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市场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宗良 马高欢:外资增持视角下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机遇与实践
新浪财经· 2025-08-15 07:26
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进展 - 债券市场开放深度增加 2002年实施QFII制度后逐步放宽资本流动限制 202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377.8万亿元 日均成交1.5万亿元 中资境外债发行规模超1000亿美元 [3] - 外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持续攀升 截至2025年4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84.9万亿元 其中国债35.6万亿元 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4.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2700亿元 覆盖70多国1160余家机构 [4][5] - 绿色主权债成为新突破口 2024年绿色信贷余额36.6万亿元 绿色债券存量2.1万亿元 2025年首次发行60亿元人民币绿色主权债券 [8] 市场互联互通深化 - 投资者参与范围扩大 2010年起逐步放宽境外机构投资范围 投资品种持续增加 [8] - 基础设施完善 登记托管结算系统持续优化 2024年优化跨市场转托管机制 全球通债券通互换通等制度推进 [8][9] 国际化新机遇 - 经济稳健增长支撑 2023-2025年GDP增速保持5%左右 2024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30% 按购买力平价经济规模达美国1.5倍 [10] - 金融高水平开放释放潜力 人民币国际化加快 2024年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债券计价货币 [11][14] - 美元资产风险凸显优势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美元波动 人民币债券稳定性吸引国际资金 [14] 国际经验借鉴 - 制度体系立体化 完备法律体系与严谨监管架构 严格信息披露与健全风险管理 [16] - 多层次运行机制 机构投资者占比超90% 货币基金保险养老金对冲基金分层配置 [17] - 高度国际化市场化 境外投资者广泛参与 跨境交易便捷 衍生品丰富 [18] 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 - 完善交易机制 建立统一基础设施 引入做市商制度 推广电子交易平台 [21][22] - 强化国债功能 优化期限结构 建立常态化买卖机制 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 [23] - 拓宽资金渠道 放宽年金保险投资限制 提升个人投资者参与度 引导私募基金入市 [24]
债券通七周年结硕果 债市国际化进程加速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8
债券通发展成果 - 债券通"北向通"自2017年7月启动以来平稳运行 2023年5月成交9792亿元 月度日均成交466亿元 截至5月末入市投资者达821家 [1] - "南向通"2021年9月上线后快速成长 截至2023年5月末托管债券865只 余额4420.2亿元 [1] - 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 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全球三大债券指数 市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1] 债券市场国际化进展 - 截至2023年5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22万亿元 占总托管量3% 连续9个月增持 [2] 机制优化与衍生工具发展 - "互换通"2023年5月上线后推出优化措施 新增IMM结算日标准化利率互换合约 延长费用优惠期限 [3] - 行业建议简化债券通交易登记程序 完善利率 汇率和信用风险衍生工具以满足境外机构风险管理需求 [3] 政策支持方向 - 央行将继续完善"债券通""互换通"机制 丰富利率汇率衍生工具 探索建立人民币债券离岸合格担保品机制 [4] - 政策目标是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便利的投融资环境 吸引长期资本参与中国债券市场 [4]
债券通八年蝶变
证券日报· 2025-07-03 00:42
债券通发展现状 - 债券通"北向通"自2017年7月3日上线以来累计成交9156亿元,日均成交482亿元,较开通首月日均15亿元增长超31倍 [1][2] - 截至2025年5月末通过债券通"北向通"入市投资者达835家,占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总数的71% [1][3] - 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35万亿元,占市场总托管量的2.6%,其中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的机构占比71% [3] 市场影响与作用 - 债券通推动外资持有中国债券规模快速增长,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1] - 引入全球投资者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中国企业融资成本 [3] - 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强化其全球金融枢纽作用 [3] - 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人民币资产配置渠道,提升人民币资产国际影响力 [3] 互联互通机制扩展 - 2021年9月债券通"南向通"开通,截至2025年5月托管债券918只,余额5329.4亿元,较2021年9月的35只55.25亿元显著增长 [4] - 2023年5月"互换通"上线,"北向互换通"累计交易清算7.16万亿元,吸引82家境外机构参与 [5] - 香港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扩大"南向通"合格境内投资者范围 [4] 国际指数纳入情况 - 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在彭博全球综合指数权重达9.7%,较四年前提升3.7个百分点 [6] - 中国国债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权重达10%,为最大国别权重 [6] - 中国国债在富时罗素国债指数权重达10%,是最初预计的两倍 [6] 未来发展前景 - 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仅2.4%,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6] - 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庞大,政府持续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和创新 [7] - 预计境外机构投资规模和数量将进一步增加,绿色债券等创新产品将提供更多机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