负责人参会,覆盖全省治理执行网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