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搜索文档
从那艺娜到单依纯,年轻人为何爱上这种“癫”?
36氪· 2025-06-27 09:49
华语乐坛"抽象"文化现象 - 那艺娜巡演现场观众齐喊"退票"后突变成大合唱,形成独特的《爱如火》应援方式 [1] - 《歌手2025》舞台上者来女将西北划拳"五魁首,六六六"融入《侠客令》表演 [1] - 单依纯改编版《李白》中"如何呢,又能怎"魔性洗脑网友半个月,连奥运冠军全红婵都模仿 [1] 亚文化偶像的商业价值 - 那艺娜巡演票价分99/129/299/699元四档,开售即抢空且二级市场价格翻三倍 [5] - 那艺娜已完成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多城巡演,并计划海外加开8场 [5] - 庞麦郎巡演12首歌换10套衣服,其土味表演从被群嘲转为被理解 [6] 抽象内容的传播效应 - 单依纯《李白》改编版在抖音掀起超20亿播放量,引发全民翻唱模仿 [8] - 野生rapper诺米《谢天谢帝》MV拍摄地成打卡点,本人升咖为正能量网红 [10] - 草根说唱节目《说唱刷笼怪》选手怪态百出却吸引百万粉丝 [10] 青年文化演变轨迹 - 抽象文化起源于游戏圈主播黑话,经土味网红(Giao哥/药水哥)发展成亚文化圈层 [13] - 当代青年通过玩梗建构统一语言寻求身份认同,类似60年代摇滚乐的反抗形式 [19][23] - 法老/早安《健将》歌词"有意思比有意义本身更有意义"成为年轻世代精神宣言 [18] 文化消费行为分析 - 观众追捧那艺娜本质是追求"能笑到肚子疼的集体狂欢"而非音乐品质 [6] - 年轻人通过抽象表演解构权威秩序,在虚假狂欢中获得短暂平等感 [16] - 当代青年用游戏术语/网络烂梗塞入歌曲,以娱乐化方式消解生活压力 [18][23]
“园山智造”壮大产业生态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07:12
行业概况 - 深圳眼镜产业年产量高达1.25亿副,占据全球中高端眼镜市场的半壁江山 [3] - 园山街道聚集约1500家眼镜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3] - 全国首个眼镜产业"工业上楼"项目——园山眼镜智造产业园招商率近70%,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聚形态 [7] 企业动态 - 普莱斯眼镜与华为联合研发智能眼镜,主打开放式声场和触控交互 [3] - LIPO李白眼镜推出"星同学"近视管理智能眼镜,结合AI算法分析用眼行为数据 [3][4] - 乐活(LOHO)推出全国首款量产AI智能眼镜"拍拍镜A1",集成拍照、翻译、万物识别功能 [3] - LIPO李白与博士眼镜达成战略合作,加速智能眼镜市场普及 [4] - 普莱斯眼镜实施"科技+时尚"双轮驱动战略,与华为、荣耀等科技巨头深度协同 [5] 技术创新 - LIPO李白计划引入"黑灯工厂"模式,预计降低50%-60%生产成本 [4] - 普莱斯通过模块化合作模式,实现科技与时尚的融合 [5] 政策支持 - 深圳将智能穿戴纳入"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6] - 龙岗区对推出人工智能眼镜的企业最高按研发投入的30%予以支持 [6] - 园山街道建设眼镜智造产业园、产业总部基地、眼镜小镇"三大空间",实施智能眼镜企业数量、知名品牌、产值规模三个倍增计划 [6]
开在景区里的新闻发布会说了啥
四川日报· 2025-06-25 08:13
文旅融合新动向 - 绵阳和眉山通过景区发布会展示文旅深度融合策略 绵阳聚焦"场景打造、线路规划、产品创新、政策惠民"四张名片 眉山围绕"东坡文化、体育赛事、生态康养、周末经济"四个维度 [2] - 两地发布会传递出三大核心动向:场景升级、产品创新、线路提质 体现从资源驱动向体验驱动的转型趋势 [3] 场景升级 - 眉山以洪雅、彭山为核心发展滑翔伞联赛、低空旅游等新业态 依托玉屏山滑翔伞基地和瓦屋山景区开通低空旅游航线 探索"康养+"创新模式 [4] - 绵阳投入460万元支持16个新场景 重点开发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夜间经济等品质场景 打造"绵州百集"消费品牌 发放1000万元文旅消费券 联合8家银行推出12项惠民政策 [5] 产品创新 - 眉山借体育赛事打造时尚运动名城 发展马拉松、攀岩、滑翔伞等项目 绵阳将文旅元素融入"川超联赛"等体育IP 利用《黑神话:悟空》取景地资源开发"跟着演出剧目去旅行"产品 [6] - 两地共同推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 实现赛事流量向文旅消费增量转化 [6] 线路提质 - 绵阳推出三条精品线路覆盖科技、文化、生态主题 串联方特东方神画、李白故居等30余个景点 实现全域"一键畅游" [7] - 眉山打造东坡水街、幸福古村等网红打卡地 策划六大主题线路 发挥成眉同城优势建设都市圈近郊度假基地 [7] 行业趋势 - 文旅产业从"打卡式旅游"转向"沉浸式体验" 通过实景发布会强化政策与体验的深度融合 提升环境叙事的记忆点 [8] - 行业核心从资源规划转向可感知的体验落地 如乡村旅游政策与古村实景同步展示 历史线路与现场触摸结合 [9]
对于音乐人而言,现在还是一个靠作品说话的时代吗?
36氪· 2025-06-18 08:13
音乐产业资源分配与艺人发展路径 - 蔡徐坤新单曲《Deadman》凭借高度工业化制作水准实现风评逆转,B站音乐节现场视频播放量达296万,MV播放量230万,QQ音乐巅峰潮流榜TOP3持续三周 [2][4] - 顶级偶像身份为蔡徐坤提供资本优势,团队投入重金邀请顶尖制作团队,资本堆砌出接近理想作品的可能性 [4][7] - 单依纯通过《歌手2025》舞台强化"活人感"形象,翻唱《李白》引发两极争议,支持者认为改编展现唱商与灵气,反对者批评形式大于内容 [10][12] 音乐作品市场反响与行业现状 - 《Deadman》以复古old soul风格打破路人固有认知,形成强反差叙事:偶像产出非K-POP的优质作品,专业乐评人及普通听众均表示意外认可 [7][9] - 华语流行音乐通俗化趋势下,《Deadman》因艺术性稀缺获得关注,虽全球视野下仅为达标作品,但在本土市场成为鲜有之作 [9] - 单依纯改编争议反映音乐人突破困境:当表达与市场期待未完全契合时,可能面临营销反噬,需平衡艺术探索与大众接受度 [12][13] 艺人突破路径与行业挑战 - 蔡徐坤案例证明流量艺人可通过顶级资源转型,产出被严肃讨论的音乐作品,打破偶像仅服务粉丝的固有模式 [14][16] - 单依纯代表传统歌手路径,需在商业回报(如综艺曝光)与个人音乐追求间寻找平衡,坚持非主流表达仍获年轻群体支持 [14][17] - 互联网时代音乐人需"好作品+好故事"双轮驱动,仅靠作品难以在信息洪流中突围,资源分配与个人表达需协同 [19]
从一首改编歌曲引发的争议说起(锐见)
人民日报· 2025-06-17 06:13
对年轻人的文化表达既要给予包容空间,也要积极引导,让青年文化和网络文化在保持活力的同时,能 够实现精神的升华和价值的沉淀 这些日子,一档音乐综艺节目中,年轻歌手对流行歌曲《李白》的改编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改编版强 化了电子国风的特色,歌词中加入"游戏梗"念白"我本是辅助,今晚来打野","如何呢,又能怎"的反 问,一声尖过一声。 对此,有人认为"魔性"恣肆,充满了"玩音乐"的自在感,也有人认为太过另类、不知所云,听得尴尬; 有人认为这种音乐语言背后的洒脱态度,让年轻人有共鸣,也有些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态度消费主 义",迎合大众情绪,空洞低俗。很多人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一首改编歌曲会引来如此多的争议? 曾经,人们对音乐的评价往往仅聚焦于音乐性,例如一首歌是否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但随着互联网时 代的到来,年轻人的音乐审美逐渐从"听音乐"变成了"听自己"——他们不再仅仅追求旋律的悦耳或技术 的精湛,而是渴望找到音乐与自身的关联性。人们从一首歌曲中可以听出来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自身的年龄、阅历和生活处境。这样一来,音乐作品在艺术审美之外,也成为一种情感的调色盘。 正如在评价《李白》这首歌曲的翻唱时,可以谈论音乐的 ...
有多少中年男人,悄悄「崇拜」单依纯?
36氪· 2025-06-14 15:39
单依纯现象分析 - 单依纯凭借"如何呢?又能怎?"成为2025上半年最出圈互联网热梗,同时《Dear Friend》表演将单依纯秒了推上热搜[1][3] - 舆论对其评价两极分化,部分观点认为其行为"疯狂",另一部分则认为其展现了天才特质和天后潜质[3][5] - 23岁的单依纯已完成春晚两次登台、上海梅奔三场演唱会等职业里程碑,现被赋予「当代互联网精神图腾」新身份[4] 个人特质与公众形象 - 以"不做表情管理"著称,综艺中直言不讳点评网络歌曲"什么东西啊!",形成强烈个人风格[7] - 粉丝推崇其"松弛感",表现为综艺录制中频繁睡觉、发布会闭眼等真实状态,学校导师证实其"困倦"特质非人设[9][11] - 台本执行率低,曾读出"停三秒"提示语,自我评价"刷到非唱歌视频时觉得自己不太聪明"[14] 音乐表现与行业影响 - 《李白》表演引发代际争议:00后群体共鸣其"疯感",传统观众质疑比赛态度[24][25] - 华语乐坛近年被批评陷入"标准正确"的工业化制作困境,音综仍延续高音炫技、程式化表演的旧模式[26][27][29] - 单依纯以《永不失联的爱》出道即爆红,获《中国好声音》总冠军,后续被称"翻唱大魔王",其抽象风格与强悍实力形成独特组合[32][34] 文化符号意义 - "如何呢?又能怎?"引发全网改编热潮,成为科研、教育、职场等多领域人群表达困境的载体[20][21] - 抽象行为与作品被解读为对年轻人生存状态(如职场压力、身份焦虑)的戏谑反抗,形成"时代共情"[36][37] - 区别于去年"新四大天王"的纯娱乐化标签,单依纯现象被视为打破行业陈规的革新力量[30][31]
文博会上的蜀绣非遗传承人陈红英:七年磨一剑,一针一线织就文化丝路新纽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20:46
每经记者|孔泽思 每经编辑|马子卿 "需要什么样的作品,花纹、礼盒我们都可以定制。"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上,陈红英面前展示的手工 织造披肩、团扇引人驻足。看到记者对展品有兴致,她主动上前介绍起来。 在5月22日至26日举办的文博会上,人工智能(AI)、飞行汽车等前沿科技产品大放异彩,多场"科技+文化"盛宴火遍全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 到,蜀绣、剪纸、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亦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陈红英来自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是非遗项目蜀绣的资阳市级传承人。她为文博会带来了《千里江山图》《旭日东升》两幅作品,向往来客人展示蜀绣技艺 与文化。在为期5天的文博会上,陈红英已获得近百位意向客户,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组织邀请她参展、销售。 历时七年成就蜀绣大作 说起与蜀绣的缘分,陈红英总习惯从十多年前讲起。 彼时,陈红英在成都郫都区务工,在朋友影响下偶然接触到了蜀绣技艺。"申报非遗成功后,郫都区刚建立蜀绣非遗基地,当时我有很多空余时间,就把它 当成爱好发展,还拜师进行了系统学习。"陈红英说。 陈红英在文博会上展示的作品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202 ...
从单向输出到共情共鸣 中式舞剧全球圈粉
北京商报· 2025-05-25 22:33
文化出海现状与挑战 - 文化出海面临语言翻译、渠道控制、文化理解、法律政策等多重壁垒 [1] - 舞台演出因依赖现场体验而在出海过程中更具挑战性,但也因其独特性更易讲述中国故事 [1] - 舞剧《咏春》通过市场化商演方式突破海外市场,改变传统政府全资保障的文化交流模式 [3][4] 成功案例与市场表现 - 周杰伦吉隆坡和新加坡演唱会门票秒空,新加坡国家体育场连开两场座无虚席 [3] - 舞剧《咏春》2023年9月开启海外巡演,2024年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连续演出9天12场,平均上座率80% [4] - 巴黎会议宫4场演出平均上座率高达97%,截至俄罗斯巡演前已在47座城市演出242场 [4] - 浙江婺剧团出访119次,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40多场 [6] 内容创作与国际化策略 - 《咏春》以中国功夫和中华武术精神为核心,融合咏春拳和香云纱非遗元素 [3][4] - 民族元素与现代审美交融,如话剧《青蛇》《西游记》《黄粱一梦》取材古典名著或民间传说 [5] - 浙江婺剧团根据海外观众偏好打磨剧目,降低语言障碍并优化道具设计以节省成本 [6] - 海外市场需求受思乡情影响,乐队和艺人出海演出票房表现良好 [6] 跨文化传播与艺术创新 - 话剧《恋爱的犀牛》虽含北京俚语和跳跃剧情,仍打破多国剧场上座率纪录 [7] - 纯肢体戏剧《水生》融合传统傩戏与西方形体戏剧,以肢体语言传递中国故事 [7] - 海外商业演出需完成从"猎奇式观看"到"价值认同"的跨越,注重精准跨文化传播 [8] 长期发展与战略方向 - 文化出海需拓展贸易渠道、加强精准宣传、提高受众触达率,实现有效传播 [8] - 通过美学共振(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叙事能力 [8]
辽宁文化产业新成果绽放光彩
辽宁日报· 2025-05-24 09:43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 - 辽宁展区在文博会上展示融合深厚文韵和科技元素的文化产业新成果 包括人形仿生机器人"李白"和"杜甫" 以及大型仿生机械艺术装置金钱豹 吸引大量游客互动 [1][2] - 人形仿生机器人"杜甫"具备高度智能化交互能力 可背诵古诗并回答创作背景等复杂问题 展现科技赋能文化的创新应用 [1] - 大型仿生机械艺术装置金钱豹由金属制造 具备动态表情功能 如抖眉毛、抖耳朵等 吸引世界各地小朋友拍照互动 [2] 文化产品与数字化创新 - 辽宁展示众多科技创新文化产品 包括智慧课程平台、全媒体创业孵化基地、激光高端智能投影仪以及"古画里的中国"元宇宙数字孪生博物馆 [2] - 辽宁展区通过电子屏数字化展示辽博馆藏经典书画 如《簪花仕女图》《瑞鹤图》等 结合歌舞团表演 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动态融合 [2] - 辽宁出版集团展示《最美西游》等经典图书IP 该作品荣膺"2025十大年度IP" 成为唯一入选的图书类IP 体现辽宁文化资源的深厚积淀 [3] 文化传播与品牌效应 - 文博会成为辽宁文化产业展示平台 通过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方式 吸引游客参与互动 如穿戴簪花仕女服装拍照、与机器人对诗等 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1][2] - 辽宁歌舞团的"瑞鹤"舞蹈表演与数字化背景结合 营造出瑞鹤走出画卷的视觉效果 赢得观众掌声 提升品牌吸引力 [2] - 参展游客表示对辽宁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如深圳游客计划前往辽博参观 体现文博会对辽宁文化品牌的推广作用 [2][4]
文化与科技共舞 辽宁展团亮点纷呈
辽宁日报· 2025-05-23 09:29
步入辽宁展区,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图书馆的清宫廷满文档案、《聊斋志异》手稿等典藏精品 (仿品)让文化爱好者流连忘返;《簪花仕女图》《瑞鹤图》数字化展示与现场文化体验相映成趣;大 连博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仿生机械艺术装置金钱豹,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李 白、杜甫仿真机器人让文化与科技共舞;胡魁章制笔非遗工艺现场展示,让观众体验传承200余年的匠 心;辽宁省文体旅集团、沈阳市文体旅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千山旅游集团等集中亮相,融 合"山海之美"与"文体之韵"……辽宁展区从诗画意境、科技体验、地域特色、文化创意等方面充分展现 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主要成果。 在辽宁展区之外,本届文博会还有两处辽宁的专属区域,展示辽宁文化魅力。在14号馆影视·版权· 游戏电竞展中,辽宁版权展区精彩亮相,展区内,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携众多优秀版权作品参展,展 示辽宁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的创新实践和工作成果。在10号馆,今年新设文博会礼物展区,辽 宁省博物馆、辽宁鼎籍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带来了一批具有辽宁文化标识的文创产品参展。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