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举牌

搜索文档
险资又举牌了,今年已达22次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3:50
8月7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近日,弘康人寿通过港股通二级市场,买入港股上市公司港华智慧能 源股票,持股比例达到5%,触发举牌。 协会披露信息显示,今年以来,险资举牌已经达到22次。梳理举牌标的可以发现,险资偏好较低估值、 较低波动、较高分红、较高业绩确定性等资产。 业内人士认为,增持并长期持有这类资产,可以增加险资权益配置盘的底仓资产,助力险企获得稳定现 金流的同时,降低险企权益投资整体波动性。 险资再度举牌公用事业股 根据披露信息,本次举牌前,弘康人寿直接持有港华智慧能源1.81172亿股,占其股本比例为4.9874%。 8月4日,公司买入该股45.8万股,触发举牌。本次举牌后,弘康人寿直接持有港华智慧能源1.8163亿 股,占其股本比例为5.00005%。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险资大部分举牌可能出于赚取高股息或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考虑。从长期来看,高 股息资产展现出穿越时间周期的稳健特性,具备较好的长期配置价值,而这种长期配置价值恰好与险企 诉求相契合。 以8月4日港华智慧能源港股收盘价和同日日终港元兑人民币汇率为基准,弘康人寿持有港华智慧能源股 票的账面余额约为人民币6.6亿元,占弘康人寿2025年二季 ...
险资又举牌了!今年已达22次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2:33
险资举牌事件概述 - 弘康人寿通过港股通二级市场买入港华智慧能源股票 持股比例达到5%触发举牌 [1][2] - 举牌前直接持有1.81172亿股(占比4.9874%) 举牌后增持45.8万股至1.8163亿股(占比5.00005%) [2] - 以8月4日收盘价和汇率基准 持仓账面余额约人民币6.6亿元 占弘康人寿2025年二季度末总资产1.31% [2] 险资举牌整体趋势 -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达22次 延续去年火热态势 [1][2] - 举标标的涵盖A股和H股 其中H股占比较高 [2] - 2024年以来开启新一轮举牌高峰 驱动因素包括投资压力增大和会计准则切换 [4] 险资投资偏好特征 - 偏好较低估值 较低波动 较高分红 较高业绩确定性资产 [1] - 重点布局公用事业 银行 能源 交通 环保 电力设备等领域 [3] - 标的普遍具有估值较低 股息率较高 分红稳定等特征 [3] 举牌策略与投资逻辑 - 通过举牌追求长期稳定投资收益 看重稳定现金流和分红收入 [4] - 高股息资产具备穿越时间周期的稳健特性 与险企长期配置需求契合 [4] - 部分投资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并以权益法计量 保持账面价值稳定 [4] - 监管层鼓励长期资本入市 优化"长钱长投"政策拓展投资空间 [4] 标的公司经营表现 - 港华智慧能源为香港上市公用事业企业 主营城市燃气服务 [2] - 近年来营收增长明显 2024年归母净利润创近5年新高 [2] - 管道天然气销售业务系最主要收入来源 城市燃气龙头估值安全边际突出 [2]
险资举牌热潮仍在持续,平安人寿已7次举牌银行股
金融时报· 2025-08-06 08:13
保险资金举牌热潮 - 今年以来保险公司已举牌21次,超过2024年全年的20次 [1] - 7月当月有利安人寿、信泰人寿、泰康人寿和中邮保险4家险企举牌上市公司股票 [1] - 共有10余家保险公司累计举牌21次,包括平安人寿、新华人寿、瑞众人寿、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等 [1] 举牌标的分析 - 被举牌上市公司包括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0余只H股(含A+H股) [2] - 银行股被举牌次数最多,还涉及公用事业、能源、交通运输、科技等行业 [2] - 平安人寿已7次举牌银行股,邮储银行、农业银行H股被二度举牌,招商银行H股被3次举牌 [2] 举牌驱动因素 - 低利率环境下通过权益投资增厚投资收益有较大现实需求 [2] - 多项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推出增强保险资金举牌动力 [1][2] - 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03% [2] - 人身险行业股票持仓市值2.65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规模约2.6万亿元,配比均超8% [2] 政策支持 - 财政部调整险资考核方式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 [3] - 完善考核方式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 [3] 未来展望 - 业内普遍认为下半年保险资金举牌热潮仍将持续 [3] - 系列政策打通"长钱长投"入市堵点,险资权益资产配置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3]
年内举牌21次 险资正跑步入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20:56
险资举牌规模与参与机构 - 截至8月4日保险资金在A股及H股市场累计举牌达21次 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1][2] - 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 平安人寿 新华保险 瑞众人寿 中邮人寿 长城人寿 阳光人寿 泰康人寿 信泰人寿 利安人寿等十余家 [2] - 举牌标的涵盖银行 能源 公共事业等领域 包括农业银行 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 中信银行 杭州银行 电投产融 大唐新能源 中国神华 中国水务 江南水务 绿色动力环保等 [2] 港股市场偏好与投资案例 - 香港上市公司受险资青睐 中邮人寿7月4日买入绿色动力环保H股72.6万股 持股比例达5.0722% [2] - 泰康人寿作为基石投资者取得峰岹科技H股8.69%股份 [3] - 平安人寿及关联资管三度举牌招商银行H股 对农业银行H股和邮储银行H股各进行两次举牌 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H股 [3] 投资策略与驱动因素 - 险资通过高息股填补利率下行导致的现金收益缺口 偏好银行 交运 公用事业等分红率较高行业 [1][3] - 港股因估值较低 股息率较高 更适合作红利标的长期持有 [3] - 利率长期下行及非标供给不足导致"资产荒" 险资缺乏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的优质资产 [4] 会计准则影响与配置调整 -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IFRS9)实施促使险资调整资产配置 [6] - 将高息股计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可降低利润波动性 [6] - 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计量有助于贡献稳定投资收益 [5] 战略协同与政策支持 - 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旨在优化资产配置 增加长期股权投资 促进银保业务协同 [5] - 中邮人寿举牌东航物流落实中国邮政与东航战略合作 连接金融与物流要素 [5] - 财政部拉长国有险企考核周期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5% 为险资入市创造有利条件 [1][7][9] 资金规模与政策空间 - 截至2024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 实际投资A股比例约11% 距离25%政策上限仍有较大空间 [7] - 国有险企考核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组合方式 弱化短期收益压力 [8]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有6只险资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运作阶段 [9]
年内举牌21次,险资正跑步入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20:44
险资举牌规模与趋势 - 截至8月4日保险资金在A股及H股市场累计举牌达21次 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1] - 举牌机构包括中国人寿 平安人寿 泰康人寿等十余家 标的涵盖银行 能源 公共事业等领域 [1][2] - 香港上市公司受险资青睐 例如中邮人寿持有绿色动力环保H股5.0722% 泰康人寿持有峰岹科技H股8.69% [2] 举牌动因与投资策略 - 险资通过高息股填补利率下行导致的现金收益缺口 重点关注银行 交运 公用事业等分红率较高行业 [3][4] - 新会计准则IFRS9实施推动险资增配FVOCI类资产 高息股计入FVOCI可降低利润波动 [4][6] - 部分举牌基于战略协同考量 如新华保险投资杭州银行促进银保业务协同 中邮人寿投资东航物流落实集团战略合作 [5] 政策环境与市场影响 - 财政部拉长国有险企考核周期 净资产收益率考核调整为年度30% 三年50% 五年20%权重组合 [7][8]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调高5% 为险资提供更大投资空间 [9]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 实际A股投资比例约11% 距离25%政策上限仍有提升空间 [7] 产品创新与市场发展 - 险资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已设立6只 包括鸿鹄基金系列 泰康稳行一期 太保致远1号等 [9] - 长期投资试点始于2023年 通过私募基金形式拓展险资参与资本市场深度 [9]
桂浩明:险资缘何频繁举牌上市公司?
证券时报· 2025-08-02 07:52
保险资金投资策略演变 - 保险公司将大量资金投入资本市场 主要因流动性好且获利机会多 适合久期管理需求 [1] - 早期保险资金主要投资国债等固收产品 后允许进入股市但参与度低 权益类资产配置远低于政策上限 [1] - 过去险资回避股市主因市场波动大 同时房地产投资收益率高且风险可控 [1] - 近年房地产市场走弱叠加利率下行 险资被迫退出房地产并压缩债券投资 转向加大股市配置 [1] 险资举牌现象分析 - 2020年后险资投资模式转变 从组合投资转向重仓个股 举牌频率显著提升 [2] - 举牌次数逐年递增 2023年9次举牌8家 2024年20次举牌18家 2025年上半年21次举牌17家 [2] - 单次举牌资金规模扩大 2023年太保举牌光大环境H股耗资8 66亿港元 2025年平安举牌招行H股累计投入超583亿港元 [2] - 举牌标的偏好经营稳健+高股息率公司 盈利模式从价差收益转向红利收益 投资周期延长 [2] 险资投资方向变化 - 行业配置从金融板块扩展至公用事业 环保等基础领域 投资方式从债券信托转向直接持股 [2] - 举牌标的集中于H股 利用AH价差优势 同时H股市场特性更适合大资金操作 [2] - 举牌行为体现机构投资者寻求市场话语权 通过积极股东身份参与公司治理 [3] 市场影响 - 险资投资策略转变反映资本市场成熟度提升 机构投资者定价权增强 [3]
险资缘何频繁举牌上市公司?
证券时报· 2025-08-02 01:15
保险资金投资策略演变 - 保险公司将大量资金投入资本市场以获取高收益和流动性[1] - 早期保险资金主要投资国债等固收产品 后允许进入股市但活跃度低[1] - 过去险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大幅低于政策上限 主因股市波动大和房地产收益高[1] - 近年房地产市场走弱和利率下行迫使险资退出房地产并减少债券投资[1] - 险资转向股市投资 初期以投资组合和ETF为主[1] 险资举牌行为趋势 - 2020年后险资加码个股投资并频繁触及举牌线[2] - 2023年险资举牌8家上市公司9次 2024年举牌18家20次 2025年上半年举牌17家21次[2] - 单次举牌资金规模显著增长 从2023年太保举牌光大环境H股8.66亿港元增至2025年平安举牌招行H股超583亿港元[2] - 举牌偏好经营良好、股息率高的上市公司 盈利模式从价差收益转向长期红利获取[2] - 投资板块从金融扩展至公用事业、环保等基础领域 投资方式从债券信托转向直接持股[2] - 举牌目标集中于H股 主因AH价差和H股市场更适合大资金操作[2] 机构投资者市场角色转变 - 险资举牌行为反映机构投资者追求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3] - 举牌行为超越普通投资范畴 包含积极股东和增强公司影响力的意图[3] - 该趋势符合资本市场成熟化的发展方向[3]
21次!险资举牌创五年新高,投资逻辑告别“野蛮人”
新浪财经· 2025-07-28 20:28
险资举牌动态 - 2025年截至7月28日险企已完成21次举牌 超过2024年全年并刷新近五年纪录 涉及平安人寿 中邮保险 新华保险 瑞众人寿 中国人寿等公司 [1] - 本轮举牌热由利率下行 监管鼓励与资产负债管理需求多重因素驱动 反映险资日趋成熟的长期价值投资路线 [1] - 银行股是举牌焦点 平安人寿及其关联资管公司合计触发7次举牌 港股银行持仓市值占险资港股总持仓40%以上 [1] 平安系银行股操作 - 平安系对招商银行H股年内三度举牌 持股比例从5%升至15% 累计增持4.61亿股耗资超215亿港元 [1] - 平安系对农业银行H股 邮储银行H股各进行两次举牌 采用"阶梯式增持"策略将银行H股作为核心配置资产 [1] 险资投资逻辑 - 险资买入国有大行H股基于股息率 税收优势 流通盘规模 监管要求 抗周期属性等多因素决策 [2] - 通过举牌并派驻董事可按权益法核算投资收益 规避二级市场波动对财务报表的冲击 [2] - 部分举牌行为超越财务投资范畴 如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深化银保合作 中邮保险举牌东航物流打通产业链 [2] 险资权益配置 - 2025年一季度国内保险资金中股票和基金占比达13.3%创历史新高 [3] - 新华保险2024年权益类资产占比近20%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2个百分点 [3] - 中国太平2024年权益类资产占比13.9% 计划未来三年内提升5个百分点 [3] 监管政策导向 - 财政部7月11日印发通知强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稳定性 引入五年周期考核指标 [4] - 新考核体系将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调整为"当年度+三年+五年周期"指标 权重分别为30% 50% 20% [4]
A股市场融资余额续创4月以来新高|财富周历 动态前瞻
搜狐财经· 2025-07-28 08:42
A股市场动态 -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瑞银证券、方正证券旗下瑞信证券股权,持股比例达85.01%,并将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 [2] - A股融资余额截至7月22日达19196.13亿元,创4月以来新高,单日增加150.48亿元,连续两日增量超150亿元 [2] - 329家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分红相关公告 [2] - 年内保险公司举牌21次,超过2024年全年及2021-2023年总和,创五年新高 [2] - 禾元生物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完成IPO企业,从过会到注册生效仅用十多个工作日 [3] 理财市场动态 - 新基金发行加速,15只基金7月24日集中成立,部分募集期压缩至3-5天 [4] - 央行7月25日开展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 [4]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有望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资金 [4] - 债券ETF总规模突破5076.95亿元,较年初增长191.82%,产品数量达39只 [4]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此前两年净减持趋势 [5] - 个人养老金基金总规模突破120亿元,正收益产品占比近九成,数量扩容至297只 [5]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央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文推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6] - 市场监管总局7-9月开展充电宝质量安全集中整治 [6] - "十四五"期间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2024年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9亿人 [6] - 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新增贷款12.92万亿元 [7] - 上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超6600万消费者购买家电1.09亿台,超6900万消费者购买数码产品7400万件 [7]
大资金持续发力!新一轮举牌潮进行中
券商中国· 2025-07-24 11:30
险资举牌动态 - 中邮保险买入72.6万股绿色动力环保H股触发举牌,占H股股本5.0722% [1][7] - 截至7月22日保险公司年内举牌21次,超过2024年全年及2021-2023年三年总和 [2] - 7月以来险资已4次举牌,涉及利安人寿、信泰人寿、中邮人寿和泰康人寿四家公司 [5][6][7] 举牌标的分析 - 银行股被举牌次数最多,涉及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12只H股,占总数17只标的的70.6% [10][12] - 平安人寿年内7次举牌银行股,持有招商银行H股比例达15%,账面余额341.71亿元 [12][13] - 高股息特征显著,标的包括公用事业、能源、高科技等行业,如华菱钢铁持仓市值16.96亿元 [5][10][11] 举牌驱动因素 - 长期低利率环境下权益投资对提升收益的重要性凸显 [2][18] - 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推动高股息个股和长期股权投资以稳定报表 [11][18] - 政策打通"长钱长投"堵点,如财政部引入五年周期考核指标 [19][20][21] 权益配置趋势 - 一季度末险资股票持仓2.65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2.6万亿元,配比均超8% [22] - 试点政策松绑资本约束,如扩大长期投资试点范围与资金量 [22] - 险资注重高股息低波红利股与成长股结合,穿越周期配置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