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滩羊
搜索文档
乡村产业绘新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1 08:43
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万家,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1] - 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9.4万家,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企业占比超过八成[3] - 农产品加工业持续提质增效,从水饺、汤圆等传统产品到酸辣粉、茶饮品等新兴产品频繁“出圈”[2] 农产品供给与产量 -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2] - 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种类多样[2] 乡村新业态发展 -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比2020年增加近500亿元[4] - 农村电商、乡村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到乡村住民宿、吃美食、买特产已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新时尚[4] - “村BA”“村超”“村舞”等乡村文化体育活动火热“出圈”[4] 产业带动与农民收入 - 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5]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逐步缩小[5] 农业现代化与改革 - 果园多功能机器人等先进农业装备亮相,彰显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7]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扎实开展,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7]
“十四五”亮点丨年收入约18万亿元!乡村产业绘新貌
新华社· 2025-10-20 16:46
行业总体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万家,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1] -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较2020年增加近500亿元[3] - 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4] 农产品生产与供给 -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较2020年增产740亿斤[3] - 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种类多样[3]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逐步缩小[4] 加工业发展与创新 - 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9.4万家,其中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企业占比超过八成[3] - 行业产品从传统水饺、汤圆、火腿肠扩展到酸辣粉、茶饮品等新兴产品频繁“出圈”[3] - 先进农业装备如果园多功能机器人亮相,彰显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4] 乡村新业态与产业融合 -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土产业,带动农村电商、乡村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3] - 到乡村住民宿、吃美食、买特产已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新时尚,“村BA”“村超”等文化活动火热[3] - 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为产业发展增添动力[4]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宁夏县域商业“多点突围”:日间消费得实惠 夜间养生有新意
搜狐财经· 2025-09-26 11:18
县域商业转型模式 - 行业正从传统“单一售卖”模式向“优化消费体验、便利民生”转型,通过多元方式激活城乡消费[1] - 具体实践包括红寺堡区的“双联动”模式,将节庆活动红利与日常消费需求衔接,以及隆德县将康养需求融入夜市场景[1][5][10] 红寺堡区日间消费激活举措 - 当地政府投入120万元促消费资金,联动线上线下推出满减、打折等举措,吸引54家主体参与展销[4] - 消费券投放显著提升连锁超市客流,客流量较以往增加30%,周末单天核销券数量最高达200-300张[4][5] - 消费券带动门店客单价从平时的30元左右大幅提升至60-80元[5] 隆德县夜间消费创新业态 - 当地打造3270平方米的中医药康养街区,设药膳、中医体验等6大类功能区、16个体验点及60个摊位[6][9] - 街区通过药膳、义诊、民俗表演等“小而美”场景提升吸引力,有顾客原计划逛1小时但因表演停留2个多小时[9] 县域商业升级成效 - 宁夏灵武市、贺兰县、中宁县、彭阳县4个县(市)成功入选2025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10] - 截至2025年7月,宁夏县域市场生活服务类线上交易规模环比增长18.55%,新增商家数量环比增长31.5%,增速位列全国前六[11]
红色土地上正在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中国环境报· 2025-09-03 07:21
革命老区生态转型 - 多数革命老区生态资源丰富但生态系统敏感脆弱 存在水土流失严重 矿山裸露 地表塌陷 地下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堆积等问题 [1] - 福建长汀通过20多年系统治理实现从山光水浊到绿富美转变 治理经验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2] - 浙江长兴县煤山镇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 山西阳泉废弃矿山变为沃野良田和葱郁林海 [2] 绿色产业发展路径 - 山西吕梁围绕煤炭焦化传统产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和跨产业循环体系 利用焦化副产品发展氢能 依托铝土资源延伸高端制造产业链 [3] - 河北涉县发展高端结构钢产业集群 邯钢新厂区实现从物料运输到产品出厂全流程绿色化 [3] - 宁夏盐池在盐碱地实现海蟹 南美白对虾和螺旋藻规模化养殖 打造品牌价值超130亿元的盐池滩羊 [3] - 河南光山县发展油茶产业 油茶果可榨取高端茶油并制成化妆品 洗发水等衍生品 [3] 生态农业与旅游融合 - 长汀坚持水土治理与发展生态产业结合 鼓励种植杨梅甜橙等经济作物 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新业态 [2] - 革命老区利用VR/AR 沉浸式剧场 剧本杀等科技手段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 [4] - 将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结合 发展生态旅游 康养度假和研学体验 实现红绿交融 [4]
从革命老区到塞上明珠 特色产业绘就经济蓬勃向上新画卷
央视网· 2025-08-28 11:21
历史经济贡献 - 抗战时期盐池县作为陕甘宁边区经济支柱 贡献食盐 皮毛 甘草三大资源[1][3] - 1941至1945年通过大生产运动发展畜牧业 纺织业 打盐运盐 有效缓解边区财政经济困难[3] 现代农业转型 - 滩羊养殖规模达330万只 品牌价值突破130亿元[7] - 创新盐碱地生态养殖模式 发展1.2万亩海蟹 南美白对虾 螺旋藻及三文鱼养殖[3][5] 产业体系升级 - 聚焦特色农业 新型材料 绿色食品 清洁能源 文化旅游 物流六大重点产业[9] -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 绿色化 智能化 融合化方向发展[9] 经济发展成果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15.4亿元[9]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86元(同比+4.5%)农村居民19472元(同比+7.9%)[9]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盐湖映初心 热土谱新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5 10:04
历史经济贡献 - 盐池县在抗战时期以食盐、皮毛和甘草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经济支柱和财政来源 [1] - 1937年组织军民打盐销售以改善边区经济 1941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四支队2000多名指战员参与增产 [3] - 1938-1943年间从盐池运出食盐约12.5亿公斤 换回粮食、布匹、药品等关键物资 [3] 现代产业发展 - 滩羊产业成为盐池县支柱 养殖户约8400户 饲养量达330万只 贡献农村居民过半收入 [6] - 盐碱地养殖南美白对虾 年产30万斤 并发展海蟹、螺旋藻、三文鱼等高附加值产业 [7] - 采用智能耳标和高清摄像头技术实现智慧牧场管理 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含量 [6] 红色文化传承 -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通过情景剧《盐耙耙 命根根》再现历史 上半年吸引近10万人次参与红色研学 [4] - 革命历史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组织老战士马章锁等分享抗战经历 [5] - 当地持续挖掘红色资源 打造党性教育和思政实践基地 [5]
盐湖映初心 热土谱新篇(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网· 2025-08-25 06:17
历史经济贡献 - 盐池县在抗战时期作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经济支柱 生产食盐 皮毛和甘草等物资[1] - 1938年至1943年间从盐池运出食盐约12.5亿公斤 用于换取粮食 布匹 药品和钢铁等紧缺物资[3] - 食盐生产采用人工打盐方式 战士光脚在盐田作业 日均产量支撑边区军民需求及对外贸易[3] 现代产业发展 - 滩羊养殖成为支柱产业 全县饲养量达330万只 覆盖约8400户养殖户 贡献农村居民过半收入[6] - 应用科技赋能传统养殖 通过智能耳标和高清摄像头实现远程监控 提升管理效率[6] - 盐碱地开发高附加值水产养殖 包括南美白对虾年产30万斤 以及海蟹 螺旋藻和三文鱼等多元产业[7] 产业转型与拓展 - 从单一盐业转向综合农业 盐碱地开发利用面积达1.2万亩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7] - 企业转型案例:宁夏盐池宁丰生物饵料制品有限公司从生产饵料转向水产养殖 并计划扩建厂房[7] - 滩羊产业品牌化建设持续推进 通过品质优势和科技手段提升产品竞争力[6]
宁夏农产品出口十年增近四倍 逾50项农业技术惠及亚非国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2:27
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成果 - 宁夏成功举办六届中阿博览会农业板块活动,并落地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两大国家级平台 [1] - 宁夏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盐池滩羊三大品牌跻身中国区域品牌价值前列,分别位列第8名、第10名和第25名 [1] - 2024年宁夏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3.9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4倍,其中出口额17.6亿元,同比增长23.3% [1] - 2024年上半年宁夏农产品出口额达10.1亿元,同比增长24.3%,占宁夏外贸出口总值的12.8% [1] 优势特色产业培育 - 宁夏聚焦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冷凉蔬菜六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1] - 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工提升、品牌培育三大行动提升产业竞争力 [1] 技术引进与推广 - 宁夏引进国外优质瓜菜、牧草品种20多个,建立中外合作智慧农业示范区12个 [2] - 引进高档肉牛培育、乳制品加工、节水灌溉等方面国外专家13名 [2] - 通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国际机构贷款和援助项目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 [2] 技术输出与国际合作 - 宁夏依托中阿农业技术转移中心海外分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化应用农业适用技术50多项 [2] - 在非洲地区推广奶(肉)牛人工授精、胚胎移植、饲草种植等技术 [2] - 在西亚地区建立蔬菜种子试验站,开展预制菜加工技术及产品研发 [2] - 在中亚地区示范推广蔬菜种子,开展高蛋白饲草种植、优质高产亚麻籽品种等技术推广 [2]
青铜峡市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搜狐财经· 2025-08-07 19:00
政策动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执行,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以减轻基层负担[1] -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将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各级党委(党组)需履行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1] 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 吴忠市通过监测帮扶机制防止返贫,例如红寺堡区玉池村驻村工作队对26户监测户实施精准扶持,监测户收入普遍提高[2][3] - 盐池县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鼓励农户利用自有院落打造“庭院+特色种植”等模式,例如赵春泰家庭院种植果树可获得3000元补助[4] - 盐池县成立宁夏盐池滩羊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实现滩羊从价格、市场、品牌到生产标准的统一管理,2024年滩羊产业贡献了盐池县农民一半以上的收入[11] - 青铜峡市通过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自2024年4月升级后吸引28家企业入驻,开展直播活动200多场,线上销售连湖西红柿7万多斤、精品先锋大青葡萄4万多斤、甘城子苹果24万多斤,实现销售额420万元[9][14] - 青铜峡市自媒体协会2025年开展十几场助农直播,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约10万斤,并联合京东快递实现省内包邮[9] - 青铜峡市裕民街道汉源社区通过“左邻右舍公益农超”结合线下销售和线上直播,社区直播平台已成交460多单,销售额约3万元,货架特色农产品达28种[9][10] - 青铜峡市上半年通过直播带货和网络销售累计销售农特产品5000余斤,销售额达500万元[10][15] 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保障 - 吴忠市针对强降雨导致的农村公路积水和基础设施损毁问题,聚焦道路运输等重点领域,排查过水路面197处、桥梁38座,疏通清理排水孔65处,并成立应急抢险队伍保障交通[5] - 市长门立群调研同心县时强调需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加强对因病因灾等突发情况的动态监测,促进群众就业增收[4] 生态环境保护 - 盐池县麻黄山乡李明康村通过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累计造林5000余亩,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摆脱了过去“风吹沙子走、抬脚不见踪”的状况[1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红底色 绿生态 新动能——陕甘宁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
新华网· 2025-08-05 16:03
红底色:精神血脉的时代传承 - 延安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4731.5万人次 同比增长12.7% [2] - 通过实景演出、数字课堂和儿童红色讲解剧等创新形式传承红色基因 [4] - 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通过《延安十三年》歌舞剧强化游客沉浸式体验 [2][4] 绿生态:黄土高原上的生态答卷 - 延安市宜川县"悬崖造林队"13年绿化1万多亩悬崖林地 采用吊绳种树技术 [5] - 庆阳市环县通过"四道防线"治理水土流失 实现"绿进沙退"生态转型 [6] - 生态改善带动乡村振兴 养蜂年收入达数十万元 杏花经济和窑洞民宿成为新增长点 [7] 新动能:老区振兴的时代脉动 - 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建成3.1万个标准机架 算力规模达6.6万PFlops 转型为数字枢纽 [8] - 宁夏盐池滩羊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 以高于市场价10%收购带动养殖户增收 [8][11] - 洛川县苹果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选果线分选效率达15吨/小时 通过气调贮藏和直播销售拓展海内外市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