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最高检副检察长苗生明:持续加大重点领域证券犯罪的惩治力度 尽最大努力追赃挽损
证券日报网· 2025-05-15 20:50
检察机关打击证券犯罪 - 检察机关将持续加大重点领域证券犯罪的惩治力度,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 [1] - 进一步压实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的关键责任,中介组织和金融机构的"看门人"责任 [1] - 通过高质效办案、全链条追诉,强化震慑效应,维护法治化市场环境 [1] 投资者权益保护措施 - 坚持应追尽追,最大限度挽回投资者的损失 [2] - 坚持"一案双查",深挖洗钱、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犯罪线索 [2] - 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督促引导涉案人员主动退赔、退赃 [2] - 支持配合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刑民配合高效处置涉案财产 [2] - 加强对涉案财物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法律监督,坚决防止违法查扣冻 [2] 行业治理与投资者教育 - 检察机关将紧密结合监督办案,积极参与投资者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2] - 深入研究分析证券发行与交易、信息披露、公司和行业治理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 [2] - 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检察意见等方式助推行业治理,督促各类市场主体、从业人员依法诚信经营 [2] - 发挥案例的示范指导和警示教育作用,向社会公众揭露资本市场违法犯罪的新类型、新手段 [2] - 提高投资者识诈防骗能力,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刚刚!最高法、证监会联合发布!
梧桐树下V· 2025-05-15 19:40
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旨在通过司法保障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聚焦投资者保护、市场参与人规范、司法行政协同及组织实施保障五大方面[1][2][3] - 提出23条具体意见,包括打击财务造假、支持并购重组、优化代表人诉讼机制等,强化对长期资本和硬科技投资的司法保护[3][5][9] - 强调司法与监管协同,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执法效能,防范金融风险[22][23][24] 投资者保护 - 依法保护投资者知情权、参与公司治理及获取回报的权利,支持耐心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形成投融资良性循环[1][9] - 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降低维权成本,50名以上投资者可委托保护机构直接起诉[14][15][16] - 落实民事赔偿优先原则,确保财务造假案件中涉案财产优先用于投资者赔付[10][12][16] 上市公司规范 - 打击股权代持、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认定反收购条款无效,支持并购重组以优化公司治理[1][10][11] - 严惩欺诈发行和信息披露造假,追责控股股东等"首恶",提高违法成本[2][12][21] - 破产重整需实质性改善经营能力,优化资产结构,保障可持续发展[11][21] 市场参与人行为监管 - 规范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股权结构,查处虚假出资、非自有资金入股等行为[16] - 私募基金管理人挪用基金财产导致损失时,投资者可请求提前清算[17] - 区分主板、科创板等市场定位,制定差异化司法规则,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18][19] 司法与行政协同 - 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推动"示范判决+批量调解"化解纠纷[22][23] - 强化信息共享,实现执法与司法文书互通,提升风险预警能力[24] - 优化强制执行流程,防止限售股违规减持,保障交易结算秩序[25] 审判与监管能力建设 - 加强金融审判专业化,完善案件管辖机制,深化法官与监管人员双向培训[26][27] - 定期发布典型案例,传递价值投资理念,震慑违法犯罪[24][27]
今日重磅!最高法、证监会印发
新华网财经· 2025-05-15 19:23
政策导向与监管框架 - 强调依法保护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参与公司治理及获取回报的合法权益 完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投资司法环境 [1] - 明确打击资本违规隐形入股和违法违规"造富"行为 维护市场公平性 [2] - 加大对欺诈发行和信息披露造假的监管与处罚力度 重点追责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中介机构等"首恶"主体 [3] 投资者保护与市场秩序 - 支持投资者保护机构在代表人诉讼中履职 强化对股权结构和控制结构的审查 打击循环出资、虚假出资等违规行为 [4] - 针对复杂金融产品需查明资金流向和底层资产 认定规避监管、私募公募化等违规行为的合同效力 [4] - 依法打击编传虚假信息、"维权黑产"及发行环节不正当竞争行为 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4] 司法与行政协同机制 - 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提出23条意见涵盖投资者保护、市场规范、司法行政协同及组织保障 [5][6] - 聚焦投资者保护 完善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 推行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以降低维权成本 [6] - 规范市场参与主体行为 推动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回归本源 支持行业自律组织履职 [6] 制度优化与执行保障 - 加强金融审判队伍建设 优化案件管辖和审理机制 提升监管执法规范化与法治化程度 [7] - 推进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强化司法与行政会商及信息共享 提升审判执行与监管处罚质效 [6][7]
山东辖区成功举办2025年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18:32
5月15日,在山东证监局指导下,山东辖区以"沟通创造价值,诚信赢得未来"为主题,成功举办2025年 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并通过全景服务平台实现全程线上直播。山东辖区超200家上市 公司与全国投资者展开互动交流,以透明化沟通强化投资者信心,共绘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蓝图。 科技赋能沟通,持续营造良好生态。近年来,上市公司参与网上互动的积极性持续提升,网上交流互动 已成为中小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本次活动依托全景服务平台,通过视频直播、 实时文字互动等技术手段,实现跨地域高效交流。据统计,活动期间,平台累计访问量突破18.5万人 次。多家上市公司表示,本次活动增进了市场对公司的理解,推动公司进一步提升内部治理和投资者关 系管理水平,有助于实现"以透明促规范、以诚信树公信"的良性循环。 以投资者为本,切实保护合法权益。近年来,山东辖区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投资者回报意识显著增 强。山东证监局一级巡视员韩汝俊表示,截至4月末,山东辖区共有A股上市公司243家,总市值超2.6万 亿元;2024年度营业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4.7%,科创板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2.3%,两者均 位居全 ...
最高法、证监会:依法保护耐心资本参与公司治理、获取回报
新京报· 2025-05-15 18:09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 服务 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严格落实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及销售机构的适当性管理责任,相关机构向投资者 推介或销售金融产品、提供服务,要在市场准入端全面了解投资者情况、充分揭示风险。未尽适当性管 理义务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要依法保护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参与公司治理和 获取回报等合法权益,不断完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投资司法环境,促进创投资本向新质 生产力聚集,实现投资资金保值增值、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要依法打击资本违规隐形入股、违法违规"造富"行为,发行人关于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及陈述 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对违法违规约定股权代持、利益输送等行为,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无 效,并根据双方过错程度分配责任,同时将违法违规线索移送相关部门处理。依法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 组,上市公司章程中关于反收购的条款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无效。上市 公司退市,投资者因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造成损 ...
最高法、证监会:依法打击资本违规隐形入股、违法违规“造富”行为
快讯· 2025-05-15 17:15
监管政策 - 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旨在严格公正执法司法 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1] - 依法打击资本违规隐形入股行为 重点监管违法违规"造富"行为 [1] - 要求发行人关于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必须真实 准确 完整 [1] 违规行为处理 - 对股权代持 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 人民法院将依法认定无效 [1] - 根据交易双方过错程度分配责任 [1] - 违规线索将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1]
最高法、证监会:对于恶意参拍股权拍卖的 相关保证金不予退还
快讯· 2025-05-15 17:08
最高法、证监会:对于恶意参拍股权拍卖的 相关保证金不予退还 智通财经5月15日电,最高人民法院、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 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 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到,人民法院在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股权拍卖公告中,应当 提示受让人应当符合监管规则规定的股东条件,并提示股东资格存在不能获批的风险;对于恶意参拍, 拍得后未获批股东资格的,相关保证金不予退还;因对法定股东条件把握不准确、不存在明显恶意的, 可退还保证金。(智通财经记者 林坚) ...
最高法、证监会:对于“小作文”损害他人权益且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快讯· 2025-05-15 16:59
智通财经5月15日电,最高人民法院、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 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 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到,依法打击编传虚假信息、"维权黑产"、发行上市环节不正当竞争等干 扰市场正常运行、扰乱资本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形成风清气正的市场生态。对于通过编传"小作文"等 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受害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依法予 以支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针对发行申请人、上市公司、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的 恶意代理维权、"有偿删稿"、恶意制造诉讼案件阻断发行上市审核流程等行为,人民法院支持相关主体 依法维护名誉权等合法权利,支持相关行政机关依法追究治安管理、反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违法责任;构 成敲诈勒索罪或虚假诉讼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强化对资本市场"吹哨人"就业权利、公平待遇等 方面的司法保护。(智通财经记者 林坚) 最高法、证监会:对于"小作文"损害他人权益且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最高法: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已正式立项
中证网· 2025-05-15 16:44
资本市场司法保障指导意见 - 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 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1] - 重点推进依法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 包括欺诈发行和违规信息披露等违法犯罪活动[1] - 强调追责首恶与帮凶并重 严格落实发行人及控股股东实控人的第一责任[1] 立体化追责体系建设 - 构建行政执法 民事追责和刑事打击衔接的立体化追责体系[1] - 研究制定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目前已正式立项[1] - 刑事领域将制定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释及私募基金犯罪指导意见[1] 投资者权益救济机制 - 强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促进投资者合法权益快速实质救济[2] - 完善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建立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 调动市场专业资源参与[2] - 支持运用先行赔付和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等制度工具及时赔偿投资者[2] - 优化示范判决+平行案件处理模式 通过示范判决推动实质化解争议[2]
最高法、证监会:依法加大对财务造假等犯罪行为的追责力度
快讯· 2025-05-15 16:39
资本市场风险防范与处置 - 支持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风险处置工作 依法稳慎办理与上市公司风险化解 私募基金风险化解 债券违约 非法证券期货基金活动 清理整顿地方交易场所有关的案件 [1] - 依照企业破产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提供集中管辖 三中止等司法保障措施 支持地方政府履行属地责任 坚决防范 及时处置涉众风险 [1] - 在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破产清算 重整程序中 加强与监管部门 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 支持证券期货监管部门在前期风险处置中依法对经营机构资产 业务等采取的处置措施 [1] 财务造假与违法犯罪打击 - 依法加大对财务造假等犯罪行为的追责力度 加强对地方人民法院的指导督办 严格规范财务造假案件审判尺度 严格把握缓刑适用条件 [1] - 提高审判效率 及时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落地一批重大典型案件 强化震慑效应 [1] - 落实"管合法更要管非法"要求 依法严厉打击证券发行领域非法金融活动 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1] 股东与实控人责任追究 - 对负有责任的股东 实际控制人等依法实施股权 债权减记或清零等措施 [1] 私募基金领域案件处理 - 对私募基金领域等跨地域涉众型经济违法犯罪案件 坚持统一指挥协调 统一办案要求 统一资产处置 公平清偿受损投资者 [1] - 保障及时受理 高效审理 标准一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