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

搜索文档
黑色产业链企业在市场高波动下的应对之策
期货日报网· 2025-08-12 07:25
黑色系价格波动与供需格局变化 - 黑色商品价格自2021年下半年见顶回落,已下跌4年,本轮下行主要因需求走弱,粗钢表观消费量年均下降3.99%,产量年均仅降1.4% [2] - 需求结构显著变化:建筑业用钢占比从2021年63.5%降至2024年57%,制造业用钢占比从36.5%升至43%,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拉动特种钢需求增长 [2] - 钢厂利润分化:长流程钢厂螺纹钢利润均值从2015-2016年74元/吨升至2023-2024年93元/吨,2025年上半年因煤矿让利利润维持在150-300元/吨 [3] 行业生产调整与政策影响 - 钢厂生产策略转向"削减建筑用钢、增加制造业用钢",重点增产高强钢、硅钢、镀锌板等高端品种,采取以需定产模式 [3][4] - "反内卷"政策核心从去产能转向技术升级与绿色转型,7月初政策预期强化推动黑色板块上涨,焦煤主力合约对现货升水超200元/吨 [4][5] - 政策带动下焦煤现货价格低位反弹44.5%,钢材、铁矿石反弹超10%,但7月底因政策信号不及预期板块大幅回调 [6] 产业链应对高波动的策略 - 上游动态调节:焦煤盘面升水200元/吨时煤矿启动套保,焦化厂在利润跌破50元/吨时主动减产 [9] - 中游金融工具应用:山东钢厂开发动态模型,铁矿石波动率超25%时套保比例提至60%,与汽车厂签订"期货价+加工费"合同转移风险 [9] - 下游风险对冲:江苏工程机械企业植入"钢材价格联动条款",广东家电企业采用"期货+期权"组合锁定成本 [9] 典型案例与操作细节 - 中厚板贸易商采用"期货套保+三领口期权"策略,在热卷2601合约建仓25%仓位,结合看跌期权将最大亏损控制在50元/吨区间 [10] - 江苏富实数据研究院建议区分"反内卷"政策力度品种,原燃料端政策预期强的品种可提升套保比例,螺纹钢等或成政策重点 [11]
热轧卷板底部或已现,但下半年仍有二次探底风险
期货日报· 2025-07-17 08:46
钢材价格反弹行情 - 6月份以来国内钢材市场强势反弹,截至7月11日热轧卷板主力合约2410价格报收3273元/吨,相比6月初低点上涨221元/吨,涨幅为7.24% [1] - 华东地区现货价格上涨130元/吨,涨幅为4.1% [1] - 热轧卷板中期底部可能已经出现,但下半年仍有二次探底风险 [1] 价格反弹驱动因素 - 宏观预期转好:中美贸易冲突缓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化供给侧改革预期、城市更新利好消息提振市场情绪 [2] - 热轧卷板供需格局优于预期:6月份汽车、机械产销量增速均在10%以上,热轧卷板表观消费量连续3周保持正增长 [2] - 成本支撑:焦煤及铁矿石价格强势表现 [2] 宏观环境分析 - 海外方面美联储可能9月启动降息,2026年后可能多次降息 [3] - 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可能随美联储降息打开,中美或同步进入宽松周期 [3] - 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可能释放政策加码信号,铜油比和金油比组合预示经济处于复苏早期 [3] 需求端分析 - 上半年热轧卷板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2%,螺纹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3.8% [4] - 1-5月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3.16%,考虑净出口的总需求同比下降0.76% [4] - 出口动能可能减弱:宁波集装箱出口货运指数美西航线连续5周下降66.9%,韩国越南出口同比回落 [4] - 制造业投资韧性主要来自"两新"政策,但政策效应已开始减弱 [5] 细分行业表现 - 前5个月设备工具购置费用同比增长17.2%,增速连续2个月放缓 [5] - 第二季度乘用车销量增速保持10%以上,经销商库存低位 [5] - 下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1380亿元低于上半年的1620亿元 [5] - 家电排产计划下降明显,工程机械虽有基建支撑但政策边际效应可能递减 [6] 市场交易行为 - 热轧卷板主力合约与现货价格基本平水,相较河北唐山带钢价格升水102元/吨 [7] - 期现正套建仓锁定部分现货流动性,下游空单回补和期现反套平仓强化正反馈 [7] - 唐山地区卷带现货库存连续3周回升7.08万吨 [7] - 6月份广东佛山乐从镇现实需求较5月下降20%-30% [7]
政策引导下化工行业将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期货日报· 2025-07-11 10:5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之一,其发展质量直接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与实体经济活力 [1] - 行业陷入"内卷"困局,制约高质量发展并对上下游产业产生连锁影响 [1] - 中国化工产能约占全球45%,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格局,整体开工率维持在75% [1] - 结构性过剩趋势形成,乙烯、丙烯、聚酯、聚烯烃等产品仍处于投产周期 [1] - 行业呈现"内卷求生存、外卷挤压国际市场"特征 [1] - 竞争格局"冰火两重天":传统大宗品深陷产能释放与低利润困境,高端电子化学品、生物基化工等细分领域蓬勃发展 [1] 行业转型方向 - 未来将聚焦新质生产力,走向精细化、一体化、低碳化发展路径 [1] - 重点发力领域包括新能源材料与高端新材料的国产替代、生物基与可降解材料、资源循环与低碳技术、农化与医药中间体等 [1] - "反内卷"实践传递"从规模到质量"转型信号,关键在于优化结构,以品质升级突破同质化竞争 [2] - 通过"刚性去产能与结构性优化"打破"低质低价"循环,引导企业聚焦高端细分领域 [2] - 高端材料研发、国产替代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2] 政策与市场调整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更多是对原有政策的重申与强调,"一刀切"式去产能大概率不会再现 [2] - 未来政策更注重引导与落实,强调精准性与差异化 [2] - 通过环保、能耗、碳排放标准等市场化手段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 - 为优质产能和新兴领域留足发展空间 [2] - 行业将呈现"强者恒强"局面:民营龙头企业凭借规模与技术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3] - 炼化型头部企业市场占比提升后议价能力增强 [3] 发展优势与机遇 - "国企基地化、民营一体化、地炼大型化"的发展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3] - 依托一体化成本优势与新能源需求拉动 [3] - 有望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出口与市场拓展中展现"后浪"优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