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浪费
搜索文档
人民领袖|这张交粮凭证 交售人是习近平
央视网· 2025-10-16 07:07
习近平时常提起自己当农民的经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陕西梁家河的黄土地沟壑纵横。在这里,习近平与乡亲们一起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 煤、打坝……什么苦都吃。来自城市的他不仅很快过了"劳动关",还成了村里"最壮的劳动力"。 一张盖有公章的粮站收购单,记录着习近平当时的一次交粮情况。 收购单上,"交售单位或个人"一栏填的是"习近平",住址留的是"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交粮凭证显示, 1972年12月30日,习近平交售1包高粱,净重59斤,收购金额5.19元。 梁家河老支书梁玉明回忆,当时大队里几个人分一个炉灶,省下的余粮可以去粮站换些粮票和零用钱。 彼时的梁家河土地贫瘠,农民广种薄收。能从本就不多的粮食中省下几十斤,再拿到粮站去交售,实属不易。 1974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近平当了支书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 社员们在村里的沟口打了一个淤地坝。"当年打坝时的劳动场景,村民王宪平记忆犹新:"铲土、搬石头、平地 面……什么重活累活他都抢着干,为了我们能吃饱肚子,可是把罪受了。" 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增加了几十亩耕地,粮食总产量也由1971年的109465斤提高到19 ...
莫让临期食品变问题食品
经济日报· 2025-09-29 08:21
行业监管动态 -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工作指引 明确不同保质期食品的“临期”界定标准 [1] - 工作指引指导农村食品经营单位通过设置销售专区、优化食品标识、及时处置过期食品等方式加强临期食品管理 [1] - 治理临期食品乱象的关键在于让规则长出“牙齿” 需要商家守住底线、厂家减少压货甩货、监管部门敢于亮剑持续跟进 [2] 行业现状与问题 - 长期以来临期食品界定缺乏统一标准 导致消费者心里没底 [1] - 部分商家将临期食品与正常食品混售 不标识不提醒 甚至有商家涂改日期销售过期食品 [1] - 一些不法商家将涂改日期后的临期过期食品销往食品安全管理薄弱的农村地区 威胁消费者健康 [1] 市场发展与影响 - 中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反映出理性消费和反对浪费观念的深化 [2] - 临期食品的合理流通有助于减少浪费、释放实惠 让消费者获得高性价比的经济选择 [2] - 临期食品不等于不合格产品 在合规渠道购买并在保质期内食用 其安全性有保障 [2] 行业规范化前景 - 临期食品管理走向规范化不仅取决于监管力度 更在于社会观念 [2] - 需要透明规则、严格执行、理性消费三者并行 才能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 - 明确临界点标准能让监管有据、经营有法、消费可知 从制度层面堵住临期食品变为问题食品的漏洞 [1]
焦点访谈|“紧日子”≠“苦日子” 读懂中央“紧”字诀背后的民生温度
央视网· 2025-09-28 22:31
政策修订核心 -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今年5月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增加为需遵循的重要原则 [1][3] - 新修订的《条例》对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等规定进行完善,要求更严,措施更实 [11] - 修订后的《条例》列出33个“严禁”和62个“不得”,比原《条例》总计多出20个,针对作风问题的新变异、隐形和异化进行了有力回应 [11] 财政支出与节约成效 - 中央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持续减少,2024年预算安排减少了0.5亿元,2025年减少了3亿多元,2025年比上一年下降了5% [5] - 财政部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共享平台,截至8月底,已汇聚超过46万条资产调剂共享信息,累计完成1万多台(套)资产调剂,节约财政资金超过2亿元 [14] - 通过资产调剂共享,例如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将科研仪器无偿调剂至皖西学院,为后者节约了280万元的资金 [14] 具体实施与监管措施 - 在公务接待方面,严禁以招商引资等名义变相安排公务接待;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 [11] - 江西省抚州市推行“赣餐码”平台,打通了1200多家机关食堂和20多家定点酒店的异地就餐支付及结算业务,每笔交易自动生成电子凭证,资金流向清晰可溯 [16] - 新增对领导干部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浪费现象的责任查处,着力防范“决策失误这一最大浪费” [12] 政策目标与影响 -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科学统筹财政资源,保证正常公务活动 [5] - “十四五”以来,国家财政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已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16] - 节约出来的资金可投入民生领域,例如抚州市崇仁县将节约下来的公务接待资金投向“一老一小”等民生领域,从而间接提振消费 [16][18]
怎样正确认识反对浪费和提振消费(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最近,许多贴息"红包"、平台补贴陆续出台,我自己也"以旧换新"了手机和家电。但身边也有人疑惑, 提振消费是否会助长浪费?反对浪费和提振消费可以"两全"吗? 从"小份菜""按需备餐"让餐饮更精细更健康,到"共享单车""共享办公"极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从闲置 交易推动物品循环利用,到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走进千家万户……这些身边的改变,清晰传递出一个 信号:反对浪费不仅没有抑制消费,反而正在悄然引领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升级,并深入影响生活的方 方面面。追求绿色低碳逐渐成为新风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民网网友 这样一种理性、可持续的观念,也与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早在革命战争时 期,我们党就号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厉 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刻指出:"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 和奢靡之风。" 能够理解这种担忧。非理性的消费行为,确实会产生浪费。比如为了"排场"大摆宴席,结果剩下大量饭 菜;为了"痛快"冲动购物,最终却闲置无用……这些行为不仅造成资源消耗,也和国家提振消费的初衷 背道而驰。 那么,提 ...
金一文化:签署终止协议
格隆汇· 2025-08-04 20:08
租赁合同终止安排 - 公司与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于2023年11月签署原租赁合同 因承租面积减少需退回合同保证金345,448.48元但尚未退还 [1] - 公司因政策规定及整体业务安排要求提前终止合同 双方约定原合同自2025年7月31日起终止 [1] - 合同终止前公司需结清已发生未支付费用(如水费、电费等) 前期已支付合同保证金737,493.44元不予退还 [1] - 公司需支付六个月租金共计1,371,708.90元作为违约金 与未退还保证金345,448.48元冲抵后需支付剩余款项1,026,260.42元 [1] - 付款需在协议签署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 协议自双方盖章生效 [1] 财务影响分析 - 提前终止租赁合同预计产生损失210.92万元 将计入2025年度并对年度利润产生影响 [2] - 华熙LIVE中心写字楼租赁费用为22.86万元/月 属于较高成本支出 [2] - 终止合同是基于响应国企过紧日子政策 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及厉行勤俭节约要求 [2] - 短期虽造成损失 但长期可降低房屋租赁成本并节约费用 对公司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 - 具体财务影响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结果为准 [2]
河南:省直部门培训不得租用高级宾馆,用餐不得上高档菜肴、不得提供烟酒
券商中国· 2025-06-05 12:10
河南省财政厅加强培训费管理 - 严禁非必要出省培训 确需出省培训需省委组织部审批 县处级以上干部为主[2] - 提倡"请进来"替代"走出去" 优先使用单位内部场所 禁止租用高级宾馆[2] - 压缩培训学制 单项业务类培训从严控制[3] 培训费用使用规范 - 禁止列支公务接待费/会议费 禁止套取费用设立"小金库"[3] - 禁止购置固定资产 禁止开支与培训无关费用[3] - 住宿限标准间 禁发洗漱用品 用餐禁高档菜肴/烟酒[3] 中央厉行节约政策背景 - 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强化经费/差旅/接待等管理[3] - 要求拧紧制度螺栓 深化纠治"四风"[3] - 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营造节约光荣氛围[4]
《条例》印发,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需紧而又紧
中国环境报· 2025-05-22 07:28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修订 - 修订后的《条例》为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进一步拧紧制度螺栓,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执行[1] - 自2013年原《条例》发布以来,已有效遏制"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浪费"等突出问题[1] - 新《条例》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基础上做出更细致全面的制度要求,强化党纪约束和政绩观引导[1] 制度执行与作风建设 - 浪费问题体现党的作风,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成败,需从更高政治站位看待[2] - 制度要求覆盖经费管理、采购、投资、差旅、接待、用车等公务活动全流程[2] - 明确禁止将宴请吃喝视为人情往来、奢侈消费当作特殊待遇,严查"四风"变异问题[2] 资源优化与民生投入 - 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腾出资金优先投入民生和高质量发展领域[3] - 加强能源、粮食、办公物资等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通过调剂共享盘活存量资产[3] - 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参照执行,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提升和绿色低碳转型[3] 示范效应与社会影响 - 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建设节约型组织,发挥全社会节俭风气示范作用[3] - 通过严格制度执行和监督追责,实现浪费行为"不能为、不敢为"的治理效能[3] - 节约举措将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增量积累,体现"紧日子"与"好日子"的辩证关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