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关税大战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关税大战升级,最大赢家出人意料,美国难再排除中国
搜狐财经· 2025-10-29 03:11
关税战的演变与影响 - 中美关税战始于2018年,美国以知识产权和贸易逆差为由加征关税,中国立即采取反击措施[1] - 2019至2020年关税层层升级,第一阶段协议仅为表面缓和,核心税率和结构未变[3] - 拜登时期政策表面延续,2025年特朗普回归后关税率飙升、免税取消,导致成本、通胀和供应链问题加剧[3][5] 美国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 - 美国旨在将中国排除出关键供应链,推动制造业回流并构建国家安全供应链[5] - 美国将平均关税率提高至37.4%,企业承担主要成本,消费者每户年负担增加约2400美元,通胀未迅速降温,制造业回流未达预期[5] - 供应链脱钩实施困难,新兴供应国如越南、印度实质是“换了外包装”的分工延伸,背后仍依赖中国元素[7] 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应对 - 中国进出口保持增长,前三季度总体进出口增长4%,出口增长7.1%,对非洲出口涨幅达56.4%,市场多元化见效[7] - 中国通过内需拉动、科技自主、产业链向高端迈进及数字贸易发展进行长期布局,供应链适应性强,制造从单点输出转向网络化协同[9][11] - 关税战加速中国产业升级,在芯片、新能源、AI等领域投入产出显著,部分产品实现从进口替代到出口竞争,人民币结算和数字贸易稀释单一市场风险[11][13] 全球贸易格局的再平衡 - 美国盟友在实操上选择务实与平衡,而非简单跟随“脱钩”话术,欧盟、东南亚、拉美均有各自考量[13] - 长期影响体现在企业结构、供应链布局和全球贸易格局的再平衡,相互依赖的现实被证实,中国通过多边市场和产业升级化解压力,美国承担通胀与产业回流的高昂成本[15] - 全球供应链与贸易秩序演变为一张裂而不断的新网络,中国再无被某一国轻易排除的风险[17] 未来博弈焦点与企业策略 - 未来博弈焦点转向技术标准、金融结算和第三方市场的话语权[18] - 企业需继续分散风险、重视成本结构和供应链韧性,政策层面需在开放与安全间找到实际落点,以避免在高税率和不确定性中互相消耗[18]
中美关税大战:最后谁赢了不重要,而美国再无可能排除中国
搜狐财经· 2025-10-18 20:17
2025年中美关税战升级 - 特朗普政府对华商品关税最高税率飙升至145%,钢铁、汽车、电子零件和日用品等首当其冲 [2][4] - 作为回应,中国实施34%的无差别反制关税、稀土出口管控并更新不可靠实体清单 [6] 中国的应对策略与产业优势 - 反制措施具有针对性,加税打击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限制稀土出口影响美国高科技及军工企业 [6] - 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的完整工业体系,物流与产业协同能力(如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构成强大护城河 [8][9] - 在技术自主研发方面取得进展,国产GPU、稀土精加工等关键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11] 全球供应链格局的演变 - 美国推动的“制造业回流”、“友岸外包”等策略效果不彰,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国在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链上无法替代中国 [8] - 美国企业(如福特汽车)在供应链上仍高度依赖中国,即使将工厂迁至墨西哥,核心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 [11] 中美经济影响对比 - 美国面临商品涨价、通胀上升、企业利润缩水等压力,关税成本转嫁给本国消费者 [13] - 中国经济内需对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对东盟、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有效对冲对美出口压力 [13] - 外部压力倒逼中国加速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和结构优化,将挑战转化为转型机遇 [15] 长期格局与启示 - 关税战凸显全球化不可逆转,美国无法通过关税政策将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 [17][19] - 未来竞争焦点转向经济韧性、稳定性和长期战略远见,而非短期对抗胜负 [19]
苹果眼里没有“最大甲方”
虎嗅· 2025-05-06 13:58
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 苹果在中国市场2023年收入达646亿美元,相当于1个中国电信、3个贵州茅台或6个长江电力的规模[3] - 中国中产阶层对苹果产品保持极高粘性,愿意为其支付超高毛利率[4] - 2024年一季度苹果在中国市场份额下滑7.7%,排名降至第五,华为以19.4%市场份额登顶[46] 苹果供应链策略 - 苹果采取"养狼"策略,一边压榨现有供应商利润,一边培养二供三供防止主供做大[6] - 中国大陆在iPhone 15 Pro Max零部件成本占比仅2%,美系零部件占比33%为最高[20] - 苹果供应商中中国大陆企业45家,加上台港共91家,数量占比近一半但价值量低[16][17] 苹果产业链转移 - 苹果计划2025年将印度制造占比提升至25%,目前印度产能占比已从1%升至14%[26][38] - 越南苹果工厂从2018年15家增至目前35家,生产iPhone、AirPods等多款产品[29] - 富士康在印度投资26亿美元建厂,计划年产7000万部iPhone[36][33] 苹果财务表现 - 2024年苹果以18%的出货量占据全球手机市场近一半收入规模[13] - 苹果净利率高达24%,中国果链上市公司平均净利率仅4%,相差5倍[18] - iPhone 16 Pro Max物料成本485美元,硬件毛利率达59.5%[21] 中国供应链企业转型 - 立讯精密汽车业务营收突破137亿元,两年翻倍[52] - 欧菲光从"果链弃子"转型为"华为主供",业绩改善[56][57] - 瑞声科技2024年营收273.3亿元创历史新高,净利润同比增长142.7%[60] 苹果产品竞争力 - 苹果创新速度放缓,折叠屏落后华为三星,Siri被称"人工智障"[49] - iPhone 16 Pro Max采用6.9英寸显示屏、A18 Pro芯片和WiFi 7技术[21] - 苹果相机模组成本占比16%,为iPhone最昂贵组件之一[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