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能源互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协同创新揭开能源转型新篇章
中国经济网· 2025-10-23 16:36
大会核心观点 - 能源体系正经历系统性变革,新质生产力是驱动变革的核心引擎,需在坚守能源安全与生态体系前提下推动理念、技术、业态创新并强化多维度协同 [1] - 未来能源是清洁低碳、高效智能、普惠共享、安全韧性的能源 [1] - 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合了新能源、数智化坚强电网等创新技术,代表了全球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趋势 [2] 光伏行业展望 - 光伏行业已从内卷走向破卷,预计2026年迎来供需关系改善拐点,产业链价格企稳将推动企业盈利水平回升 [2] - 新能源产业将从主力能源迈向主导能源,长期向好趋势坚定不移 [2] 清洁能源投资与目标 - 2024年清洁能源投资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占比达92.5% [2] - 为实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三倍目标,需每年新增装机1120吉瓦 [2] 未来能源需求与结构 - 全社会用电量预计从2025年的10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60年的21万亿千瓦时 [3] - 从2025年开始,每年新增用电量应由非化石能源提供 [3] - 绿氢作为长期储能介质可在极端条件下提高电力系统韧性,绿氢合成的绿色燃料和化工原料将成为新型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3]
能源转型任务紧迫艰巨,全球化石能源占比十年仅降2.8%
南方都市报· 2025-10-22 14:11
全球能源转型现状与挑战 - 2024年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达378亿吨,占全球碳排放总量85%,再创历史新高 [1] - 全球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比仍达80%,较2010年仅下降2.8个百分点 [1] - 截至2023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约40亿千瓦,为实现2030年110亿千瓦目标需每年新增装机至少10亿千瓦,而2023年新增装机为5.8亿千瓦 [1] 能源转型投资与安全风险 - 2024年全球在可再生能源、电气化交通、储能及电网等领域投资总额达2.1万亿美元,但到2030年每年需投资约1.6万亿美元,资金缺口巨大 [2] - 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导致系统安全可靠性问题突出,西班牙、葡萄牙、美国得克萨斯州、英国等地已发生多起大面积停电事故 [2] - 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显著上升,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 能源转型系统成本与产业竞争 - 新能源发电成本已低于化石能源,中国光伏和风电度电成本最低已降至每千瓦时0.1元,但为平衡波动性所增加的调峰、煤电改造等系统消纳成本远超发电成本 [3] - 各国在绿色科技创新、新能源产业链、风电、光伏、电动汽车及关键矿产资源等方面竞争日益激烈 [3]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建议 -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融合新能源、数字化、坚强电网等技术的现代能源体系,是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使用的重要平台 [4] - 建议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生产侧加快清洁能源开发替代化石能源,消费侧形成以电为中心,电、氢、碳协同的能源消费模式 [4] - 建议建设数智化坚强电网,推进数字化技术与电网深度融合,加强全球电网互联互通,提升电网气候弹性和安全配置能力 [4] 技术创新与投融资机制 - 需持续研发高效率、低成本新能源发电和电网技术,突破柔性直流、超导输电等前沿技术,加强储能、电动汽车等灵活性资源体系建设 [5] - 需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建立风险共担与收益分配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参与 [5] - 建议推进跨境电力贸易,加强各国政策协同,开发区域电力市场,完善跨国电力市场机制 [5] 深化国际合作 - 建议健全能源多边合作机制,加强绿色金融、国际标准、绿色贸易等领域合作,构建公平公正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6] -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助力全球南方国家能源电力发展 [6]
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十大引领工程”发布 南方电网公司两项目入选
中国发展网· 2025-09-15 15:02
项目入选与行业地位 - 南方电网公司牵头的"南方区域虚拟电厂源荷互动体系建设与示范项目"和"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园区"入选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十大引领工程 彰显公司在能源转型领域的突出成就与重要贡献 [1] - 评选覆盖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的286个项目 经国内外专家多轮严格评审产生 [2] 虚拟电厂项目技术成果 - 项目接入虚拟电厂聚合资源规模超400万千瓦 实时最大可调节负荷能力超100万千瓦 [1] - 形成国内数据采集密度最高、接入负荷类型最全、直控资源最多、应用场景最丰富的源荷互动体系 [1] - 依托广东省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深圳虚拟电厂调控管理云平台及南方电网分布式源荷聚合服务平台 实现电网调节运行、电力市场交易、车网互动技术融合领域的深度应用 [1] 零碳园区建设成效 - 博鳌东屿岛园区实现供电可靠性高达99.999% 新能源消纳率、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100% 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100% [2] - 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19年的1.13万吨降至2024年的零碳 [2] - 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思路 基于数字电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创新理念 建成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2] 商业模式与体系创新 - 结合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先发优势 率先在全国系统性地探索需求侧资源商业化培育机制 [1] - 贯通"电网-聚合商-用户"协同体系 为全国乃至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提供示范 [1]
全球能源体系深刻调整,“中国方案”受广泛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6:43
大会背景与意义 - 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于9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1] - 该倡议于2015年9月由中国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旨在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1] - 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已纳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等多项全球重要工作框架 [1] 合作组织发展成果 -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会员数量从80家增长到1390家 [1] - 该组织累计为100多个国家的上万人次提供能力建设培训 [1] - 该组织在东南亚、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区推动了一批能源互联网项目实施 [1] 行业领导观点与方向 - 联合国副秘书长罗拉·达什提认为该倡议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已从理念发展为全球行动 [2] - 合作组织主席辛保安提出需加快推动各类清洁能源大规模高效开发,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 [2] - 辛保安强调要形成以电为中心,绿色低碳、高效便捷、智能灵活的新型用能方式 [2] 中国政策与贡献 -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指出,自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 - 刘振民强调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表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符合发展要求和各方利益,发改委将积极支持合作组织深化合作 [2] 大会规模与成果 - 本届大会为第七届,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千名嘉宾与会 [3] - 大会期间合作组织发布了《全球电力发展转型报告2025》等多项研究成果 [3] - 合作组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8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3]
21现场|全球能源体系深刻调整,“中国方案”受广泛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6:27
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发展 - 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由中国在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 旨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1] - 倡议已纳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框架 [1] - 连续六年写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报告 并纳入共建"一带一路" 中阿合作 中非合作等多边机制 [1] 合作组织发展成果 -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会员数量从80家增长至1390家 [1] - 累计为100多个国家的上万人次提供能力建设培训 [1] - 在东南亚 非洲 中南美洲等地区推动一批能源互联网项目实施 [1] 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 - 大会于9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1] - 来自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近千名嘉宾与会 [3] - 合作组织发布《全球电力发展转型报告2025》等多项研究成果 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8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3] 清洁能源发展路径 - 需加快推动各类清洁能源大规模高效开发 提高发电经济性与可靠性 [2] - 从增量到存量 从电量到容量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 [2] - 推动绿色电能和电制氢等对化石能源的全面深度替代 形成以电为中心的新型用能方式 [2] 中国政策支持与成效 - 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双碳"目标 [2] - 在发展可再生能源 节能和提高能效 产业优化升级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支持合作组织发挥优势 深化合作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 [2] 国际机构评价 - 联合国副秘书长认为该倡议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已从理念发展为全球行动 [2] - 倡议通过能源互联互通实现共同繁荣 证明集体行动能将气候挑战转化为机遇 [2]
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园区入选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十大引领工程”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03:46
项目入选与背景 - 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园区入选全球能源互联网十大引领工程 由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推荐 [1] - 评选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起 覆盖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286个项目 经国内外专家多轮严格评审 [2] 零碳能源体系架构 - 采用"八位一体"降碳体系 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绿色化改造 交通电气化 新型电力系统 资源循环利用 生态景观 智慧运营 [1] - 基于"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思路 以数字电网为平台 整合发电 用电 储能等环节 实现系统协同运行 [1] 能源性能指标 - 供电可靠性达99.999% 新能源消纳率100% 可再生能源替代率100% 终端能源消费电能占比100% [1] - 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19年1.13万吨降至2024年零碳 [1] 技术创新与应用 - 通过柔性充电桩实现用电柔性调节 连接车辆与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2] - 光储充示范站采用高功率密度电堆和液冷技术 新能源车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 [2]
激活绿色动能 共筑能源未来——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观察
新华社· 2025-09-10 19:01
全球能源转型趋势 - 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 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 全球能源互联网代表清洁主导 电为中心 互联互通 智慧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大趋势 [1] - 协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需大力推进水电 新能源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以清洁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并探索发展数智能源与智慧能源 [1]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成就 - 三峡集团总装机容量超1.6亿千瓦 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达96% [1] - 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跨越1800公里 装机容量7200万千瓦 年均生产清洁电能3000亿千瓦时 可满足3亿人年度用电需求 [1] -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 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60%左右 [1] - 在特高压输电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 - 与周边多个国家实现电力互联跨国贸易 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实践样板 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巴基斯坦默拉直流输电工程等标志性项目落地 [2] 能源消费电气化进程 - 全球能源消费正由煤油气等向以电为中心转变 电制氢等电能替代技术加快发展 [3] - 2024年全球电气化率达约20% 增长2% 能源系统加速向以电为中心转型 [3] - 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10年来提高9个百分点 达30%左右 服务新能源汽车增长80倍以上 [3] - 区域绿电消费规模呈倍数级跃升 2024年绿电绿证交易量达2156亿千瓦时 超过前三年的总和 实现港澳台绿证交易全覆盖 [3] - 欧洲和北美洲2050年电能占比预计将分别达69%和67% [3] 数智技术赋能能源转型 - 人工智能在海量新能源并网背景下逐渐成为生存要件 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 [4][5] - 国家电网建成千亿级多模态光明电力大模型 南方电网发布网络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 [5] - 人工智能在新能源功率预测 调度求解等场景发挥独特作用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可助力实现分钟级电力交易与千家万户削峰填谷 [6] 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行动 - 提出加快清洁能源可靠替代 加快新型电气化进程 加快能源电力互联互通 加快技术产业创新发展 加强能源电力国际合作五项行动 [6] - 促进各国政策沟通协同 深化能源贸易和产能合作 构建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6]
五项行动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中国经济网· 2025-09-10 14:11
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核心观点 - 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提出10周年 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为主题 搭建共商国际能源合作与绿色发展平台 覆盖100多个国家近千名嘉宾参会 [1] 合作组织发展成果 - 合作组织会员从80家增长至1390家 覆盖143个国家 与60多家政府部门及国际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1] - 为100多个国家上万人次提供能力建设培训 发布100多项前瞻性研究成果 组织制定国际标准 [1] - 在东南亚 非洲 中南美洲等地区推动能源互联网项目实施 纳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国际框架 [1] - 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观察员 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咨商地位 跻身全球能源国际组织前列 [3] 五项重点行动规划 - 加快清洁能源可靠替代 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高效开发 实现从电量到容量对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 [2] - 推进新型电气化进程 在工业 建筑 交通等领域以绿色电能和电制氢深度替代化石能源 [2] - 加强电网跨国跨洲互联 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利用全球资源差 时区差 季节差优化清洁能源配置 [2] - 聚焦新能源 新型储能 数智化电网等领域 贯通创新链条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深化能源电力国际合作 构建公平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推动转型成果由各国共享 [2] 大会成果与行业影响 - 发布《全球电力发展转型报告2025》等多项研究成果 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8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3] - 举办24场平行论坛 围绕数智未来 能源互联 绿色金融等八大方向形成系列新思路与新方案 [3]
专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范式转变——访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
新华网· 2025-08-16 09:5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创造一系列变化,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伟大范式转变 [1] - 生态文明理念代表着人们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范式转变,中国不仅提出愿景,更是朝着生态文明的目标迈进 [1] - 中国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体现了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并在国家层面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 [1] 生态保护与治理 - 中国建立了国家公园等生态保护体系,有些保护区跨越多个行政区,把生态系统视作一个整体来治理 [2] - 中国正在"让社会来适应自然,而不是让自然适应社会" [2] 新能源技术领先地位 - 中国在光伏、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 - 中国在风能、储能电池、氢能降本和长距离运输等方面有优势 [2] - 中国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大力发展智慧电网,促进分布式能源建设 [2] 年轻一代与科技革命 - 中国很多年轻人都在朝着生态文明愿景努力 [2] - 年轻学者从事的很多研究正在推动世界迈向新的科技革命,中国乃至亚洲都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范式转变——访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
新华社· 2025-08-15 23:13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 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代表着人类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范式转变,不仅提出愿景,更在实际行动中推进 [1] - 生态文明被写入中国宪法,体现国家层面对该理念的重视,并建立相应制度体系推进现代化 [1] 生态保护与治理 - 中国建立国家公园等生态保护体系,部分保护区跨越多个行政区,将生态系统作为整体治理 [2] - 治理模式强调"让社会适应自然",而非改造自然 [2] 新能源技术发展 - 中国在光伏、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全球领先,并在风能、储能电池、氢能降本及长距离运输方面具备优势 [2] -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和智慧电网建设有助于缩小各国能源获取差距 [2] 青年与科技革命 - 中国年轻一代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其研究推动新科技革命发展 [2] - 中国及亚洲将在未来科技革命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