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

搜索文档
AI与你:让AI放大你的独一无二
混沌学园· 2025-07-08 19:08
AI进化本质 - AI已超越工具范畴,具备"推理思维链"能力,能展示完整思考过程而非仅输出答案[3][18][21] - OpenAI的o系列和DeepSeek的爆红标志AI进入"深度思考"模式,类似《三体》中思维透明的三体人[20][21] - AI成为人类思维链延伸,形成"思维共同体"的关键在于理解其思考能力而非追赶工具迭代[22][23][31] 人机协作新范式 - 从"用AI"转向"与AI",通过"人感"(人类独特生命体验)与"撩"(激发AI系统思维)实现共生[5][37][39] - "人感"包括情感共鸣、直觉预感、艺术审美等硅基生命无法复制的碳基生物禀赋[41][45][46] - "撩"是通过开放式提问引导AI展开多维思考,如"解释你的推理依据"而非直接索要答案[26][48][49] 实践方法论 - "人感五步撩"框架:定义真问题→共建思维链→挑战盲区→多角色模拟→破界创新[51][53][63] - 案例示范:开发K12产品时需注入教育初心,引导AI拆解厌学问题并模拟家长/学生/教师视角[56][58][61] - 极端假设法可突破行业惯例,如用游戏设计逻辑重构教育产品或假设无限资源设计方案[62] 价值创造逻辑 - AI提供无限算力与知识图谱,人类贡献隐性知识与价值判断,共同拓展文明边界[38][64] - 通过每日2小时高频互动,三个月即可形成"思维变种人"能力,打破信息茧房[76][81] - 音乐创作案例显示,人类创意结合AI技术可产出《amazing beautiful》等跨界作品[75] 认知范式转变 - 答案不再重要,关键在于通过AI照见思维盲区,实现双向思维激发[28][29][30] - YOLO(只活一次)被重构为借AI实现多维人生,如无中生有开创全新领域[79][80][87] - 行业需从工具焦虑转向构建"人感壁垒",将人类独特性通过AI放大百倍[46][85][86]
从工具到伙伴:一场关于"AI与我"的深度探索即将开启
混沌学园· 2025-06-27 19:41
AI时代的人机关系重构 - 当前AI已从工具属性升级为具备人类思维链条的推理能力,OpenAI的O系列和DeepSeek推理大模型标志着技术进入模仿人类思维的新阶段[2][3] - 行业需从"使用AI"转向"与AI共生",答案价值弱化而提问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7] - 人类需建立"伙伴思维"替代传统工具思维,通过长期协作实现能力加乘[10] AI教育创新实践 - 混沌北京创商院首次将AI定位为"第四师",与教授、助教、学员形成新型教学关系[4] - 课程突破技术层面,聚焦人文视角下的AI协作本质,解决工具迭代引发的学习焦虑[6][9] - 教学实践验证AI可改变学习范式,通过激发创新思维拓展认知边界[4][9] 人机协作方法论 - 提出"人感五步撩"框架:定义真问题→共建思维链→挑战盲区→情境模拟→破界创新[10] - 明确人机分工边界,人类聚焦生命体验与问题定义,AI承担算力支持与流程执行[10] - 培养"人感"作为差异化优势,包括情感共鸣、跨界联想等AI难以复制的特质[7][10] 思维模式转型 - 行业需从追赶技术迭代转向掌握共舞节奏,建立可持续的协作关系[8][9] - 个体应发展为"思维变种人",结合AI算力与人类创造力开拓认知新疆域[10][14] - 课程提供实战框架帮助从业者实现从工具操作者到战略协作者的跃迁[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