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率陷阱

搜索文档
首次跌破1.2,日本彻底躺平了
虎嗅APP· 2025-06-07 21:52
日本生育率现状 - 2024年日本新生婴儿数量约68.6万人,整体生育率1.15,创历史新低[3] - 日本政府原预估2039年出生人口跌破70万,实际提前15年达成[6] - 东亚三国生育率均低于人口稳定标准2.1:日本1.26(全球倒数)、中国1.18、韩国0.78(倒数第一)[8] 社会影响与经济表现 - 日本1990年后生育率持续低迷,导致人口老龄化加速(老龄人口占比27%)[13][22] - 就业率创新高达98.1%,出现"HR下跪招人"现象,企业打破终身雇佣制争夺人力[35] - 四天工作制试点推进,可能提升家庭陪伴时间与工作热情度[35] 政策应对与市场变化 - 1994年启动"天使计划"国家福利政策,2003年立法将少子化对策升级为国家战略[21] - 外籍劳工填补劳动力缺口(如尼泊尔便利店员、印度酒店服务生)[34] - 民间提出"8000万人口国家"新愿景,转向提升生活幸福感而非强制催生[32] 产业结构调整 - "一人经济"业态爆发增长,涵盖餐饮、旅游甚至婚恋服务[14] - 爱情动作片、风俗业逆势扩张,反映社会价值观转变[14] - 企业返聘退休人员,社招市场竞争激烈[35]
首次跌破1.2,日本彻底躺平了
虎嗅· 2025-06-06 20:34
人口危机现状 - 日本2024年出生人口跌破70万大关,比政府预估的2039年提前15年[3] - 维持人口稳定需要生育率2.1,但日本2022年生育率仅1.26,中国1.18,韩国0.78全球最低[5] - 日本1990年后出生率持续低迷,2005年出现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的"死亡交叉",老龄人口占比已达27%[11][27] 政策应对措施 - 1994年推出"天使计划"国家级福利政策,包含育儿津贴和托儿机构建设[23] - 2003年制定《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催生预算超过战斗机研发投入[25] - 近年尝试创新手段:学校开设恋爱课程、街头民意调查、四天工作制试点[35][36][48] 社会经济影响 - "一人经济"业态蓬勃发展,包括单人餐饮、旅游甚至婚礼服务[15] - 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变化:应届毕业生就业率98.1%,企业打破终身雇佣制抢人才[47] - 外籍劳工占比提升,尼泊尔人主导便利店、印度人进入酒店服务业[46] 未来发展趋势 - 研究所预测33.4%女性终身不育,2030年男性终身未婚率将达1/3[32][33] - 民间机构提出"8000万人口国家"愿景,建议接受人口减少并挖掘其优势[43] - 政府转向提升国民幸福感策略,通过移民政策缓解劳动力短缺[41][45]
热点思考|应对低生育:海外经验与我国特征 —— “应对低生育”系列二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3-26 00:24
应对低生育率的国际经验 - 欧洲和东亚经济体推出生育支持政策,包括生育津贴、托育支持、税费优惠和就业支持等,政策呈现系统化和阶梯型特征[2][27] - OECD数据显示现金补贴和托儿服务对提升生育率和出生率效果显著,具体效果因国家经济社会状况而异[2][31] - 法国和瑞典因财政支持力度大且育儿制度完善,生育率回升至警戒线以上,而韩国和新加坡因政策推出晚且力度不足效果不明显[2][43] 我国人口变化的特征 - 我国育龄女性占比从2003年的20.99%降至2023年的16.96%,女性初婚年龄升至28岁,粗结婚率降至不足6%[3][67] - 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达70%,工作时长呈上升趋势,2023年达2500小时,高于韩国、日本和美国[78][79] - 流动人口达3.8亿,占总人口27%,其中青壮年占61.29%,生育意愿受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差异影响明显下降[4][84][90] 我国可能的促生育政策 - 呼和浩特对一孩、二孩和三孩家庭分别补贴1万、5万和10万元,全国已有22个地市出台类似政策[5][98] - 若按呼和浩特模式全国推广,总补贴规模或超370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3%[5][100] - 系统性政策支持包括就业权益保障、普惠托育、妇幼健康服务和住房优先配售等多维度措施[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