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河北赞皇 山地农业储绿富农
经济日报· 2025-08-12 07:09
核心观点 - 赞皇县通过发展特色化、高效化、融合化的山地农业路径,成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形成以林果产业为核心、深加工和文旅融合为延伸的现代农业体系,显著提升县域经济价值 [1][2][3][4][5][6][7][8] 特色林果产业发展 - 全县林果面积达100万亩,涵盖大枣、核桃、樱桃、酸枣仁等10余种品类,总产值近29亿元 [3] - 鲍家滩村樱桃种植面积近1万亩,辐射带动7个乡镇90多个村,采摘旺季日接待游客5000人 [2] - 三六沟村板栗、松会村葡萄、岭根底村苹果等村镇均形成特色作物种植 [2] 酸枣产业转型与深加工 - 大枣产业转型酸枣种植,全县酸枣种植面积达23万亩(含5万亩改接及18万亩野生资源),建设10个示范基地3000亩和6个农业产业园 [4] - 酸枣亩收益从大枣的4000元提升至2万元,任家洞村村集体收入保底30万元并可分红 [4] - 引进康平健康产业公司投资3500多万元建设深加工工厂,年产能达药食同源产品300多万盒和植物提取物100多吨,开发5款全国领先产品 [4] - 年加工酸枣30万吨,年产酸枣仁7000吨,年产值超50亿元,培育300多家专业公司和1100多加工户,带动就业上万人 [5] 文旅融合与价值链提升 - 松会村种植葡萄2100亩(年产量3150吨),引进润石公司打造葡萄酒度假小镇,发展休闲采摘和露营等新业态 [6][7] - "向云端"露营地自2024年五一运营以来营业收入达300万元,配备36个帐篷及环湖骑行等一体化服务 [7] - 蕊源蜜蜂博物馆年接待研学学生1.2万人次,配套种蜂场体验和手工制作活动,获全国五星级科普基地认证 [7] - 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562万人次,旅游总花费65.4亿元;五一假期接待82.6万人次(花费5.78亿元,同比增长80.6%) [8] 品牌与产业链建设 - 2023年发布"赞皇酸枣仁"区域公用品牌,采用"区域+企业+产品"三级品牌架构 [5] - 形成酸枣仁、酸枣芽茶、酸枣仁粉等多元产品线,持续挖掘利用价值满足市场需求 [5] - 农文旅融合覆盖休闲观光、健康养生、亲子体验及研学示范,显著提升山地农业价值链 [8]
宁夏泾源盘活文旅激发消费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8-12 06:03
夏季的六盘山,层峦叠嶂,满目苍翠,持续迎来旅游旺季。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就位于六盘山东麓,有山 清水秀的六盘山森林公园、流泉飞瀑的胭脂峡、神奇秀丽的老龙潭等30多处自然景观,森林覆盖率居宁 夏之首。当许多地方酷暑难耐,这里却格外凉爽,夏季平均气温保持在18摄氏度左右。 依托美景、美食,泾源县许多人吃上了"旅游饭"。在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农家乐的数量让人惊讶, 全村一共115户,其中就有85户农家乐。"我们村紧邻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从2007年就有人开始经营农 家乐。"冶家村党支部书记马万红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农家乐和民宿的品质不断提升,生意也越来 越好。" 泾源县除了给予奖补政策,还通过项目资金帮助农家乐和民宿进行升级改造。现在,冶家村的接待能力 能够满足每日3000人住宿、4000人吃饭,成为固原市民宿规模最大的村庄。"我们家开了13年了,开始 只有7间客房,如今达到了15间客房。接待的客人有旅行团的、有康养旅居的,许多散客都是'回头 客',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啦!"村民兰晓芹一边接待顾客一边笑盈盈地说,每年的6月到10月,她家的 民宿基本每天都能住满。 泾源县近年来以20公里服务带和30公里美丽公路为纽带 ...
让乡村有“颜值”更有“产值”|市委书记抓乡村振兴(2025.08.04-08.10)
南方农村报· 2025-08-11 22:01
乡村振兴战略部署 - 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重点发展丝苗米 蜜柚 茶叶等产品并提升品牌附加值 [3][14] - 深化农文旅融合 将人流量转化为实际消费和收益 [3][15] - 加快第三批典型镇村培育建设 推进省际交界处建设 [3][12][22]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 攻坚"三清三拆三整治" 加快危旧房屋拆除和农房风貌提升 [16][17][18][19][20] - 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21][49] - 塑造干净整洁城乡风貌 推进全域环境提升 [27][28] 海洋经济发展 - 依托岸线优势发展海洋经济 重点培育海洋新能源产业和海洋制造业 [4][43][44] - 打造全国海洋种业高地 发展海洋水产鱼苗产业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6][36][38][39] - 壮大现代海洋渔业 繁荣发展海洋文旅产业 [6][42][44][45] 特色产业培育 - 做大做强五金汽配等特色产业 发展壮大镇域经济 [5][30][31] - 做好"土特产"文章 聚焦食品饮料预制菜 林下经济等业态 [14][63][64] - 滚动招引标志性文旅项目 把握浪漫主题 亲子游乐等消费热点 [54][55][56][57] 基层组织与民生保障 - 加强村党组织"头雁"队伍建设 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 [5][28][33][34] - 探索农村"长者饭堂"服务模式 让老年人吃上暖心饭菜 [5][32] - 管好用好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 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69][72] 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 - 聚焦"扩绿 兴绿 护绿"文章 实施绿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 [10][76] - 加快建设生态景观廊 优化提升城乡绿化空间 [74][77] - 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 建强林业队伍 [78] 体制机制创新 - 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做优一产 做旺三产 促进农文旅体深度融合 [9][63][64][65] - 深化县域投融资体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领域改革 [9][67] - 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37][38]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央视网· 2025-08-11 19:59
乡村旅游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乡村振兴需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 要求民族地区保留特色文化并通过旅游显现其价值 [1]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 精品化 规范化水平 [2] -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各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绿色生态资源 民族特色文化等独特优势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1] 乡村旅游市场表现 - 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7.07亿 总收入4120亿元 [2] - 湖北利川今年以来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540万人次 带动就业10万人 [2] -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重点镇数量分别达到1399个和198个 [3] 乡村旅游产品创新 - 贵州黎平肇兴侗寨推出30多个非遗体验和研学项目 带动餐饮 民宿和土特产消费 [1] - 涌现出旅拍 咖啡馆等新业态 并形成村晚 村超 村戏 村咖等村字号品牌 [1][2] - 新疆奇台县将A级旅游景区与农业观光示范点串联 形成一村一特色发展格局 [2]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 全国3万多个乡镇和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3]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左右 数字新基建加快布局 [3] - 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技术普遍应用提升了乡村旅游舒适度和便利性 [3]
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8月15日至17日举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1 16:08
行业活动规模与安排 - 第二十三届南海开渔季活动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阳江市海陵岛举行 筹备13项活动为历年最多 [1] - 活动以开渔令发布为核心 3400余艘渔船将有序驶向南海渔场 为历届集中出动渔船最多的一次 [3] - 预测活动期间每日人流量近10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2亿元人民币 [3] 行业经济影响与发展成效 - 2024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 同比增长5.47% 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 [1] - 海水鱼养殖产量达97.54万吨 占全国产量近一半 [1] - 开渔季促进渔业振兴并带动滨海旅游、餐饮、文化等产业发展 阳江依托海洋资源发展海上能源、海水种业及海工装备产业 [1] 产业链建设与品牌发展 - 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持续完善 形成苗种繁育、装备制造、饲料动保、设施养殖、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及品牌销售的完整体系 [2] - 创建金鲳鱼、生蚝、海鲈等3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三条两百亿级产业链发展 [2] - 累计建设5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包括阳江海陵岛-阳西) 启动省级渔港经济区建设 推动港产融合 [2] 文化特色与旅游亮点 - 活动新增沙滩音乐节、世界模特大赛、夜光风筝嘉年华等多元文化配套项目 [3] - 开渔令发布成为最具辨识度的文旅符号 既展示渔业活力又提供观光体验 [3] - 活动以"南海千帆竞发、疍家风土人情、亮丽滨海旅游"三大关键词为亮点 [2]
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 满足品质消费需求
消费日报网· 2025-08-11 10:46
农产品消费新趋势 - 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等新型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1]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从供给端、流通端、市场端培育增长点 [1] 优化供给端 - 重点提升"三品一标"水平,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开发新型加工产品如即配、即烹、即热食品以满足年轻消费者 [2] -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十四五"新认证绿色有机等农产品3.6万个,较"十三五"末增长70% [2] - 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7.9%,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超2亿吨 [2] - 工信部首批遴选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推动食品工业精深加工与三产融合 [3] 流通体系升级 - 完善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十四五"新增冷藏库容9800万立方米,较"十三五"末翻倍 [5] - 农业农村部将制定"十五五"规划,重点建设产地预冷设施、冷链集配中心及产后处理能力 [5] - 我国年生鲜农产品消费规模达10亿吨,冷链物流是保障消费品质的关键 [4] 市场激活与品牌建设 - 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成为旅游业创新最活跃领域 [6] - 通过农文旅融合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等活动,2024年丰收节带动农产品消费300多亿元 [7] - 推动乡村民宿多元业态经营,拓展农产品销售与文化体验综合场景 [7]
镇湖黄桃上市 桃王争霸赛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8-11 08:16
当天,镇湖街道与顺丰速运、食行生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张彦苹教授等专 家获颁聘书,为产业注入科技基因。"镇湖黄桃·苏超款"IP文创及饮品发布。 活动现场发布了三条精心设计的农文旅采摘路线,串联起桃园风光与苏绣文化,让"苏州人游苏 州,苏州人吃自己的黄桃"从愿景走向现实。现场,苏州高新区果品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汇聚翠冠梨、 黄桃等本土名品,推动产业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口感特别甜""像寿桃一样,桃子的形状寓意美好"……昨天(8月10日),苏州高新区镇湖黄桃集 中上市暨"新希望"杯桃王争霸赛隆重举行。12家优质果园的黄桃经过专家团对果型、糖度、风味的严苛 品评及现场嘉宾盲测投票,最终决出"王者"。 据了解,镇湖1500亩桃林绵延成金色产业带,年均产量突破300万斤,带动超千户农民增收致富。 ...
5年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84万平方千米 改造黄土地 披绿又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50
当黄河遇上黄土高原,黄河与黄土激荡,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统筹推进。前不久发布的《黄河流域 水土保持公报(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底,黄河流域植被面积54.13万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 69.07%。5年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84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由"黄"转"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黄河之畔、高原之上,一个个曾 经饱受黄沙漫天、水土流失困扰的村子,持之以恒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复生态,山梁披绿,河流变 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不仅有效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还带动绿色产业发展。近日,记者来 到甘肃、陕西、山西等地乡村,采访相关部门和当地群众久久为功扩绿兴绿护绿的奋斗历程。一个个生 态之变的缩影再次印证,保护生态环境、壮大美丽经济,就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 释放巨大效益。 ——编者 甘肃天水麦积区花牛镇南山花牛苹果基地—— 山窝窝长出智慧果园 远处,层层梯田环抱山峁;近处,颗颗苹果缀满枝头。走进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南山花牛苹果基 地,虫情测报仪、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分布其间,苹果园满满科技范。 "有了这些宝 ...
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一粒米串起产业链
人民日报· 2025-08-11 05:57
农业科技与新品种研发 - 延边大学农学院在光东村设立3公顷试验田,培育出适合冷凉区域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延大802 [1] - 吉林农业大学团队应用激光辐照水稻育秧技术,显著提升植株抗性 [1] - 当地采用无人机、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科技种粮,品牌"吗西达"稻米品质显著提升 [2] 农文旅融合发展 - 光东村开发稻田螃蟹乐园、观景亭、小火车等文旅项目,高峰期单日接待游客500-1000人 [2] - 形成"稻田观光+民俗体验+研学教育"全域旅游格局,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2] - 2024年农民年人均收入达2.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较10年前增长10.2倍 [2] 产学研协同机制 - 延边大学科技小院师生常年驻点开展科研,将试验田作为流动课堂 [1] - 高校专家直接指导农户应用激光辅助育苗等新技术,实现技术下沉 [1] - 村支书证实科技赋能使稻穗产量显著提升,9月稻穗沉度可压弯秆子 [1]
“一朵荷花”撬动农文旅融合产业链 解锁特色早市背后的文旅账单
央视网· 2025-08-10 16:25
行业现象 - 苏州白塔西路荷花早市在夏季七八月份成为热门消费场景 吸引本地及外地游客前来购买鲜切荷花[1][3] - 荷花早市从传统本地市场转变为网红打卡点 日均客流量达到近万人次 营业时间延长至下午[8] - 荷花产业链从单纯售卖莲蓬扩展到鲜切花销售 原本无法产生经济价值的荷花现成为增收来源[11][13] 经营模式 - 花农每日凌晨4点开始采荷 通过50公里公交运输耗时2小时将荷花从太湖河畔运送至市区早市[1][5] - 传统荷叶包法使花束单价维持在10余元水平 日销售量约两桶 需全天销售才能售罄[15] - 当地计划在8月下旬联动周边苏南花卉市场及皮市街花鸟市场 打造沉浸式荷文化体验区[17] 经济效益 - 荷花种植面积从原有鱼塘改造而来 金庭镇东蔡村荷花种植户约十几户 种植面积达200-300亩[13] - 周边商业显著受益 白塔东路/临顿路/平江路等区域店铺客流增加 形成手持荷花的消费风景线[17] - 花农通过鲜切花销售获得新增收入来源 原本仅依靠花谢后的莲蓬作为主要收入[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