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小投资者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类型多样 立体追责力度不断加大
金融时报· 2025-08-29 10:43
案件背景与判决 - 上海金融法院判定*ST金泰原总裁袁翔与原执行总裁罗甸因虚假增持承诺构成证券虚假陈述共同侵权 需共同赔偿两名投资者损失78.35万元 [1] - 该案为证券法修订后全国首例上市公司董监高未履行增持承诺引发的证券侵权纠纷案 涉事人员已于2022年10月被上海证监局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1] 司法案件规模与趋势 - 上海金融法院成立7年来累计受理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2.3万余件 平均每日受理9起相关案件 [1] - 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数量从2018年310份增至2024年592份 其中2024年信息披露违法案件立案249件 较2018年增长211% [2] - 行民刑立体追责力度加大导致每年新增被诉上市公司数量持续攀升 [2] 投资者结构与保护机制 - 截至2024年底上海金融法院受理案件涉及原告投资者2.7万名 其中自然人占比99.74% 机构投资者仅占0.26% 总标的额76.46亿元 [3] - 通过"中小投资者保护智慧舱"诉讼机制实现损失自动计算与无纸化立案 2018-2024年诉前调解3616件纠纷 涉及近4000名投资人 调解标的额3.68亿元 [3] 虚假陈述行为特征 - 被诉发行人达77家 涵盖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板块 财务数据造假占比超三分之一 包括收入造假/成本费用造假/现金流造假等 [4] - 虚假陈述行为类型包括隐瞒关联交易/关联担保/资金占用以及重大合同履行情况 [4] 责任主体与追责体系 - 投资者起诉对象扩展至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中介机构及帮助造假者 [6] - 在77家被诉发行人中有4组因虚假陈述不成立被驳回 8组因不具重大性被驳回 6组因无交易因果关系被驳回 其余59家发行人案件中投资者胜诉率达97.47% [6] 法律适用新挑战 - 新争议点包括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律适用与损失核算/预测性信息"安全港"规则适用/帮助造假者"明知"标准认定/董监高公开承诺法律责任认定 [5] - 取消行政前置程序后发行人是否构成虚假陈述成为新焦点 法院明确禁止借"预测性信息"名义逃避信息披露义务 [5] 司法实践难点 - 无行政处罚案件中存在虚假陈述事实查明难度 民事诉讼与行政/刑事追责在证据调取/事实认定/责任认定方面的衔接机制仍需完善 [7]
第6期“投教领航”投资者教育网络课程第三季圆满完成
全景网· 2025-05-16 16:41
投资者教育活动 - 2024年陕西投资者教育领航者联盟投教系列活动第三季第6期于5月16日圆满完成 该活动由陕西证监局指导 21家成员单位参与 深圳市全景网络有限公司承办 [1][7] - 本期课程主题为"特别代表人诉讼实务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由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高级经理夏雯雯主讲 内容包括投保工作介绍 代表人诉讼 后续工作理念 [3][7] - 该网络课程是联盟第五年举办的公益性投教课程 旨在帮助投资者了解规则 辨识风险 树立理性投资理念 [4] 证券集体诉讼制度 - 2020年新证券法确立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制度 明确投保机构可代表个人投资者对财务造假 欺诈发行等行为提起特别代表人诉讼 [3] - 该制度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便利 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大幅提高违法成本 支撑"零容忍"监管要求 [3] 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例 - 2021年4月中证投服中心对康美药业启动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 11月代表52037名投资者胜诉 获赔24.59亿元 [4] - 2023年中证投服中心提起科创板首单欺诈发行特别代表人诉讼泽达易盛案 通过诉中调解帮助7195名投资者获赔2.85亿元 [4]
中央财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会计学院教授陈运森:资本市场监管创新和中小投资者保护稳步推进
证券日报· 2025-05-15 22:47
资本市场监管机制 - 资本市场监管分为公共实施机制和私人实施机制 公共实施机制由政府监管机构如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执行 监管对象包括上市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券商等市场参与者 私人实施机制依赖市场主体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 如股东投票、诉讼和交易行为 [2] - 成熟资本市场中市场主体更倾向于通过私人实施机制保护权益 新兴资本市场因私人实施机制不成熟 公共实施机制需发挥更大作用 [2] - 中证投服中心采用私人实施机制形式但具有公共实施机制实质 与公共和私人实施机制共同构成证券市场三大监管板块 [2] 中国资本市场特点 - 中国资本市场散户占比高机构占比低 监管具有鲜明人民性 证监会致力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3] - 中小股东行权意识和能力较弱 导致私人实施机制不完善 影响公共实施机制效率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从37%降至33% 但大股东仍占据重要地位 许多违法违规行为与大股东相关 [3] - 中证投服中心倾向于选择曾受处罚、问询、非标准审计意见、少发股利或大股东掏空动机强的企业行权 行权后更可能引发监管处罚跟进 [3] 中小投资者行权现状 - 中小投资者认为行权过程麻烦且不清楚如何行权 持股比例低、缺乏专业知识和行权成本高导致行权困难 [6] - 2024年A股45家公司遭遇93项议案否决 同比增长104%和89.8% 其中大股东利益侵占类议案占比58.4% 部分公司因中小股东异议调整议案方案 [6] - 某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所有议案均被否决 显示中小股东话语权逐步增强 证监会倡导投资者提升股东意识并积极行权 [6] 股东诉讼情况 - 股东诉讼是投资者保护最后防线 中小股东因诉讼时长漫长和需专业知识面临较大挑战 [7] - 2021年起中小股东诉讼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2022年达140个案件 涉及原告人数越来越多 显示中小投资者开始重视诉讼手段 [7] - 中小股东诉讼对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具有治理效果 未来应构建行政、民事、刑事全方位追责体系 加强责任协同尤其是民事责任落实 [7]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杨:投资者在诉讼过程中要保存好交易记录并关注诉讼时效等问题
证券日报· 2025-05-15 22:47
中小投资者保护宣传周活动 - 第七届"5·15-5·19中小投资者保护宣传周"公益活动正式启动,由《证券日报》社主办,中证投服中心、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支持,北京基金小镇投资者教育基地、东方财富、第一创业证券联合举办 [1] - 活动首场邀请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杨为高校大学生讲解中小投资者保护相关问题 [1] 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 - 我国已建立多元立体的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追责等方式 [2] - 中小投资者面对财务造假等侵权行为时可通过多种途径维权 [2] 中小投资者维权途径 - 诉讼维权是重要手段,投资者需保存交易记录以确认索赔资格,并关注诉讼时效问题 [2] - 调解服务渠道包括中证投服中心的公益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及调解服务 [2] - 证监会"12386"热线、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及商事仲裁机构也提供调解服务 [2] 证券投资法律法规框架 - 国家层面法律包括《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和《刑法》中关于证券犯罪的内容 [3] -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包括《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新"国九条" [3] - 实操类细则由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发布的交易细则组成,涵盖股票证券交易各环节 [3] - 投资者可通过证监会或交易所网站的"政策法规"栏目系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3]
《证券日报》社发起并主办第七届“5 15—5 19中小投资者保护宣传周”公益活动将启幕
证券日报· 2025-05-13 06:36
中小投资者保护宣传周活动 - 第七届"5 15—5 19中小投资者保护宣传周"公益活动将于5月15日启动 主题为"践行'三投资' 筑牢'两防范'" [1] - 活动在北京、深圳、上海三地举办 通过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上市公司等现身说法形式展开 [1] - 活动内容包括引导投资者树立"三投资"理念 防范财务造假和非法荐股 提升"三权"(知权、行权、维权)意识 [1] - 活动将邀请资深专家讲解ETF投资相关话题 [1] 投资者保护报告发布 - 《证券日报》社将发布《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报告(2025)》 从六个方面展示投资者保护工作进程 [1] - 报告涵盖新"国九条"、法治化制度建设、证监会投保工作重点、打击违法违规、机构投教亮点、《证券日报》正能量传播等内容 [1] 政策与监管动态 - 新"国九条"出台到公司法修订实施 政策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2] - 中国证监会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和投资者保护水平 [2]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A股市场正在向深刻而积极的方向转变 构建投资者保护长效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2] - 保护投资者需加强监管执法 推动上市公司增强回报能力 强化资本市场可投性 [2] 活动组织与参与方 - 北京首场活动由北京基金小镇联合主办 中央财经大学创新发展学院协办 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支持 [2] - 《证券日报》社作为经济日报社主管的央媒 连续主办该活动 旨在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