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式外交
搜索文档
特朗普赚大了,达成协议拿下9000亿美元订单,但消费信心却三连降
搜狐财经· 2025-10-31 14:01
这次亚洲之行的日程安排紧凑且富有目的性。10月26日,特朗普在马来西亚见证了柬埔寨和泰国签署和平声明,自我塑造为"和平缔造者"。然而,尽管外交 舞台上闪耀着聚光灯,实际上这次行程的核心议题依然是经贸博弈。 10月26日上午,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开始了他五年来的首次亚洲之行。在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他先后访问了马来西亚、日本和韩 国,带着"交易式外交"的风格,成功从这两个亚洲盟国获得了近90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 在马来西亚,特朗普迅速签署了与柬埔寨的互惠贸易协议,还与泰国和马来西亚达成了关于关键矿产的协议。虽然这些协议的金额并不巨大,但它们为未来 的更大交易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真正的重点是在日本。10月27日下午,特朗普抵达东京,受到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的超高规格接待。此次访问的"重头戏"是日美首脑会谈,讨论了 5500亿美元的投资问题。为了迎接特朗普的施压,高市早苗准备了一份巨额对美采购清单,内容包括福特皮卡、大豆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通过这种"讨好 型"外交策略,高市早苗试图巩固日美同盟,但这样的让步无疑代价不小。 在韩国,特朗普继续推动美韩贸易协议的细节谈判。韩国此前承诺的3500亿美元投资 ...
倒计时1天,李在明或将签字,美逼韩国割土地,中国家门口生变
搜狐财经· 2025-10-29 12:08
10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到访韩国。这本是两个盟国之间的正常会晤,却变成了韩国总统李在明的"最后通牒"。他此时的心情,恐怕是坐立不安的。 美国要求韩国支付3500亿美元,这个金额相当于韩国过去五年对外投资的总和。由于汇率波动,韩国还需要额外支付十几万亿韩元,成了额外的冤枉钱。韩 国的经济副总理早就表示,每年最多能从国家财政中挤出150到200亿美元。按这个计算,韩国要凑够这笔钱,至少需要熬上十几年。 更为棘手的是,特朗普已经举起了关税大棒,威胁要将目前的15%税率提高到25%。对于依赖出口的韩国经济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一击。看看这些行业数 据,韩国的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仅有5%到8%,半导体行业稍好一些,也不过7%到10%,钢铁行业更低,仅有3%到5%。如果关税真的涨到25%,这些产品在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大幅下降,卖得越多,亏损也会越大。 曾经的盟友如今变成了债主,这次无论李在明是签还是不签,似乎都是一场死局。这笔账,真让人看着心疼。 这不仅仅是经济合作,简直是经济勒索。就在今年7月,韩国对美钢铁的出口已经同比暴跌了26%。而更让人揪心的,是美国商务部的"国家安全调查",这 如同一把悬在韩国头上的达摩克 ...
美前国家安全顾问:中国受欢迎程度已超美国
搜狐财经· 2025-09-01 15:14
地缘政治与贸易关系 -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批评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实施大规模贸易攻势,包括征收50%关税,认为此举将印度推向中国[1][2][4] -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关税的触发因素可能源于特朗普因不被允许调解印巴冲突而产生的个人不满[6] - 美国对印度出口征收的50%关税于8月27日生效,这是美国对全球各国征收的最高关税,特朗普称此决定是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报复[4] 国际关系动态 - 沙利文表示,当与盟友国家领导人交谈时,他们都在讨论对美国去风险,并将美国视为最大的破坏者和不可信赖的国家[2] - 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七年来的首次访华,智库专家表示中印关系正处于上升周期,作为全球南方国家领导人,两国必须真正对话[7] - 美印关系曾被誉为全球民主合作的基石,但现在因关税、粗暴的胁迫和干涉以及指责印度而显得脆弱[6] 战略影响与观点 - 沙利文指出,中国在很多国家的受欢迎程度超过美国,各国认为美国品牌完蛋了,而中国看起来像是一个负责任的参与者[1] - 清华大学专家表示,沙利文的言论是对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和交易式外交的批判,认为高额关税损害盟友利益并加剧国际社会对美国承诺的疑虑[7] - 专家认为,提及中国反映了一些美国政客对华零和博弈的心态,担忧中国发展可能挑战美国全球地位[7]
美方开出300%芯片关税!特朗普:必须在美国建厂,否则免谈?
搜狐财经· 2025-08-19 23:05
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策略 - 将国际关系视为商品交易 国家主权和国际道义均可量化定价 形成"商品+价格"的单一评估体系 [3] - 对德国汽车加征25%关税以保护本土产业 与沙特签署千亿美元军火订单换取石油利益 [3] - 要求北约成员国缴纳GDP5%作为"保护费" 将军事同盟关系转化为付费服务模式 [3] 能源领域的博弈手段 - 原计划制裁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 但因普京强硬表态保护买家而被迫取消制裁 [5][6] - 此前对印度购买俄石油征收50%重税 形成明显双重标准 [6] - 将能源供应国划分为不同等级 对沙特等资源大国采取怀柔政策 对弱势国家实施资源榨取 [5] 科技产业施压措施 - 威胁对境外芯片企业征收200%-300%关税 限期要求企业迁美建厂 [6] - 建立"搬迁宽限期+阶梯式关税"组合拳 通过税率杠杆强制产业转移 [6] - 形成"要么本土化生产 要么承受毁灭性关税"的二元选择模式 [6] 贸易保护主义特征 - 针对不同国家实施差异化关税政策 墨西哥乌克兰等弱势经济体承受更大压力 [5] - 采用"东敲西打"战术 在汽车能源芯片等多个领域同时发起贸易攻势 [6][7] - 将关税武器与产业政策捆绑 实现"贸易战+产业回流"双重目标 [6] 国际信誉影响 - 频繁变更政策立场导致承诺可信度下降 如对乌克兰军援附加矿产条件 [1][5] - 盟友关系呈现"付费会员制"特征 破坏传统同盟体系的稳定性 [5][10] - 短期利益导向削弱长期战略信誉 可能引发国际合作伙伴的避险行为 [10]
特朗普关税把自己坑了!盟友们忍不了了,进货价飙到老百姓买不起
搜狐财经· 2025-08-05 10:34
关税政策核心内容 - 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10%至41%不等对等关税 叙利亚适用41%最高税率 巴西和英国适用10%最低税率 未列出国家统一适用10%关税[2] - 对通过第三地转运规避关税行为征收40%转运税 并将实施新原产地规则确定相关税率[4] 历史政策背景 - 第一任期已对进口太阳能电池板 大型家用洗衣机 进口钢和铝征收关税[5] - 第二任期频繁对加拿大 墨西哥 中国等贸易伙伴加征关税 体现美国优先战略及中期选举政治考量[5] 消费者影响 - 美国家庭人均年支出将增加2100至3800美元 低收入家庭受冲击更严重[8] - 食品 家电 电子 建材等领域价格全面上涨 例如亚洲进口智能电视价格可能从500美元上涨至550美元[8] - 输入性通胀制约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空间 高利率环境下消费者贷款成本与物价压力双重上升[8] 供应链影响 - 企业被迫重新规划全球供应链布局 可能将产能转移至美国本土或低关税国家[10] - 全球供应链复杂化导致物流成本与合规负担大幅上升[10] - 依赖进口中间件和原材料的美国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面临倒闭风险[10] 外交与贸易关系 - 美墨加协定成员加拿大和墨西哥被纳入加税名单 引发盟友信任危机[12] - 巴西被要求全面开放市场并增加特定商品采购 产生被勒索感[12] - 欧洲国家可能加强与非美地区贸易合作 重构区域一体化 削弱美国全球贸易主导地位[12]
印尼获美国较低关税 交易式外交达成“不良先例”?
央视网· 2025-07-18 11:22
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国将对所有进口印尼商品征收19%关税,美国对印尼出口享受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待遇 [1] - 印尼承诺购买价值150亿美元美国能源、45亿美元美国农产品及50架波音飞机 [1] - 协议使美国种子商、农民和渔民受益,印尼总统称此为"外交胜利" [1][3] 行业影响分析 - 鞋类和纺织品等非石油出口可能面临挑战,能源和农业部门可能受益 [1] - 水产加工业面临利润压力,关税从0%升至19%将显著影响出口竞争力 [4] - 成衣制造业获得相对优势,印尼关税低于越南(20%)和孟加拉国(35%) [4] 关键采购项目争议 - 波音飞机采购计划引发质疑,因印尼鹰航财务困境可能无力承担 [5] - 150亿美元能源采购承诺与印尼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存在矛盾 [6] - 本地化生产要求放宽可能损害制造业,引发三星等外资企业不满 [6] 贸易格局变化 - 2024年美印尼双边商品贸易额达383亿美元,美国对印尼贸易逆差179亿美元 [4] - 协议可能影响印尼与中国贸易关系,中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 [1][10] - 欧盟与印尼达成政治协议推进CEPA,涉及本地化生产要求调整 [8] 区域连锁反应 - 印度寻求低于印尼的关税率,可能对美国工业品实施零关税 [10][11] - 马来西亚拒绝美国100%外资控股要求,坚持保护关键产业 [11] - 泰国担忧FDI流失,提议对1万种产品实施零关税以应对竞争 [12] 资源战略考量 - 印尼稀土和铜矿资源成为协议重要因素,可能规避美国50%铜关税 [6] - 关键矿产在谈判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供应链安排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