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互换合约

搜索文档
架设跨境资本高效通途
金融时报· 2025-07-10 11:16
债券通八周年发展成果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吸引70个国家和地区1169家国际投资者 境外机构持有在岸债券规模达4.35万亿元 近5年年均复合增速12% [1] - 债券通"北向通"2024年总交易额10.4万亿元创新高 2025年前5个月成交额4.66万亿元 同比增加205亿元 [3] - 境外机构通过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可作为"北向互换通"抵押品 2025年1-5月境外机构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7.9万亿元 [7] 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 - 扩大"南向通"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四类非银机构 突破原有仅限银行类金融机构和QDII/RQDII的限制 [3][4] - 优化离岸回购业务机制 交易币种扩展至美元/欧元/港币等多币种 取消回购质押券冻结 简化CMU OmniClear账户开立流程 [5] - 完善互换通机制 推出30年利率互换合约和LPR利率互换产品 建立报价商动态管理机制 调整每日交易净限额 [5][6]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角色强化 - "南向通"年度资金净流出额度5000亿元 每日额度200亿元 香港债市具备发行货币多元/利率中枢高等特点 [4] - 香港金管局提出新措施将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 证监会计划三策并举扩大离岸人民币产品生态 [8] - 债券通公司强调将继续推动在岸离岸人民币产品生态圈多元化发展 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8] 衍生品市场发展动态 - "北向互换通"已吸引82家境外机构入市 累计成交超12000笔 名义本金总额6.9万亿元 日均成交规模数倍增长 [7] - 30年利率互换合约上线有助于境外机构执行更丰富交易策略 提升持有人民币债券意愿 [6] - 市场期待更丰富的利率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及便利的结算/税收机制安排 [8][9]
KVB外汇:交易员布局降息行情,豪赌美债收益率暴跌至4%
搜狐财经· 2025-06-25 09:20
市场动态 - 交易员通过期权市场大举押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将跌至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1] - 8月到期的10年期美债看涨期权累计吸引至少3800万美元权利金 [3] - 本周一行权价为113.00的看涨期权权利金支出近1000万美元 [3]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当前约4.3%的水平可能下滑至4% [3] - 若收益率跌至4%将刷新4月2日以来的最低纪录 [3] 美联储政策 - 美联储官员沃勒和鲍曼支持最早在7月降息 [4] - 市场对7月会议降息预期从接近零提升至约4个基点 [4] - 对今年剩余四次会议的累计降息预期从45个基点攀升至60个基点 [4]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需要保持耐心观察关税影响 [4] - 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至1%左右 [5] 宏观经济数据 - 消费者信心数据意外疲软推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破4.3% [5] - 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指出需明确关税对物价的影响 [5] - 堪萨斯联储主席施密德认为美联储有足够时间观察局势 [6] 地缘政治影响 - 特朗普宣布的伊朗与以色列冲突停火协议为市场增添变数 [3]
低利率时代系列(五):负Carry困境:海外机构如何破局
东吴证券· 2025-06-04 22: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负 carry 风险源于资产负债久期错配与利率波动 海外资管机构在特定利率周期易爆发该风险 我国银行和保险机构也面临类似挑战 海外资管机构从资产端增加正收益、负债端管控成本及运用衍生工具等方面破局 我国可参考动态久期调整、负债端创新、多元化资产配置和债券资产重新界定等策略应对负 carry [1][10][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负 carry 冲击进行时 - 负 carry 成因是资产负债久期错配与利率波动 海外在特定利率周期易爆发 如 2022 年美联储加息后美国银行业、1996 年日本央行负利率政策后日本的情况 [1][10][11] - 我国银行和保险机构面临“优质资产荒”增配低收益债券 负债端成本调整滞后 2025 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 1.54% 接近国际警戒线 增配长久期债券仍可能触发负 carry [13] 海外资管机构如何破局 资产端:增加正收益 - 日本保险机构在长期低利率下拉长资产久期、增配超长期限债券 利用期限溢价弥补损失 但加剧利率上行风险敞口 [16] - 美国商业银行在 2019 - 2020 年美债收益率走低时预判利率下行波段交易 2010 年后十年债券类资产重定价期限升至 6 年以上 精准把控利率周期 [21] 负债端:成本管控 - 欧洲保险机构推行负债久期匹配策略 2016 - 2020 年欧元区 10 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下降 保险行业技术准备金久期上升 2021 - 2023 年收益率回升久期下降 [22] - 瑞士保险公司吸引低成本负债 提供低投资担保、非保本产品 降低负债成本 [24] 衍生工具运用 - 英国三大银行在 2021 年后通过结构性对冲改善收益和风险管理 巴克莱银行 2023 年对冲收益增长约 64% [30] - 2015 年美国保险行业多数衍生品敞口同比下降 利率互换交易增长 1.3% 用于对冲利率上行风险 [5] 我国可用何种策略应对负 carry - 我国银行负债端有增速放缓与成本刚性矛盾 资产端固收类占比高对利率敏感 [37] - 负 carry 环境终结依赖利率政策周期 我国可参考策略有动态久期调整、负债端创新与成本管控、多元化资产配置、债券资产重新界定 [38]
互换通2周年成交暴增7倍!央行放大招再扩期限至30年
搜狐财经· 2025-05-16 13:56
互换通交易规模 - 日均成交额从初期约30亿元激增至超过220亿元,增长近7倍 [1] - 累计达成交易1.2万多笔,名义本金总额约6.5万亿元人民币 [1] 市场参与情况 - 共有20家境内报价商与79家境外投资者参与 [1] - 参与机构覆盖境外央行类机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资管公司等 [1] 优化政策内容 - 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满足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 [1] - 扩充产品谱系,推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历史优化措施 - 2024年5月推出合约压缩服务及历史起息合约,降低资本占用 [2] - 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 [2] 市场影响 - 新措施契合10年、30年国债现券活跃交易特点,提供更深层次流动性 [1] - 吸引更多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和持有人民币资产 [2] 政策目标 - 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协同发展 [2] - 巩固香港作为国际投资者首选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地位 [2] - 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繁荣发展 [2]
香港业界欢迎“互换通”产品类型扩容
搜狐财经· 2025-05-15 22:29
产品优化 - 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满足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 [1] - 推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市场影响 - 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协同发展 [1] - 巩固香港作为国际投资者首选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地位 [1] - 提升境内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及人民币债券市场吸引力 [1] 机构参与 - 中银香港将积极参与新措施应用,满足自身风险管理需求 [2] - 中银香港将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衍生品代理清算服务 [2] - 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将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丰富产品期限和类型 [2] 政策支持 - 香港特区政府将继续配合国家金融对外开放战略部署 [1] - 推动香港金融市场持续创新与多元发展 [1] - 强化香港在国际投资者与人民币资产市场之间的桥梁角色 [1]
港交所:“互换通”产品类型将进一步丰富
快讯· 2025-05-15 19:00
深化"互换通"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发布新闻稿,宣布深化"互换通"合作 [1] - 港交所旗下的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将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丰富"互换通"产品 [1] 产品优化措施 - 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满足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 [1] - 推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 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将陆续上线以上优化措施 [1]
中国人民银行:丰富“互换通”产品类型 促进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快讯· 2025-05-15 17:04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 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于2023年5月15日正式上线 [1] - 2024年5月进一步优化"互换通"机制安排,推出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历史起息的利率互换合约及合约压缩功能 [1] - 截至2025年4月末,20家境内报价商与79家境外投资者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2万多笔,名义本金总额约6.5万亿元人民币 [1] 产品优化措施 - 拟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满足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 [1] - 扩充产品谱系,推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 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将陆续上线以上优化措施 [1] 未来发展方向 - 内地与香港金融管理部门将继续指导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完善"互换通"机制安排 [1] - 稳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 - 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繁荣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