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经济性

搜索文档
中信建投:136号文促进新能源全面入市 储能迎来非线性增长奇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15:29
政策影响 - 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化交易阶段 为储能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 - 容量电价和容量补偿政策已成为取代强制配储的市场化手段 为储能提供有力的保底收益 [1][2] - 新能源市场化促进各省峰谷价差显著拉大 山东山西等省价差明显提高 [2] 行业发展 - 储能经济性提升将带来行业爆发式非线性增长 [1] - 全球储能需求在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和系统成本下降双重驱动下同步爆发 [3] - 光伏项目通过自发配储将电力转移至高电价时段上网具备明显经济性 消纳困难地区有望成为趋势 [2] 市场数据 - 上调2025-2027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至272GWh、441GWh、642GWh 同比增速分别为46.6%、62.1%、45.6% [1][4] - 上调同期国内新增装机预测至150GWh、260GWh、380GWh [4] - 山东首批机制电价竞价结果相较煤电基准电价折价明显 标志新能源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1] 区域表现 - 河北甘肃宁夏山东内蒙等多省推出容量电价政策 [2] - 多省储能项目可实现良好经济性 尤其以内蒙为明显 [2] - 容量电价政策结合市场化峰谷套利使独立储能项目取得良好经济性 [1]
全球储能下半年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
2025-09-04 22:36
行业与公司概览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全球储能行业,重点讨论了中国储能企业(如德业股份、艾罗能源、派能科技、海博思创、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在不同区域市场的表现和发展前景 [1][3][9][10][12][13][15][18][19][20][21][22][23][24] 市场表现与核心数据 * 2025年1-7月全球储能总出货量超过300GWh,是去年同期约140GWh的2.1倍,远超年初预测 [1][2]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大型储能招标总容量同比增长68.6%,7月和8月单月招标规模分别为30.7GWh和30.9GWh,同比大幅增长45.1%和206.0% [3][15] * 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出货量将超过450GWh,未来几年全球多个地区储能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保持在20%-30% [8][24] * 储能企业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利润修复明显,电芯和EPC招标价格有上涨趋势,行业呈现高景气度 [2][13][21] 增长驱动因素与持续性 * 全球能源结构正从煤气为主转向风光为主,新定价机制降低了基础电费的边际成本,储能提供的功率调节服务使其经济性显著改善,这是一种长效机制而非短期刺激 [1][4] * 储能需求可拆分为存量调节性需求(2025年电网存量调峰缺口超过108吉瓦)、增量需求和前置性需求,其增长与光伏需求呈指数关系而非简单的线性后周期关系 [3][15][16] * 各国政策支持是重要推动力,例如欧洲多国推出30%到50%的初始投资补贴,澳大利亚推出30%的初始购置成本补贴使回本周期缩短至约5年,中国省级容量电价政策陆续出台 [7][8][16] 区域市场发展趋势 * **欧洲市场**:户用储能配套率较高,但工商业储能配套比例仅约5%,潜力巨大;预计2025年欧洲工商业储能装机量达5GWh(同比翻倍),2029年达20GWh,CAGR超50% [1][7] * **亚非拉及中东地区**:电网薄弱、供电保障性差、电价高,对光伏+储能需求旺盛;户用储能降本后已实现平价,巴基斯坦、伊拉克、叙利亚、尼日利亚等国需求强劲 [1][7][18] * **美国和澳大利亚**:通过持续政策支持维持需求,澳大利亚户用光伏渗透率已达30%,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 [8][18] 企业竞争力与投资策略 * 企业竞争力体现在产品创新和市场布局,例如德业股份在亚非拉市场占据超50%份额,9月排产量达6.5万台,其新推出的工商业储能产品(125千瓦PCS)单月发货量超400台 [9] * 投资者中短期可关注三类方向:出海类(拓展欧洲、拉美、非洲、东南亚、西亚和中东)、技术类(高强度运营产品开发)、细分市场深耕类(如泰国、波兰、尼日利亚、乌克兰) [1][5] * 应关注技术发展方向,如大型储能与AI结合、中小型储能与混网用电器结合(光伏储柴场景、直流微电网系统)以及定制化场景产品研发 [6] * 海外储能市场利润水平高于国内,例如海博思创系统价格达每千瓦时0.9元以上,毛利率达36%以上,中国优质企业在海外发展潜力大 [20][22] 具体公司表现与前景 * **德业股份**:每月市场空间约50万台,当前出货量仅几千台,增长潜力巨大;预计2025年利润在35至38亿元之间,估值较低;正在拓展AIDC电源领域的固态变压器(SST)等新业务 [10][11] * **艾罗能源**:重点在欧洲户用侧市场,9月排产约4亿元;其工商储产品单月最高发货量超1亿元,全年工商储收入目标有望达9亿元;预计2025年利润约4亿元,明年有望超6亿元 [12] * **派能科技**:二季度出货量900MWh,同比提升近200%,实现扭亏为盈;8、9月排产上行至单月500-600MWh;工商储业务占比约30%,两轮车换电业务市占率有望从5%-10%提升至10%-20% [13][14] * **海博思创等头部企业**:在国内具备优质节点独立储能开发和运营能力,在海外订单饱满;预计2025年利润约10亿元,2026年出货17GWh(其中海外10GWh),利润可能达15至20亿元,估值有吸引力 [21][22][23] 风险与关键问题 * 取消强制配储政策后,储能项目的收益模式和真实需求成为关注重点,但分析认为储能需求依然坚实 [3][15] * 储能资产长期定价问题将随着电力市场化深入而解决,资产回报率将出现分化,运营能力及占据优质节点至关重要,不同运营能力带来的IRR差异可能达到3%到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