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退市

搜索文档
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这家公司将终止上市!股价仅剩0.63元
新浪财经· 2025-07-20 08:30
退市锦港终止上市相关事项 - 公司股票于7月21日停牌 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为7月18日 终止上市暨摘牌日为7月25日 [1] - 公司股票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 主办券商原则上应在摘牌后45个交易日内完成挂牌手续 [8] - 截至7月18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收0 63元/股 总市值12 61亿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油品及化工品 粮食 煤炭 金属矿 钢材等大宗货物的装卸 运输和仓储等物流业务 [5] - 公司B股于1998年5月上市 A股于1999年6月上市 [5] - 截至一季度末 公司股东总户数为7 88万户 [3] 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公司因多年年报虚假记载 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7] - 辽宁证监局对公司及11个相关责任人合计开出3860万元的罚单 [7] - 上交所对公司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要求相关人员勤勉尽责落实退市相关工作 [7] 退市流程安排 - 公司股票于2025年6月3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退市整理期为15个交易日 [7] - 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2025年7月25日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7] - 投资者需关注主办券商发布的股份确权公告 尽快完成相关手续 [8]
信披被指不及时,“披星戴帽”的青海春天遭上交所公开谴责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10:02
公司事件 - 青海春天被上交所公开谴责,原因为未及时更正业绩预告数据且未充分提示退市风险警示风险 [2] - 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营收3.11亿至3.39亿元,扣除后营收3.05亿至3.33亿元,精准触及3亿元退市红线 [3] - 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初步认定公司2024年调整后营收不足3亿元,但公司延迟至4月26日才更正业绩预告 [4] - 公司申辩称因审计进度缓慢且需确保信息严谨性导致延迟,但上交所未采纳并谴责公司及高管 [5] 财务与退市风险 - 公司连续5年亏损,股票自2024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2] - 2024年白酒业务收入4641.12万元,同比下跌44.05%,毛利率61.54%,占公司总营收约17.53% [6] - 听花酒理论年收入潜力为53.18亿元(基于1000吨投放量及3989元/瓶结算价) [6] 酒水业务与行业动态 - 听花酒被视作公司保壳关键,计划推出新产品并加强品牌传播 [6] - 听花酒当前仅依赖38家经销商(2023年数据),且超高端白酒市场面临消费环境变化挑战 [7] - 白酒行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超高端消费减弱而中端市场扩容,听花酒拓展高端圈层存在难度 [7] - 海南椰岛、兰州黄河、岩石股份等酒企同样因业绩问题被*ST,行业深度调整期壳资源问题受关注 [7]
一大波公司,即将退市……
IPO日报· 2025-06-23 21:19
退市公司概况 -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ST锦港)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股票将于2025年6月3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7月18日 [1] - 截至2025年6月23日,已有10家上市公司收到终止上市决定,包括*ST中程、*ST锦港、*ST恒立等,其中8家因财务类退市,2家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3][8] - 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期间股票简称前冠以"退市"标识,交易类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公司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3] 退市原因分析 - 10家锁定退市的公司中,8家触及财务类退市标准,2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 [8] - 退市潮主要源于2024年年报披露后连续两年触及财务类退市标准,以及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的严格监管 [10] - 例如广道数字因2018-2024年虚构业务虚增营收,最高虚增比例达当期报告金额的99.39%,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11] 退市公司具体信息 - *ST恒立自2025年6月25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7月15日,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 [6][7] - *ST人乐将于2025年6月13日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7月3日 [7] - 2025年以来A股已有13家公司完成退市,其中5家触及面值退市,3家触及市值退市,2家主动申请退市,2家因重大违法退市,1家被吸收合并 [12][13]
三度戴帽终退市!*ST恒立年报“难产”有猫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6:06
*ST恒立退市事件分析 核心观点 - 公司因连续财务不达标及年报未披露被深交所强制终止上市 进入退市整理期后预计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7月15日 [1][3] - 公司三度被实施*ST 曾通过债务重组等操作暂缓退市 但2023年营收降至1 11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仅7005 77万元 主业严重萎缩 [5] - 公司试图通过收购新能源资产突击创收 但审计机构对收入确认方式存在分歧 导致年报"难产"并触发退市条款 [6][12] - 公司因涉嫌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可能面临更严厉处罚 [15] 退市历程 - 公司1996年上市 2005年首次被*ST 2006-2013年暂停上市期间通过债务重组等操作摘帽 [5] - 2014-2015年连续亏损0 37亿元和0 47亿元 2016年第二次被*ST 后短暂扭亏 [5] - 2021年起主业萎缩 2023年营收同比下滑68%至1 11亿元 2024年4月第三次被*ST [5] 财务争议焦点 - 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称营收3-3 5亿元 但审计机构仅认可1 96亿元 因贸易业务收入确认应采用净额法而非总额法 [12] - 审计机构旭泰所4月19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初稿 公司拒绝认可导致年报未按期披露 [11] - 公司起诉审计机构索赔3827万元 但监管调查显示问题根源在上市公司收入确认不合规 [9][10] 监管处罚 - 公司因未按期披露年报被责令改正并罚款350万元 责任人罚款100-180万元 [14] - 2025年6月因涉嫌财务虚假披露再遭立案 若查实将面临民事赔偿或刑事责任 [15] 行业观察 - 年末更换审计机构通常预示年报关键问题分歧 新接手的旭泰所因拒绝妥协被起诉 [9] - 公司案例显示突击交易创收若不符合会计准则仍无法规避退市风险 [6][12]
*ST恒立三度戴帽终退市,年报“难产”暗藏财务猫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1:46
公司退市历程 - 公司于1996年登陆深交所主板 最初以生产冷气设备为主 后因业绩不佳于2005年首次被实施*ST [5] - 2006年至2013年暂停上市7年 期间通过股改引入新控股股东 变卖资产 债务重组等操作实现首次摘帽 [5] - 2014年 2015年净利润分别亏损0.37亿元 0.47亿元 导致2016年第二次被*ST 后因净利润转正再次摘帽 [5] - 2021年以来主业严重萎缩 2022年 2023年连续亏损1000余万元 营收从2021年3.46亿元下滑至2023年1.11亿元 [5] - 2023年扣除后营收仅7954.06万元 2024年4月30日因业绩不达标第三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 退市直接原因 - 2024年未按期披露年报 触发强制退市条款 [7] - 2023年因业绩不达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5年仍未披露2024年报 [2] - 审计机构旭泰所认定2024年营收仅1.96亿元 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若披露将直接触发财务类退市 [6][10] 财务争议焦点 - 公司主张2024年营收3-3.5亿元 其中含采用总额法确认的贸易性业务收入 [12] - 审计机构认为应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 调整后营收将大幅缩水至1.96亿元 [12] - 收入确认方式分歧导致年报无法按时披露 董事长反对审议年报 [10][11] 法律诉讼与监管处罚 - 公司将审计机构旭泰所告上法庭 索赔3827万元 指控其未按期出具审计报告 [9] - 证监会湖南监管局下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因未披露年报被责令改正 罚款350万元 责任人罚款100-180万元 [15] - 2025年6月2日因涉嫌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可能面临更严厉处罚 [15] 资本运作尝试 - 2024年收购新余锂想新能源有限公司 试图通过突击式收入增加改善业绩 宣称四季度创收超2亿元 [6] - 2024年12月30日仓促更换审计机构至旭泰所 2025年1月16日才签署业务约定书 [9]
601028,5月27日摘牌!
IPO日报· 2025-05-20 19:28
玉龙股份退市进程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5月27日终止上市暨摘牌,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板块挂牌转让,主办券商为中泰证券[1] - 从首次提出主动退市到最终摘牌仅用时两个月:3月21日公告因经营状况不佳、现金流恶化拟主动退市,4月8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5月20日收到终止上市决定[2][3][5] - 控股股东济高资本提供现金选择权,行权价13.20元/股,有效申报账户31404个,对应股份4.49亿股[3][4] 2025年A股退市情况 - 除玉龙股份外,中航产融也提出主动退市申请,上交所已于4月29日受理其终止上市申请[7] - 2025年以来已有9家公司完成退市,与去年同期数量相当,退市原因包括面值退市(4家)、市值退市(3家)、重大违法强制退市(1家)及吸收合并退市(1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