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次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有多少海洋公园被鱼吃垮了?
远川研究所· 2025-07-15 20:39
核心观点 - 海洋公园行业面临系统性经营困境,高成本结构与单一盈利模式导致持续亏损 [6][8][13][21][30] - 动物养护成本极高(如虎鲸单日进食300斤、白鲸日均养护成本12000元)成为主要财务负担 [18][19][20] - 行业转型尝试包括引入IP合作(奥特曼等)和开发二次消费项目,但效果有限 [69][70][66] 海昌海洋公园案例 - 2024年6月祥源控股以23亿港元收购海昌控股权,后者过去5年累计亏损37.85亿元 [4][13] - 2021年出售4.66家乐园资产(青岛/天津/成都/武汉项目及郑州66%股权)短暂改善财务,但2024年营收仅增长0.08% [11][8] -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单日最高客流5.2万人,但单期投资达50亿元,郑州项目投资42亿元(土地成本20.5亿) [7][17] 行业成本结构 - 基建成本:武汉极地海洋世界年水电费4000万元,长沙海底世界海水循环系统年耗390万元 [17] - 动物养护:香港海洋公园23/24财年14.8亿港元总支出中1/3用于动物保育 [23] - 刚性支出特性:客流量波动下仍需维持动物生存成本,疫情期间大连圣亚靠出售44只企鹅创收1876万元避免退市 [31][32] 商业模式缺陷 - 盈利依赖动物表演(上海海昌2019年虎鲸表演创收28.02亿元),但全球政策限制(法国2026年禁止鲸豚表演)加剧经营压力 [26][57] - 海洋生物互动性差导致二次消费占比低(大连圣亚仅10%-15%,远低于迪士尼50%) [56][66] - 对比迪士尼可通过裁员(2023年裁7000人省55亿美元)灵活调整成本,海洋公园无法缩减动物养护开支 [65] 转型探索 - 香港海洋公园借6只大熊猫引流,2024年2月入园人次同比增19% [34][36] - 上海长风海洋世界用"美人鱼见面会"替代动物表演,上海动物园通过网红动物"红糖"带动文创销售 [72][51] - 行业需优化动物部门结构:减少高成本食肉动物(成本部门),增加可互动创收物种(利润部门) [40][41][45] 横向对比 - 景区类上市公司中宋城演艺净利率达52%,因其可控的演员成本与设备摊销 [62] - 动物园通过食草动物互动(上海野生动物园100元12次互动票)提升二次消费 [42] - 国际案例:法国Marineland Antibes因禁止表演破产,仍需承担虎鲸/海豚养护成本 [27]
活力中国调研行 | 从“围起来”到“火出圈”!滕王阁“三还于民”,南昌算对这笔账
新华社· 2025-07-08 21:55
滕王阁景区改造与城市更新 - 滕王阁景区实施"三还于民"政策 拆除围墙后约90%区域免费开放 推动老城区与风景区深度融合 [1] - 北扩工程重现"豫章十景" 通过八一大桥 滨江步道和商业街区串联形成城市漫游路线 [1] - 改造打破物理边界 实现景区与城市生活无缝衔接 让公共资源真正服务于民 [3] 游客数据与经济效益 - 2024年一季度免费区域接待游客超330万人次 核心景区游客达109 78万人次 同比增长21 84% [2] - 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6 18% 显示"二次消费"模式比传统"门票经济"更具活力 [2] - 五一期间汉服体验馆单日接单量达40-50单 显示文旅融合带来的新消费增长点 [2] 周边商业生态变化 - 景区周边形成"汉服一条街" 聚集超过50家汉服体验馆 多数为近两年新开 [2] - 大士院街区改造后商户数量达200余家 其中40%为去年新开或重装店铺 [3] - 典型案例显示餐馆面积从60平方米扩至1000平方米 单日营业额可达3万多元 [3] 文旅产业联动效应 - 滕王阁古建群成为天然摄影棚 带动汉服旅拍新业态持续火爆 [2] - 老街区改造保留传统元素同时优化布局 成功转型为网红打卡地 [3] - 景区"出圈"带动文创店 国潮馆等新兴业态集中入驻 [3]
北京率先升级!高效退税 记者实探三大商圈“即买即退”新体验
新京报· 2025-05-20 21:04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全国推广 - 北京率先推出"全城离境退税、市内一点通办"服务模式,设立首批3个集中退付点(王府中環、金融街、国贸商城),5月15日试运行,6月1日正式运营[1][3] - 该模式允许境外旅客在全市任意退税商店购物后,在集中退付点办理提前退税,无需离境即可完成[1][3] - 北京早期试点已发展16家"即买即退"商店,此次升级将退税物品金额限额从5万元提升至22万元,覆盖95%以上旅客[3][6] 首批集中退付点运营情况 - 试运行期间单笔退税仅需几分钟,显著提升商品价格优势并促进二次消费[4] - 金融街购物中心已落实36家退税商户,联动西城区近200家合作商户形成辐射状服务网络[6] - 国贸商城2024年退税销售额占全市19%,2024年1-4月同比增长62%,计划实现商城内全域退税[6] 政策效果与市场反应 - 2023年一季度北京接待入境游客89.1万人次,同比增长61.3%[2] - 2024年1-4月北京为近100个国家旅客办理退税,93%为首次办理,非港澳台旅客占比提升17%,销售额和退税额同比翻番[5] - 王府中環利用毗邻故宫的文旅优势,创造"退税即消费"场景缩短资金回流周期[6] 行业创新与未来规划 - 该模式实现旅游、消费、退税服务的跨区域场景串联,是覆盖范围上的创新突破[6] - 通过"政策+服务"双轮驱动释放政策效应,打造首都旅游消费体验[6] - 北京市税务局将继续探索便利化举措,推动"北京礼物""北京购"品牌建设[7]
“票根+”串起“消费链” 给票根“加点戏”撬动二次消费“流量密码”
央视网· 2025-04-21 17:54
央视网消息: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国家电影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共同开启"中国电影消费年"活动。影迷们在电影节期间可 以参加丰富的电影展映,凭借观影票根还可以在全市数十个商圈享受消费折扣、免费停车等多项优惠。 在电影节官方文创产品展销点,醒目的满减优惠标识提示消费者,持电影节展映影片票根可享受专属折扣。此外,电影节期间,各类主题市 集、分论坛等活动也会在全市不同院线和文创园区举行,让电影节的热情从银幕延伸至城市的每个角落。仅在798艺术区电影期间,就将举行 20多场户外展映等活动,游客持电影票根可在园区百余家商户享受折扣,覆盖餐饮、展览、文创等多元业态,促进大众文旅消费。 目前,北京市数十个核心商圈和参与展映的影院都集中投放了电影节海报物料、票根优惠活动的信息。不少商户还将票根范围扩大到了4月任 何场次的电影。 本届北影节期间,北京市文旅局还专门推出了北京春日赏花全攻略,以及涵盖中轴线、长城等地的12条"跟着电影去旅游"主题游线路,让影迷 游客在享受电影盛宴的同时,感受北京春日的美好。 给票根"加点戏" 撬动二次消费 眼下,在湖北,高速路通行费票据、参赛凭证、电影票……这些容易被随手丢弃的票根,正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