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

搜索文档
【保险学术前沿】期刊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25年(上)保险精选文章目录与摘要
13个精算师· 2025-07-11 10:57
期刊介绍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是专注于公共经济学领域的学术期刊,涉及税收政策、公共支出、社会保障等主题 [2] - 该刊每年发行12期,平均每期发表10篇左右,2024年影响因子为3.5 [2] 失业保险 - 美国黑人领取失业保险的可能性比白人低30%,领取金额少46% [3][9][10] - 在可能符合领取条件的群体中,种族差距幅度相似 [9][10] - 黑人工人较低的失业前收入水平和更高的南部居住比例可解释37%的领取概率差距和65%的金额差距 [9][10] - 失业保险福利撤回导致就业率上升,在财务受限个体中最为显著,但伴随其他政府服务需求上升和更高违约率 [13][14] 残疾保险 - 将"现金断崖"机制改为"福利递减坡道"机制对受益人收入、总收入和福利金额均无显著影响 [4][16][17] - 覆盖逾10,000名受益人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政策影响有限 [16][17] - 行政负担、激励幅度有限及就业障碍是影响有限的主要原因 [16][17] 医疗保险 - Medicaid外包给私人保险公司初期略微降低财政成本,但随后几年支出持续上升 [18][19] - 实施强制政策的县四年后成本比未实施县高出9.8% [18][19] - Medicaid管理式医疗强制政策实施后医疗质量提升,常规门诊和儿童疫苗接种率上升 [27][28] - 非Medicaid私人投保人群的常规门诊也增加,外溢效应在低收入地区更显著 [27][28] - 标准化特定疾病医疗保障改革使相关疾病死亡率平均下降4.4% [24][25] 遗产动机 - 已婚夫妇一方去世后的遗产分配与单身人士非常相似 [20][21][22] - 不动产通常平均分配,但人寿保险和住房资产倾向于不平均分配给照料过父母的子女 [20][21][22] - 选择性剥夺继子女等特定子女继承权的现象较为普遍 [20][21][22]
刘艳亭:让更多玉树人民在家门口“看好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0 08:35
医疗改革成效 - 玉树州人民医院推行"0元挂号"制度后门诊量当年增长20% [5] - 内镜中心月检查量从9例增至200多例 [7] - 年手术量从2022年885例跃升至2024年2368例增长167% [7] 医疗能力建设 - 推进胸痛创伤卒中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 [5] - 成立王振常院士实验室和王宁利教授名医工作室 [7] - 设立血液净化中心内镜中心填补学科空白 [7] 人才培养机制 - 创新师带徒协议确保北京专家持续远程指导 [6] - 普外科医生索南伴久从畏手畏脚到能独立完成肝破裂大出血手术 [6] - 本地医生成功完成高难度胎盘早剥手术挽救产妇生命 [5] 患者就诊行为变化 - 牧民才让多杰通过免费挂号发现早期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1][2] - 越来越多牧民因零门槛主动就医开始相信医生 [7] - 改变牧民"认命"就医观念解决怕花钱不看病问题 [4][5]
2025年易凯资本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医疗与健康服务篇-易凯资本
搜狐财经· 2025-06-06 18:44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从2015年的约4万亿增长到2023年的约9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0-12% [5][6][7] - 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驱动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需求增长,低生育率导致产科、儿科承压,但辅助生殖因政策支持(31省份纳入医保)加速渗透 [1][10][15] - 医保集采、医疗反腐与三明医改经验推广(如年薪制、DRG付费)倒逼行业转型,推动医院从"以药养医"转向服务价值提升,同时促进医疗资源下沉与县域医共体建设 [1][16][22] 人口结构变化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 - 中国老龄化规模与速度呈现"双超"特征,截至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15.6%),到2035年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重超30% [10][11] - 2023年出生人口降至902万,总和生育率跌至1.02的历史低点,导致产科资源面临过剩危机,全国妇产科床位数从2018年的47.32万张缩减至2021年的44.29万张 [11][12] - 生育需求呈现"延迟释放"特征,2024年龙年生育反弹(出生人口当年同比新增52万人),辅助生殖技术从"最后手段"转向"主动选择" [13][15] 医疗改革与政策环境 - 医保集采以"灵魂砍价"将阿司匹林肠溶片压至3分钱一片,2018年以来累计节约药费4400亿元,其中80%用于支持创新药支付 [16][17] - 三明医改通过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将1.2万个药品品规压缩至2287个,价格平均降幅达50%-90%,累计节约药耗支出124亿元 [22][23] - 2024年医疗反腐共立案5.2万人,处分4万人,移送检察机关2634人,覆盖全国31个省份,从"人海战术"向"数字治理"转型 [20][21] 科技与医疗融合 - AI大模型(如商汤"大医"、腾讯觅影)覆盖诊疗全流程,病历生成准确率提升至96%,导航精度达0.1mm [19] - 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加速落地,医渡"数据中台+AI中台"解决方案获三甲医院订单超200单 [1][19] - 中医凭借"治未病"优势与AI技术结合(如舌诊、脉诊数字化)加速标准化,医院信息化向AI智能决策升级 [2][23] 资本市场表现 - A股医疗服务板块全年震荡,2024年总市值从年初的3,051亿元一度下跌至年中的2,477亿元后反弹,截至2025年3月总市值为3,074亿元 [24][27][31] - 港股因上市机制灵活成为重要出口(如一脉阳光、明基医院赴港上市),2024年港股医疗服务上市企业总市值从1月的672亿元增长至6月峰值1038亿元 [36][37][43] - 一级市场并购交易活跃(29起,总额63亿元),聚焦消费医疗(医美、眼科、口腔)与严肃医疗(肿瘤、康复)领域 [2][43]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差异化服务、技术创新与区域资源整合成为关键发展路径 [2][23] - 投资主题围绕老龄化展开,特医食品(2024年市场规模234亿元)、慢病管理(患者超4.6亿)、康复医疗(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及失能照护(床位缺口超600万张)成重点方向 [2][10] - 外商独资医院试点政策落地(如鹏瑞利集团、绿叶医疗布局),科技巨头(京东健康、字节跳动)通过数字化能力整合医疗资源 [2][23]
230项检查检验结果实现线上互认—— “一单通行”惠民生
河南日报· 2025-05-20 07:54
医疗改革重点项目——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线上互认机制 - 河南省2024年9月启动医疗改革重点项目,截至2025年5月18日已有855家医疗机构实现230项检查检验数据互通,累计为患者节约医疗支出5.21亿元 [1] - 医疗互认改革通过党组织统筹资源实现多赢局面,包括群众得实惠、医疗提效率、体系促改革 [1] 智能平台破解重复检查难题 - 河南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清单共有230项,其中检验项目120项,检查项目110项,通过省级互认平台实现全省医疗系统数据互通 [2] - 医检互认平台自动弹出患者三个月内的检查项目和一个月内的检验项目,医生可直接调阅并进行互认,减少重复检查 [2] 动态质控保障医疗安全 - 河南省设定10种可以不互认的情形,如病情变化导致已有结果难以反映当前实际病情,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为首要前提 [3] - 成立河南省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和影像质控中心,监督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的标准化建设,解除医生"不敢认"的后顾之忧 [3] 推行检查结果互认的配套措施 - 将检查检验互认工作情况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保支付结算、大型医院巡查等挂钩,医师落实互认要求与考核、职称晋升等结合 [4] - 建立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场景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授权访问机制保护患者隐私 [4]
五问“大而美法案”
一瑜中的· 2025-05-19 23:49
核心观点 - 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公布"大而美法案",涵盖税制改革、医疗改革、移民政策、国防预算、能源政策以及教育与福利等六个部分 [2] - 法案可能减税约3.3万亿美元,增加约1500亿美元国防支出,但削减1.13万亿美元Medicaid和学生贷款支出,使长期GDP增长0.6%,2025-2034年间赤字增加3.3万亿美元 [2] - 截至2025年5月18日,法案仍在众议院委员会审议阶段,尚未进入众议院全体投票,在共和党内部面临分歧 [2] - 外资对法案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法案可以部分抵消关税政策的冲击,看好金融股以及国债收益率曲线中段 [2] 五问"大而美法案" 什么是"大而美法案" - 法案旨在通过单一法案实现税制改革、医疗削减、移民执法和国防增强等多重目标 [4] - 税制改革:永久延长2017年税改,取消小费和加班税,提高标准扣除额至3.2万美元,扩大儿童税收抵免至2500美元 [4] - 医疗改革:削减Medicaid 8000亿美元,引入工作要求和资格审查 [4] - 移民政策:拨款465亿美元建边境墙,新增1.8万执法人员,目标每年驱逐100万非法移民 [4] - 国防预算:增加1500亿美元,重点发展导弹防御和舰船建造 [4] - 能源政策:扩大石油、天然气开采,减少绿色能源补贴,出售公共土地增加收入 [4] - 教育与福利:改革学生贷款,削减食品券福利 [4] 法案的经济影响 - 减税约3.3万亿美元,增加约1500亿美元国防支出,削减11300亿美元Medicaid和学生贷款支出 [5] - 使长期GDP增长0.6%,2025-2034年间赤字增加3.3万亿美元 [5] - 税收减免:预计在2025-2034年间减少联邦税收收入约4.1万亿美元(静态估算)或3.3万亿美元(动态估算) [14] - 支出变化:国防支出增加1500亿美元,Medicaid削减8000亿美元,学生贷款计划改革节省3300亿美元 [14] - 经济增长:税收条款将使长期GDP增长0.6%,增加约79.4万个全职就业岗位 [15] - 赤字增加:2025-2034年间增加3.3万亿美元赤字,可能导致高利率和挤出私人投资 [15] 当前法案的进展 - 截至2025年5月18日,法案仍在众议院委员会审议阶段,尚未进入众议院全体投票或参议院审议 [6] - 2025年5月16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以16-21票被否决,部分共和党人加入民主党反对 [6] - 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计划在5月底阵亡将士纪念日前推动通过 [6] - 共和党内部面临分歧,民主党誓言阻挠,法案可能需通过预算协调程序以50票在参议院通过 [6] 法案的关键时间节点 - 2025年5月18日晚10点:众议院预算委员会重新召开会议 [7] - 2025年5月底:众议院计划推动法案在阵亡将士纪念日(5月26日)前通过 [7] - 2025年6月中旬:如果5月底未通过,众议院可能在6月10-15日重新安排全体投票 [7] - 2025年7月4日:特朗普要求法案在独立日之前通过 [7] 外资机构看法 - 瑞银认为法案很可能在8-9月通过,看好5年期至7年期的收益率曲线中段 [8] - 摩根大通认为法案可以抵消三分之二的负面关税影响,对美国国债收益率造成上行压力,利好股市,金融股是重点关注行业 [8] - 外资对法案持谨慎乐观态度但伴随显著不确定性 [8] 海外高频数据及事件跟踪 过去一周重要数据及事件回顾 - 美国4月CPI同比录得2021年2月来最低,4月PPI环比、4月零售销售环比、5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数据降温 [23] - 欧元区一季度经济增长下修,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低于初步估算的0.4% [23] - 日本第一季度实际GDP四个季度来首次呈现负增长,同比由前一季度的增长2.4%转为下降0.7% [24] - 美联储正在考虑修订货币政策指导框架,鲍威尔表示美国可能进入供应冲击更频繁、通胀更不稳定的时期 [24] - 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美国已被三大评级机构全部降级 [24] 周度经济活动指数 - 美国WEI指数降至2.09%(四周移动平均为2.40%),上周为2.55% [26] - 德国WAI指数降至-0.19%(四周移动平均为-0.05%),上周为-0.03% [26] 需求 - 美国红皮书商业零售同比增速边际回落,5月10日当周降至5.8%,前一周为6.9% [30] - 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6.81%,前一周为6.76% [34] - 美国MBA市场综合指数升至251.2,环比前一周上涨1.1% [34] 就业 -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22.9万人,前一周为22.9万人 [38] - 美国续请失业金人数188.1万人,前一周为187.2万人 [38] 物价 - RJ/CRB商品价格指数296.08,较前一周涨0.3%,较前两周涨2.0% [41] - 美国汽油零售价2.99美元/加仑,较前一周跌1.5%,较前两周跌0.9% [41] 金融 - 美国彭博金融条件指数为0.452,一周前为0.082 [45] - 欧元区彭博金融条件指数为1.272,一周前为1.189 [45] - 日元兑美元掉期基差为-27.9383bp,欧元兑美元掉期基差为-1.9560bp [48] - 10年期美欧国债利差为171.2bp,一周前为170.3bp [51] - 10年期美日国债利差为296.1bp,一周前约为300.0bp [51]
兰卫医学(301060) - 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20:30
行业前景与发展 - 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属快速发展行业,ICL 具备成本及技术优势,发展前景可期,新技术将推动行业发展 [3] - 2024 年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不同程度下降,净利润大幅下滑且不少公司大幅亏损,主要影响因素包含计提大额减值准备 [3] 公司业务与运营 - 信息化建设以双轮驱动业务模式为核心,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及数据可回溯,实验室 LIMS 接入 AI;科研学术方面建设多组学数据管理和科研生信分析系统,后续引入 AI 专家模型 [5] - 聚焦“医学诊断服务”和“体外诊断产品销售”两大板块,多元化布局和供应链优化,紧抓“国产替代”机遇 [5][6] - 建立专业规范的冷链物流体系,确保标本运输安全和质量稳定,依据相关准则制定管理规范,建立全流程冷链运输网络 [10][11] 公司业绩与财务 - 2024 年度营业收入 174,218.10 万元,同比增加 4.05%,医学诊断服务收入 79,716.65 万元,同比增长 23.26%,体外诊断产品销售收入总额 94,476.72 万元,同比下滑 7.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0,943.62 万元,亏损收窄 22.71% [6][8] - 2025 年一季度收入受行业季节性影响,净利润同比暴跌 854.01% [7][8] - 上市后 2022 - 2024 年累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净利润 36,629.51 万元,累计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 84,746.83 万元,累计分红 2.4 亿元 [6] 公司战略与规划 - 根据业务发展阶段投入资源增强 CRO 和科研服务能力,2024 年推动多组学平台建设,与 IVD 生产企业战略合作 [8][9] - 未实现 AI 医疗盈利,已布局病理 AI,探索商业化路径和行业突破 [9] - 完善“产品代理 + 第三方服务”业务模式,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平衡利润空间 [11] - 以精准诊疗为导向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打造高端科创型联合实验室,提升营运能力和基层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12][13]
“预住院”试点彰显医改温度
经济日报· 2025-05-06 06:04
政策内容 - 北京市医保局自4月26日起试点"预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政策,允许择期手术患者在部分医疗机构办理"预住院"手续,术前检查费用纳入住院医保统一结算 [1] - "预住院"模式将术前检查环节从住院流程提前至门诊阶段完成,患者只需等待床位空出即可直接入院手术 [1] - 政策明确禁止重复检查、虚假计费等行为,要求医疗机构进行信息化改造并加强费用监管 [1] 实施影响 - "预住院"模式可减少患者多次往返医院进行术前检查的时间精力消耗,优化就医体验 [1] - 该政策有助于提升医疗效率,解决"看病难、住院难"问题 [1] - 通过规范检查流程和费用管理,可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的精准性与规范性 [1] 实施要求 - 医疗机构需系统性优化从"预住院登记"到"正式入院"的全流程,确保闭环管理 [2] - 需要升级信息化系统,实现门诊与住院系统无缝衔接,确保费用、病历、检查结果顺利归档和结算 [2] - 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需建立高效协作机制,完成医保结算系统的同步适配 [2] 适用范围 - "预住院"模式仅适用于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符合住院指征的择期手术患者 [2] - 对医生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准确判断患者情况并协调各科室意见 [2] - 大型综合医院需建立跨科室协同机制,推动术前评估标准化与多学科协同诊疗 [2] 试点进展 - 目前除北京外,深圳、无锡等多家医院也在开展"预住院"试点 [2] - 政策体现了医疗改革的温度,未来更多城市将探索符合当地特色的"预住院"模式 [2]
深度 | 特朗普怎样对医药“动刀”?—— “特朗普经济学”系列之十四【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4-21 22:24
美国医疗政策变迁 - 美国医药政策分为四个阶段:1960-1982年重视药品监管及医保扩面,1965年成立Medicare和Medicaid [5];1983-1992年推动支付方式改革和监管灵活性提升,1983年实施DRG预付费制度 [6];1993-2013年强化成本控制与全过程监管,1998年FDA设立"快速通道" [6];2014年至今推动医保扩围和监管信息化,2021年FDA发布首个AI/ML医疗软件指南 [7] - 美国医疗体系以医保为纽带,HHS为核心政策制定部门,下设CMS管理政府医保,FDA负责审批监管 [9];2023年医疗支出占GDP达16.7%,人均1.3万美元中政府支付占比超80% [14] - 中国医疗体系发展与美国2000年相近,2024年基本医保参保率95%,但政府支付比例仅50%左右,低于美国ACA法案前水平 [16][17] 特朗普与拜登医疗政策对比 - 特朗普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第一任期废除ACA个人强制险、放松监管、削减医疗补助 [19];新任期延续该基调但承诺不削减医保资金,计划裁减HHS 1万岗位 [22] - 拜登加强政府干预:扩大ACA覆盖至非法移民,签署3500万美元本土药物生产投资,加强对华医疗品关税 [20] - 经济表现差异:拜登任期医保支出占比逐年上升,医疗就业更好 [23][25];但特朗普任期美股生科工具指数累计涨182%,医疗设备涨120%,表现优于拜登时期 [27][28] 特朗普新政对美国医药行业影响 - 对内政策:削弱ACA或使2025年后数百万美国人失去医保 [33];医疗支出可能降低,患者自付费用比例或从17%显著上升 [35];监管放松利好本土生物科技和仿制药企业 [37] - 对外政策:可能对全球药品加征关税,涉及规模2894.5亿美元,其中对欧盟依赖度53.2%,中国仅4.9% [39][40];医药材进口60.5%依赖欧盟,医疗器械31.4%依赖欧盟 [40] 对中国医药行业影响 - 出口冲击:中国医药出口366.1亿美元中23.3%依赖美国,医疗器械对美出口58.8亿美元 [46];当前医疗器械受对等关税影响最大,部分产品税率达154% [49][52] - 技术封锁:美国限制生物医药技术出口和双向投资,2024年《生物安全法案》针对药明康德等企业 [55] - 应对措施:中国启动50亿元"天枢计划"建设生物医学数据库,通过医保扩容和1500亿元财政注资加速国产替代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