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脑机接口
icon
搜索文档
十二年后的乌镇饭局:互联网大佬人手一张AI“王牌”
北京商报· 2025-11-09 23:3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勾勒出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的变革路径,大厂进行战略布局,新玩家尝试细分突破,AI正以多元路径渗透行业,开启数智时代新篇章 [4] 科技巨头战略布局 - 阿里巴巴集团CEO提出AI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最终实现“超级人工智能”,公司正在建设超大规模AI基础设施,打造超级AI云 [5] - 阿里巴巴的通义模型在Hugging face社区榜单中夺冠,前十名占据七席,通义千问开源超300个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位居全球第一 [5] - 阿里巴巴的AI开源社区“魔搭”拥有超12万个开源模型、超5500个MCP服务和调试工具,服务超2000万用户,其中20.74%开发者来自50人以下小组织,独立开发者占比13.7% [6] - 快手科技高级副总裁分享案例,其可灵AI可使影视制作成本降低至传统方法的十分之一,制作时间缩短约60% [6] - 奇安信集团总裁强调安全是AI的底线和红线,提出AI创新必须管住“框、数、人、链”四个关键环节,构建AI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 [6] 新兴企业创新突破 - “杭州六小龙”企业在细分赛道崛起,包括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深度求索 [7] - 群核科技联合董事长认为中国互联网积累的用户和数据成为AI时代数据积累的“燃料”,公司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空间智能公司,服务人类和机器人 [9][11] - 宇树科技创始人指出机器人领域最大挑战是具身智能AI模型,模型结构和数据规模不足,数据采集和训练方式极具价值 [9][10] - 云深处科技已发布人形机器人,其四足机器人能适应复杂地形,应用于多场景,希望未来四足机器狗能到达陆地任何地方 [10] 产业影响与社会思考 - 强脑科技创始人回忆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该领域风起云涌,曾通过神经调控让自闭症孩子开口,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改善睡眠 [11] -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表示AI应是人类的智能副驾,价值在于解放脑力、激发创造力,需坚持智能向善,构建信任基石 [11] - 搜狐创始人提出“信息砖块”理论,认为AI以信息砖块为单元组合答案,提醒不可放弃独立思考和记忆能力,人脑与AI思维机制存在本质差异 [12] - AI在基础科学研究上具有数据模拟优势,能弥补人脑处理信息量局限,与人类理解形成互补,推动科学探索 [12]
从大厂到新玩家,AI走向千行百业的N个路径
北京商报· 2025-11-09 21:4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勾勒出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的变革路径,科技巨头进行战略布局,新兴企业尝试细分突破,AI正以多元路径渗透各行业 [1] 科技巨头的战略布局 - 阿里巴巴集团CEO提出AI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最终实现“超级人工智能”,公司正在建设超大规模AI基础设施,打造超级AI云 [2] - 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模型在Hugging face社区榜单中夺冠,前十名占据七席,已开源300多个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过17万个,位居全球第一 [2] - 阿里巴巴的AI开源社区“魔搭”拥有超过12万个开源模型、超过5500个MCP服务和调试工具,服务了2000多万用户,社区开发者中超过20.74%来自50人以下小组织,独立开发者占比达13.7% [3] - 快手的可灵AI可使影视制作成本降低至传统方法的十分之一,制作时间缩短约60%,成为产业效率革命的底层推进器 [3] - 奇安信集团总裁强调安全是AI的底线和红线,提出AI创新必须管住“框、数、人、链”四个关键环节,构建AI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体系 [3] -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表示AI应当是人类的智能副驾,其价值在于解放脑力、激发创造力,要构建以人为本、人机协同的智能社会,坚持智能向善 [6] 新兴企业的创新突破 - “杭州六小龙”企业(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在细分赛道崛起并分享前沿探索 [4] - 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认为中国互联网积累的用户和数据成为AI时代数据积累的“燃料”,公司从互联网公司彻底转向空间智能公司,用GPU服务人类和机器人 [4][6] - 宇树科技创始人指出机器人领域最大挑战是具身智能的AI模型,模型结构和数据规模不足,数据采集和训练方法极具价值 [4][5] - 云深处科技已发布人形机器人,国内四足机器人取得长足进步,能够适应复杂地形并应用到多场景中 [5] - 强脑科技创始人回顾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该领域目前“风起云涌”,曾通过神经调控让自闭症孩子开口,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解决睡眠问题 [6] AI对产业与社会的重塑 - 搜狐创始人提出“信息砖块”理论,认为AI以“砖块”为基本单元直接组合答案,但提醒不可放弃独立思考和记忆能力,人脑与AI思维机制存在本质差异 [7] - AI在基础科学研究上具有数据模拟优势,能弥补人脑处理信息量的局限,与人类理解形成互补,推动科学探索 [7] - 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经济各个层面,中国以其独特的创新生态和产业优势在AI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7]
乌镇峰会|从大厂到新玩家,AI走向千行百业的N个路径
北京商报· 2025-11-09 21:35
文章核心观点 - AI技术正通过科技巨头的战略布局与新兴企业的细分突破,以多元路径渗透千行百业,开启数智时代新篇章 [1] 科技巨头战略布局 - 阿里巴巴集团CEO提出AI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最终实现“超级人工智能”,公司正建设超大规模AI基础设施,打造超级AI云 [3] - 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模型在Hugging Face社区榜单中夺冠,前十名占据七席,已开源300多个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 [3] - 阿里巴巴的AI开源社区“魔搭”拥有超12万个开源模型、超5500个MCP服务和调试工具,服务超2000万用户,其中20.74%开发者来自50人以下小组织,独立开发者占比13.7% [4] - 快手科技分享案例,其可灵AI可使影视制作成本降至传统方法十分之一,制作时间缩短约60% [4] - 奇安信集团强调安全是AI发展的底线和前提,提出需管住“框、数、人、链”四个关键环节,构建AI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 [4] - 腾讯集团提出AI应是人类的智能副驾,旨在解放脑力、激发创造力,需坚持智能向善并构建信任基石 [7] 新兴企业创新突破 - “杭州六小龙”企业(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在细分赛道崛起并分享前沿探索 [5] - 群核科技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空间智能公司,利用GPU服务人类和机器人,认为中国互联网积累的用户和数据是AI时代的巨大“燃料” [5][6] - 宇树科技指出机器人领域最大挑战是具身智能AI模型,模型结构和数据规模不足,数据采集和训练方法极具价值 [6] - 云深处科技已发布人形机器人,其四足机器人能适应复杂地形,希望未来机器狗能到达陆地任何地方 [6] - 强脑科技创始人称脑机接口领域“风起云涌”,技术可帮助自闭症孩子开口说话、压力大者入睡 [7] AI对产业与社会的影响 - 搜狐创始人提出“信息砖块”理论,认为AI能以砖块为单元组合精准答案,但提醒不可放弃独立思考和记忆能力,过度依赖AI将阻碍逻辑思维形成 [8] - AI在基础科学研究上具有数据模拟优势,可弥补人脑处理信息量局限,与人类理解灵感互补,推动科学探索 [8] - AI技术演进刚刚开始,未来将以更成熟、智能、安全的姿态为人类社会带来改变,中国凭借创新生态和产业优势在AI革命中角色日益重要 [8]
机械设备:意念赋能新生活,脑机接口启新篇
华福证券· 2025-11-09 15:46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8] 核心观点 - 全球首位Neuralink脑机接口植入者术后21个月已能凭意念打字、玩游戏,未来使用者有望在快速反应类电子游戏中超越人类[3] - 随着更多人加入临床试验,Neuralink技术持续落地,不仅帮助患者重拾正常生活,更在多场景应用中展现出广阔潜力[4][5]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脑机接口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6] 技术应用与进展 - 首位植入者计划于2026年初发布植入两周年的"重大消息"[5] - 马斯克透露,该植入者可能成为首个接受设备升级或双侧植入的患者[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约为26.2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9.4亿美元,到2034年有望增长至124亿美元,十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7.35%[6] - 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32.0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61.4亿元[6] 建议关注公司 - 报告建议关注岩山科技、汉威科技、三博脑科、创新医疗、东方中科、翔宇医疗、熵基科技、诚益通、伟思医疗、麦澜德、爱朋医疗、倍益康等[7]
复旦虹桥医学创新园区“落子”前湾 预计2030年左右初步建成
解放日报· 2025-11-09 10:33
项目概况 - 复旦大学虹桥医学创新园区已获批立项,预计2030年左右初步建成 [1] - 园区位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前湾片区,地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由5个地块组成 [1] - 园区定位为集教育、科研、产业与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高水平创新高地,对标世界顶级医学中心 [1] 战略定位与核心功能 - 园区旨在打造医学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集成性试验区和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集聚区 [1] - 构建四大核心功能: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医学前沿科技创新策源、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集聚、国际医疗高水平服务开放 [1] - 项目是复旦发展新医科的主阵地和推动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阵地,并非简单的空间扩展 [2] 学科布局与科研重点 - 虹桥园区定位为医学科技创新高地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重镇,配置大量科研空间 [2] - 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前沿领域,打造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再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 [2] - 将超前布局智能医学、脑机接口等未来学科,并深化拓展医学遗传、细胞与基因治疗、疫苗、异种器官移植、健康衰老、核医学等新赛道 [3] 资源协同与发展联动 - 园区将联动周边产业和医疗资源,依托“顶尖医学院+顶尖医院+创新企业”的创新联盟 [2] - 高效联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和南虹桥板块的创新药械头部企业 [2] - 推动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能级提升,合力建设顶级医学中心 [2]
一批前瞻性引领性企业与项目接连落地 “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大生态蓬勃生长 “站位”闵行积蓄“长期领跑”强动能
解放日报· 2025-11-09 10:33
宏观经济表现 - 闵行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900亿元,总量均位居上海市第二 [1]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8%左右,保持上海市首位 [3] - “十四五”期间荣获1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210项(人)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3] 产业集群与企业培育 - 形成先进能源装备及绿色低碳、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 [3] - 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9家、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65家,数量全市领先 [3] - 全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脑智天地”规划面积达10万平方米,已吸引10家脑机接口企业入驻 [3] - 未来能源产业有聚变能源、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等项目,未来空间产业集聚沃兰特、时的科技等低空经济领军企业 [4] 人才与创新生态 - 设立“海聚英才”创业城,通过“空间使用零成本、安居乐活零负担、专业服务零距离、资源对接零障碍、事务帮办零等待”体系支持人才创业 [3] - 大零号湾已集聚1.3万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06家,经济规模达到965.2亿元 [7] - 上海交大、华东师大通过“合规创业”注册成立近200家公司,共建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等成果转化平台 [7] 区域战略与开放格局 -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累计落户企业达2.8万家,其中总部型企业达275家,税收连续两年超过100亿元 [5] - 推动“长三角制造+闵行研发+虹桥总部”的产业协同新格局,构筑“长三角国际会客厅” [5] - 畅通“长三角制造+虹桥服务+全球市场”出海新通道,联动超500家专业服务机构 [5] - 推动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试点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放宽外资设立投资性公司准入 [6] 科创湾区建设与未来规划 - 大零号湾加快建设,目标打造世界级科创湾区,瑞金医院闵行院区启动建设 [7] - 成立100亿元规模的“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基金” [7] - 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布局,建成高品质人才公寓,引进优质办学资源 [7] - 未来目标将闵行打造成为国际开放枢纽门户、科技创新策源湾区、新质链群集聚高地 [7]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从产品供应商到“价值合作伙伴”,在中国医疗产业的深刻变革中锚定新坐标
财经网· 2025-11-08 20:3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战略核心为持续深化"国智创新"中国战略以及从产品提供商向价值合作伙伴的转型 [2] - "国智创新"战略核心是"本土生产+本土创新",已基本实现全产品线国产,目标未来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 [4] - 公司转型为价值合作伙伴,围绕重大疾病打造完整解决方案,深度参与医院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全流程 [5] - 公司与瓦里安医疗合并形成覆盖影像诊断到治疗软件的全链路肿瘤解决方案,并与诺华公司合作打造核药体内放疗完整服务体系 [6] - 新的五年规划核心方向是更贴近临床、更深度融合、更可持续,目标是成为疾病解决方案核心合作伙伴并拓展至医院管理领域 [13] 技术创新与产品布局 - 公司在癌症、心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展示尖端科技与完整解决方案,并布局人工智能、绿色可持续、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 [1] - 光子计数CT家族三款设备中,两款将在2026年实现本土量产,全球磁共振产品预计2030年后将全面采用DryCool干磁体技术 [4] - 公司设立AI专区,展示AI驱动的医疗变革,其优势在于将AI技术与自身设备、解决方案深度绑定,形成"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生态 [7] - 公司AI愿景是让影像设备实现"自动驾驶",自动完成扫描、图像分析与报告生成,并为微创手术提供智能导航支持 [8] - 硬件创新包括针对癌症的极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全球首款光子计数CT以及超长轴距PET/MR等产品,推动治疗向微创、无创革新 [9] - 硬件创新与AI升级协同进化,例如干磁体技术使液氦使用量从1500升缩减至0.7升,能耗降低40%以上,AI则提升扫描速度与图像质量 [10] 本土化发展与生态构建 - 公司本土化历程已三十余年,持续扩大对中国投资,包括北京医工转化平台和深圳基地建设 [11] - 中国供应链能力与产业化水平已大幅提升,能够支撑高端医疗设备本土化生产 [12] - 公司以上海创新中心、北京医工转化平台为载体,搭建连接成熟企业、初创公司、资本与政府的合作平台,旨在孵化符合中国临床需求的创新产品 [12] - 公司通过生态协同推动整个医疗行业进步,坚定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决心 [12][13]
母基金研究中心助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直通未来年度盛典》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11-08 16:47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柯吉欣 、江苏省副省长李忠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齐竹泉 发表 致辞。 《直通未来年度盛典》由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和总台江苏总站联合主办,将于近期在央视财经频 道播出,央视财经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将同步播出。《直通未来年度盛典》聚焦低空经济、人 工智能、具身智能、商业航天、脑机接口、未来能源等赛道,汇聚来自各未来产业赛道的头部 企业与创新主体,集中展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前沿科技成果与应用实践。 11月6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直通未来年度盛典》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 。盛典以 "未来 的产业 产业的未来"为主题,展示未来产业样本,分享新兴技术产业化模式,描绘中国经济发 展新图景。 盛典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其中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的战略方向,系统呈现未来产业赛道创新成果,并通过专业性的产业观 察,深入剖析未来产业的应用场景与发展路径,推动技术突破与市场应用双向赋能。现场通过 一系列样本案例的分享,生动展现了创新者们持续努力、积极实践的成果与经验,多维洞察中 国产业经济的长期趋势。 国家工信部等部委和江苏省、苏州市相关负责同志,宇树科技创始 ...
“杭州六小龙”聚首,梁文锋缺席
财联社· 2025-11-08 15:40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行“六小龙乌镇对话”,标志着中国科技叙事从平台巨头转向AI创业者等前沿领域[3][4] - “杭州六小龙”代表企业深耕脑机接口、机器人、空间智能、游戏科技、开源AI等前沿领域,展现中国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故事[3] - 各企业分享十年创业历程、技术突破与行业思考,强调全球共创、技术普惠与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7][8][9] 脑机接口领域发展 - 脑机接口技术十年间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在政策支持下呈现风起云涌的发展态势[7] - 人类大脑有约860亿到上千亿个神经元,念头转化为动作的神经信号极其复杂[12] - 腿部假肢技术面临精确计算挑战,正常人一年走175万步,每步约100次神经信息计算,一条腿一年需1.75亿次计算,一次错误就可能导致摔倒[12] - 通过AI解决脑科学难题,形成AI理论受大脑神经科学启发,又用AI攻克脑科学难题的闭环[12] 机器人行业技术突破 - 国内机器人技术经过十年攻关已能适应复杂场景,核心目标是让机器人适应更多复杂地形,解决实际场景中的问题[7] - 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归功于全球共创,国内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核心零部件集成技术提供坚实基础[9] - 宇树科技成立9年,从2016年开始集成核心领域技术,逐步自研做出更廉价、性能更好的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9] - 人形机器人技术快速进步,去年能走得好就已算优秀,而今年很多机器人公司的产品已能跳舞、完成复杂表演[9] 空间智能战略转型 - 群核科技从互联网公司彻底转型为空间智能公司,从用GPU做互联网转向用GPU做空间智能,服务人类和机器人[7] - 公司自2023年起进行战略调整,目标从向人类收费转变为未来向更多机器收费,预计未来机器数量可能达到人类的10倍[13] - 面对机器客户时需要具备极具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客户群体专业水平普遍达到大学教授级别[13] - 推出空间认知模型Spatial AI和针对工业机器人协同服务的数字孪生产品Spatial Twin,通过深耕核心技术打开市场[14] AI技术发展路径与挑战 - DeepSeek公司以追求AGI为核心目标,聚焦最前沿、最硬核的技术探索,坚持长期主义,舍弃短平快支线业务[8] - 短期看(3~5年),AI与人类是蜜月期,1+1>2效果明显,科技公司应扮演“科技布道者”角色让技术普惠[10] - 中期(5~10年),AI可能取代部分工作引发失业风险,科技公司应扮演“预警者”角色[10] - 长期(10~20年),AI可能取代绝大多数人类工作冲击社会秩序,科技公司应扮演“人类守护者”角色[10] - 当前AI核心短板是缺乏跨领域泛化能力,训练完成后参数固定,无法像人类一样在真实世界持续自我迭代[14] 内容产业与开源生态 - 中国内容产业呈现崛起趋势,2006年中国电影荧幕数已和美国相当,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美国相当量级[8] - 一旦中国团队产品接近甚至超过国际水平,中国用户会给予相当大的回报,《黑神话:悟空》成功得益于中国游戏产业发展和用户对本土团队的信任[8] - DeepSeek坚持技术开源,推动技术普惠,API调用费用更低,还公开原理论文,让全球更多人用上先进AI[8][14] - 技术开源带来的合作与共享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核心优势,与社区的交流收获有意义反馈并推动自身发展[8] 技术攻坚与行业协作 - 具身智能领域缺乏统一数据标准,不同厂家机器人差异大,数据采集方式不一,模型训练还在探索阶段[11] - 多模态模型的突破带来启发,跨企业合作能加速问题解决[11] - 具身移动需要大量数据和算力,对初创公司压力不小,机器人手部操作的复杂场景适配尚无清晰路径[14] - 通过架构创新降低对算力和数据的要求是重要解决之道[14]
进博观察:AI与脑机接口齐飞,“最卷展区”上演未来照进现实
新京报· 2025-11-08 14:55
AI在医疗领域的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政府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医药研发,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研发领域的应用 [2] - 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2027年要建立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临床专病专科垂直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 [5] - AI已成为药械、医疗领域绕不开的话题,多项合作在进博会期间达成 [1] 跨国药企与AI企业的合作与产品创新 - 罗氏制药中国加速推动AI应用,构建以AI为引擎的医学创新生态,并发布“MDT智能体”和“小罗智多星”AI科研解决方案 [3] - “小罗智多星”自试运行以来已覆盖全国90个城市、700家三甲医院,帮助4000余名医生落地科研项目600余项,累计节约科研工时超过2万小时 [3] - 复星医药展出PharmAID决策智能体平台,深度融合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在药物商业决策、临床试验预测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跃升 [4] - 复锐医疗科技展出智能皮肤分析与咨询服务解决方案Alma IQ,以及亚洲首秀的AI辅助医疗级护肤系列Universkin [4] AI赋能医疗器械与诊断治疗 - 美敦力康辉带来AiBLE数智创新生态,融合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等智能装备,深度整合AI与数据平台 [6] - Mazor XC脊柱外科机器人、NIM-Eclipse术中神经监测系统等本土制造的高端智能设备完成商业化与临床落地 [6] - 西门子医疗展出图像处理平台syngo.via VB80,搭载前列腺癌AI辅助诊断软件syngo.via Prostate MR,具备病灶自动检出与报告自动生成功能 [7] - 波士顿科学展出多款心脏健康领域AI创新成果,包括获FDA批准的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AVVIGO+、HeartLogic心衰监测系统(可提前34天提示心衰风险)及BeatLogic心脏算法 [7] - 盈康一生展出AI问诊、数字乳腺机等产品,构建“院内+院外”全链条智慧医疗生态 [8] - 索诺瓦集团展出峰力AI人工智能太极全能系列助听器,将语音理解力提升50%,聆听疲劳感降低37% [8] 脑机接口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 脑机接口技术为瘫痪、帕金森病等患者开辟革命性治疗范式,关键在于将上千根电极精准置入大脑功能区 [11] - 西门子医疗全球首次展出覆盖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的脑机接口解决方案,并展出核心影像设备如MAGNETOM Cima.X磁共振等 [12] - 美敦力展出集成AI和脑机接口技术的可充电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已获批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疾病 [12] - 上海术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机器人,用于帮助中风患者进行神经康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