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超级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大佬连发警告 “人类只剩最后5年”
凤凰网· 2025-09-29 13:55
如果说,AGI的实现与否放在两年前还有"路线之争"。而今,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似乎已是板上钉 钉。 最近一段时间,AI届大佬接连发出全新"警告":人类智力的霸权时代,已进入倒计时。 "ChatGPT之父"萨姆·奥特曼在一次深度专访中,给出了一个全新时间表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在 所有维度上超越人类。 他引用数据说,社会上一半的工作岗位每75年就会更替一次,而AI将把这个周期急剧缩短。 Stability AI前CEO、缔造者Emad Mostaque则将这个时间点提前了两年多,并进一步"预想":未来1000 天内,人工智能不仅将取代人类工作岗位,更将彻底重塑人类的经济结构。 他认为,在智能崛起(Intelligence Inversion)的这个当下阶段,AI将主导GDP增长,人类智能将被机器 智能替代,大量认知劳动将被AI智能体取代——毕竟,Agent廉价且高效。 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劳动价值不只是归零,有可能转为负值。因为从投入产出比来看,AI成本更低、 效率更高,比人类劳动力更有性价比。 大佬们并非夸夸其谈,这些"预警"已经切实反映在当下的就业市场上了。 初级岗位悄悄消失 AI对招聘市场是否真实地 ...
孙正义,大裁员
36氪· 2025-09-19 16:19
软银愿景基金战略调整 - 软银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裁掉其愿景基金团队近20%的员工,目前团队拥有300多名员工,意味着超60名员工将离开 [1][3] - 愿景基金发言人证实裁员消息,表示调整组织结构是为了更好地执行长期战略,即对人工智能和突破性技术进行大胆投资 [1][3] - 此次裁员发生在愿景基金汇报四年以来最佳业绩之后,2025-2026财年第一季度投资收益达7268.37亿日元,去年同期仅19.11亿日元,同比暴增380倍;税前利润4513.94亿日元(约220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亏损约100亿元人民币 [3][7] 孙正义的AI战略聚焦 - 孙正义提出新的战略目标,让软银成为全球第一的ASI(人工超级智能)平台提供者,认为未来50年几乎所有事物都将因AI重新定义 [3] - 从2020年开始,孙正义就强调“谁掌控了AI,谁就掌控了未来”,2022年11月宣布全身心投入到芯片公司ARM中,使其成为软银AI战略的重要基石 [4] - 愿景基金过去12个月向OpenAI投资97亿美元,另有300亿美元融资将于今年12月到位;孙正义在2024年6月表示软银将结束休眠状态,在AI领域发起进攻 [4] 愿景基金历史业绩与投资风格 - 愿景基金曾经历重大亏损,截至2022年3月末的2021财年净亏损2.64万亿日元(约1400亿元人民币);2022年8月,软银录得公司成立以来最大亏损,其中1100亿元人民币亏损来自愿景基金 [6] - 孙正义的投资风格大开大合,用现金改变游戏规则,肯给高估值,标的不给投就投其对手,这种打法曾收揽全球众多超级独角兽,但除雅虎和阿里巴巴外,多数项目如WeWork、OYO、Uber带来麻烦和亏损 [5][6] - 亏损后孙正义宣布软银必须处于防御模式,并打破几十年惯例,告别财报会议舞台,将日常管理工作移交给CFO等高管 [6] 一级市场投资趋势变化 - 中国风险投资行业从TMT、消费投资转向硬科技,投资逻辑从侧重财务研判转为聚焦技术门槛、颠覆性与可持续性,从追求短期收益转向长期陪伴和专业赋能 [8] - 人工智能成为所有投资机构的必选题,一批头部机构明确传达“All in AI”的意志;启明创投认为AI是未来10年最大投资机会,同创伟业指出AI领域投资热情高涨,但赛道拥挤、同质化竞争白热化 [8][9] - 一级市场投资方式从机关枪式、撒胡椒面式转为更聚焦,VC/PE不再执着于大而全,而是聚焦到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进新质生产力的主线上 [8]
“美国自毁长城,中企凭高性价比一路高歌猛进”
观察者网· 2025-07-02 16:45
中国AI行业全球竞争力 - 中国AI公司如DeepSeek正通过高性能、低成本的模型挑战美国AI主导地位,客户覆盖亚洲、中东、非洲及欧洲的跨国银行(如汇丰、渣打)和能源巨头(如沙特阿美)[1] - 美国云服务商(亚马逊、微软、谷歌)虽受政府限制,仍向客户提供DeepSeek模型,显示其商业化渗透力[1] - 中国AI模型以"同等性能、价格低数倍"的策略吸引国际用户,例如DeepSeek价格仅为竞品的1/17,在智利、巴西等市场优势显著[4] 技术性能与市场数据 - 全球主流AI模型排名中,中国DeepSeek R1-0528以1,424分与xAI Grok 3并列第三,仅次于谷歌Gemini 2.5 Pro(1,477分)和OpenAI ChatGPT 4o(1,428分)[3] - ChatGPT下载量9.1亿仍居首位,但DeepSeek达1.25亿,显示中国模型用户基数快速扩张[2] - 阿里巴巴开源通义千问衍生模型超10万个,日本经济产业省定制项目弃用谷歌/Meta选择该模型[4] 中美发展路径差异 - 美国AI公司聚焦人工超级智能突破,中国则侧重实际应用与开源策略,腾讯、百度等开源模型加速全球开发者生态构建[4] - 哈佛大学研究指出中国在数据、人才资源上的优势,支撑其追赶美国技术[2] - 美国限制中国获取芯片/资本后,中国加速构建自主AI供应链,英伟达因H20芯片禁售损失100亿美元收入[5] 全球市场影响与行业趋势 - OpenAI在欧亚扩张时面临中国智谱AI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竞争[6] - 美国AI公司可能因中国模型普及而流失市场份额,如谷歌、Meta面临收益压力[5] - 行业担忧中美AI割裂将加剧信息茧房,削弱全球应对AI风险的能力[6]
软银豪赌“人工超级智能” 未来10年剑指全球第一平台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16:08
公司战略目标 - 软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宣布公司目标在未来10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超级智能"平台提供商 [1] - 公司将自身定位为"人工超级智能时代的行业组织者",对标微软、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 [1] - "人工超级智能"被描述为能力超越人类1万倍的AI技术 [1] 近期投资动态 - 公司以65亿美元收购美国半导体设计公司Ampere [1] - 承诺为ChatGPT开发商OpenAI提供最高400亿美元新投资,自2024年秋季以来总承诺投资额已达320亿美元 [1] - 预计OpenAI最终将公开上市 [1] - 公司通过出售T-Mobile部分股份筹集48亿美元资金 [2] 历史投资回顾 - 公司曾持有英伟达约5%股份但在2019年悉数抛售,错失AI芯片市场爆发机会 [2] - 2022年愿景基金投资的科技初创企业市值暴跌导致集团陷入低谷 [2] - 2023年9月通过Arm上市筹集约50亿美元,Arm股价上涨充实公司资产规模 [2] 财务与投资策略 - 公司强调始终坚持审慎投资原则,保有财务资源和用户基础以承担风险 [2] - 通过Arm上市和出售资产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新投资 [2][2] - 重新开启激进投资模式,这种风格曾因早期押注阿里巴巴成功但也因WeWork投资失败受争议 [1]
软银CEO孙正义:我们希望在十年内成为全球第一的人工超级智能平台提供商。
快讯· 2025-06-27 09:36
公司战略目标 - 软银CEO孙正义提出公司希望在十年内成为全球第一的人工超级智能平台提供商 [1]
微软与OpenAI矛盾的根源:AGI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12:34
核心观点 - OpenAI与微软围绕人工通用智能(AGI)的定义和合同条款展开激烈博弈,可能影响双方合作关系及OpenAI的IPO计划 [1][2][3] - 合同争议核心在于「中断技术授权条款」,OpenAI有权在达成AGI时切断微软的技术访问权,微软要求删除该条款但谈判陷入僵局 [1][3] - 两家公司考虑用人工超级智能替代AGI基准,以推迟技术授权中断时间,同时微软拒绝OpenAI提出的收入分成豁免等让步要求 [3][4] - 尽管存在分歧,双方高管仍每天开会讨论合同,微软高管相信能达成协议,但OpenAI需在四年内烧掉460亿美元维持研发,上市融资成为生存刚需 [4] - 双方联盟裂痕扩大,体现在算力争夺、IP纠纷及微软加速自研替代方案等方面 [7] 合同争议 - 2019年原始协议规定OpenAI非营利董事会有权在AGI阶段切断微软技术访问权,微软高管最初认为这是技术乌托邦主义者的天真幻想 [1] - 2023年百亿合作协议因AGI条款触发重大分歧,微软要求删除相关条款但谈判截至2025年5月仍陷僵局 [1] - OpenAI CEO奥特曼称已掌握构建AGI方法并将AGI定义为能在多领域解决人类级复杂问题的系统,微软CEO纳德拉反驳称世界经济年增长10%才是真基准 [2] 潜在解决方案 - 两家公司考虑用人工超级智能替代AGI基准,将目标推向更远未来但仍确保微软最终失去对OpenAI最先进技术的访问权 [3] - 微软拒绝OpenAI提出的放弃20%收入分成及允许客户通过竞争云服务商访问OpenAI模型等让步要求 [3] - OpenAI希望豁免高端产品(如月费2万美元的博士级AI)分成,若达成2030年174亿美元收入目标,分成金额将超微软全年云计算利润 [3] 合作关系现状 - 微软利用OpenAI技术推出Copilot等软件工具,若不中断技术授权可使用至2030年 [2] - OpenAI因微软算力不足转投谷歌云并与甲骨文合作,微软抗议OpenAI隐瞒关键技术细节并加速自研Phi模型及招募Inflection团队打造备选方案 [7] - 2019年合作蜜月期微软提供算力OpenAI提供GPT技术,但ChatGPT走红后力量平衡改变 [7] 财务与IPO影响 - OpenAI需在四年内烧掉460亿美元维持研发,上市融资成为生存刚需 [4] - 若重组失败特殊股权结构将使IPO化为泡影 [4]
速递|OpenAI高管离职,创立AI材料科学初创公司
Z Potentials· 2025-03-19 10:06
文章核心观点 OpenAI培训研究副总裁Liam Fedus将离职创立材料科学AI初创公司,OpenAI计划投资并与其新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该公司将在AI材料科学领域与Google DeepMind、微软等竞争,同时有专家对当今人工智能能否实现真正新颖科学发现存疑 [1][2][3] 关键人物动态 - OpenAI培训研究副总裁Liam Fedus即将离职创立材料科学AI初创公司 [1] - Fedus本科专业为物理学,渴望将技术应用其中 [2] 公司合作计划 - OpenAI计划投资并与Fedus新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 行业竞争情况 - Fedus新公司将在AI材料科学领域与Google DeepMind、微软等竞争 [2] - 2023年DeepMind宣称其AI系统Gnome发现可制造新材料的新型晶体 [2] - 微软最近发布两款材料发现AI工具MatterGen和MatterSim [2] 行业观点争议 - 一些专家对当今人工智能能否实现真正新颖的科学发现持怀疑态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