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夜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融合消费形式多点开花 暑期文旅市场热潮涌动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10
暑期文旅消费活动 - 文化和旅游部举办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 活动时间为7月至8月 覆盖消夏避暑 滨海度假 观演赏剧 赶集看展 亲子游乐 夜间消费等热点领域 计划举办超4300项约3.9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 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 [1] - 陕西省策划推出暑期文旅活动1216项2792场 夏季旅游精品线路111条 发放价值2000余万元的暑期惠民卡券 [1] - 四川省在7月至9月消费季期间推出暑期消费季大礼包 发放6565万元暑期文旅消费券 [1] - 浙江省计划在7月至8月暑期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超2000场 [1] 创新消费场景 - 各地探索"夜游+" "演艺+" "赛事+"等融合消费形式 [2] - 上海推出2025上海夜生活节 包含潮流运动之夜 电竞生活月 申夜现场音乐季等130个主题特色夏夜活动 以及"公交+消费" "游船+消费"等特色场景 [2] - 浙江省推广"餐饮+"融合引流模式 开展"餐饮活动进商场助消费专项行动" "味美浙江百县千碗+地方特色"等主题活动 打造"餐饮+百货零售 体育赛事 文旅演艺"融合引流的消费新热点 [2] - 江苏省利用暑期叠加"苏超"赛季契机 举办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系列活动 完善"足球+城市IP+文旅消费"复合生态链 [2] 消费影响分析 - 夜经济 赛事经济等新消费场景营造沉浸式消费氛围 激发消费意愿 带动旅游 餐饮 住宿 购物等相关领域消费 [3] - "夜游+" "演艺+" "赛事+"等复合式消费场景融合文化 旅游 体育等多种元素 提供多元化消费体验 促进消费升级 延长消费链条 形成多层次消费结构 [3] - 行业应捕捉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 针对年轻消费者对情绪价值的追求 创新消费场景 推动业态融合 推出更多富有体验感与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 [3]
江苏全省近两月夜间重点时段用电量劲增14.3%
中国经济网· 2025-07-09 16:44
赛事经济效应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六轮"CF德比"吸引30161名球迷到场[1] - 赛事带动全省"夜经济"活跃 餐饮 综合零售 室内娱乐三大行业18时至22时用电量达10 5亿千瓦时 同比增14 3%[1] - 2024年同期夜经济用电增幅仅7 9% 显示当前消费活力显著提升[1] 餐饮行业表现 - 赛事期间全省酒吧 小吃等餐饮业态用电量超3 5亿千瓦时[1] - 徐州烧烤搜索量同比激增197% 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53%[2] - 丰储街烧烤集中区用电负荷较平日增长89%[2] - 中等规模烧烤店日用电量达1833千瓦时 为普通周末2 3倍[2] 餐饮电气化转型 - 徐州七佰岁羊肉汤馆采用电炊具替代传统炭炉土灶 实现降本增效[3] - 徐州全市已建成720个"全电厨房" 65个全电示范餐饮街区[4] - 供电部门推动"以电代煤 以电代气"策略 促进餐饮业绿色用能[4] 文旅消费联动 - 7月5日赛事当天徐州重点景区接待游客114万人次[4] - 户部山—回龙窝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单日接待量达7 5万人 显著高于平常周末[4]
从家电焕新到烟火升腾 “夏日经济”点燃消费新活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8 09:42
消费市场复苏态势 - 高温天气与"考后经济"叠加效应推动消费市场强劲复苏 政策红利与业态创新促进需求升级与供给优化同频共振 [1] - 空调、手机等产品销售激增 餐厅客流显著回升 线上平台订单猛增 显示内循环动能增强 [1] 数码家电市场表现 - 苏宁易购数据显示6月下旬至今全国新一级能效空调销售同比增长82% [3] - 高考后数码产品需求爆发 笔记本电脑销量同比增长200% 数码相机销量同比增长190% [3] - 消费者偏好转向高附加值产品 如带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和具备学习功能的平板电脑 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3] 餐饮夜经济活力 - 北京簋街、合肥罍街等餐饮聚集地夜间营业额较白天高出50%以上 营业时间普遍延长至凌晨 [4] - 海底捞等餐饮企业创新夜间服务模式 融入DJ演出、花式调酒等元素 吸引年轻客群 部分门店凌晨仍现排队现象 [4] - 餐饮企业推出夏日时令菜品及考生专属优惠 如奶茶第二杯半价活动有效拉动考生群体消费 [4] 电商平台动态 -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 平台日订单数超8000万单 [5] - 外卖市场规模从5月每天1亿余单增长至2亿余单 两个月内实现翻倍增长 [5] - 电商平台通过"线上补贴+门店自提"模式促进线下消费 大数据精准推送提升转化率 [6] 行业趋势分析 - 夜经济从单纯餐饮需求升级为社交场景 商家通过延长营业时间与主题创新强化情感联结 [6] - 电商平台角色从交易中介升级为消费基础设施 物流服务优化与数据赋能推动消费行为常态化 [6]
芬芳“夜经济”一路繁花燃动消费热力 定制化拍卖游客“尝尝鲜”
央视网· 2025-07-07 11:43
行业概况 - 昆明斗南花市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被称为"亚洲花都"[3] - 市场特色包括白天和夜间交易,夜市从晚上8时40分持续到午夜[1][3] - 市场日均交易量近3000万枝鲜切花,上市品种超过1600个[12][17] 交易特点 - 夜市吸引周边花农和商户用小推车运输鲜切花进入市场[5] - 主要交易品种包括玫瑰、百合、洋桔梗等常见花卉及各类应季"草花"[9] - 夏季主打绣球花和荷花等应季鲜花[11] - 鲜花通过夜间运输最快次日可达全国终端市场[17] 创新业务 - 7月起推出"游客专供版"鲜花拍卖,运营至夜间10时[18][20] - 采用"荷兰式降价拍卖"模式,游客通过手机小程序参与[22] - 提供定制化拍卖服务,游客可现场包装花束[27] 市场活力 - 夜市场景包括电商主播带货和市民游客采购[5] - 市场氛围火热,鲜花铺满摊位且芳香扑鼻[5] - 游客有机会在商家甩货时获得优惠[27]
当体育激情邂逅电力护航——
南京日报· 2025-07-07 10:35
电力保障措施 - 国网南京供电公司提前两周启动电力保障工作,重点维护奥体中心照明、大屏和音响设备等"电力命脉"[2] - 部署4台发电车作为"双保险",包括2台0.4千伏低压发电车和2台10千伏中压发电车[2] - 7月4日开展大负荷测试,模拟赛事用电高峰情况,全面检验电力系统承载能力[2] - 比赛当天安排专人值守关键配电房,实时监控电网负荷曲线,随时准备启动应急预案[3] 赛事用电数据 - 奥体中心赛事当日用电量达13.87万千瓦时,最高负荷10142.4千瓦,较上周显著增长[1] - 负荷峰值突破10000千瓦,相当于9000台1.5匹家用空调全速运行的功率[3] - 百家湖商圈用电量增长21%,增加约11000千瓦时[4] - 银杏里街区用电量增长69%,增加约2680千瓦时[5] - 奥体中心周边酒店用电量较上周末增长23.7%,较去年同期增长8%[5] 赛事经济效应 - 啤酒节、商场促销等活动带动消费,奶茶店订单量达平时五倍,烧烤店客流达平时周末三倍[5] - 华采天地商圈用电量增加约17000千瓦时,百家湖商圈用电量增长18%[6] - 电力数据反映"消费涟漪"效应,赛场高光时刻与周边餐饮区电量负荷增加同步[7] - 夏日夜经济活动将赛事与在地文化融合,吸引游客体验美食、非遗等多元消费[6] 行业观察 - 电力数据成为衡量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精准反映"快乐经济"的热度[1][7] - 大型文体活动对城市夜间经济具有显著拉动作用,形成消费连锁反应[4][5][6] - 电力保障是大型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需要提前规划和多层级应急预案[2][3] - 体育赛事与商业、文化活动的结合,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6][7]
社会眼|哈尔滨:缤纷夜市激发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07 09:06
夜市经济繁荣 - 冰城各大夜市迎来消费热潮,集"食、游、购、娱"于一体,为城市夜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1] - 师大夜市新增卡通画像、套圈游戏等消费场景,丰富夜间消费体验,提升客流量 [2][3][5] - "动力星野"夜市融合集市、夜市和商场,打造一站式消费新体验,带动周边商业发展 [6][8][10] 消费场景创新 - 师大夜市在保留美食特色基础上,新增文创产品、趣味游戏和文化体验,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2][3][5] - "动力星野"夜市设置露天网红休闲区、潮流舞台等公共区域,营造沉浸式空间体验 [8][10] - 夜市经济从传统餐饮购物向多元文化娱乐转变,提升市民和游客夜生活体验 [5][10] 商圈与夜市联动 - 香坊区围绕乐松商圈打造"动力星野"夜市,依托商业体举办购物节等活动,串联文旅娱乐 [8][10] - 夜市与商场联动,延长消费时间,激发城市消费活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16] 规范化管理提升 - 哈尔滨市推进夜市摊区规范化管理,通过"七见七即七提升"专项行动提升环境质量 [11][13][15] - 夜市设置防油垫、每日清洁,确保环境卫生整洁,彰显城市文旅形象 [13][15] - 制定考核验收单,量化评分管理指标,促进夜市管理经验互通互鉴 [15] 城市文旅吸引力 - 夜市成为展现城市魅力的窗口,提升城市品质与文旅吸引力 [15][16] - 丰富的消费场景和特色文化元素让夜市从"打卡地"升级为"留恋地" [16]
50个集聚商圈,“圈”出消费新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07 07:56
夜间消费场景创新 - 江苏夜间消费业态融合文化展演、体育赛事、潮流娱乐等多元业态,构建全新消费场域[2] - 名创优品全球首家MINISO SPACE通过沉浸式IP场景实现客单价翻倍,限量款手办两小时售罄[3][4] - 徐州回龙窝街区通过国风灯笼与现代光影结合,单日客流峰值达4万人次,非遗产品销量翻倍[4][5] 业态融合与功能重构 - 扬州冶春"园林足球主题夜市"结合非遗、体育、园林,日均吸引3000-5000名游客,带动周边消费增长30%[5] - D9文化创意街区通过互动装置提升深夜消费占比,22:00-24:00时段消费显著增长[6] - 常州购物中心首店经济与夜间服务结合,暑期客流增长15%,餐饮业绩增长20%,夜间消费力达日间2倍[7] 文化赋能商业升级 - 常州青果巷"青果物华集"以宋代"四雅"体验吸引超100万人次,国风市集强化江南文化传播[9] - 苏州688艺术潮流空间融合公园、艺术、体验,成为年轻人社交磁场[9] - 镇江京畿路街区亮化工程使夜间营业率达80%,商户夜间营业额显著提升[10] 体育与商业联动 - 南京中央商场推出"观赛票根福利",运动专区晚8点后客流激增[7] - 徐州潘楼烧烤通过"进球送烤串"互动,夏日单日营收达平常5倍[8]
山东城市观察|青岛市南:点亮城市新“夜”态
新浪财经· 2025-07-04 19:15
夜经济发展现状 - 青岛将繁荣夜经济作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引擎 市南区作为核心城区正绘制从烟火升腾到文化深耕的夜经济全景图 [1] - 中山路是市南夜经济的"活力心脏" 聚集"深夜食堂"与"微醺街区"等业态 木制回廊、霓虹招牌与海鲜烧烤等元素构成独特消费场景 [1][2] - 太兴里街区定位"年轻人时尚活力烟火消费圈" 精酿酒馆、咖啡馆与创意特调吸引年轻群体 两期减压旧物市集汇聚30余家创意摊位 [2][3] 消费场景创新 - 浮山湾奥帆中心打造"高端时尚消费圈" 豪华游艇夜游航线串联灯光秀与海景 游客评价体验超越维多利亚港 [3][4] - 海信广场从购物中心升级为艺术展览、高端餐饮与文化沙龙综合体 塑造与国际同步的夜间生活方式 [7][8] - 沉浸式剧本杀、Livehouse、24小时健身舱与深夜书店等新兴业态拓宽体验经济边界 部分商圈夜间消费占比达65% [9][10] 文化赋能策略 - "点亮青岛"光影艺术节以圣弥厄尔大教堂为数字艺术画布 创造城市级文化IP 提升夜游文化附加值 [13] - 美食夜校聚集26家青岛地道餐饮品牌 如小帅帅烤肉、四方大个拉面等 营业面积3000平米 容纳700人同时用餐 [13][14] - 太兴里"鬼市"活动融合亚文化、艺术实验与沉浸式互动 设置20+主题快闪单元与午夜沉浸剧场 吸引Z世代群体 [17] 业态协同效应 - 市集经济与创意活动成为城市创意阶层孵化器 如"通宵达旦"派对消耗500个DIY材料包 强化社群黏性 [3][9] - 奥帆中心商圈实现高端消费与海洋文旅联动 中山路商圈提供多元业态组合 形成层次分明的夜间消费体系 [3][8] - 精准策划主题活动如"喝垮酒厂精酿夜"提供5斤免费精酿 结合炭火围炉与乐队表演 激活细分客群需求 [9]
两省交界,崛起夜间消费新地标
搜狐财经· 2025-07-04 16:53
夜经济发展现状 - 诏安县茶山夜市单日客流量突破万人次,年均为村集体创收超6万元,带动民宿、观光等配套产业发展[1] - 西郊夜市汇聚89个摊位,成为诏安美食打卡新地标,吸引广东及周边县城食客[5] - 闽粤第一城景区打造"闽粤幻仙城"项目,包括1万平方米夜景灯光、68组大型主题灯组、2800米灯光长廊等新场景[7] 商业模式创新 - "小叔叔招牌香骨炸鸡"摊位通过线上宣传推广迅速走红,月均营业额4万到5万元,春节期间最高达10多万元[4] - 6个摊位加盟"小叔叔"品牌形成美食一条街,涵盖香酥鸡架、拇指生煎包、鲜榨甘蔗汁等品类,共享品牌效应[4] - 诏安推行"引摊入市"机制,将流动摊贩统一安置于西郊农贸市场,规范管理的同时提升经营环境[2] 文化IP与活动运营 - 厝边音乐会已举办3期,场场人气爆棚,带动44家参展商家销售额突破550万元[6] - 音乐会新增点歌互动、即兴表演等沉浸式环节,观众从"台下看客"变身"台上主角"[6] - 闽粤第一城景区以"仙侠"IP为核心,推出舞蹈快闪、幻仙不倒翁、分水关情景剧等夜间表演项目[7] 政府支持与基础设施 - 诏安县城管执法局实施西郊农贸市场提升改造项目,派驻执法队伍保障市容市貌及车辆停放秩序[5] - 中山文化广场、闽粤第一城景区、西郊夜市、茶山夜市构建"食游购娱体展演"全链条消费场景[1] - 计划实施中山路改造提升项目,引进书画茶楼、创工坊等新业态,推进"非遗活化+潮流表达"融合[7]
“小”戏票撬动文旅“大”市场 “非遗+”点亮“夜经济”激发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7-04 14:13
文旅融合与非遗文化 - 泉州提线木偶戏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场演出使用16-30余条提线,演员通过精湛技艺吸引观众 [5] - 2023年泉州木偶剧团演出超900场,观众超40万人次,表演收入同比增长超60% [1][7] - "先抢戏票,再订机票"成为游客常态,木偶戏带动文创、餐饮、住宿业繁荣及城市形象提升 [7][8] 古城活化与夜经济 - 泉州古城金鱼巷通过非遗快闪表演(如南音)、特色美食和品茗活动吸引游客,该巷有近千年历史 [10] - 中山路2.5公里骑楼建筑融合闽南红砖与西式风格,定期举办结合AR特效的非遗演出 [12][14] - 2024年古城酒店入住率保持在80%以上,夜间文旅活动显著提升游客停留时长 [14] 特色美食与产业规模 - 泉州牛排融合八角、咖喱等中西香料,形成独特风味,成为游客必尝美食 [15][17] - 2024年当地成立申创世界美食之都办公室,餐饮产值达622亿元 [19] - 姜母鸭等老字号与街头小店共同构成泉州古早味体系,显著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 [19][20] 非遗创新与游客体验 - 新创排剧目《哪吒·绝地反击》广受好评,满足年轻人对历史文化的探索需求 [3][5] - 非遗快闪、AR特效演出等技术应用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生,增强互动体验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