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直击文博会|三大关键词,看见成都“文创力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4 13:23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主题为"激发创新活力 促进融合发展" [1] - 展会吸引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参展,超3000家文化机构参与 [1] - 成都文创产业通过"文化+科技"融合成果展示,与粤港澳大湾区资本技术实现深度链接 [1] 文创园区生态 - 成都全市文创产业2023年增加值达2876.05亿元,同比增长11.69%,连续5年占GDP比重超10% [3] - 东郊记忆·国际时尚产业园西区项目计划建设"全景瞭望塔"等创新载体,形成"主园引流—西区承接—二次消费"闭环 [5] - 成都智媒体城项目定位全球影响力智媒体产业生态示范区,吸引数字音乐、IP开发等领域合作 [3] 数字文创市场 - 成都规上数字文创企业超680家,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一梯队 [6]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展示全球领先特效技术,8K超高清大熊猫慢直播展现产业链成熟度 [6] - AG电竞集团代表成都电竞产业,全国每年1/6电竞赛事在成都举办,被誉为"中国第二大电竞之城" [10][11] 文创IP开发 - 三星堆、大熊猫、宽窄巷子等IP通过文物复刻品、全息投影等形式展示 [11] - 首届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吸引20多国参与,收到13854件作品并评出8类奖项 [14][15] - 非遗传承人白静波通过3个展位推广成都非遗IP,计划进军大湾区及海外市场 [16] 产业融合创新 - 东郊记忆西区将构建"文创IP展示中心+沉浸式科技体验馆"双核体系,引入全息投影技术 [5] - 每经AI电视智创传播平台展示AI赋能传媒生态,汉服与三星堆纹样高定时装实现传统时尚融合 [6][14]
紫荆文化集团亮相深圳文博会 奇幻数智展厅焕活文脉经典
人民网· 2025-05-24 12:22
据悉,紫荆文化集团展厅采用"一天一地"两朵盛放的"紫荆花"铺陈整个空间,展厅结构由空中两大 三小的紫荆花瓣造型组成,通过中部树状发光展台与地面橙红色灯带勾勒而成的紫荆花图案相连,展现 紫荆花"簇拥而开"、"枝叶繁茂"的形态。 据了解,紫荆文化集团各直属企业轮番开展现场直播活动,让线上线下观众共同感受创新的企业文 化与精益的产品精神。中国基金报直击文博会首次增设的人工智能展厅,结合资本市场热点话题,通过 直播探展、参展商采访、观众互动等方式,带领观众"云逛展"。中华商务贸易旗下品牌"造物加"携匠心 之作首次亮相,分享主创设计团队如何以文创为舟,渡传统于现代浪潮,让中华传统文化在使用中传 承、在触摸中新生;中华商务贸易旗下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的专业编辑以畅销育儿绘本为桥梁,搭建起 传统文化与儿童成长的奇妙通道。联合出版集团旗下香港经典童书出版社新雅文化带领观众走进阅读与 文化启蒙的世界,为家长与教育者呈现更具价值的选书新视角;线上开设"开明书店",分享港版好书, 以新的形式展现中国传统经典的现代魅力,与读者共同感受华夏文明的传承。银都机构正值成立75周年 之际,从经典电影《少林寺》出发,让功夫电影在国际舞台一展风采 ...
来了!重磅亮相
中国基金报· 2025-05-23 22:41
紫荆文化集团展厅亮点 - 公司以"花开锦绣、根脉相连"为主题打造融合文化与科技的奇幻展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展区亮点[1] - 展厅采用"一天一地"两朵紫荆花造型,通过21平方米超大弧形屏和树状发光展台展现香港与内地文化连接[2] - 空间设计包含空中两大三小紫荆花瓣造型,地面橙红色灯带勾勒紫荆图案,形成文化传承与创新交织的时空隧道[2] 数字文化体验区 - 文化出版区通过圆环和书本造型展示九龙城3D虚拟空间,观众可创作个性化故事[3] - 中外文化交流区设置AI互动装置"当国宝遇到国宝",可生成故宫与熊猫元素的图片视频并打印留念[3] - 科技融合区配备VR/AR眼镜、智能无人机和交互式透明玻璃屏幕,展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3] 特色功能分区 - 影视传媒区通过虚拟数字人"长城大公主"夏梦展现复古港风舞台[4] - 中央签约发布区配备LED大屏举办项目签约活动,文创产品区设置360度展柜销售衍生品[3] - 紫荆会客厅兼具接待、访谈、直播功能,形成动静结合的洄游动线[4]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 运用AI技术将银都机构经典电影海报转化为动态视频,重现上世纪光影记忆[5] - "银都时光机"互动装置让观众通过AI换装体验变身电影主角[5] - 通过光影交错打造视听盛宴,展现文化力量与科技魅力[5] 企业直播活动 - 中国基金报首次探访文博会人工智能展厅,通过直播带领观众"云逛展"[7] - 中华商务贸易旗下品牌"造物加"展示文创设计理念,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推广育儿绘本[7] - 联合出版集团旗下新雅文化展示童书阅读,"开明书店"线上分享港版好书[7] - 银都机构借75周年契机推广《少林寺》等经典功夫电影[7] -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直播销售艺术衍生品并推介中外剧目[7] - 大同出版传媒展示《奔腾的深圳河》等新书,紫荆杂志社直播销售全运会特许商品[8]
科技赋能文化新生态 文博会上融合互动“硬控”现场
广州日报· 2025-05-23 21:29
正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成为观察中国 文化产业全球化与数字化进程的重要窗口,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本届文博会以"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汇聚文化产业"顶流"和科技发展"新势力",融合性的互动与新体验"硬控"现 场。在此之中,"文化科技应用厅"和"特色文化创意厅"是广东展团主展厅的一大亮点来自广东的文化科 技体验展现了蓬勃的创新力。 黑科技体验登场人车家生态互联全场景呈现 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广东展团的展位上,三七互娱重点展示了"游戏出海生态产业链"全维度 布局。据悉,以"自研+投资+代理"三位一体的产品战略为抓手,三七互娱协同更多优质生态伙伴、研 发商构建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运营的完整出海生态产业链条。比如通过将《斗罗大陆》《斗破 苍穹》《诡秘之主》等中国网文IP以及非遗IP融入游戏,挖掘东方美学与全球叙事的平衡点,让中国故 事以更具感染力的方式触达全球用户,助力中国IP出海。 在广东展团展位,三七互娱携其投资企业智能眼镜制造厂商INMO影目科技以及专注于脑机智能技术研 究与应用的人工智能企业华南脑控,带来了数智产品的沉 ...
文化“撞见”科技,上海企业文博会展示AI与文化交融的新可能
第一财经· 2025-05-23 17:29
文化与新技术融合 - 上海展区以超高清波浪屏矩阵为载体展示数字化互动内容占地近千平方米 [1] - 上海天文馆通过VR设备提供虚拟参观体验解决线下门票紧张问题 [1][4] - 非遗编织技艺与日常用品结合推出耳饰、头饰、联名运动鞋等产品 [6] 人工智能应用 - 文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吸引60多家AI领域企业参展 [1][8] - 合合信息推出古籍修复模型可识别破损并还原古文献字形和纸张背景 [4] - 商汤科技展示AI下棋机器人支持象棋围棋并计划接入DeepSeek实现语音解说 [4] - 三七互娱自研游戏行业大模型小七可生成视频素材使2D图片制作效率提升80%视频制作提效70% [10] - 奥雅股份推出国内首个文旅大模型奥创引擎可基于实景图生成效果图 [10] 无人机与3D技术 - 千机科技无人机编队表演通过上海窗口辐射全球业务覆盖多个海外城市 [6] - 立体通开发裸眼3D膜技术结合手机屏幕实现3D效果目前处于推广阶段 [10] 文化IP与创新项目 - SMG推出升级版看东方APP数字孪生博物馆及民生剧《蛮好的人生》等文化IP [2] - 上海报业集团展示AI智能体应用"派生万物" [2] - 豫园灯会三十年累计吸引全球观众非遗灯彩技艺走向国际 [7] 文旅商体联动案例 - 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460部首映率创新高 [7] - 亚洲最大乐高乐园将于今夏开业打造积木主题文旅地标 [7] - 古埃及文明大展累计接待观众突破220万人次 [7] 机器人及硬件创新 - 宇树科技跨维智能等企业展示人形机器人用于展区接待及古筝表演 [8] - 雷鸟创新亿境等厂商展出AI眼镜 [8] - 文博会推出AI导览吉祥物AI小水滴整合生成式AI与情感计算技术 [8] 非遗与科技结合 - 万祥手工织带技艺通过校园课程和联名产品推动非遗商业化 [6] - 上海天文馆展出陨石制编磬及纯陨铁原石迷你金箍棒 [6]
探元计划香港站|AI 赋能历史溯源,解码九龙寨城中华文脉基因
腾讯研究院· 2025-05-23 15:47
探元计划2024香港场景活动 - 活动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 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来自文化 技术 运营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1] - 活动包括实地调研九龙寨城公园 香港历史博物馆 现场体验大模型智能体 AI互动叙事游戏与三维虚拟空间[3] - 项目成果将在深圳文博会和香港书展展出[13] 项目背景与发起方 - 探元计划由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导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等联合发起[3] -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与华粹星光公司合作开展"在九龙城 阅见香港"项目[3] - 项目从全国81个文化需求场景中脱颖而出 入选探元计划六大文化共创场景[4] 项目技术应用 - 开发多模态知识智能体 支持两文三语交互 助力用户了解九龙城历史并创作故事[4] - 设计AI互动叙事游戏 以寻物解谜玩法激发历史文化探索兴趣[4] - 构建九龙寨城三维虚拟空间 还原不同历史时期风貌[4] 项目意义与目标 - 通过数字科技活化出版资源 构建AI赋能的沉浸式文化场景[9] - 增进香港居民对国家身份认同 向海外展现中华文化影响力[9] - 解决历史记忆碎片化 青年认知片面化等文化传承挑战[10] 专家研讨重点 - 强调技术与文化双向赋能 借助大模型提升传播精准性[11] - 推动用户参与从单向输出向共建共享转变[11] - 聚焦教育与文旅场景 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11] 项目创新路径 - 技术应用创新:重构故事创作生产线[10] - 内容传播创新:游戏化沉浸体验激活传播场景[10] - 持续生态创新:开放知识库鼓励社会共创[10]
广西馆携四大特色展区亮相第二十一届文博会
广西日报· 2025-05-23 11:06
广西馆参展概况 - 广西参展总面积600平方米 设置四大特色展馆 聚焦文化科技 文化艺术视听 旅游康养 非遗文创等领域 [2] - 展馆以"文链东盟 智启未来"为主题 顶部146块蓝绿色亚克力波浪造型象征广西开放姿态与中国—东盟海洋文明共生共荣 [2] 文化科技展区 - 包含"视听AI""智能科技产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三大板块 展示五菱无人驾驶观光车 AIGC生成柬埔寨微短剧 无人机 AI电子吉他等"广西智造"产品 [2] 文化艺术视听产业展区 - 桂林象鼻山轮廓展墙动态展示"文学桂军"数字化成果 精品出版图书 展播《秀美人生》《留学生公寓》等视听作品 [3] - 呈现广西热门IP动漫形象 实现文化符号从文本到场景的立体转化 [3] 旅游康养展区 - "八桂山水长卷"飘带展墙串联广西14个设区市风光 设置"一键游广西"智能终端提供景区动态信息与民宿资源查询 [3] 非遗文创展区 - 原木展柜打造"非遗街区" 动态演示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 展示壮锦纹样盲盒 桑蚕丝时尚文创产品矩阵 [3] 中国—东盟合作展示 - 设置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展示跨境电商大模型 智能数据标注等跨国合作成果 [3] - 东盟影视译制平台 中国—东盟视听周成果展凸显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前沿的区位优势 [3]
安徽“顶流”集结深圳文博会
新华网· 2025-05-23 09:46
深圳文博会安徽馆参展概况 - 安徽组织79家企业参展 展示文化科技融合 文化旅游融合 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等四大板块 [2] - 展区面积达1188平方米 主题为"徽风焕彩 皖韵流长" 设置六尺巷创意实景等四个展区 [2] - 连续16年参展 本届重点展示可触摸的前沿科技 可体验的徽风皖韵 可带走的安徽记忆 [4] 文化科技融合展区亮点 - 科大讯飞展示多语种AI透明屏 支持外国友人无障碍交流 [2][3] - 安徽出版集团推出时代出版数字精品数据库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推介"北环城"文化科技旅游项目 [3] 文化旅游融合展区创新 -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推出玉人 玉鹰形象文创产品 [3] - 安庆文旅开发融合黄梅戏 倒扒狮等地方元素的创意雪糕 [3] 历史经典产业展区特色 - 集中展示非遗创新作品 包括八公山豆腐 亳州药食同源茶饮 宿州中草药布鞋 文房四宝等 [3] - 六尺巷实景展区还原青砖小巷景观 黄梅戏演员现场表演《六尺巷》戏歌 [3] 产业招商与品牌推广 - 紫云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展招商推介 宣传安徽产业政策与营商环境 [4] - 通过文博会平台提升安徽文化企业品牌影响力 吸引外部投资 [4]
文化与科技共舞 辽宁展团亮点纷呈
辽宁日报· 2025-05-23 09:29
步入辽宁展区,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图书馆的清宫廷满文档案、《聊斋志异》手稿等典藏精品 (仿品)让文化爱好者流连忘返;《簪花仕女图》《瑞鹤图》数字化展示与现场文化体验相映成趣;大 连博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仿生机械艺术装置金钱豹,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李 白、杜甫仿真机器人让文化与科技共舞;胡魁章制笔非遗工艺现场展示,让观众体验传承200余年的匠 心;辽宁省文体旅集团、沈阳市文体旅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千山旅游集团等集中亮相,融 合"山海之美"与"文体之韵"……辽宁展区从诗画意境、科技体验、地域特色、文化创意等方面充分展现 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主要成果。 在辽宁展区之外,本届文博会还有两处辽宁的专属区域,展示辽宁文化魅力。在14号馆影视·版权· 游戏电竞展中,辽宁版权展区精彩亮相,展区内,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携众多优秀版权作品参展,展 示辽宁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的创新实践和工作成果。在10号馆,今年新设文博会礼物展区,辽 宁省博物馆、辽宁鼎籍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带来了一批具有辽宁文化标识的文创产品参展。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
21社论丨技术为骨、文化为魂,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08:02
文博会与广东文化产业 - 第21届文博会以"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 展示文化产业最新技术 创意和成果 推动文化科技与市场深度融合 [1] - 广东省文化产业规模连续22年全国第一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2.5万亿元 占全国1/6 文化新业态营收9150亿元 同比增长10.5% [1] - 广东省发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 覆盖影视 演艺 动漫 游戏 电竞 网络视听六大领域 激活市场潜力 [1] 制造业与文化融合 - 广东制造业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 形成创意设计 文化制造等领域优势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 [2] - 华为建立全球设计中心 将中华美学融入产品设计 比亚迪王朝系列采用"龙颜"设计语言 仰望U8L借鉴青铜鼎元素 体现中国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 [2] - 传统家电企业如小熊 美的通过高颜值设计满足年轻消费者情绪需求 东莞生产全球90%潮玩 传统玩具产业向IP化转型 [3] 文化赋能产业升级 - 汽车产业将文化融入AI+生态 汽车后市场在发达国家占消费60%以上 我国正推动汽车与文旅体跨界融合 发展汽车文化 [3] - 服装 家具 装修等行业探索新设计风格 赋予传统产品时代审美 满足精神需求 [3] - 科技创新催生产品新功能 文化创意则赋予产品故事 情感和审美 实现价值倍增 形成"技术为骨 文化为魂"的发展路径 [4] 产业协同发展 - 广东整合制造 创新与文化优势 通过"文化+"渗透各产业 满足美好生活需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 [4] - 科技与文化如同鸟之双翼 文化增进消费者认同 产生品牌溢价 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要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