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纾困
icon
搜索文档
海王生物终止控股权变更,广东国资“接盘”未果
格隆汇· 2025-06-07 12:59
控股权变更终止 - 海王生物终止筹划近三年的控股权变更计划 引入广东省属国有资本的重组努力暂时告一段落 [1] - 公司与控股股东海王集团及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无条件解除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放弃协议 同时终止定向增发计划 [4] - 海王集团将无息退还丝纺集团此前支付的1000万元意向金 [4] - 原计划通过分步操作实现国资入主 广东省人民政府将成为新的实际控制人 [4] - 终止原因未披露具体细节 公告强调系各方友好协商决定且互不追责 [4] 财务表现 - 海王生物已连续三年亏损 2022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额超过37亿元 [4]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4.38%至2372万元 扣非后实际亏损7474万元 [4] -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9.76% 显著高于医药流通行业平均水平 [6] - 短期债务规模达130.43亿元 账面广义货币资金仅45.65亿元 [6] - 应收账款规模达153.67亿元 相当于当期营业收入的200%以上 [6] 经营挑战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涉及109起应收账款相关诉讼 涉案金额超过5.35亿元 [7] - 历史并购形成的商誉仍存减值压力 2023年计提商誉减值超过8亿元 2024年预计继续计提4亿至5.7亿元 [7] - 医药商业流通板块占收入六成以上 在医保控费、带量采购政策深化背景下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 [7] - 医疗机构资金压力传导至供应链 导致应收账款周转效率降低 [7] 未来发展 - 公司将继续寻求战略合作机会 与有意向的国资主体洽谈股权合作 [8] - 计划聚焦医疗器械板块的资源整合与市场拓展 优化产业布局和深化战略合作 [8] - 海王集团仍为公司控股股东 终止事项未对公司正常经营造成影响 [8]
发挥功能优势 深耕破产重整领域
金融时报· 2025-05-15 12:45
政策导向与监管框架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指导意见》,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运用过桥融资、共益债投资、夹层投资、阶段性持股等多层次工具开展问题企业纾困业务 [1] - 政策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功能性优势,化解实体经济风险并促进健康发展 [1] 公司战略与业务模式 - 中国信达聚焦破产重整领域,打造全周期、全链条问题企业纾困模式,综合运用"金融+产业"协同策略 [1][2] - 公司通过资产并购、信用修复、债务重组、专业服务四类手段激活企业价值 [2] - 首创"重整配套投资+反向收购破产债权+直接纾困"模式应用于西宁特钢案例 [3] 行业覆盖与项目成果 - 重点布局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农业等国计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超180亿元 [2] - 参与北大方正、西宁特钢、山东洪业、新华联、正邦科技等企业重整,帮助恢复经营能力 [2] - 方圆有色案例中通过"债权收购+股权重组+产能优化"组合拳,使企业2023年实现净利润5.5亿元并保障2000余人就业 [3] - 西宁特钢2024年上半年钢产量同比增长58.54%,营业收入达27亿元,成功实现"四保"目标 [3] 业务工具与专业能力 - 提供过渡性融资方案修复企业信用,盘活破产债权避免区域连锁危机 [2] - 配套开展债务清理、资产尽调、方案设计等中间业务保障重整流程 [2] - 联合产业投资者注入资源优化生产管理,如北京建龙集团向西宁特钢注资13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