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IPO
icon
搜索文档
民营火箭运力突围
经济观察网· 2025-10-25 12:20
卫星互联网星座部署进展 - 上海垣信卫星的“千帆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已达108颗,第六批组网卫星于2025年10月17日发射成功[2] - 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均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可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2] - “千帆星座”每年需发射至少200至300颗卫星,对具备10吨以上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的火箭存在巨大需求[5] 民营火箭公司技术突破与首飞冲刺 - 天兵科技“天龙三号”大型液体火箭近地轨道运力达17至22吨,可实现“一箭36星”,已于2025年9月15日完成一级动力系统海上试车,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首飞[3][6]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于2025年10月20日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起飞推力超过750吨,后续将准备正式入轨发射及一子级回收[3][7] - 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液体运载火箭二子级动力系统于2025年9月28日试车成功,计划在年内首飞[3][9] - 中科宇航“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起飞推力766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2吨,其发射设备工位安装调试试验于2025年8月取得成功[8] - 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于2025年5月29日成功完成国内首次液氧甲烷火箭的海上软着陆回收试验,回收箭体核心部件后续成功完成4次复用点火热试车[9][10] 行业融资与IPO进程 - 星河动力于2025年9月28日完成24亿元D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及相关能力建设[12] - 天兵科技于2025年10月9日完成近25亿元Pre-D轮和D轮新增融资,资金将用于火箭及发动机批产的备产备料和新一代产品研制[12] - 至少六家头部民营火箭公司已启动IPO进程,包括天兵科技(2025年10月17日备案)、星河动力(2025年10月22日备案)、蓝箭航天(2025年7月备案)、中科宇航(2025年8月启动)、星际荣耀(2020年启动)和东方空间[13] - 下游卫星公司垣信卫星正寻求新一轮50亿至60亿元融资,投前估值已超400亿元[14] 发射成本与降本路径 - 目前民营火箭发射成本估算为每公斤3万至4万元人民币,显著低于“国家队”约每公斤7万元的水平,但高于美国SpaceX猎鹰9号每公斤1.4万至2万元人民币的成本[17] - 可回收技术被业内认为是降本终极方案,理论测算可使火箭总发射成本下降40%至60%[18] - 天兵科技通过3D打印发动机零部件、采用液氮增压创新技术(使增压系统重量降低50%以上)及使用工业级元器件等方式降低“天龙三号”单箭成本[20] - 箭元科技采用不锈钢箭体材料,利用其供应链成熟、工艺简单及低温性能好等优势,目标是将“元行者一号”的发射成本降至每公斤两万元人民币[21][22] - 箭元科技规划火箭复用10至20次,预计第六次发射成本可降至首发的60%[19] 卫星制造与发射需求演进 - 银河航天已建成新一代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可实现年产百颗以上的1000kg级卫星[14] - 银河航天创新使用堆叠压紧分离机构,使多颗平板构型卫星能像书本一样摞在一起,只需一次解锁即可实现多星分离,显著提高发射效率并节约成本[15] - 卫星方对火箭的评估标准已从“能否入轨”转向“能否高频、低价、稳定地送星上天”,核心考量因素为价格、可靠性及对发射场的适应性[15]
天兵科技启动上市辅导,中国商业航天IPO版图进一步扩容
观察者网· 2025-10-20 18:08
公司IPO进程 - 公司于近日在中国证监会江苏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正式启动上市进程 [1] - 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1] - 在启动上市辅导前,公司于10月9日完成Pre-D轮和D轮合计近25亿元融资 [1]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Pre-D轮和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裕高华、济钢集团、东方资产、申万投资、中银资产等多家知名机构 [1] - 本轮近25亿元融资将主要用于火箭批产的备产备料、新一代发动机与火箭的研制 [1] 技术研发与试验进展 - 公司于2025年9月15日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海上平台完成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全系统海上试车 [3] - 此次试车刷新了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纪录 [1] - 公司全球首次实现海上热试车,成功突破防风、防盐雾等关键技术,标志着从“陆地依赖”向“陆海协同”升级 [4] 历史事故与改进措施 - 去年6月30日,公司在巩义综合试验中心开展火箭热试车时发生事故,火箭因箭体与试验台连接处结构失效脱离发射台,最终在距离试车台西南1.5公里处坠毁 [3] - 事故发生后,公司启动航天标准“归零”流程,实施127项技术改进 [3] - 技术改进包括采用新材料将连接结构安全系数提升至行业标准的1.5倍,增加冗余约束装置,并联合第三方机构对63项关键技术进行复核 [3] - 公司在火箭设计中全面引入“冗余+裕度”原则,确保单点失效不会导致任务失败 [4] 安全管理体系升级 - 公司制定“零日”安全管控方案,明确试验过程安全责任分工,设置安全管控区域,并联合消防、医疗、公安等部门开展多次应急演练 [4] - 委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安评中心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与验收,严格按照军工航天一级安全标准执行 [4]
头部火箭公司,再揽7亿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9-19 20:16
行业融资概况 - 商业航天领域持续受到资本追捧,2025年年初至今已披露融资事件超120起,融资金额超52亿元,2024年行业融资总额突破200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2025年被业内视为中国商业航天的“资本元年”,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出台等因素共振下,头部企业正密集冲刺资本市场 [1] 星际荣耀融资与产品进展 - 星际荣耀完成D+轮融资首批资金7亿元交割,由成都先进资本旗下基金领投,成都空港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跟投 [2] - 本轮融资将加速公司主力产品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制,该火箭计划于2025年年底首飞及海上回收,2026年实现复用飞行 [2][3] - 公司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生产基地满产后将形成双曲线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年产20发的生产能力 [2] - 星际荣耀成立于2016年,已完成9轮融资,近年来获得以四川国资为代表的产投基金持续加码,包括2024年9月完成的7亿元C轮及C+轮融资 [3] 企业上市筹备动态 - 星际荣耀拟在科创板上市,已于2020年12月启动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天风证券和中信证券 [4] - 微纳星空于2025年9月15日完成IPO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该公司是卫星制造独角兽,累计融资金额约20亿元 [5][6] - 蓝箭航天于2025年7月30日启动上市辅导,拟在科创板上市,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 [7] - 除上述公司外,中科宇航、屹信航天等多家知名商业航天企业也相继启动了上市辅导工作 [1][6] 市场前景与政策支持 - 证监会发布《科创板意见》,将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商业航天等领域,服务技术有突破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 [7] - 市场机构预计2027年中国火箭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元,2030年中国火箭发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100亿元 [7][8] - 随着民营火箭企业在垂直回收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可回收火箭未来或将成为商业航天运力增长的主力 [8]
商业航天IPO热潮起,多家企业启动上市辅导
搜狐财经· 2025-08-07 11:05
行业IPO动态 - 近期商业航天企业IPO热度持续攀升,蓝箭航天于7月29日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1] - 三天后,屹信航天在江苏证监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 [1] - 除上述两家企业外,商业航天板块还有多家企业正在准备IPO [7] 政策环境利好 - 证监会于6月18日发布政策,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明确支持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 [7] - 政策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并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7] - 7月末,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适用企业泰诺麦博IPO已获受理 [7] 行业特性与历史背景 - 商业航天是技术与资金高度密集型行业,研发周期漫长,试验失败风险高,导致企业盈利节点滞后,难以满足传统上市标准 [4] - 2020年底火箭公司星际荣耀启动上市辅导,但未到披露招股书阶段,目前资本市场尚无成功上市的民营火箭企业 [8] - 在人造卫星板块,星图测控今年成功登陆北交所,是今年A股第一家上市公司 [9] 蓝箭航天公司详情 - 蓝箭航天是头部民营火箭企业,成立于2015年6月1日,注册资本3.6亿元 [10][11] - 公司控股股东为张昌武及其控制的实体,合计持股14.68% [11] - 据胡润研究院榜单,蓝箭航天估值200亿元 [12] - 公司2023年净亏损11.77亿元,2024年净亏损10.15亿元,资产净值从2023年的24.95亿元增至2024年的39.16亿元 [16] - 公司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是全球首款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12] - 公司今年重点为液体可回收火箭朱雀三号的首飞,计划在三季度内发射 [13][14] - 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融资约17轮,机构股东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碧桂园创投等 [14] - 碧桂园于今年4月出售其持有的约11.063%蓝箭航天股份,总价13.05亿元,交易后不再持有任何权益 [15] 屹信航天公司详情 - 屹信航天成立于2018年,主要从事微小卫星星载测控通信产品及地面测控系统研发 [17] - 公司控股股东为孙谦,直接持股48.32%,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68.12% [17] - 公司卫星物联网载荷已应用于国内多个卫星物联网星座,每年采集、传输报文数量超百亿条 [18] - 公司是天启卫星2024年第二次批组卫星物联网载荷的主要参研单位,已为26颗在轨卫星配套物联网载荷 [18] 其他市场活动 - 除IPO外,中国商业航天板块一级市场融资也较为活跃 [18]