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

搜索文档
4楼、13楼、14楼、18楼不能买?都错了!真正不能买的应是这3个楼层
搜狐财经· 2025-09-17 23:09
确实,我们身边不少人都听说过"4楼、13楼、14楼、18楼不能买"的说法。前段时间,网上还流传着一份"买房避开这些楼层"的攻略,阅读量高达300万+。 可问题是,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购房时真正应该避开的楼层是哪些,以及选择楼层时应该考虑的实际因素。 先说4楼。很多人避开4楼,主要是因为"4"的发音和"死"相近,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但从实用角度看,4楼既不是最低层受潮、蚊虫多,也不是顶层怕漏 水、温差大,反而是个不错的选择。根据我调研的数据,4楼的房价通常比同户型的其他楼层便宜5%-8%,可以说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了。 再说13楼。西方文化中确实有对13的忌讳,但这在中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有意思的是,据某房产网站2024年底的统计,13楼的房屋在二手房市场上的 周转率反而比平均水平高出约6.3%,说明这种"忌讳"对实际交易影响并不大。 至于14楼,因为粤语中"14"发音类似"实死"而被避讳,但这种区域性的语言禁忌显然不该成为全国购房者的顾虑。18楼被某些人避开,则是因为"18"谐音"要 发",有人认为住在这里会破财。说实话,我真搞不懂这种逻辑——既然"要发",那不是好事吗? 前几 ...
年内多家券商谋划转让房产聚焦主业
证券日报· 2025-09-17 00:13
券商资产处置背景 - 多家券商将旗下房屋等资产挂牌转让或出租以盘活资产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1] - 券商处置存量房产通常出于优化资产结构和提升资本使用效率的考虑 [1] - 持有大量非核心房产可能拖累公司财务表现和资本回报率并产生运维成本负担 [1] 西南证券资产转让 - 西南证券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中挂牌转让超70个资产包括房屋车位车辆等 [1] - 转让底价合计487.82万元且多项属于抵债资产 [1] - 包括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润万家楼盘的一处房产由正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 [1] 红塔证券资产处置 - 红塔证券拟通过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6处房屋 [2] - 房屋账面净值2912.89万元评估价值2.63亿元含增值税增值率802.17% [2] - 若按评估价值全部处置可实现收入2.63亿元利润总额约1.87亿元 [2] 华西证券资产运营 - 华西证券董事会审议通过申请处置河北涿州房产的议案 [2] - 对总部办公楼B区资产公开挂牌招租并与成都富润天府投资公司签订12年租赁合同 [2] - 租金合计3.59亿元含税可为公司带来长期稳定收入 [2] 方正证券资产出售 - 方正证券子公司向郑州卡拉库姆科技实业公司出售郑州裕达国际贸易中心101处房屋及会议中心 [3] - 成交总价7.3亿元旨在聚焦主业并盘活抵债资产 [3] 行业影响分析 - 资产处置有助于提升公司资产流动性增强抗风险能力并响应聚焦主责主业号召 [1] - 出售或出租非核心资产可直接增加现金流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资本充足率 [3] - 释放资金可用于更具潜力的投资领域或主营业务发展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3]
烂尾楼出“大招了”,最高法定调:银行傻眼,开发商也崩溃了!
搜狐财经· 2025-09-13 11:00
当"噩梦"照进现实:烂尾楼的"死局"迎刃而解,购房者迎来春天 然而,时移世易。就在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终极定调":"房子未交付,购房者有权依法解除合同,贷款合同亦可一并解 除,购房者无需承担房贷责任!" 买房,本应是人生中充满憧憬与希望的里程碑。然而,残酷的现实却让一批购房者陷入了漫长的"烂尾噩梦",焦头烂额,身心俱疲。他们支付了高昂的首 付,背负了沉重的贷款,却迟迟无法迎来新家的钥匙,甚至还面临着贷款"断供"和被催收"黑债"的双重危机。 就在近日,一份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官方定音",为困扰已久的烂尾楼困境带来了破冰的曙光。这一重大转变,不仅让银行、开发商、购房者皆感措手不 及,更彻底动摇了旧有的房地产市场游戏规则。 01、烂尾楼:为何屡禁不止的"顽疾"? 近年来,烂尾楼的触角似乎无处不在,频频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人将根源归咎于房地产市场的"风声鹤唳",认为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是导致项目停工的罪 魁祸首。另一些人则将矛头直指"预售制"这一制度性陷阱,购房者担心购买的期房最终沦为"烂尾",却仍需顶着巨大的财务压力继续还贷。 然而,深入剖析,烂尾的成因绝非仅仅是购房者的"不幸"或"失误" ...
碧桂园半年报:营收725.7亿元 净资产保持为正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0:23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167.5亿元 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205万平方米 实现营收约725.7亿元[1] - 总资产约9093亿元 净资产约239亿元 持续保持为正值[1] - 上半年交付房屋合计约7.4万套 近三年累计交付超170万套 交付量在第三方榜单上持续位居行业榜首[1] 债务重组进展 - 持有现有公开票据本金总额逾77%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协议 与代表组别一银团贷款本金49%的协调委员会订立重组支持协议[1] - 预计降债规模约117亿美元 对应约人民币840亿元有息债务 可大幅降低有息负债规模[2] - 重组后新的债务融资成本预计将下降至1.0%—2.5% 债务期限最长高达11年 债务结构大幅优化[2] 资产处置与资金回笼 - 自2022年以来已处置各类资产回笼累计超650亿元[2] - 近一年出售投资项目股权筹集资金约63.74亿元 包括出售蓝箭航天约11.063%股份获13.05亿元 出售长鑫科技约1.56%股权获20亿元 出售万达商管1.79%股权获30.69亿元[2] 融资协调与流动性改善 - 积极响应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持续推动项目进入白名单 通过新增融资 存量贷款展期以及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缓解项目债务压力[1] - 现阶段房屋交付刚性资金需求逐步减少 预计未来整体资金压力将相对放缓[1] 市场地位与指数纳入 - 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主要原因是市值 流动性等指标符合要求 被视为市场化修复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3] - 待完成境外债务重组可确认大额重组收益 预计最多可增加净资产约人民币700亿元[2]
碧桂园的新牌局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20:16
核心观点 - 公司正通过保交付、债务重组和战略转型应对行业调整 展现韧性并寻求新发展路径 [2][5][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约725.7亿元 净亏损约196.5亿元 主要因项目结算规模下降及资产减值增加 [2][6] - 总资产约9093亿元 高于总负债 净资产保持约239亿元正值 [2] - 自2022年以来通过资产处置回笼资金超650亿元 包括出售万达商管、长鑫科技及蓝箭航天等股权 [3] 保交付进展 - 上半年累计交付房屋约7.4万套 近三年累计交付超170万套 交付量居行业榜首 [2] - 交付相关刚性资金需求逐步减少 未来整体资金压力有望放缓 [4] 债务重组 - 境外债务重组取得突破:77%公开票据持有人和49%银团贷款方已签署重组协议 预计年内完成整体重组 [5] - 重组后可减少有息债务约117亿美元(约840亿元人民币) 预计最多增加净资产约700亿元 [5] - 新债务融资成本降至1.0%-2.5% 期限最长可达11年 大幅优化债务结构 [5] 战略转型 - 推行"一体两翼"战略:科技建造领域已有2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用 累计交付超4600台 服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 [6] - 代管代建业务累计承接项目超200个 管理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 上半年新签规模位列行业第十 [6] 市场信号 - 8月22日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达标港股通门槛 释放市场信心修复与流动性改善信号 [6]
碧桂园2025上半年营收725.7亿 交付房屋7.4万套 交付量位居行业榜首
智通财经· 2025-08-29 19: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5.7亿元人民币,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700.3亿元,科技建筑及其他业务收入25.4亿元 [1] - 权益合同销售金额167.5亿元人民币 [1] - 期内交付房屋7.4万套,近三年累计交付超170万套,交付量居行业榜首 [1] 资产负债结构 - 总资产9093亿元人民币,高于总负债金额,净资产239亿元人民币 [1][2] - 总负债中合同负债2220亿元人民币,属于已预售未确认收入的房款,不涉及现金偿还,房屋交付后可结转收入 [1] - 公司资可抵债,总权益239亿元 [2] 归母权益状况 - 当期归母权益为-261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市场下行导致资产贬值速度快于债务化解速度,以及公司对存货和应收款项进行大幅计提减值和坏账准备 [1] - 待完成境外债务重组后可确认大额重组收益,预计增加净资产约700亿元人民币,届时归母权益将大幅回正 [1] 发展前景 - 依托资产水平相对充足、净资产保持为正等基础,公司有望加速化解经营与债务风险 [2] - 随着行业环境逐步修复,公司可能进入新常态的正常经营状态 [2]
碧桂园(02007)2025上半年营收725.7亿 交付房屋7.4万套 交付量位居行业榜首
智通财经· 2025-08-29 19: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5.7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700.3亿元,科技建筑及其他业务收入25.4亿元 [1] - 权益合同销售金额167.5亿元,期内交付房屋7.4万套,近三年累计交付超170万套房屋,交付量居行业榜首 [1] - 总资产9093亿元高于总负债,净资产239亿元,总负债中合同负债2220亿元属于已预售未确认收入房款 [1] 资产与负债结构 - 归母权益为-261亿元,主要由于市场下行导致资产贬值速度快于债务化解速度,以及针对存货和应收款项进行大幅计提减值和坏账准备 [2] - 公司强调资债关系应关注总资产、总负债、总权益指标而非归母权益,总权益239亿元表明资可抵债 [2] - 境外债务重组完成后可确认大额重组收益约700亿元,预计将大幅增加净资产并使归母权益回正 [2] 经营前景 - 合同负债2220亿元预示未来营收保障,房屋交付后可结转收入 [1] - 行业环境逐步回暖背景下,减值部分未来可能转回 [2] - 依托充足资产水平和正净资产基础,公司有望加速化解经营与债务风险并进入正常经营状态 [2]
碧桂园上半年实现收入约725.7亿元 累计完成交付房屋约7.4万套 上半年交付量再次位居行业榜首
智通财经· 2025-08-29 19:18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725.7亿元,股东应占亏损190.78亿元,每股亏损0.69元 [1] - 权益合同销售金额167.5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205万平方米 [1][3] - 完成房屋交付7.4万套,交付量位居行业榜首 [1] 债务重组进展 - 境外债务重组已获77%持有人同意,涉及外部有息债务本息160亿美元及股东贷款12亿美元 [2] - 重组后最高降债规模达117亿美元,融资成本预计降至1.0%-2.5%,期限最长11年 [2] - 境内通过融资协调机制推动项目白名单化,新增融资及存量贷款展期改善流动性 [2] 经营策略 - 实行滚动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开支,2022年以来资产处置回笼资金650亿元 [3] - 采用分类销售管理策略盘活资产,坚持"一盘棋"思维推行资源额度控制 [1][3] - 通过政企协同、金融机构支持及合作伙伴协作推动项目问题解决 [1]
碧桂园(02007)上半年实现收入约725.7亿元 累计完成交付房屋约7.4万套 上半年交付量再次位居行业榜首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8:28
中期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725.7亿元,股东应占亏损190.78亿元,每股亏损0.69元 [1] - 权益合同销售金额167.5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205万平方米 [1][3] - 累计完成房屋交付约7.4万套,交付量位居行业榜首 [1] 保交房措施 - 保交房被列为首要任务,通过极限策略和分类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1] - 建立动态机制强化计划运营管理体系,采用"一盘棋"思维推动项目问题解决 [1] - 依托政企协同、合作伙伴支持及金融机构信赖推进交付工作 [1] 债务重组进展 - 境外债务重组获77%票据持有人加入协议,预计2025年内完成整体重组 [2] - 重组范围涵盖约172亿美元有息债务(含160亿美元外部债务及12亿美元股东贷款) [2] - 足额认购情况下最高降债规模达117亿美元,新债务融资成本降至1.0%-2.5%,期限最长11年 [2] 境内融资优化 - 通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项目进入白名单,新增融资及存量贷款展期缓解债务压力 [2] - 境内采取降低融资成本措施改善项目流动性,支持运营交付 [2] 经营与资产管控 - 实行滚动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开支,提升经营效率 [3] - 结合地方政府政策实施分类销售策略,推动资产盘活 [3] - 2022年以来通过资产处置回笼资金约650亿元,支撑保交房及稳定经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