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市

搜索文档
广州两大人才机构携手共建人才服务新生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5 07:29
2025年6月26日,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与交流中心(简称"创新中心")与广州市干部和人才健康管 理中心(简称"健康中心")在岭湖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广州人才健康与研修服务迈入"生态 共建"新阶段。 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指出,本次合作是科技与健康领域的创新实践,将充分发挥科协的科技 资源优势,打造更高效的人才服务枢纽。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念强调,此次签约是落实广 州"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双方强强联合将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精准的健康管理和研修支持,助力 广州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枢纽城市。 携手共进 绘就人才服务新蓝图 "研修院挂牌以来,多位院士专家多次前来接受健康与研修服务,自称是'常客'乃至'家人'。"健康中心 党委书记周辉引用服务对象评价,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持续践行"为人才办实事"的初心。创新中 心主任李贤承介绍了合作规划:"我们将重点推进健康管理服务、学术交流平台、科研协同攻关三大领 域合作,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随着协议落地,双方将在健康管理、学术交流、科研协同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构建"资源共享、优势 互补、协同发展"的人才服务新生态,为广州打造国际一流创新人才 ...
打造西部宜居宜业之城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46
城市基础设施改造 - 呼和浩特市近3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261个、棚户区87个、老旧管网370公里 [2] - 新增供热能力3800万平方米,城市供热"O"型环网全面成型 [2] - 解决502个居民小区"吃水难"问题,优化93处交通堵点,通行效率提升12%,路网密度提升6.4个百分点 [2] 民生投入与城市发展 - 呼和浩特市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70%左右 [2] - 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五宜城市"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 [2] - 形成"六大产业集群"链式发展,拥有伊利、蒙牛两大全球乳业前10企业,获评"世界乳业科技之都" [2] 人才引进与城市文明建设 - 实施"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推动13.7万名大学生就业创业,启动"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 [3] - 入选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50强,推出"青年社区"改善青年居住条件 [3] - 解决民生问题20余万件,收集居民意见建议3.8万余条,解决率99% [3] 产业发展成就 - 算力规模和绿色算力指数位居全国八大枢纽十大集群前列,获"中国云谷"称号 [2] - 形成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乳业体系 [2]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加强与省科学院战略合作等工作
郑州日报· 2025-06-16 08:56
政府会议核心内容 - 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 强调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中心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1] - 深化理论武装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 [1] - 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1] - 统筹开展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1] 省科学院战略合作 - 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 [2] - 推动创新资源融合、创新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 [2] - 发挥省科学院科研、人才、技术优势和郑州区位、资源、政策优势 [2] -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2] 其他事项 - 学习《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3]
沈阳:聚智赋能促振兴
人民网· 2025-05-23 09:42
人才引进政策 - 沈阳市启动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引进培养2000名高层次人才和150个高水平人才团队,已支持1500余名高层次人才和140余个创新团队 [4] - 2023年认定人才2877人,其中高层次人才590人,推荐9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和26名国家特殊高层次人才,获批国家杰青2人、优青5人,国家特支青拔4人 [5] - "兴沈英才计划"每年列支15亿元人才资金,新毕业博士可获16万元综合补贴,创业担保贷款最高400万元 [13] 人才引育成果 - 2024年吸引超17万高校毕业生留沈,"博士沈阳行"活动吸引6860名博士参与,855人签约落地 [7] - 新增技能人才6.9万人,高技能人才2.6万人,组建131家"政校企·园"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 [8] - 48人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占全省50.5%,沈鼓集团张勇、黎明航空洪家光获评"国家卓越工程师" [5] 科创平台建设 - 国家级创新平台总数达79个,平台总数1710个,打造"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创空间 [9] - 浑南科技城首批入驻50个重点科技项目,烯材科技核心团队含诺贝尔奖获得者及中科院院士 [11] - 2024年新建8家学会服务站、20家专家工作站,引入5家全国学会和21位专家,取得8项专利突破 [12] 企业培育与成果 - 科技型企业总数超25000家,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5092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2221家 [11] - 海智工作站推动29项成果转化,沈阳国际软件园引入德国AI团队,孵化12家科技企业 [12] - "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大型海上平台压缩机等实现国产首台(套)突破 [4] 人才服务生态 - "沈阳人才"APP整合16个部门40项服务,办理7.8万件事项,实现10亿元资金"即申即享" [13][14] - 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服务提升至2次,D类人才纳入配偶安置保障范围 [15] - 47家国有A级景区对人才免门票,高层次人才体检满意率达10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