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色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这里的歌声依然嘹亮(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20
红色文旅产业 - 延安市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打造75个现场教学点,建起500多人的教育培训师资库,开发"重走长征路"等主题教学线路[4] - 金延安旅游度假区1∶1复刻安澜门、新华书店等标志性建筑打造沉浸式小剧场,自2019年开业累计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7] - 大型歌舞剧《延安十三年》通过《落脚延安》等篇章再现峥嵘岁月,创新表达激发红色文旅新动能[7] 苹果产业链发展 - 延安现有果品精深加工企业39家,苹果全产业链产值达550亿元[9] - 中国供销集团延长公司采用智能选果线实现精准分拣,选果效率大幅提升,并调试苹果饮品加工线延伸产业链[9] - 延安苹果产量突破500万亩,跻身中国苹果品牌价值榜前列,南庄河村果农仅苹果一项人均年收入达1.9万元[9][10] 革命文化传承 - 延安文艺纪念馆征集各类文物、史料和艺术品近5万件,推进文物保护和传承[6] -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窑洞中,成为抗日烽火中凝聚民族力量的战歌,至今仍被传唱[5] - 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从成立时的50多名发展到2024年底的10027.1万名[3]
黄土地上续写传奇
人民日报· 2025-08-08 19:32
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 - 白崖台村依托平型关大捷遗址发展红色旅游,复建八路军机要处场景,打造红色文化主题商街"平型关驿站",2024年接待红色研学团队40多个、6000余人次 [3] - 村民通过办餐馆、开民宿、卖特色农产品实现增收,贫困村转型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人均年收入显著提升 [4] - 蔡家崖村开发红色景区并打造商业街,"蔡家崖号"列车开通后带动农家乐、杂粮加工等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从4000元增至1.2万元 [7] 有机农业与科技兴农 - 灵丘县车河有机社区通过生态治理和科技兴农转型,有机农产品认证达133个品种,认证面积3万多亩,30多家经营主体参与 [9] - 中国农业大学在灵丘开展技术推广,实现"论文写在田间,成果出在地头"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9]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 - 兴县中铝华润公司采用电解铝液直供模式,节能减耗并降本增效,推动百万吨千亿元级铝镁产业集群建设 [12] - 灵丘县依托"东数西算"节点建设大数据园区,吸引20余家企业落户,服务器总量占全省1/3,秦淮数据中心采用液冷技术提升竞争力 [13]
红色文化展陈丰富 “抗战书屋”在河北邯郸揭幕
央视新闻· 2025-08-08 16:57
抗战书屋揭幕 - "抗战书屋"揭幕仪式在河北邯郸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举行 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 - 书屋设置四大展览区包括"延安星火""太行丹铅""走向全国""题壁星辰"以及开放式阅读区 通过时空经纬展现抗战时期党的建设实践和思想结晶 [3] - 中国出版集团等向书屋捐赠图书 涵盖抗战历史研究专著和红色经典作品 丰富展陈内涵与历史深度 [3]
“光荣之城”红色文化直抵人心 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精心策划一大批主题活动 以大众喜闻乐见方式讲好红色故事
解放日报· 2025-08-08 09:40
活动概览与核心目标 - 活动为2025上海红色文化季亮点项目,旨在通过国防文创展示快闪等活动将国防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入市民生活[1] - 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开展,时间跨度为今年5月至7月[1] - 核心围绕研究出版、展览展陈、文艺影视、社会宣教、思政研学、旅游文创、媒体传播七大板块策划主题活动[1] 展览展陈与学术研究 - 紧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节点,深挖红色资源推出展览,如市档案馆联展近200组档案文献,一个月接待330余家单位超8800人次参观[2] - 着力打造建党历史资源、精神研究、故事传播三大高地,研究机构集中发布一批研究成果和红色主题出版物[2] - 举办第二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开展深入交流研讨[3] 文艺创作与媒体传播 - 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演出剧目23部43场,包括舞台剧《觉醒年代》、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红色精品力作[6] - 主办“hong动申城”短视频征集活动,抖音话题页播放量突破1亿次[6] - 推出一大批创新形式的融媒体产品,如解放日报社“抗战·上海寻迹”大型融媒体报道,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6][7] 社会宣教与青少年教育 - “光荣之城学党史”系列活动梳理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各类活动100场,涵盖讲座、城市行走等多种形式[4] - 全市各区开展系列主题宣教活动,如闵行、宝山、嘉定专场,以及奉贤区红色文化月月行等[4] - 聚焦青少年群体,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堂”、跟着档案学党史等活动加强红色教育,使其成为沪上青少年新风尚[8] 旅游文创与场景创新 - 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推出“一区一品”16区特色寻访路线,串联全市超过40处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8] - 在南京路步行街等商圈通过“场景演绎+故事讲述+沉浸体验”形式,将红色叙事嵌入日常消费场景[9] - 红色文创开发力度加大,通过线下“集册”、线上“打卡”、快闪等新颖活动,让红色文化以更鲜活样式贴近市民[8][9]
黄土地上续写传奇(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8-08 06:40
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 白崖台村依托平型关大捷战场遗址发展红色旅游 修复八路军115师窑洞及机要处场景 建设红色文化主题商街"平型关驿站" 2024年接待红色研学团队40余个共计6000余人次 [3] - 蔡家崖村开发红色景区并打造商业街 铁路部门开通"蔡家崖号"列车结束当地不通客运列车历史 带动村民开办农家乐及杂粮加工厂 [7] 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 - 白崖台村富民箱包厂带动10余名脱贫户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 村民通过开办餐馆 民宿及销售农产品将贫困村建设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 [3][4] - 蔡家崖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4000多元增长至1.2万多元 十年间实现200%增长 "晋绥大院"农家乐试营业即带动近20名村民就业 [7] 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 灵丘县发展有机农业 累计认证有机农产品133个品种 认证面积超3万亩 培育30余家生产经营主体 车河有机社区通过生态治理和科技兴农实现从"空心村"到康养地的转型 [9] - 中国农业大学常驻灵丘开展科技推广 通过土壤改良和质量追溯体系推动有机农业"试验田"向"高产田"转化 [9] 工业集群与技术创新 - 兴县建设中铝华润电解铝项目 采用960℃铝液直供技术实现节能降耗 目标建设百万吨千亿元级铝镁产业集群 [12] - 灵丘大数据园区占地1万余亩 吸引秦淮 京东等20余家企业落户 服务器总量占山西省三分之一 秦淮数据中心采用板式液冷技术实现20毫秒低时延直连北京 [13]
(经济观察)中国暑期红色旅游升温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15:57
数据显示,暑期以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天接待观众2.5万人次;山西阳泉的百团 大战纪念馆参观游客量相较去年大增。这些纪念馆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示、详实的历史资料和逼真的场景 还原,让游客们深刻感受悲壮而伟大的抗战历史,汲取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相关影视作品也带动红色旅游热度攀升。以南京大屠杀为故事背景的暑期档影片《南京照相馆》上映即 获大量关注,上映10天,总观影人次破4000万。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13时26分,该片累计 票房18.48亿元(人民币,下同)。影片核心拍摄地上海影视乐园(车墩影视基地)在同程旅行平台的7月搜 索热度环比上涨超80%。 同程旅行度假业务相关负责人预计,随着8月份《东极岛》《山河为证》等抗战题材影片的陆续上映, 今年暑期的抗战主题红色旅游有望迎来小高潮。 飞猪数据显示,暑期以来,平台上"红色旅游"相关关键词的搜索热度显著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红色旅 游正逐渐脱离"静态参观"的传统套路,转向"互动体验"的新路径。不少红色旅游目的地通过沉浸式体验 让游客"动起来",进一步带动红色旅游热度攀升。如,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实践基地推出 的"红军的一天"主题体 ...
瓷心绘红村:陶大学子两载深耕,以瓷为笔续写赣北红色振兴篇章
中国食品网· 2025-08-07 15:12
红色旅游产业开发 - 实践队针对西安村红色旅游线路模糊和产业薄弱问题 通过瓷艺创新与产业设计激活红色资源[1] - 系统测绘红色遗址并规划旅游线路 涵盖县委旧址纪念馆 烈士墓 红色学堂等核心景点 并设计红瓷元素导览标识系统[2] - 推动"设计-生产-销售"链条构建 联系本地资源进行文创试产 探索将蜂蜜产品与红色旅游路线及驿站结合销售[3] 文创产品体系构建 - 开发"红映浮梁"系列首批文创产品 包括绘制红军故事的搪瓷杯 保温瓶等日用品[2] - 设计帆布袋 铅笔 笔记本 徽章 钥匙扣 明信片和拼图等产品 融合红色符号与现代设计以吸引年轻群体[2] - 为野生百花蜜设计"浮野蜜踪"品牌包装 以大山为背景呈现山茶花 稻穗和油菜花图案 突出野生采蜜特性[3] 红色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 - 使用深沉红瓷勾勒烈士张仁海筹集物资 传递情报等故事 实现从"一墙剪影"到"一村史诗"的深度叙事升级[1] - 文创产品和蜂蜜包装均融合红色IP与物产资源 使红色记忆成为可触可感的产业化载体[2][3] - 通过清晰旅游线路吸引客流 再通过故事性瓷墙和可销售文创产品实现留客与富民 形成红色名村活化闭环[3]
以歌会友 山歌传唱新时代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09:11
赛事概况 - 2025全国客家山歌(江西·铜鼓)邀请赛于8月5日在南昌启动发布仪式,赛程将持续至9月,活动覆盖宜春铜鼓和南昌两地 [1] - 赛事主题为"唱支山歌给党听",融合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红色文化、绿色发展等时代元素 [1] - 赛程分为初赛、复赛、决赛、晚会展演四个阶段,通过竞技形式促进传统唱腔、方言歌词、即兴对唱等核心技艺的代际传承 [1] 参赛范围与文化展示 - 吸引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全年龄段歌手(团队)参赛,涵盖老、中、青、少群体 [1] - 通过赛事展示各地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1] - 新增"红色客家山歌"实景演出环节,以沉浸式形式展现人文与红色文化结合 [1] 文旅融合创新 - 配套景区拉歌、嘉宾采风、自驾游等特色文旅活动,打造"非遗+文旅"体验场景 [1] - 活动设计注重沉浸式文化体验,结合江西铜鼓的景观、美食与文化资源 [1]
“红”“绿”交织 幸福“靠山”(乡情村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7 06:47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 前南峪村建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和全国唯一一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碑 周边分布全国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抗大革命旧址群[5] - 抗大陈列馆策划举办"铭记历史·勿忘九一八"主题活动 "崇尚·清明祭英烈"主题纪念活动等系列重要节日纪念日活动 并推出"太行山上思政课"馆校共建文艺汇演[8][9] - 依托抗大旧址 抗大首长故居等红色文化遗址 村内建立抗大少儿研学基地 设置抗大课堂 实现集观赏性 教育性与参与性于一体[17] 生态治理与林业发展 - 全村共有8300亩山场 种植各类树木480万株 林木覆盖率达90.7% 植被覆盖率达94.6% 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5] - 通过累计投工126万人次 动土石方746万方 治理32座山头 10条大沟 72条支沟 修滩地420亩 梯田26亩 全村耕地面积达746亩 比洪水前多出200多亩[10][11] - 形成"林材头 干果腰 水果脚 米粮川 林果山"生态模式 注册"前南峪"果品系列品牌 并引进30多种国内外新品经济树种建设精品园区[14][15][17] 农业科技与产业升级 - 通过科学管理提升板栗产量 出口率由64%提高到97% 并建科技招待所 引进150多名技术专家 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13][14] - 组建志成食品有限公司 建果品加工厂及冷藏库 加工真空即食板栗仁 板栗酒等深加工产品 实现四季能加工 常年能销售[15] - 深加工产品畅销北京 郑州等大城市 并进入旅游景区周边商超销售[15] 农旅融合与经济效益 - 开发前南峪生态旅游区 结合绿色观光与红色文化 走出生态发展之路[17] - 全村80%家庭从事农家乐 旅游观光 生态采摘等绿色产业 2024年林果和旅游收入超1.34亿元 全村总收入突破2亿元 人均收入达18600元[19] - 村民通过农家乐和民宿实现增收 例如李爱英家年收入20万元 赵小芳家年增收8万多元[18][19]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广东:沿东纵足迹看乡村振兴新征程
新华社· 2025-08-06 12:22
昔日英雄战斗的红色热土,正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金山银山"、人民致富的"幸福靠山"。环南昆山—罗 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正加速建设。曾经东江纵队转移途经的崎岖路径,如今变身为218公里长 的旅游公路。这条公路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等资源串珠成链,成了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黄金通道"。 一路风景一路歌。在惠州市博罗县横河镇,徒步、轮滑、骑行等户外运动业态加速完善。户外运动机构 磨房总经理袁志滨说:"希望生态与产业共融,村集体与村民共富。"惠州市博罗县壹壹埔舍民宿店长温 远锋介绍,民宿去年4月底开业,旅游公路打通后,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客房每逢节假日供不应求。 在东莞,同样有一座东江纵队纪念馆掩映于苍翠山林中,坐落于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大王岭村的一个 山头。村中的民居、祠堂依山而建,拾级而上,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现有9个文物点保存完好。 广东惠州,罗浮山下,承载红色记忆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历经近半年的精心修葺后,于今年年初重新开 放。大门口的石碑上,"永远向前"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抗日劲旅。"无数革命志士凝 聚和塑造了伟大的东纵精神。"惠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