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治理
搜索文档
严管流动摊贩经营活动等!深圳一区明确,涉10个方面
南方都市报· 2025-10-23 10:29
深圳换上了"全运皮肤" 处处是焕然一新的景致 氛围组"喜洋洋""乐融融"萌力全开 超多点位供市民打卡拍照 时间的指针,滴答作响 转眼间,全运会开幕已经进入倒计时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最近 2025 全运会打卡免费领礼品 10-09 r ♡ 14 周末来打卡十五运啦! 1天前 ♡ 1 都将成为展示其形象与内涵的"第一印象" 作为核心承载区的宝安区 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这场全国的检阅? 在浓浓的全运会氛围下 深圳正在做最充分的准备 当一座城市即将作为东道主 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聚光灯下 它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转角 10月22日下午,秋雨初歇,在深圳宝安区海滨广场,一场"提颜值、丰内涵、增幸福"的攻坚战吹响号 角。来自相关职能部门、街道主要负责人,以及相关服务单位代表集结列队,启动"净美畅序"城市环境 秩序整治统一行动,为这场盛会精心梳理"妆容",为市民营造更宜居的家园。 根据部署,此次"净美畅序"统一行动,自10月22日起持续推进,行动聚焦创业一路、宝兴路等城市主干 道及十五运会场馆周边等重点区域,明确了涵盖道路交通设施、交通秩序、文明施工、深度清洁、城市 运维、非机动车停放、市容秩序等在内的七大整治任务。"每项 ...
把城市治理做细、做实、做优
新华网· 2025-10-21 20:05
城镇化发展路径转变 - 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67% [1] - 过去城镇化路径以土地要素转换、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主要动力,导致城市版图迅速扩张和经济高速增长 [1] - 当前城市发展迫切需要从“做大规模”转向“做优存量”,更加注重治理投入 [1] 城市治理现代化挑战 - 城市治理滞后于硬件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不足,拥堵、污染等“城市病”问题累积 [1] - 治理现代化是城市发展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涉及工作体系和治理方式的重构,而非简单的硬件升级 [2] - 传统治理体系以部门为中心、偏向事后处置,难以应对多目标、多主体、多风险和多样化需求的复杂局面 [2] 中央政策导向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 [1] -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单列成章 [1] - 政策要求完善城市治理工作体系,推动智慧化、精细化和协同化治理 [1] 协同治理策略 - 协同治理强调将部门协同与属地治理统一,把城市当作整体统筹 [3] - 建立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统筹协调机制,发挥“一委一办一平台”作用 [3] - 纵向贯通市-区-街道-社区,横向协同住建、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并统筹社会力量,形成清晰的权责链条 [3] 智慧治理实施路径 - 智慧治理核心在于用数据改造流程、技术提升能力和规则保证安全,而非简单堆砌平台 [4] - 需要夯实统一数字底座,打通热线、网格、城运等关键信息渠道,让数据运转起来 [4] - 坚持场景牵引与流程再造,从交通疏解、排涝防涝等真实痛点切入,变“事后响应”为“主动治理” [4] - 完善数据治理与能力供给,健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度,推进数据适度开放与社会共治 [4] 精细治理目标 - 精细治理要求以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为切口,用细致制度、流程和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 [6] - 城市管理需“像绣花一样精细”,把每一项服务、每一处空间和每一类人群都纳入治理体系 [6] - 通过精准施策优化资源配置,将治理资源花在关键处,实现精准滴灌城市发展需求 [6] 治理与发展关系 - 良好城市治理是发展的必需品,需确立“以治理看待发展”的观点 [6] - 在优化城市发展“硬件”的同时,着力完善治理“软件” [6] - 协同治理定规则、理关系,智慧治理改流程、提效能,精细治理运匠心、暖民心,共同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6]
房地产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国城市如何寻找新增长极?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 19:55
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 - 房地产市场经历"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深"的深度调整 供需关系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 [2] - 人口总量下降导致购房需求基数萎缩 城镇化率增速放缓使刚性需求高峰已过 居民部门杠杆率超60%压制购房空间 [2] - 房企存量债务"尾部风险"依然存在 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投资拉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2] 城市发展模式转型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建设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 [3] - 城市竞争核心从土地规模、人口流入和GDP增速转向产业创新能力、公共服务品质和治理精细度 [3] - 城市更新成为核心潜能 涵盖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功能优化和产业业态提升 [3] 新兴增长领域 - 科技创新高度集聚于头部城市 北京实现维度"大满贯" 上海落地超600家外资研发中心 苏州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85% [5] - 新能源产业成为差异化发展路径 常州聚焦"发储送用网"全产业链成为"新能源之都" [3] - 海洋经济助推城市发展 烟台依托该产业成功跨入"万亿俱乐部" [3] 区域发展新格局 - 成都跻身开放发展维度前五的内陆城市 南宁成为连接东盟的门户枢纽 香港保持"超级联系人"作用 [5] - 49个观察城市实现贸易顺差 显示中国城市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具韧性 [5] - 贵阳抢先布局大数据交易成为数字先锋 体现中小城市通过特色产业突破重围 [3] 城市治理现代化 - 智慧治理提升城市韧性 杭州通过"城市大脑"优化交通与文旅管理 [5] - 成都构建"技术与人防互补"安全感知网 合肥打造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 [5] - 数字化赋能城市治理 体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内涵式转变 [5]
探寻收缩型城市鹤岗之变的“五重价值”
第一财经· 2025-08-21 16:58
城市转型战略 - 实现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治理、从工业锈带到生态宜居的三大跨越 [1][2] - 以"小投入撬动大产出"方式探索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治理路径 [1] - 通过"六城"战略推动城市向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方向迈进 [1][2] 资金支持与基建投入 - 争取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等支持资金92.3亿元 [2] -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市骨架 [2] - 近五年采用"城市针灸"替代大拆大建 [2] 民生需求导向 - 改造沉陷区建公园满足市民"推窗见绿"需求 [2] - 整治占道经营建市场满足商贩规范经营需求 [2]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解决老人上下楼不便问题 [2] 治理体系创新 - 建立"建治管育"四位一体治理体系 [4] - 破解资源型城市"资金短缺、人力不足"治理困境 [4] - 通过自我内修将矿区文化转化为城市记忆 [5] 区域协同发展 - 市级统一规划功能分区、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红线 [5] - 六区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发展培育特色产业 [5] - 将购物娱乐休闲等功能嵌入特色产业布局 [5] 多元共治格局 - 重构党建综治城管力量为"全科网格"实现资源调配一盘棋 [6] - 社区吸纳居民参与决策 [6] - 通过楼栋微信群、楼长等载体激发基层自治动能 [6] 智慧治理转型 - 实现从数字化覆盖到数智化贯通直至数治化跃升 [6] - 智慧治理平台使分散数据汇成合力 [6] - 将数据转化为治理精度、服务温度和发展速度 [6] 转型成效评估 - 2025年120名受访者中87%对城市形象给予高度评价 [1] - 吸引35名新市民、38名返乡游子和32名外来务工者 [1] - 央视专题报道将转型实践路径推向全国 [1]
因何奔赴一座城(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苏超"为什么能走红破圈?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激发了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情。畅快"玩梗",跨城观 赛,比拼志愿服务,宣介特色风物,无处不是"群众唱主角"。 "人民性"正是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活力蕴藏在人气之中,城市运营要始终眼中有人,用接地气的办法 吸引人、凝聚人 近两年,参观美院毕业展成了时尚,不少地方甚至"一票难求"。比如,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日均接待量 超万人次,其中逾七成是非专业的市民;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展单日最高接待量超3万人次。 不禁联想到线上线下持续火热的"苏超",以及前不久刚落下帷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如今,人们奔赴一 座城的理由丰富多样,可以是一次展览,也可以是一场球赛、一部电影,甚至是一顿美食,这为我们观 察城市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核心是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 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提高城市吸引力,就要从"城市如何更好服务人"破 题。 群众性是成就城市现象级IP的关键变量。 透过"苏超"看治理,相关部门注重精准识别并及时响应公众需求。比如,江苏在省级层面协调13个地级 市,提升办赛能级、优化赛事组织;各城市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