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小县城有了高铁站”(从一线看高质量发展这五年)
人民日报· 2025-10-11 06:10
"吃鱼去!" 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北站,高铁列车刚刚停稳。不少旅客还没出站,就纷纷给一家渔庄打电话询问座位 情况。几公里外,渔庄经营者张国庆在后厨忙得热火朝天。从高铁站到他的渔庄,只有几分钟车程。 去年6月,兰张高铁兰武段正式开通运营,兰州市永登县,这个地处西北、常住人口不到30万的小县 城,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 高铁通了,生意火了。以前,张国庆渔庄里的22张桌子时常坐不满;如今,午市晚市都常常爆满。"这 个国庆、中秋假期的营业额比去年翻了一番。"张国庆边招呼着客人边说着"战绩"。 呼啸而至的是速度,可感可触的是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条新的交通线路,都承载人民幸福 梦想。""十四五"以来,全国高铁营业里程新增约1万公里,人民群众的出行越来越便利。 过去,永登县只有普速列车停靠,车次也不多。得益于高铁站开通,今年上半年永登县共接待游客 543.4万人次、同比增长16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165%。 (责编:岳弘彬、牛镛)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小县城有了高铁站,人流量大了,生意自然更好了。"张国庆介绍,他的渔庄位于永登"满城渔歌"乡村 振兴示范带,是当地农文旅融合的亮点工程。高 ...
光耀太行·红土巨变 | 乡宁:能源重镇焕新出发
央广网· 2025-10-10 10:20
0:00 【编者按】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展示老区新时代的新成就、新面貌、新变化,央广网记者走进山西革命老区 看发展,推出《光耀太行·红土巨变》融媒体系列主题宣传。 央广网临汾10月7日消息 "古大夏地。周初曰鄂,唐叔始封居此。"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因承载着2000多年的历 史记忆,至今仍被史学界称为"夏墟""古大夏地"。 除了厚重的历史,地处吕梁山南麓的革命老区乡宁县也曾被烽火硝烟所浸染。这里曾是晋西南革命重心和抗战大 后方,中共乡吉特委旧址、213旅部驻地、烈士湾等红色印记,至今讲述着乡宁人民不屈的抗战故事。 山乡宁静,岁月流转。 新的奋斗征程中,乡宁在资源型地区转型的赛道上,跑出了属于自己的"加速度"。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大 幅增长12.7%,领先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之笔,正在鄂邑大地描绘出高 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一山一酒一壶"新名片 煤炭一度是乡宁县的传统支柱产业与立县之本,如今,文旅产业正在跃升为这片土地的"绿色未来"。 近年来,乡宁锚定"山乡宁静、康养 ...
清新区“双节”揽客72.58万,国家级户外运动线路实力“圈粉”
南方农村报· 2025-10-10 09:32
核心观点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清新区旅游市场表现强劲,接待游客72.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1亿元,同比2024年国庆假期分别大幅增长84.79%和59.62% [5][6][7] 假期旅游市场表现 - 假期期间清新区接待游客总人次达72.58万,其中一日游游客56.38万人次,过夜游16.2万人次 [5] - 实现旅游总收入6.31亿元,旅游人次增长率位居清远市第一 [6][7] - 旅游市场延续“本地化、近郊化、短途游”特点,客流平稳有序 [4] 精品线路带动效应 - 清新区“乐游清新亲水户外运动线路”入选国家体育总局2025年国庆假期14条户外运动精品线路,为广东省唯一上榜线路 [11][12] - 该线路以亲水为主题,串联古龙峡、玄真峡谷嬉水王国、笔架山旅游区等8大景区,集漂流、探险、温泉、森林氧吧于一体 [12][13] - 双节期间该线路接待游客近36万人次,同比增长约40%,成为市场重要增长动力 [16][17] - 同步推出多条“三天两宿”全域旅游精品线路,涵盖多种组合模式,延伸消费链条 [20][21][22] 惠民措施与消费促进 - 通过免费开放百步梯观景台、松林公园、古龙峡网红河谷等公共资源及热门打卡地,降低出游门槛,带动周边消费 [26][27][28] - 深化广清一体化区域协作,针对广州客源市场推出“海珠人游清新”等专项优惠活动,通过门票折扣、住宿补贴吸引客源 [29][30][31][32] - 举办“悦游清远”文旅金秋惠民消费季,以数字票根串联龙头文旅企业及全链条消费生态,探索全域联动消费模式 [33][34][35][36][37] 产品创新与体验升级 - 核心漂流项目持续升级,古龙峡景区新增“狂野亚马逊野人部落表演”、非遗吹糖人、“飞跃彩虹”高空体验等项目,假期接待人数达17.8万人次,同比增长19.7% [42][43][44][45] - 笔架山旅游区举办户外观瀑旅游季暨徒步活动,新增瀑布飞人特技秀,提升游玩体验感 [46][47][49] - 图书馆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多个乡镇举办贺国庆迎中秋文艺演出,将传统文化与节日旅游结合,增强游客参与感 [48][50][51][52][53] 乡村旅游与民宿经济 - “微度假”、“近郊游”趋势下,乡村旅游成为假期新宠,民宿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 [54][55][56][57] - 游客深入三坑镇、龙颈镇等乡村振兴示范带,体验轻奢民宿、星空露营、围炉煮茶等潮流休闲方式 [59][60][61] - 各乡村民宿策划主题差异化活动,如猜灯谜、手作DIY、篝火晚会等,满足家庭客群互动需求 [61][62][63][64] - 重点乡村酒店及民宿双节期间订房率均超过80% [65][66][67]
金秋与光影的邂逅
河南日报· 2025-10-10 07:40
步入展厅,阳光沃瀛、科技赋能、文教兴农等六个板块用浓烈的色彩区隔开来,从内容到视觉呈现出不 同的特色,"三农"发展成果透过一幅幅作品扑面而来。 国家级摄影佳作与田园风光奇妙相遇,会带来怎样的视觉盛宴?10月7日,记者前往临颍县食尚年华田 园综合体,到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现场去一探究竟。 第十二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于9月23日开幕,从6.8万余件、17.6万余幅投稿作品中,精选出116件入展。 农民摄影大展展馆斜对面,"中原沃土·食尚漯河"平行展同步进行,110组摄影作品定格漯河在产业升 级、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一个个发展亮点。 陈行挎着相机,手持录像机,穿梭在一幅幅摄影作品间,在观展人群中显得尤为特别。"我是漯河职业 技术学院艺术学院的一名教师,今天一方面是来观展,另一方面是要记录下来作为教学素材。"陈行 说。 谈及观展感受,陈行坦言:"看到图片中的智能化工厂、省级食品实验室,真切感受到漯河食品工业发 展的强劲势头,很自豪。今天看好路线,争取节后带着学生们一起来学习。" 展厅内,一幅幅"三农"主题的摄影佳作让观展者流连忘返;展厅外,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融合了农业高 科技展示、观光旅游和研学基地等功能,绘出一幅农文 ...
乡村旅游持续火热 魅力田园活力无限
人民网· 2025-10-09 09:04
乡村旅游行业核心观点 - 乡村旅游在国庆中秋假期持续火热,成为假日消费新亮点和文旅活动新风尚 [1] - 行业展现出农文旅深度融合、消费场景创新、城乡双向奔赴的显著特征,释放出巨大的产业乘数效应 [5][6][11] - 行业规模持续壮大,"十四五"以来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已达约9000亿元 [1] 需求端观察 - "奔县游"和"乡村游"出圈,县域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 [3][5] - 游客偏好从匆匆打卡转向体验乡村慢生活,对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需求旺盛 [5] - 例如江西省铜鼓县在假期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坪田村接待游客2.8万多人 [5] 供给端发展 - 乡村产业从单一农业转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催生民宿经济、露营经济、星空经济等新业态 [5] - "十四五"时期新确定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总数达到1597个 [6] - 例如内蒙古达拉特旗关碾房村的100多间民宿在假期预订一空,接待游客8000多人次 [5] 农文旅融合模式 - 各地立足自然风光、特色产业、红色文化等资源,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5] - 通过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如湖北秭归九歌巷子)、串联全域旅游线路等方式提升吸引力 [4] - 新需求牵引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 [6] 消费场景与体验创新 - 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相融,古村游、民俗游、非遗游等展现新活力 [8] - 通过引进非遗市集、乡村音乐会、研学游等业态增强吸引力,如浙江濮院时尚古镇假期首日游客量同比增长70%以上 [9] - 村歌、村晚、村超、村BA等群众性活动蓬勃发展,全国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超过47万个 [10] 文化赋能与产业协同 - 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协同,创新多元消费场景,如农产品展销、美食品鉴、农耕文化体验等 [10] - 对传统乡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大,815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超120万人就业增收 [9] - 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期间举办超2.9万场次活动,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 [10] 基础设施与城乡融合 - 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乡村旅游火热的重要支撑,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64万公里,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 [12] - 基础设施完善(如旅游厕所、充电桩)有效提升了游客体验和留宿意愿,如河北大洼村今年累计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 [12] - 城乡差距持续缩小,为文旅发展释放巨大潜能 [11] 产业带动与农民增收 - 乡村旅游有效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 [5] - 通过"公司+集体+村民+商户"等运营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解决就业 [13] - 乡村旅游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6][14]
“丰收消费”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 打开田间地头增收新空间
央视网· 2025-10-08 13:55
乡村旅游市场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多地推出丰收体验游,预计带动乡村旅游人次大幅增长[1] - 双节期间全国超500条乡村旅游示范线路持续升温,亲子农耕体验和农家院团圆饭等项目成为游客首选[11] - 农文旅融合项目如打年糕、音乐市集、主题沙雕、稻田艺术画等带动农民增收[11] 乡村旅游产品创新 - 延安南泥湾通过数字种田、寒地粳稻、稻渔共生等新法子实现科技赋能[5] - 河南宝泉大峡谷利用晒秋小院展现辣椒红、玉米黄等太行山丰收元素[9] - 四川盐亭、山东武城等地推出亲子农耕体验和农家院团圆饭等创新项目[11] 乡村科技应用 - 江苏苏州常熟蒋巷村利用光伏步道和微型气象站实现光伏发电效率优化[17] - 甘肃盐池湾乡牧民通过北斗手持机和北斗项圈实现数据互联精准放牧[21] - 全国行政村5G覆盖率已超过90%,新基建围绕数字、绿色、智慧、融合四大方向发力[21] 乡村资源循环利用 - 四川成都新津天府农博园将收割后的秸秆转化为川剧变脸、哪吒脑海等创意造型[17] - 未来计划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稻草人,并开发稻草人主题AR互动体验[19] - 秸秆从田间废料变为创意原料,体现大地回馈的绿色智慧[19]
“双十”好去处!来邂逅忻城土司贡礼+土司文旅,快乐加倍
南方农村报· 2025-10-08 10:03
活动概览 - 以“土司贡礼香飘湾区”为主题的2025年粤桂消费帮扶忻城糯玉米节暨忻城土司特色农文旅推介活动将于10月10日在广州1906科技园扬韬广场举行 [6][7] - 活动旨在通过协作帮扶促消费、促就业及平台企业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4][5] - 活动不仅是一次特色农产品集中展销,更是一场土司文化与芝州风情的全景体验 [8] 忻城糯玉米产业规模与地位 - 忻城糯玉米年种植面积达10.75万亩,覆盖全县12个乡镇,惠及约8万户种植农户 [15] - 产业年产量为4.55万吨,年产值达4.5亿元,是带动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16] - 产业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格局,并大力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以提升品质和保障产量稳定 [14][16][17] 品牌建设与认证荣誉 - 忻城糯玉米斩获“中国品牌神农奖”、“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荣誉,并入选广西农业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3][24] - 产品拥有10个绿色食品认证和1个“圳品”认证,产区被评为全国“人民优选”产业合作示范基地 [24][25] - 忻城县糯玉米种植系统在2016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全国农业文化遗产”称号 [26] 产业链与销售渠道 - 目前忻城县有糯玉米加工企业28家,其中包括1家市级龙头企业 [27] - 拥有“林管家”、“力丰源康”等4家品牌辨识度高的企业 [28][29] - 电商渠道同步发力,6家电商龙头企业通过平台销售、主播带货等模式,2024年产业网络交易额超2000万元 [32][34] 活动具体内容与亮点 - 活动分为启动仪式和全天候展销两大板块,上午启动仪式将有莫府山歌、宣传片、权威推介及签约仪式 [44][45][48][49] - 户外展销将设立多个展位,集中展销糯玉米、壮锦、古法红糖等产品,并设专属粥铺供市民免费品鉴 [51][52] - 现场特设壮锦文化展示区、主题展板“云游览”土司古迹,并设有欢乐套玉米、夹玉米等趣味竞技游戏和特色打卡点 [53][54][56][57] 品牌推广与标准发布 - 本次活动将重磅推介以忻城糯玉米为核心的“土司贡礼”区域公用品牌 [18] - 活动现场将正式发布忻城糯玉米的全新品牌包装和《糯玉米糁》团体标准,以更高标准、更新形象确保产品品质 [36][37][38]
国庆中秋假期市场观察:乡村旅游持续火热 魅力田园活力无限
新华网· 2025-10-08 07:47
乡村旅游市场概况 - 乡村旅游在国庆、中秋假期持续火热,成为假日消费新亮点和文旅活动新风尚 [1] - 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在去年达到约9000亿元 [1] - "十四五"以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茁壮成长 [1] 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县域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 [5] - "奔县游"和"乡村游"趋势显著,游客从匆匆打卡转向体验乡村慢生活,对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风情需求旺盛 [3][5] - 例如江西省铜鼓县在10月1日至7日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 [5] 产品与服务供给创新 - 农旅深度融合打开乡村产业发展新空间,催生出民宿经济、露营经济、星空经济等新业态 [2][5] - 例如内蒙古达拉特旗关碾房村在假期民宿接待游客8000多人次,100多间民宿早早预订一空 [5] - 各地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如湖北秭归九歌巷子)、全域旅游线路来提升吸引力 [4] 文化赋能与场景创新 - 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相融,古村游、民俗游、非遗游等展现新活力 [7][8] - 我国有815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相关产业120万余人就业增收 [8] - 村歌、村晚、村超、村BA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全国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超过47万个 [9] 基础设施与城乡融合 - 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乡村旅游火热提供支撑,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464万公里,行政村5G通达率超过90% [11] - 基础设施完善(如旅游厕所、充电桩)提升了游客体验,例如河北涉县大洼村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 [11] - 城乡融合打开文旅发展新天地,释放巨大潜能 [10] 行业增长与经济效益 - 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 [6] - "十四五"时期新确定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总数达到1597个 [6] - 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例如河北武安市的山李冀·山游市集项目解决近百人就业,通过"公司+集体+村民+商户"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12]
乡村旅游持续火热 魅力田园活力无限(国庆中秋假期市场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08 05:51
国庆、中秋假期,乡村旅游持续火热,成为假日消费新亮点、文旅活动新风尚。 在江西省铜鼓县坪田村,枝头缀满黄柿,田畴稻浪层叠。 观察需求端,"奔县游""乡村游"出圈,小城不小众,乡村更精彩。 "村里今年新打造了稻田研学区、雪桃采摘园,10月1日至7日接待游客2.8万多人。"这几天,坪田村党 支部书记张继辉忙着为游客做向导。 湖北省秭归县,三峡人家,屈原故里,游客纷至沓来。 "新需求带来新机遇,县里立足自然风光、特色产业、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带 动交通、餐饮、住宿等发展。"铜鼓县县长熊小亮说。10月1日至7日,铜鼓县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突破 50万人次。 鼓乐声中,60余名演员衣袂翩然,踏歌而行,屈原等历史人物仿佛从诗卷中走出。国庆、中秋假期,秭 归九歌巷子热闹非凡,古乐快闪、民俗杂技等表演轮番上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既 要有速度,更要高质量,实现健康可持续。" 乡村里游客如织,田园中活力十足,折射出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能、文旅产业发展的蓬勃兴旺。"十 四五"以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茁壮成长,去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 ...
陕西:文旅市场火热 勾勒假日活力新图景
陕西日报· 2025-10-07 08:26
文旅活动促进消费 - 安康市策划172项文体旅商融合活动并配套门票减免、住宿折扣等优惠政策以释放文旅消费活力 [2] - 安康市推出“五心工程”服务,包括免费开放机关单位停车场、对外地游客车辆轻微免罚、设置100余个旅游志愿服务点及控制住宿房价涨幅以提升游客体验 [2] - 韩城古城和司马迁祠景区推出以非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包括行鼓表演、民俗展演和文艺汇演等,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历史文化体验 [4][5] 文化展览与体验创新 - 安康博物馆举办汉江流域文化展,运用场景复原和数字投影技术展出150余件文物 [2] - 白河县绿松石博物馆通过增设拍照墙、互动游戏区和文创礼品等方式提升游客参与感,解说员每日讲解10余场以增强文化吸引力 [3] - 清涧县人生影视城准备优质演艺节目和怀旧小游戏如跳房子、滚铁环等,使游客重拾儿时记忆,假期前4天接待游客2.8万人次 [7][8] 影视文旅带动区域发展 - 清涧县凭借路遥故里文化底蕴和黄土高原风貌吸引77家剧组取景拍摄,使当地通过民宿、特色餐饮和群众演员等方式在家门口获得收入 [6] - 游客因短剧拍摄地前往清涧县人生影视城打卡,并购买当地红枣、粉条等农特产品,带动村民增收 [6] - 渭南少华山盘龙岭索道正式启用,丰富了游客观景路径并提升了景区接待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