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
搜索文档
对话贺铿:别只盯着投资,多想想怎么涨工资
搜狐财经· 2025-10-14 17:12
经济政策主张 - 核心观点为不应继续加大基建投资力度,而应将政策重点转移至提高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上 [2] - 对投资过于倚重的趋势从1998年出现,2008年后负面影响显现,导致消费占GDP比重长期处于低位 [3] - 经济政策的中长期目标应是提高居民收入,需要建立基于共识和法律的机制,使企业在利润增长时相应提高员工工资 [3] 投资与消费结构分析 - 长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导致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常规的50%降至2008年后的35%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至15个百分点 [15][16] - GDP分配如同分月饼,资金大量投向基建和政府支出,居民所得就相应减少,体现为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和社会保障支出不足 [16] - 宏观调控长期依赖“双积极”政策,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房地产建设上,但许多项目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不佳,如高铁真正盈利的线路不多 [4][5] 新基建与特定行业观点 - 对新基建主张一分为二看待,特高压输电等领域值得投入,但5G基站建设过于超前,一个基站成本动辄50万至上百万元,全覆盖花费巨大而生产领域需求不迫切 [14] - 房地产热潮与地方政府财源动机高度相关,建议将土地出让金收归中央以遏制房地产热 [12] - 许多企业家反映并非没有资金,而是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向,现在投什么都不赚钱,需解决企业“无处可投资”的困境 [6] 就业与收入分配机制 - 失业率统计应更关注农村失业问题,大量农民工失业后返回乡村,这是统计工作需要加强覆盖的领域 [7] - 建议建立工资与利润协同增长机制,通过立法手段实现,并应覆盖所有企业,重点放在低收入企业与部门 [17][18] - 提高居民收入的三项基本方法包括调整收入分配机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加强社会保障减少后顾之忧、想办法减少居民负担如教育费用 [19] 对当前经济现象的看法 - 认为“反内卷”政策被许多行业误解,泛泛地“反内卷”容易挫伤竞争活力,且往往受到行业头部企业欢迎,政策不应被少数企业利益“带节奏” [26] - 企业账期延长问题根源往往在于政府拖欠款项,源于政府做了超出自身能力的事情,未遵循“量入为出”原则 [25] - 中国尚未跨越“刘易斯拐点”,农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农村人均收入仅为城市的一半,劳动力转移动力依然存在 [10]
上峰水泥(000672) - 2025年4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6 11:56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类型为业绩说明会,时间是 2025 年 4 月 28 日,地点在杭州市文二西路 738 号西溪乐谷创意产业园 [2][3] - 参与单位包括泓德基金、大成基金等众多机构投资者以及陈雄威等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参会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兼总裁俞锋等 [2][3] 业务经营情况 2024 年度及 2025 年一季度业务数据 - 2024 年生产熟料 1515.99 万吨,下降 4.40%,外销熟料 420.95 万吨,下降 9.91%,熟料销售毛利率 21.97%,上升 1.32 个百分点;生产水泥 1659.22 万吨,下降 1.65%,销售水泥 1653.64 万吨,下降 1.46%,水泥销售毛利率 24.23%,下降 1.15 个百分点;全年营收 54.48 亿元,下降 14.83%,净利润 5.92 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6.27 亿元,下降 15.70%,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4.74 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 10.39 亿元,基本每股收益 0.66 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7.09%,经营业务综合毛利率 26.16%,销售净利率 10.86% [3]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9.51 亿元,增长 4.6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80 亿元,增长 447.61%,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60 亿元,增长 200.61%,经营性净现金流 0.84 亿元,增长 686.27%,基本每股收益 0.09 元,增长 0.73 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 27.41%,增长 5.05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7.28%,增长 9.54 个百分点 [4] 各业务板块表现 - 主业方面,西北区域联合收购新疆博海水泥,华东区域提升基地综合竞争力,西南区域生产线能耗工艺指标达行业先进水平 [4] - 骨料业务保持高利润率,推进新骨料生产线项目;环保业务强化管理,开拓固废市场,完成怀宁上峰环保协同处置项目;物流业务服务主业,外部海运运输体量增长 4.33% [5] - 光伏新能源方面,推进项目开发,电站运行稳定,拓展充电桩业务,完成管理平台开发,取得 4 项软著证书,2024 年光伏发电 1869.97 万度,增长 206%,储能放电量 107.45 万度,增长 128%,89%企业自用,减少外部电力支出 1007.4 万元,节约标煤约 5623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15408 吨 [5][6] 成本控制情况 - 2024 年熟料可控成本下降 3.14 元/吨,水泥可控成本下降 2.10 元/吨,熟料平均标准煤耗降至 98.58 公斤/吨,下降 3.53 公斤/吨,熟料平均综合电耗 51.54 度/吨,下降 0.57 度/吨,水泥粉磨电耗 27.81 度/吨,下降 0.81 度/吨 [6] 主业链绩效 - 近五年销售毛利率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83%)保持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第一,净利润率、人均营业利润、总资产报酬率保持前二、前三水平 [7] - 盈利能力提升空间:2025 年计划熟料可控成本再降 5 元/吨,水泥再降 3 元/吨;优化费用控制;抓住行业反弹和并购重组机会 [7][8] - 分红情况:2013 年上市未募资,已实施 11 次权益分派方案,累计分红 38.19 亿元(含回购);2024 年拟每 10 股派现 6.30 元(含税),合计 6 亿元(含税),占归母净利润 95.73%,股息率排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第一,A股公司前十;未来三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当年归母净利润 35%,每年不低于 4 亿元 [8] 投资翼绩效 - 与专业机构合作进行新经济股权投资,聚焦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已投资 24 个项目,累计投资额超 17 亿元,2024 年股权投资净利润贡献比例达 22.6%,五年累计盈利 5.3 亿元 [9] - 晶合集成项目获投资收益 1.66 亿元,光智科技等多家公司有上市相关进展 [9] 战略规划 - 适度加大股权投资业务投入,坚持提升主辅业产业链效率,形成建材材料产业链与股权投资业务链双轮驱动格局,力争培育第二成长曲线业务,形成“三驾马车”协同发展格局 [10] - 2025 年聚焦主业提质增效,深化股权投资,提升业务规模实力与竞争力,培育转型新业务 [10] 提问环节要点 业务利润与分红 - 2024 年水泥熟料主业利润贡献占比约 55%,产业链延伸翼及投资翼各占约 22% [10] - 2024 - 2026 年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当年归母净利润 35%,不低于 4 亿元,不足时用历年未分配利润补足 [10][11] 行业政策与趋势 - 供给端政策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能结构,对下半年行业发展趋势有信心,因需求下降收窄、政策支持、行业自律提升、成本下降等因素 [11][12] 投资标的与策略 - 部分投资标的与产业政策匹配,一家已申报 IPO,两家进行资本化运作,未来往上游的上游布局 [13] 成本控制 - 2024 年建材主业营业成本下降 9.50%,生产成本和费用控制有优化空间,2025 年熟料成本降 5 元/吨,水泥降 3 元/吨,新能源业务降本效果将体现 [14] 区域盈利与项目 - 西南区域价格有望提升,西北区域毛利率居首,乌国项目经营好转 [14][15] 行业应对战略 - 采取稳健务实策略,降本增效,延伸产业链,适度进行新经济股权投资 [15] 骨料业务 - 骨料业务依托现有资源,目标年总产能 4000 万吨,中期毛利率降至 50%左右 [15][16][17] 市值提升 - 按新五年规划发展业务,保障基石建材业务,强化股权投资,培育第二成长曲线业务 [16][17] 水泥业务 - 去年水泥销量下滑低于行业水平因产能提升,未来并购聚焦华东、西北和西南区域 [17] 碳减排与交易 - 采取余热发电等措施减排,通过光伏替代传统电力,关注研究碳交易,制定低碳发展路线图 [17][18] 行业集中度与融资 - 行业并购重组未来会增加,融资首先考虑成本问题 [18] 未来投资规划 - 主业生产线提升竞争力,协同处置环保、物流、新能源业务升级,新经济股权投资加大力度,争取 2030 年总投资达 30 亿元,培育新质材料产业 [18][19][20]
上峰水泥: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增幅超4倍,双轮驱动转型迎拐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09:3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54.48亿元同比下降14.83%,归母净利润6.27亿元同比下降15.7%,经营性净现金流10.39亿元同比下降6.93%,综合毛利率26.16%,净资产收益率7.09%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51亿元同比增长4.64%,归母净利润7993.43万元同比增长447.61%,经营性净现金流8428万元同比增长686.27%,综合毛利率增长5.05个百分点 [1] - 连续两个季度(2024Q4和2025Q1)净利润增幅超400%,创2017年以来新高 [1] 分红政策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度权益分派预案为每10股分红6.3元,股息率7.54%,累计分红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95.73% [3] - 新制订《股东分红回报规划(2024-2026年)》要求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归母净利润35%或4亿元人民币 [3] 行业地位与产能布局 - 2024年净利润6.27亿元居行业第三,综合毛利率26.16%行业第一,净资产收益率7.09%行业第二 [4] - 全球建筑材料上市公司百强第100位,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第六,水泥熟料产能规模行业第十三 [4] - 在9省份拥有50多家子公司,水泥熟料年产能1800万吨,水泥年产能2000万吨,13条新型干法生产线 [4] 双轮驱动战略转型 - 第一轮为建材主业升级(水泥/熟料/骨料/环保/新能源),第二轮为新质生产力股权投资链 [5] - 规划五年内形成"三驾马车"格局:新质材料增长型业务、建筑材料基石类业务、股权投资资本型业务 [5] - 已投资晶合集成、广州粤芯等20余家半导体企业,覆盖芯片全产业链,晶合集成2023年科创板上市带来丰厚回报 [6] 新兴业务拓展 - 骨料、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业务成为重要新增长点,拓展"光储充"新能源、智慧物流等关联产业 [6] - 收缩房地产业务,适度开展新经济产业股权投资,前瞻布局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6]
一季度GDP出炉:“经济第一省”悬念再起?
第一财经· 2025-04-22 21:10
粤苏两省一季度GDP总量与增速对比 - 2025年一季度广东省GDP为33525.51亿元,同比增长4.1% [1] - 同期江苏省GDP为33088.6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广东快1.5个百分点 [1][4] - 两省GDP绝对差距为436.91亿元,较2024年一季度的490.26亿元差距缩小了53.35亿元 [1] 经济增长动力“三驾马车”对比 - 固定资产投资:江苏省同比增长0.4%,广东省同比下降6.2%,江苏领先6.6个百分点,其中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2%是主要拖累,而江苏制造业投资增长6.1%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3%形成支撑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江苏省总额12406.1亿元,同比增长5.6%,广东省同比增长2.5%,江苏增速显著快于广东 [5] - 货物贸易进出口:江苏省总额1.36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增长9.6%;广东省总额2.14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增长1.4%,江苏在外贸增速上表现更优 [6] 产业结构与工业表现 - 第二产业(制造业):江苏省增加值13580.3亿元,增长5.8%;广东省增加值12002.53亿元,增长3.7%,江苏在体量和增速上均占优 [7]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江苏省同比增长8.2%,广东省同比增长3.9%,江苏工业增长势头更为强劲 [7] - 第三产业(服务业):广东省增加值20588.53亿元,增长4.3%,在总量上超过江苏(18831.0亿元),但增速低于江苏(5.9%) [7] 两省综合经济实力与长期指标 - 2024年全年GDP:广东省141633.81亿元,江苏省137008亿元,广东领先4625.81亿元 [1][10] - 关键经济指标优势:2024年广东在货物进出口总额(9.11万亿元,为江苏1.62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6万亿元,为江苏1.44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33.27亿元,为江苏1.35倍)等方面显著领先江苏 [10][12] - 创新与资本市场:2024年广东发明专利授权量(16.88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34万件)及境内上市公司数量(875家)和总市值(14.04万亿元)均高于江苏 [10][12] 人口结构与区域发展模式 - 人口规模与结构:2024年末广东常住人口12780万人,比上年增加74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江苏常住人口8526万人,与上年持平,老龄化程度更深(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 [7][10][13] - 区域发展模式:广东为“极点带动”模式,珠三角9市贡献超八成GDP,但省内发展不平衡;江苏为“均衡梯度”模式,13个地市发展水平更为平衡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