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脱碳
搜索文档
拥抱变局 共创未来
搜狐财经· 2025-10-30 16:15
会议概况 - 2025外滩年会在上海举行 主题为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 [1] - 年会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 吸引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位财经政要、机构高管与学界领袖参会 [1] - 年会共设置21场圆桌对话与11场闭门会议 [1] 宏观经济展望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速为4.5% 较四月预测提高0.6个百分点 [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为4.8% 较四月预测提高0.8个百分点 [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中国仍将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引擎 创新和生产率提升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 - 世界关注中国十五五规划的经济转型以及中国经济能为世界带来什么 [2] 绿色金融与清洁能源 - 外滩绿色金融报告《自然和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布 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金融资源精准对接路径 [3] - 中国20多个省份正在开展生物多样性金融目录试用工作 [3] - 中国是太阳能光伏、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技术生产领域的全球领先者 [3][4] - 中国在全球脱碳领域处于领航者地位 在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智能能源系统数字化、氢能经济等领域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4]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 - 年会设置中国AI的破局时刻、智能跃迁:AI的宏观经济含义等议题 探讨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落地转化路径 [5] - 数据要素的广泛使用对创新和产业升级有重要作用 驱动下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制药等新产业出现 [5] - 中国科技的投入在制造业应用得非常好 全球品牌可能面临来自中国品牌更激烈的竞争 [6] - 中国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并拥有高质量的工程师和科研人才 [6] 金融科技与对外开放 - 中国从以现金为主的支付体系转向以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无现金社会 推动了金融普惠的加速发展 [6] - 中国表示在世贸组织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2] - 中国期货价格将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中发挥更关键作用 为跨境贸易提供更高效透明的定价基准与风险管理工具 [2] 国际合作与多边关系 - 中国通过构建金砖国家机制、推动上合组织发展及与非洲联盟55个成员国深化合作为世界提供合作新路径 [4] - 美中建立建设性关系在开放市场、开放贸易体系中携手合作进行技术交流对双方都有利 [7]
井冈山大学,首次发表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10-23 18:0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锂离子电池供应链对于全球脱碳至关重要,但其生产环节分布在全球各地,这给碳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2025 年 10 月 22 日, 北京工业大学 吴玉锋 、中国科学院 广州能源所 袁 浩然 、 井冈山大学 罗旭彪 、 北京师范大学 黄国和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 北京工业大学 翟梦瑜 为第一作者 )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A circular economy approach for the global lithium-ion battery supply chain ( 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 的研究论文。 破解锂电池供应链碳中和难题:全球合作与本地化策略是关键 锂离子电池 是 全球脱碳 (指 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排来应对 气候变化 的过程 ) 的核心装备 , 该研究开发了一个 锂循环可计算一般均衡 (LCCGE) 模型,将生命周期理念与全球经济动态相结合, 以 系统评估脱碳路径,揭示了锂离子电池 供应链中一个显著的" 价值-排放悖论 ",该研究还显示 ,单纯靠 回收利用对碳排放的减少效果有限,而 通过全球合作和本地适应相结合的 ...
全球脱碳催化绿醇需求放量关注绿醇供应商与设备投资机遇
华源证券· 2025-10-15 16:41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 并维持该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脱碳进程 特别是航运业碳税政策的落地 正催化绿色甲醇需求放量 为绿醇供应商及上游设备企业带来投资机遇 [1][4][65] 供需与市场空间 - 传统甲醇市场由灰醇主导 2024年全球甲醇产能达1.77亿吨 中国产能占比58% 中国甲醇表观消费量达1.05亿吨 同比增长7.6% [11] - 绿色甲醇因成本较高 过去渗透率较低 其生产路线主要包括电制甲醇和生物甲醇 [12][13] - 欧盟及IMO的碳排政策为绿色甲醇创造了替代燃料市场空间 欧盟ETS覆盖全球约38%的客货运输船舶 IMO新规预计于2027年生效 [28][29] - 截至2025年9月 替代燃料船舶手持订单占比达51.7% 其中甲醇动力船订单为329艘 占比10.0% 在运船队中替代燃料船舶占比为8.8% [50] - 2025年是绿醇需求放量元年 预计2025年已投运甲醇船舶燃料需求超200万吨/年 2027年需求有望超900万吨/年 2030年需求有望超1300万吨/年 [55] 绿色甲醇技术与成本分析 - 绿电制甲醇成本主要取决于绿氢成本 测算显示当绿电成本为0.2元/kWh时 绿醇成本约为4268元/吨 若电价降至0.15元/kWh 成本可降至约3800元/吨 [17][18] - 生物质气化制甲醇成本低于绿电制醇 在生物质成本1200元/吨 绿电0.2元/kWh条件下 成本约为3825元/吨 生物质成本下降可显著降低总成本 [21][22] - 生物质耦合绿氢制甲醇成本约为3870元/吨 与生物质气化路线相当 但绿电降本对整体成本带动作用更大 [24][25] 绿醇项目进展与供应链 - 全球绿醇供给存在显著缺口 截至2024年底全球产能约50万吨/年 中国规划产能近6000万吨/年 但截至2025年7月已建成产能不足30万吨/年 [57][58] - 2025年以来国内项目开工情况转好 2024年开工产能超60万吨/年 2025年已开工产能约150万吨/年 [63] - 国际船运巨头已密集与绿醇供应商签署燃料供应协议 [60][61] 绿醇供应商分析 - 嘉泽新能主业为风电运营 规划进军绿色甲醇业务 在黑龙江和吉林规划项目总产能达84万吨/年 [68][70] - 吉电股份为国电投旗下氢基能源平台 规划建设梨树2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 并已投产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 [71][74] - 金风科技为风机制造龙头 布局绿氢氨醇项目规模达245万吨 并已与马士基、赫伯罗特签署大规模采购协议 [75][78] - 复洁环保布局沼气制绿色甲醇路线 契合上海国际绿色燃料港口建设战略 [79][84] - 中集安瑞科为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商 其广东湛江5万吨绿色甲醇示范项目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投产 并规划二期20万吨项目 [85][90] - 中国天楹布局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 计划2026年具备年产20万吨符合欧盟认证标准的电制甲醇生产能力 [91][95] 中游设备企业分析 - 航天工程为气化炉设备龙头 其自主研发的航天生物质气化技术已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有望加快工业化示范应用 [97][99] - 东华科技成功研发生物质加压气化炉“东华炉” 并已签约多个绿色能化EPC项目 [100][105] - 太原重工可提供绿色甲醇项目气化炉成套设备 已中标金风科技绿氢制甲醇项目相关设备 [106][110]
【环球财经】远景能源布局巴西绿氨 助力清洁能源出口
新华财经· 2025-08-01 02:16
战略合作项目 - 远景能源与FRV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巴西塞阿拉州H2 Cumbuco绿氨项目 [1] - 远景能源将为项目提供"可再生能源—绿色氢能—绿色氨"一体化解决方案,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协同调度整体系统 [1] - 项目计划建设一座电解能力高达500兆瓦的绿色制氢工厂及配套绿色氨生产装置,目标市场涵盖巴西、欧洲和亚洲,预计2030年投产 [1] 公司技术实力 - 远景能源此前已在中国大连成功建成全球首座人工智能赋能的离网绿色氢氨生产基地,并实现全球首个绿色船用氨加注业务 [2] - FRV运营与在建的可再生能源与储能项目总规模达3吉瓦,近年来积极布局绿色氢能业务 [2] 行业背景 - 巴西具备成为可再生氢能及其衍生物领域全球领导者的潜力,战略区位、能源转型决心及广泛社会支持构成强大支撑 [1] - 巴西作为今年COP30主办国,正加快构建以绿色氢能和绿色氨为核心的低碳出口经济 [2] - 此次合作被业内视为拉美可再生能源转型的重要项目之一 [2]
通讯丨在国际光伏展感受中国“太阳能经济”活力
新华网· 2025-05-10 15:30
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国际太阳能展的表现 - 中国企业以创新产品和系统集成优势成为展会焦点 约850家中国参展商占总数2700家的31% 集中展示高效光伏组件 储能设备 充电基础设施及整套能源解决方案 [1] - 国际展商主动展示与中国企业合作标识 体现双方在技术研发与供应链方面的深度协作 [1] - 隆基绿能新型太阳能电池板获年度光伏技术奖 该产品在低光照条件下保持高转换效率 并提升防火性能 [2] 中欧光伏产业合作与市场趋势 - 中国通过提供高质量产品 设立欧洲生产线 技术合作等方式推动中欧产业深度融合 欧洲太阳能产业协会肯定中国对全球脱碳的贡献 [1][2] - 欧洲市场对光伏新技术接受度高 隆基绿能表示将加大研发投入 新能源占比上升将拓展中欧合作空间 [2] - TCL展示全屋绿色能源系统模型 已在欧洲多国住宅项目落地 家庭能源解决方案被视为重要增长点 [2][3] 储能技术进展与市场机遇 - 宁德时代 华为 天合光能等中国企业集中展示最新储能技术 宁德时代首发模块化储能装置 单机容量可满足德国家庭6年用电或150辆电动车充电需求 [3] - 欧洲可再生能源占比上升导致电力调节需求增强 中国储能企业加速融入本地市场并寻求多元合作 [3] - 展会主办方强调中国企业在光伏组件和储能领域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推动欧洲能源转型与技术演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